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教案(转载)
2012-05-22 | 阅:  转:  |  分享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龟虽寿》

1、开头,目的是什么?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名句,试描绘画面。选一角度(如表达手法、语言运用)赏析。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这首词好似一幅图画,娓娓道来,其中流露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女词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观书有感》

1.全诗以方塘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第二空只要扣住“读书”二字即可)

2.上联写景怎样具体描绘方塘的清澈明净?诗人用方塘的感性形象比喻什么?

将方塘喻为明镜,用天光云影在水中的倒影表现塘水的清澈。诗人以清澈的塘水为喻,生动地描写了读书达到的心领神会的高超境界。

3.品读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试描绘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本诗颇有“理趣”的三、四两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养。

2.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解。

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或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回答:1.“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2.人们也用这两句诗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3.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























1









献花(0)
+1
(本文系枯干的心灵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