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佳缘竹木有限公司||新闻中心||详细信息

 昵称93052 2012-05-22
杭州市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09-09-30
 杭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度适中,非常适宜竹类生长,是我国竹类的主要产区之一。作为杭州都市农业六大优势产业之一的竹产业,既有竹种资源的品质优势,基地生产的产品优势,企业加工的商品优势,也有种源分布的区域优势、科学经营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贸易的营销优势,特别是近年来,以鲜笋、笋制品、竹胶板、竹工艺品为主的竹类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长期保持畅销势头,而历来被美食家们列为“素食第一品”的竹笋更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我市的竹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一、概况
 
    1、竹林资源丰富。
    近年来,我市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使我市的竹林资源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现有竹种有12属60多种(包括变种),分布广泛,集中连片,具有资源管理、开发利用方便等特点。竹林面积241万亩,仅 98年后新造的竹林就有28万亩。占全省竹林总面积的1/5,其中:毛竹林155万亩,占64%,杂竹中的雷竹、早竹、高节竹等质优价高的食用笋竹面积6.5万亩。从县(市)分布看,以临安市最多,竹林面积99万亩,以雷竹为主的菜竹笋面积近50万亩,在全省竹林面积超30万亩的11个县市中排第二位,仅次于安吉县。其次是富阳和余杭,竹林面积分别为46和 35万亩。
    2、产品加工方兴未艾。
    我市竹加工业连年快速发展,已成为林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竹加工产品大致可分为竹材人造板、竹工艺品、竹食品、造纸、竹材制品五大类。其中,竹食品主要有笋制品、竹子饮料、竹保健食品等。竹材制品品种繁多、用途广泛,主要有七大系列:农用制品,家具,生活日用品,建筑制品,文化用品,卫生用品和其它用品。竹材人造板按原料的单体形态区分有:竹席、竹条、竹刨花、竹纤维、压碎竹条、竹平板等。全市现有竹类加工企业648家,内销产值10.5亿,外销产值达8千多万美元(主要出口日本)。其中笋类加工企业79家,产值1000万以上有16家(5家省级、4家市级龙头企业)。竹材加工企业569家,产值1000万以上有33家(1家省级、4家市级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年消耗竹材82万吨,利用外地竹材量51.6万吨,当地原材料已远远无法满足加工生产的需要。
    3、产业经济快速增长。
    竹产业的蓬勃发展,有效提高竹林经济效益,推动了竹区经济。06年全市竹笋干(鲜笋折笋干)产量5.8万吨,材产量2204万枝,生产竹地板104万平方米,竹业产值51.9亿,占林业总产值的30%,仅余杭区竹业产值就达到15亿,产区农民人均收入60%来自竹业。同时,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服务体系的建立,全市现有9个县级产业协会,形成16个竹业交易市场,营销专业户达到5500多户,还设立了115个外埠营销点,初步形成了从竹林基地—农户生产—企业半成品加工—精深产品加工—市场商品销售的产业化体系。
 
    二、主要特点
 

    1、政策驱动得力,竹林培育普遍加强。
   近年来,为了加快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各地纷纷出台扶持政策,提高林农的积极性。临安“一三五”发展规划,编制了毛竹产业化10亿元工程项目与菜竹和笋干竹产业化8亿元工程项目。政府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毛竹产业发展,对毛竹新造林,连片10亩以上,每亩补助80元,对毛竹低改,连片20亩以上,每亩补助50元。余杭区出台了专门的竹产业政策,每年投入400万元以上财政资金扶持发展。并通过科技推广、园区建设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措施,大力培育竹林资源,扩大竹业加工,发展产品贸易和竹业旅游,走出了一条“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场”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淳安县对一般毛竹造林实行每亩200元的补助,国债中的毛竹造林实行每亩300元的补助,极大地激发了毛竹造林的积极性,当年毛竹造林发展到6000多亩,是上一年的10倍。
    据调查,我市现有竹林每亩年产值不到400元,绝大部分为中低产竹林,部分毛竹专业户、示范户通过培育管理,年亩产可达1000多元。针对这一情况,以竹产业基地开发为抓手,高科技投入,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通过基地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竹农,促使竹林质量、产量不断提高。全市现已建立竹林基地97万亩,其中毛竹40万亩,经济效益成倍增长。富阳6.7万亩笋材两用林丰产林基地平均每亩增收竹笋175公斤,竹材700公斤,产值可由300元增至800元以上。2000亩丰产示范林增加到1500元,最好可达22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临安21万亩笋干竹基地,年产天目笋干5300多吨,产值5000多万元。千洪乡乌浪村农民张泽斌1.6亩雷竹园收入6.7万元,成为继太湖源镇夏村朱有荣1.5亩雷竹收入8.2万元之后又一高效竹业经营典型。
    2、特色优势明显,“龙头”初具规模。
    得天独厚的竹类资源优势和先进的加工技术,使我市的竹产业特色优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突出。临安、余杭两市集中了全省60-70%的雷竹、早竹,面积达到30多万亩。临安1996年被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2006年再次获中国竹子之乡称号,高效食用笋竹优势明显,其中雷竹笋以出笋最早、笋期最长、产量最高、效益最好、见效快、品质优,没有大小年,而被誉为“江南第一笋”,2006年产雷竹笋16万吨,形成雷竹种植业产值5.6亿元,现已成为该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太湖源镇省万亩特色优势无公害竹笋基地示范作用显著,雷竹笋早出高效技术从1995年至2006年累计推广雷竹早出覆盖面积41.7万亩,累计增加产值25.7亿。余杭区中泰乡是我国苦竹的重点产区,现有苦竹3.1万亩,各地竹笛制造业原料均源于此,2002年建立首个苦竹种质资源基因库,成为苦竹业科研、教育、生产和选育良种国内唯一综合服务基地。富阳竹纸“元书”、“纸”“赤亭纸”北宋年间就被誉为三大名纸,享有造纸之乡的美誉。
    全市现有16家笋制品龙头企业(省级5家)和10家竹材加工龙头企业(省级1家),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带动能力不断加强。如杭州大庄地板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竹装饰板材和竹家具板材的生产企业。以其丰富的产品品种、专业的竹产品开发能力,始终引领着竹板材这个新兴的行业不断向前发展。临安毛竹水煮笋年加工277万罐(5.04万吨),出口39090吨,出口交货值25292万元,已成为全国水煮笋加工中心。天目笋干加工5300吨,是天目笋干的生产、加工、销售集散中心。省级龙头企业松友、康鑫、郭氏、西马克等企业先后进行了HACCP国际质量认证,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浙江松友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水煮笋加工企业,年加工170万罐,产值1.5亿,占全国的15%。我市竹笋名牌优质产品也不断涌现,各类竹制品参加展销会先后获得近60个金、银奖。如:余杭的笋干皇、临安的天目笋干、山珍玉笋、富阳的力达竹制品等。特别是康鑫食品研发的水煮软包装香米笋系列备受日本市场的青睐。余杭区建成彭公竹器市场和杭州竹城二个专业市场,吸引了来自本省和福建、江西等地的400余个经营户进场交易,年交易额4.7亿元,增值达1.93亿元,窗帘、工艺品、水煮笋等产品还远销美、日、韩和欧洲等2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3、重视科技支撑,产销两旺。
    在竹林生产和加工中,我市高度重视适用科技的推广应用和竹产品标准化建设,以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完成许多重大科研与推广项目,先后研发了竹醋液系列产品、竹炭、竹地板系列及刨切微薄竹新工艺,为竹林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打开广阔前景。临安市在竹子科研、推广中取得15项科技成果,其中获部级、省级奖9项,为竹产业开发研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各竹笋加工企业自主研发积极性较高,根据市场需求,先后开发了新产品“馅用笋干粒”、“汤用笋干末”、“炒用笋干片”及天目笋干休闲食品系列,有机笋等,市场前景广阔。杭州康鑫食品有限公司与浙江林学院合作开发香米笋,出口日本,1吨可增加收入4000元。临安亚西克公司经过数十次的加工研制,开发了新产品“手剥笋”,促使该市手剥笋加工企业增加到23家,加工量74.8万箱,产值5236万元,仅此一项,农民增收500多万元。天目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在竹笋中提练开发出新产品“笋干精”,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余杭区近年来在竹产品研发上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开发了多功能编织机、软帘编织机、CAD电脑设计提花等技术和竹条席、空调席、提花窗帘等新产品,推动了技术引进和产品开发。每年需要从外省市进购竹材1000万株以上,已经由昔日的竹材销售大县,变成了今天的竹材采购大区、加工大区。全市先后制订了5个省级标准、1个市级标准和7个县级标准,并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与绿色农产品(基地)的认定工作。
    近年来,我市的竹笋制品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国内市场,不仅巩固了上海、嘉兴主要销售点,打进各大超市,还进一步拓展了江苏、无锡、南京甚至北京、新缰等北方市场。国际市场也从日本和港、澳、台地区逐步扩大到东南亚、欧洲和北美地区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形势一片大好,即使是在减产的情况下也保持产值上升。大庄地板等龙头企业纷纷创建门户网站,打造企业文化,展示优质产品,不断发展壮大营销体系。同时还涌现出一大批竹笋销售大户,临安的贩销大户乐建华每年贩销竹笋900多吨,销售产值达600多万。 
 
    三、制约因子
 
    1、整体经营水平较低。
    纵观全市竹林建设,竹林经营总体水平不高,毛竹低产林面积较大,竹林经营中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的倾向普遍,平均亩产仅为200元左右(安吉县近400元/亩)。155万亩毛竹林中,竹林亩立竹数在90株以下、年亩产竹材300公斤和笋100公斤以下、亩产值300元以下的低产低效林近78万亩,超过半数 ;亩产300元-600元的49万亩,600元-1000元的19 万亩,而1000元以上效益面积仅有9万亩,仅占6%。食用笋竹林中1000元以下的23.6万亩,占36%。究其原因,与相对小规模经营不无关系。林地承包经营后,林地经营主体分散,使林地病虫害统一防治、农业科技推广等现代化集约经营技术难以实施。农户对自己经营的竹林可以精耕细作,也可以粗放经营,甚至短期化掠夺式经营,不利于竹林可持续发展。有的经营者为得到政府补助,对竹林进行暂时的管理,缺乏长期发展规划。政府投入财力、物力,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小规模农户经营在信息获得、农产品生产、搜寻消费者及农产品销售等市场化过程中,交易成本提高,降低了经济效益。各地竹产业发展的不均衡,也导致了经济效益存在差异。如临安的竹材市场销售均价可达33元/担(安吉为40元/担),而建德、淳安为28元/担。
    2、产品附加值不高。
    由于我市竹产业仍以中小型企业占多数,生产方式主要还停留在由大量资源消耗换取较多竹产品的外延扩大再生产方式,竹种利用以毛竹为主,其它许多具有优良加工性能的竹种未得到充分利用,原料利用率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加工品不多。由于近几年竹材价格较高,平均达到30元一担,很多竹产区的经济效益开发仅止于竹材采伐,发展笋竹两用林积极性受到削弱。如淳安县现有竹林面积23万亩,2006年竹业产业总产值1.8亿元,其中一产产值就有1.1亿元,二产发展的潜力巨大。富阳46万亩的竹林现产值仅为5亿,造纸业改变传统的竹材利用为废纸利用;竹加工产品起点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生产成本高;绝大部分竹农仍停留在砍伐毛竹一项收益上等已成为富阳竹产业发展的瓶颈。建德市由于没有春笋加工企业,每年中后期春笋的价格很低,竹农挖笋在经济上不合算,大量的春笋没有利用起来,有些甚至烂在山上,给竹农增收造成损失。据调查,我市大部分山区竹产地的竹材利用仍处于原竹的简单利用或手工制成简单的生活器具、家具等,竹材工业化程度低,利润不高。特别表现在竹席、竹纸、竹筷子等传统产品上。如家庭作坊式的竹筷生产,或仅利用竹壁厚的竹段,或仅利用其竹青部分,竹材利用率仅为30%左右,而每根胸径为8厘米的毛竹加工成竹筷的附加值仅为10多元。一些高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的竹产品,如竹炭、竹纤维尚未得到大范围推广投产。
    3、企业无序竞争。
    近几年,由于行业管理职能削弱,对林产加工业宏观管理薄弱,产业发展出现盲目无序状态,白热化的价格战等无序竞争严重威胁行业生存。一是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使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由于小型企业在数量占绝大多数,因此产业趋同现象十分突出,甚至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在一个县、市就有几十家甚至近百家。如竹胶合板生产,九十年代初,竹胶合板生产经济效益较好,每立方米销价在5000元左右,由于缺乏严格管理,各地竹胶合板生产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不少企业是小规模、低水平重复生产,互相争抢原料,挤占市场,竞相降价销售。恶性价格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计成本、不讲效益,这样的竞争必然掏空企业大部分利润,许多竹胶合板生产企业亏损严重,资源浪费,形成恶性循环。二是产品开发存在风险。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装备水平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弱。而大企业投入大资本研发的产品一旦投产,很快就被仿冒。三是由于本地原料不足,加上小企业的收购冲击,农户售出的竹材或以次充好,或抬高价格,今年煤、电、油等能源价格上涨和运输成本的增加,使一些中型企业举步维艰。四是市场比较混乱。由于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基本上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监管脱节,各种假、冒、伪、劣竹制产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小企业以粗加工、低成本的“优势”,侵吞大企业的利益。
    4、遭遇国际绿色壁垒。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从原来的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无污染、安全、优质构成了产品消费时尚,绿色消费成为国际性消费潮流。特别是入世后在关税壁垒将转为技术和绿色壁垒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中农产品的绿色壁垒已成为最大的贸易壁垒。我市竹产品出口逐年增加,深受国外市场的欢迎,已成为竹业产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绿色壁垒对外向型竹加工企业的出口贸易影响较大。如果不立即适应形势,这些企业将逐渐失去已经拥有的欧美国际市场份额,即使其产品质高价低也将无济于事。如何消除日益增长的“绿色壁垒”,解决影响竹笋出口的农药残留、出口欧洲受到森林认证限制、输美木质家具遭遇反倾销壁垒等问题,正成为我市竹产业需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四、发展对策
 
    1、努力探索产业化发展模式,提高竹林经营水平。
    在我国,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最基本的经营制度,是各项农村政策的基石,不可能走西方国家靠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千家万户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可以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情况下,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组合成农业生产联合体和大规模的生产基地。这就开辟了在小规模家庭经营基础上,有效吸纳先进生产要素,提高整体规模效益的新途径。我市的竹业发展要以竹林基地建设为抓手,以机制创新推进山林的合理流转,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积极探索“龙头企业+特色基地+农户”的新路子,采取订单农户等方式,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农户”的结构调整新机制。同时加强政策引导, 在低产林改造上做文章, 针对林地分散经营、林农无力改造及基础公共设施难以建设等现状,政府出台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建设,积极推广丰产栽培、无公害栽培、有机栽培等新技术,加大对竹林基地的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投入,让林农直接受益,并引导林农自觉参与到低产林改造中,提高竹林的集约经营水平,完成产业提升。
    2、抢抓机遇,扶强扶大龙头企业。
    按照“扶强、扶大、扶优”的原则,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供销一体化的竹业龙头企业。一是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增资扩产。通过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狠抓产品质量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档次,积极引导和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增资扩产。有条件的龙头要组建自己的研发机构,逐步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现化企业或集团。二是着力培植新的龙头企业。把生产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产品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较好、带动能力较强的竹业加工企业纳为培育对象,切实加以扶持。正确引导产业资产重组,实现区域性联合,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三是强化竹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要为乡镇企业或个私企业提供发展空间,让其承担一些技术难度要求低的中间产品或半成品,带动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逐步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产销合同,坚持企业和农户自愿互利的原则,形成比较稳定的产品购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
    3、建立产业经济合作组织,健全服务体系。
    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严重危害产业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各地行业协会的作用,强化行业管理和监督。我市要参照国外的先进模式,竹产业协会以企业为依托,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信息服务、产中技术服务、产后销售服务。通过协会实行行业自律,加强各企业间的联系和交流,增强企业凝聚力,共同开发国内外市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以帮助竹农、竹子加工企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引导发展壮大竹子产业,以及扶持引导竹行业为出发点,发挥桥梁作用,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使竹行业有序进入市场,力求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和双赢局面。同时还要完善运销服务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构筑由外贸企业、竹加工企业、营销大户、自产自销户组织的竹业运销网络,进一步拓展竹笋市场,活跃市场成交。
    4、开发新产品,积极培育新品牌。
    竹子浑身都是宝,竹叶、竹梢、竹壳、竹浦头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可广泛开发成各类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我市的竹业生产要在巩固现有支柱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竹材防腐、胶粘剂制造等生产技术的改进,开拓竹材集成材、竹炭、竹醋液新用途,不断向工业化利用、精深加工、全竹利用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产品生产系列化、资源利用合理化,市场才有竞争力。因此,竹材加工要走系列开发的路子,如原竹利用,可根据加工产品对原竹规格的要求,通过合理造材,提高资源利用率,这样竹青、竹黄、竹梢等都可物尽其用。选准和创造名牌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努力开拓新产品,重点开发竹纤维、竹叶黄酮深加工等产品,缩短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创立名牌精品,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注意挖掘竹文化,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业,发挥竹子的景观效益。
    5、强化标准化建设,做好国际接轨。
    继续培育和建设无公害竹产品生产基地,制定和完善竹类地方标准,加快竹产品的商标注册、绿色食品、无公害生产标准化建设。对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卫生检疫等进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尽快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要推行绿色标志、普及绿色包装,依靠科技的介入,推行“公司+农户+科研院所”的模式,实现产业化升级。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推广网络,大力推广应用各项实用技术,全面实施标准化栽培,无公害栽培,使产品达到优质、安全、高效。同时,要努力建立与国际标准相适应的地方标准体系,切实加强国际标准认证工作,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率先参加IS09000质量认证、IS014000环境认证及森林认证,以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和国外消费者的信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