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瓦当:中國古代建築的瓦當藝術

 沪学 2012-05-23

中國古代建築的瓦當藝術



瓦當是我國古代宮室房屋簷端的蓋頭瓦,俗稱“筒瓦頭”或“瓦頭”。瓦當文字中有自名“當”者,例如:“蘄年宮當”、“蘭池宮當”、“京師庾當”、“吳尹舍當”等。古人訓“當”為“底”,因為陶瓦一塊壓一塊,從屋脊一直排列到簷端,而帶頭的瓦正處在眾瓦之底。瓦當的下麵是椽頭,當可以抵擋風吹、日曬、雨淋,保護椽頭免受侵蝕,延長建築壽命。所以,瓦當的名稱很可能是由其所處的位置和作用而得來的。


從文獻記載看,我國古代建築用瓦始於夏代;可從考古資料看,殷商時期的宮室、宗廟一類大型建築還都是“茅茨土階”,沒見到有用瓦的痕跡,更不用說瓦當了。迄今為止,瓦的實物最早見於西周早期遺址。瓦當的實物最早見於西周中晚期扶風召陳遺址。瓦和瓦當解決了屋頂防雨水問題,使我國古代建築擺脫了“茅茨土階”的簡陋狀態。在建築史上,瓦和瓦當是我們祖先的一項了不起的獨創性發明。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