分享

寻觅苏东坡澄迈老城遗迹

 华山松 2012-05-22

寻觅苏东坡澄迈老城遗迹

热度 15已有 1589 次阅读2011-3-17 16:05 |个人分类:学史管见|系统分类:历史|

    312,我送走家乡的来客后,驱车40多公里从海口来到澄迈老城,入住海口西海岸温泉大酒店,参加我们学院组织的休闲旅游活动。到达时,大伙正在沙滩上踢足球、打排球、跳绳,玩得热火朝天。

    澄迈县治搬走后,老城随着房地产的升温,开发商修建了大批高耸的海景房,价格比海口市内房子还高。但随着对房产泡沫的挤压,工地也失出了往日的热火朝天。

    晚饭后,大部分同事都在泡温泉,我则站在海边,听着退潮的浪声,看着雾蒙蒙的大海。岸边只有我一个人,看不清海是什么样,一种感伤之情油然而生。

    站在那儿,我自然地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一代大文豪苏轼,苏东坡。我想,根据文献记载,澄迈在宋代是连接大陆的要津,是通往岛内的官道。现在的海口港,在当时还是一片沙滩,澄迈是东坡必经之路。于是,我沿着海岸往前走,试图寻找到东坡的足迹。可惜,除了退潮后留下的螃蟹洞,什么踪迹都没有。但我的思绪却到了宋朝。

    宋·绍圣四年,也就是公元1097611日,苏轼告别前来送行的弟弟苏辙,在几个士兵的扈从下,和小儿子苏过从序文海安(递角场)登舟渡海。东坡笑着对子由说:“其所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者耶!”。说得不乏黑色幽默,自我解嘲。孔夫子颠沛流离,自认为是惶惶如丧家之犬,但没被逼出海,苏子则乘舟出海,践行夫子之道。

    一般人是祸从口出,而东坡几次祸从笔出。苏轼到惠州后修了房子,一家团聚,一高兴蹦出一首七绝《纵笔》:“白头萧然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当时的当权派章看到这首诗后,十分恼怒。心想你一介被流放的臭知识分子,应该好好接受思想改造,不许乱说乱动,你凭什么还那么春风得意,吃得好,睡得美。要不是太祖不准杀知识分子的宽容政策,早就让你侍候太祖爷了。杀不了你,贬你出海,让琼崖的瘴气整死你——责授琼州(今海南省海口市)别驾,昌化军(今海南省儋州市)安置,不发工资,饿死你。于是就有了前面渡海的一幕。

    我猜想,父子俩应该是在傍晚登岸到达澄迈的。东坡的名气太大了,虽为戴罪之身,但上岸后,还是受到当地官绅张景温、黄宣义等人士的热情接待。由于心情不好,加之急于报到,从没有留下什么诗文来看,我猜想,苏氏父子没有停留多久,很快租轿去了琼州(今琼山区府城)。苏轼在琼州府逗留十余日,再经由澄迈县,沿海南西北部海岸奔赴流放地儋州。七月二日平安抵达贬所儋州州城(今儋州中和镇)。

    东坡来海南之前已抱必死之心,他离别之前,给友人的信里写道:“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春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仍留手疏与诸子,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瞑,此亦东坡之家风也。” 到海南,就要做棺材造坟墓,这是何等的凄凉与绝望。

    但是,苏子毕竟是苏子,他满腹的经纶,豁达的性格,卓越的人格,就像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走到哪里,那里就阳光普照,众生幸福,社会发展。如此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升华。他与友人、学生酌茗饮酒,讲学论道,谈禅说佛,其乐融融。

    下面这首诗是何等的洒脱何等的陶然:“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诗人与黎族友人畅饮之后,醉眼朦胧,认不得回家的路,循着牛粪的印迹走回了家。另外一首则是醉态可掬:“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他写了一首《汲江煎茶》,就是记录自己煮茶饮茶的闲趣的: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他在给弟弟子由的诗中说:“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他真正践行了自己的意愿,海南成了他第二故乡。

    但是他始终忘不了大陆他的亲人故友。在1098912日日记里写道:“吾始之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也。’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洲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譬如注水于地,小草浮其上,一蚁抱草叶求活。已而水干,遇他蚁而泣曰:‘不意尚能相见尔!’小蚁岂知瞬间竟得全哉?!思得此事甚妙。与诸友人小饮后记之。”他多么想就是那只小蚂蚁,回到亲人身边相拥而哭,大喊:“想不到还能与你们相见。”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老皇帝死了,著名画家宋徽宗上任了,元党人境遇好些了,东坡可以在内陆安置了。

    他太高兴了。对担酒前来送行的乡亲们说:“我本儋耳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他是一个游子,肯定想回去,但又舍不得乡亲们。先生的心情是复杂的,我们可以从他《自题金山画像》看出:“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心灰意冷,飘忽不定,他说自己的一生的功业在被贬的三个州,那么,他在其他地方工作就可忽略不计吗?不。如在杭州、苏州的工作不也是业绩煌煌吗?据我理解,他强调苦难之地,是在宣泄不满之情。

    他于11006月中旬又来到了澄迈,入住老城驿站的通潮阁。据史记载,阁为正方形砖木结构,两层,高8米,阁门正中墙嵌有“通潮飞阁”4个大楷字,为古澄迈八景之一,历代均有重修,可惜毁于近代侵华日军的战火。

    东坡入住的通潮阁和我住的西海岸温泉大酒店都应该是当时的五星级酒店。我从海岸走上大路,想寻觅通潮阁,看见的只是房产开发地的灯火和杂草丛生的荒地。我回到酒店,站在凉台上遥望大海,想到老先生写下的《澄迈驿站通潮阁二首》,当时他心情愉悦,诗兴大发:“倦客悉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从诗的意境来看,先生当时应该是凭窗远眺,看见了长桥、白鹭、秋浦、青林、晚潮、鹘……。可惜,除了晚潮,现在什么都看不到了。

    613日,澄迈的好朋友赵梦得的儿子来拜访。据学者考证,赵是澄迈生意人,又是一位读书人,给予东坡生活上很大的物质金钱帮助。他们应该是老朋友,东坡刚到海南去儋州的路上就为赵家的两个亭子题写了“清斯”、“舞琴”两幅牌匾。此时赵梦得可能去了内陆,本人不能前来与故人告别。所以,东坡留给好朋友赵梦得一封信,让他的儿子代为转交。全文如下:      

    “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庶几得于海康相遇。不。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忽忽留此令子处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

    这幅字贴是苏轼书于宣纸上,行书。后人将此帖取名《渡海》,又名《致梦得秘校尺牍》。此贴后来流传于坊间,目前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这真是书坛一段佳话。

    寻觅渡口要津、通潮飞阁只能在梦中,第二天,去永庆寺参观,想必能找到东陂遗迹。我询问寺里的和尚,他们告诉我,新修的寺庙根本不在原址,使我大失所望。可惜,建于宋代的永庆寺历经千年风霜,几经战火,多次重修,最后毁于“文革”,永庆寺似乎已经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那里曾经留下的东坡足迹、名人掌故也早已散落在历史的尘埃中。我们只能在他的“幽怀忽破散,咏啸来天风”的诗中来寻找他在永庆寺的足迹了。

    620日东坡惜别海南,登舟北上,写下著名的《六月二十日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 苦雨终日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 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云散了,雨停了,日晴了,海蓝了,月明了。东坡先生离开了他生活三年的海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