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施工技术细节

 兰溪歌 2012-05-22
一、模板工程 
1. 模板安装前准备及安装注意 
①合模前必须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②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清理干净,涂刷隔离剂,刷过隔离剂的模板遇雨淋或其他因素失效后必须补刷 
2.模板的安装
① 墙、柱模板安装: 
在基层上弹出墙、柱模板的边线和控制线,然后将模板就位。先将模板临时固定,模板加固后用支撑吊线调整模板的垂直度,然后对模板进行最后加固。 
②梁、板模板安装 
③预埋件、预留洞: 
在已完成的梁、板模板上,根据图纸要求确定预埋件、预留洞的准确位置,并弹线标识清 
楚,然后将预埋件和预留洞的模板用钉子等固定在梁、板模板上。 
④梁板后浇带模板处理: 
⑤顶板后浇带模板安装 
涂刷隔离剂:离剂全部采用水质类隔离剂 
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检查: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设专人模板进行监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墙、柱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墙、柱的垂直度进行二次检查。 
2. 质量验收。 
①划分检验批: 
②验收组织 
③技术资料验收 
④模板外观检查 
模板准确,接缝严密,加固支撑牢固;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无漏刷,无污染钢筋;预埋 
件、预留孔洞安装牢固;梁起拱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垂直、平整等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模板拆除时注意 
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方可拆模 
板;承重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以后才能拆模板;混凝土拆模前要求填写拆模申请 
单同意后方可拆模。 
墙、柱及梁侧模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 
梁、板底模拆除:梁、板跨度在2m以内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2-8米范围 
内时,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大于8m的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方可拆除。 
悬挑构件的模板拆除:无论其跨度长短,均要求必须在混凝土达到其设计强度的100%时方 
可拆除。 
梁底模、板模拆模前由木工工长填拆模申请单,依据试验员提供的同条件混凝土试块的强 
度报告,经项目主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拆除。 
防水层 
1. 基层处理: 
涂刷防水层施工前,先将基层表面的杂物、砂浆硬块等清扫干净,并用干净的湿布擦一 
次,经检查基层无不平、空裂,起砂等缺陷,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 刷底胶(相当于冷底子油) 
3 涂膜防水层施工 
4 涂膜保护层: 
回填土 
1.施工过程 
①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②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 
③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④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 
⑤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 
⑥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 
⑦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⑧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2.土方回填质量验收标准 
①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如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 
②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 
③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确定。 
④填方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标高、边坡坡度、压实程度等 
四.感想与总结 
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让我在实践知识上有很大的收获。以前从课本上学到的指示,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印证,还学习了许多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比理论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在实习期间,我与技术人员、工人师傅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互相经常交流思想,尊重实习指导人的指导和安排。一进入实习工地,首先对整个工程及工地的基本情况有了了解,看了工程的建筑、结构施工图,了解了工程的类型、结构形式、工程的规模、生产工艺过程、建筑构造与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的特点等,还了解工程的进度情况、技术力量的配备及工人的素质,及目前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准备采取的方案措施。通过看施工图,现场调查,与工人及技术人员交谈等方式,对工程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即知道工程已完成了那些任务,还有那些任务要完成,我将参与哪些工作等。 
在任何工程整个建设过程中,土建施工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白整个施工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从基础到主体,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工程稳定,基础打不好,主体干的再漂亮都无法改变整个工程的命运,基础一旦出了问题整个工程就是一个豆腐渣工程; 
建筑从立项开始就决定了它的使用功能,设计只是为了完成它的功能要求,施工才是实现它的价值时期,也是一个资金消耗的主要过程,因此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保证它的质量,所以遵守建筑工程施工程序就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要求。 
施工必须坚持“先勘察,再设计,后施工”的过程,千万不能将其颠倒,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到时后悔也晚了。 
我来到工地的时候工程基础已经打起来了,我只见证了主体的施工全过程,柱子是先绑扎钢筋在支模板,然后浇筑混凝土;梁的施工是先支梁底模(当然脚手架得先施工好,通常脚手架是梁板同时支撑,一起施工),然后绑扎梁的钢筋,再支梁的侧模,再固定梁的侧模。再进行板的模板拼装;最后进行梁板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在施工混凝土浇筑作业时经常出现下面的问题:蜂窝、漏筋、孔洞、缝隙与夹渣层、梁柱连接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 
实习期间我整理了较多的工程资料,如《混凝土浇灌申请》、《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工程物资进场报验表》、《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等。如《混凝土浇灌申请》,施工队在钢筋绑扎后项目部和监理验收通过,由项目部工程室专人向混凝土搅拌站报所需混凝土的方量以及地点,然后,混凝土运输车进场时需提交混凝土开盘鉴定等随车小票,由项目部填写浇灌申请,交监理存档。通过这些这些资料的整理,我了解了工程施工的相关程序和规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