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扇子:古扇鑒識

 沪学 2012-05-23
古扇源流
  
  扇子本是實用之物,以其輕薄而麵積大,可扇風取涼。中國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裝飾的傳統,於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麵正反上加書畫。較早的雕工書畫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種有才華富想象的藝術家也來參加,扇子也就此演變成有實用功能的藝術品,使人頓生愛羨之心、寶藏之意,成為今天集藏的一大門類。
  
  我國扇子的起源很早,商代就有扇的雛形。
  
  我國古代扇子的種類非常多,但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隻有折扇和團扇二種。
  
  折扇一名“折疊扇”,又名“聚頭扇”。折扇收則折疊,用則撒開,故又稱“撒扇”。折扇產生時間雖較遲,其重要性卻極大。它攜帶方便,出入懷袖,扇麵書畫、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寵物,所以又有“懷袖雅物”的別號。團扇產生遠早於折扇,因形狀團圓如月暗合中國人合歡吉祥之意,又名“合歡扇”。又因其由絲織物製成,故又稱“紈扇”或“羅扇”。更由於唐人王建《調笑令》中的名句“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麵”,而產生了“並麵”、“便麵”和“障麵”的雅稱。
  
  明代是折扇流行的開始,這或許是由於永樂時期明成祖的倡導。近代明代藩王墓出土物中折扇不少,可與上述記載相印證。折扇製作在全國範圍內都有分布,以地名人名著稱的就有杭扇、曹扇、川扇、歙扇、弋扇、潘扇、方扇、黃扇、青陽扇、溧陽歌扇、豐潤畫扇、武陵夾紗扇、金陵柳氏扇、尹氏紙麥扇、吳扇等繁多的名目,也有以功能用途分的春扇、秋扇和靴扇等品種。扇股扇麵的製作日趨精良,且各有名家;扇麵書畫廣泛流行,在文人雅士中得到認可。如果說折扇源於日本的話,此時已真正漢化,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清代是我國折扇大發展的時期。扇子在文人官員間的使用更加頻繁。扇子不僅是用以生風涼的工具,也不僅是一種藝術品,它成為一種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成為他們社會角色的道具。不僅是夏天,就是在天氣涼爽的季節,手執一扇,打開收攏,或佩掛在身,或藏於袖中,都具有人格表露、情緒交流的意義。不僅是文人,不僅是男性使用折扇。從文人書畫扇這一主流,分出以黑紙扇、遊鑒圖扇和戲畫扇為典型的工藝扇,以及女用的米扇。從扇本身出發,又有了扇袋、扇墜和扇盒等附屬的工藝品。扇子還從中國流傳到世界其他地區,特別是歐洲。乾隆時期,廣州的商人曾專門生產適應歐洲貴婦趣味愛好的象牙折扇。折扇成了中國文化的象征和與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民國時,折扇保持了它在中國藝術上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沒有什麼超出前代的,而值得一提的創新是集錦扇。在此之前,雖然也有多人在同一扇麵上合作繪畫,或分段書寫各自署款的扇子,但集錦扇卻是將扇麵空間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分割,然後由多名書畫家分別作書繪畫。從最少的兩人組合開始,到多至十餘家合作的集大成之作,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鑒賞保養
  
  鑒賞扇子有分有合,成扇可以分別鑒賞扇畫書畫、扇股以其雕工等,也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鑒賞。扇麵裝裱成鏡片、冊頁或立軸後,其鑒賞即與一般字畫相仿佛。
  
  扇麵書畫的鑒賞有一些自己的特點。由於扇麵的尺寸和形狀限定,又由於扇麵的質地和折痕,書畫家的用筆、落款和印章都會與立軸有所不同。有些書畫家在扇麵上所用印章也與一般作品上的不同,如他們扇作流傳較少的話,扇麵所用印章常常就無法查找以核對。
  
  扇麵書畫一般以精到工整為上。因扇子小又執於手中,宜於近觀。寥寥數筆蘭竹或四五個大字的作品,除非高手,一般較難討好。多數藏家難免有世俗之見,所以,花卉草蟲或花鳥常勝於簡單的花卉,較複雜山水加人物勝於元倪迂或宋米家風格的疏略山水,工筆仕女及界畫風格的亭台樓閣是受歡迎的題材,設色多勝於水墨,金箋勝於紙本等等。舊時畫家作扇,如構圖較簡,常會被人請求添加草蟲或人物等,也有畫家被請於別人扇作上加些東西。在別人作品上添改後不落款者也很多。齊白石有的晚年扇作上大寫意花葉是齊本人親筆,但工筆草蟲由門生或兒子代筆。蕭俊賢的設色山水價位較高,於是有的藏家請高手將蕭的水墨山水扇作添加青綠或淺絳。
  
  扇子的鑒定以時代氣息為重。如前所述,宋元或更早的團扇扇麵,即使是無款或無名作者或小名家所畫也是無價之寶。明代或更早的折扇扇麵,無論名頭大小或有名或無名,也都是非常珍貴的。明清的折扇成扇,若品相完好,書畫精到,也可不計名頭大小而入藏。大名家的書畫個人特征強烈,作品傳世較多可以比較,小名家或無名之輩就很難從個人風格著手進行鑒定。
  
  扇麵書畫的作假,以成扇較難,年代久遠者較難,而扇麵裱片較易,晚近或當代的較易。明清成扇中的贗品,多屬前人偽作(俗謂“老衝頭”)而非眼下新出爐的貨色。一把成扇,鑒定著眼點既多,割款添款幾乎不可能,裱片就相對容易,各種偽作也多,單就添款割款而言,可行性也大。無款扇作可以添款,扇片壓平做手腳也方便。有款位置偏高可以割去一圈再添,印款位於最邊上的可以去掉一兩檔,有時還有接上另一端空白的一檔以保持原來的長度。所以鑒定時要從以上數端去檢查。
  
  扇麵本身也是鑒賞的對象。品相好的泥金灑金,絹本箋本,瓷青虎皮,貢發高麗,名家見之心喜,所作書畫多精品。如果是普通市礬扇麵,或晚清民國北京扇莊的粉連紙扇麵(其中頭號粉連尚可,丁字粉連最劣),潤例上寫明劣紙不繪的名家自然公掉頭不顧,上麵即使有佳字好畫,藏家也會覺得可惜,勉強入藏心中也覺得遺憾。書畫家喜在空白的舊扇麵上創作,但是,明代的畫家不能在清代扇麵上作畫,清代畫家不能在民國扇麵上作畫。扇麵也能作鑒定之用,但首先要學會判斷扇麵的產地年代等等。北京的高麗紙扇麵、礬宣扇麵、粉宮扇麵和粗絹扇麵,蘇杭滬的七層五層棉料等等,各有特點。杭州的王星記扇莊創辦於光緒元年(1875),上海城隍廟的王星記始於1893年,上海朵雲軒始於1900年,各有帶字號簽字的扇麵流傳於世。北京的戴廉增扇莊創辦最早,迄今已有300餘年,而榮寶齋監製的扇麵則是1894年後才問世的。
  
  扇骨的時代特征甚為明顯。和尚頭扇股、直式方頭烏木扇股、十三檔十四檔十五檔的扇股(特別是一尺至一尺二的大扇)年代都較早,很有可能為明清之物。十八檔八寸扇是1949年以後才大大地流行起來的。竹股的顏色也很能見年份。即使是白竹玉竹扇骨,年代久遠了也會呈紅褐色且有包漿,現代做舊的油竹扇股仔細看就覺得新,且上蠟後拿在手裏有隔一層之感,不如舊扇貼肉合手。
  
  扇股上有雕工,從主題到技法都有雅俗高下之分。陽刻耗時費功,平地陽刻比沙地留青更費功時,但易入能品,勤謹的工匠亦能為之。陰刻看似簡易,實見功力,一刀下去即成定局,不能修修改改。陰刻刀法多變,線條講究刀味,與書畫篆刻的親緣關係較近。
  
  一把成扇在手,書畫扇麵扇股相輔相成。清代扇麵應配清代扇股。扇股雕工與扇麵畫要有呼應。閨閣畫家所作花卉仕女或“十三行”清秀婉媚的小楷,扇股就不宜雕老翁古泉漢瓦秦磚紋飾。集拓印作的扇麵上有烏黑發光的邊款拓片,配烏木紫檀雞翅之類的深色扇骨有呼應之美。泥金渾金扇麵加青綠山水也是用烏木之類的黑扇骨才壓得住。象牙骨配瓷青紙扇麵有對比之美。三十檔四十檔的細骨秋扇上書畫風格也以纖麗清秀為佳,題材則以花鳥草蟲仕女等為妙。當然,審美是見仁見智的,並無絕對標準。
  
  成扇比一般字畫更重成品相。折扇打開收攏易於損傷扇麵。疲軟老熟的扇麵,特別是扇麵下口開裂,常使藏家不舍得拿出來觀賞,失去了收藏的意義。
  
  有的藏家還用以下的方法來判斷成扇扇麵的品相:如打開扇子扇麵平攤服貼,則扇已太“熟”(藏家用以形容疲陳舊程度的用語);如打開後會自動收攏一點,顯出很有彈性的樣子,則扇麵依舊“生辣”(用以形容新或品相好)。扇麵上口的綾絹裱邊也很重要。一看其顏色與扇麵本身紙絹色調相配與否;二看其有否斷裂脫落,是否曾經後加粘補。裱邊的顏色也能透露年代消息。有一種“洋連紫”的綾絹裱邊,是光緒時的特色。
  
  扇股的大骨外側有劃損或汙漬,扇釘開裂缺損或重換,大骨彈性減退,收攏時夾持扇麵力量不足,這些本來隻是扇骨品相之小疵,但是,如果扇麵以及其上書畫完整如新,則此等小疵也如眼中之灰塵難以容忍。盡管如此,大多數藏家還是不願輕易替換扇骨,以保持可貴的“原裝貨”。特別是扇骨有工有款,其上款與扇麵書畫上款一致,則更加要珍惜其完整性。
  
  扇麵裝裱,有多種形式。一為冊頁,一為扇頁,多則二十四開,最少八開。冊頁內扇麵書畫,時代相近,主題相同,或花鳥或山水或人物;如為一人所作,則雜題亦佳;二為鏡片,或可視作散放之冊頁。可以置於鏡框之中懸掛室內,也可以置於函盒之中,則頁數不限;三為條幅,一軸由幾件扇片組成,多至三件,也可僅一件成軸,後者目前較多。扇麵條幅,也可由折扇、團扇及鬥方冊頁等配伍,即所謂“零活”。扇麵裝裱可用綾,可用絹,可用紙,素絹及紙裱似更適宜。扇麵冊頁鏡片一經裝裱,隻要小心?護,一般狀況即能穩定,可以長久保存。條幅卷起時扇麵狀態仍會緩慢惡化,掛出時更易受損,但比成扇的保持容易多了。扇麵亦珍重舊裱,特別是冊頁鏡片。
  
  團扇成扇收藏者不多,存放不易是原因之一,存世珍品佳品數目太少亦是原因。大多數團扇書畫都被裝裱成條幅冊頁等。所以一般說成扇即指折扇,說團扇即指團扇裱片。團扇書畫裱片的收藏與折扇書畫無異。無論是團扇折扇,裱成扇片之後,鑒賞方法就與一般書畫大同小異。大同者,即指書畫本身的真精新,畫家的名聲大小水平高低,其作品的多寡珍罕程度等等。小異者,有幾下數端:(1)扇麵書畫對精的要求,勝過了對畫家名頭大小的要求。小名家的精到扇畫,常常勝過大名家的一般之作。(2)扇畫偽作的比例要低於一般書畫。如是舊裱,書畫本身較精,印章印泥看上去也正氣,一般不會是假。因為過去扇畫價格遠低於最近幾年,在扇麵上作偽困難較大,舊的空白箋本紙本絹本扇麵也不易得。
  
  在扇麵裱片的偽作贗品之中,有一種情況特別突出,那就是添款改款。扇麵繪畫中無款者本來就較多(早先工藝畫不落款),擇其精者添款是作偽容易想到的。扇麵有折痕,裱時改去原款不易顯露痕跡,隻要沿折痕挖去即可。如款在近邊沿處,簡單地去掉也不易覺察,所以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古扇收藏
  
  成扇收藏
  
  成扇的收藏有兩種不同的目的:一種是純粹的收藏如同收藏書畫印章瓷器,平時寶藏,閑時拿出欣賞把玩;另一種是欣賞兼實用。折扇不但可以輕扇慢搖,清風徐來令人心曠神怡;還可以表明誌趣,當作生活的道具。且不說明清的文人雅士少不了折扇,民國時期玩扇之風也極盛。
  
  成扇收藏也可由內容而分類。有人僅收藏書畫扇,有人僅收藏名家書畫扇;有人僅收藏當代名家書畫扇,有人也兼收工藝扇;有人隻收男扇,有人兼收女扇。應該說書畫扇的收藏是成扇收藏中的注流。當代書畫扇中,隻有名家書畫扇才有市場交流的價值。在已逝世的當代書畫家中,可列入的名家較多像陸儼少、黃賓虹、張大千、唐雲等大名家的成扇可以說是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品,所以價位很高。但是由於近年來贗品的大量湧現,即使是他們那樣的大名家,其應酬之作價格平平,並有下降的跡象。同時,像陳少梅、張大壯、張石園那樣的中等名家,或像陳林齋、殷梓湘、吳琴木那樣畫風精細嚴整的小名家,其作品價格卻以驚人的速度上升。特別是工筆仕女、精細樓閣和大青綠山水等題材的作品。
  
  在依然在世的書畫家,像程十發和啟功一輩的在世名家,他們的作品,被看成和與陸儼少、張大千等扇作不相上下。
  
  晚清民國時期的書畫扇,占各大拍賣行成扇拍品的大部分。晚清民國扇畫名家既多,去今不遠,符合“真精新”的成扇亦多,故大多藏家藏品也以此為多。
  
  明代成扇是絕無僅有之物。出現數目最多的一次是1994蘇富比在台北舉行的張學良先生的收藏在這次拍賣會上,推出明代成扇的數目也不到十把。所以,明代成扇無論品相好壞、名頭大小,作品精粗,都可視作一流藏品。
  
 

收藏-----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扇麵的收藏,主要是指扇麵書畫的收藏。書畫扇用舊之後,可以折下裝裱成或冊頁或條幅,欣賞收藏與一般書畫相近,可歸類於書畫小品。
  
  大多數折扇的尺寸,高20厘米不足,長50厘米不足,按一般書畫的算法,約有一方尺。可是,收藏界傳統上一向有“扇麵一尺算二尺”之說。所以,盡管麵積相仿,一張扇麵常經普通一開冊頁作價要多一倍以上(其他條件相同時)。或許這是扇麵比較容易被視作一件獨立的藏品的原因吧。
  
  同一作者相仿水準的扇麵與成扇的價格有明顯差異,前者低而後者高。但是,越是小名家,其扇麵與成扇的價格之差愈大;越是大名家,其價格之差愈小。
  
  另外,扇麵書畫在民間私下流通成交的價格,大大地低於在大拍賣行的成交價。這種價位的差距,明顯大於其他品種的書畫在民間與拍賣行的價格之差。
  
  扇麵的收藏當然也是以舊裱為好,冊頁是最易保存的形式,所以整冊的扇麵書畫可列為藏家第一著眼點。散裝的冊頁稍次。條幅卷起打開,對扇麵損傷較大,故少見完好的條幅。以前條幅常一條裱三張或兩張扇麵,折扇團扇可以合裱,愈見變化而有趣。
  
  空白舊扇麵也可入藏。心情好時可用以自作書畫,或請名家揮毫。由於保存好的舊扇麵性糯,在上麵寫字作畫容易得心應手。由於目前朵雲軒等書畫店出售的新的泥金箋本扇麵價格不斷上升,舊扇麵的價格自然更高。再加上不少以作偽牟利者利用舊扇麵以仿製前代畫家的作品,所以品相好的空白舊扇麵十分難得,成為新的藏品,在某些拍賣會上成為拍品,競價居然十分激烈。舊扇麵入藏以品相品質為依據,其夾層中的簽條是鑒定其產地和大致生產年份的最好參考物。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扇股收藏
  
  扇麵的收藏,主要是指扇麵書畫的收藏。書畫扇用舊之後,可以折下裝裱成或冊頁或條幅,欣賞收藏與一般書畫相近,可歸類於書畫小品。
  
  大多數折扇的尺寸,高20厘米不足,長50厘米不足,按一般書畫的算法,約有一方尺。可是,收藏界傳統上一向有“扇麵一尺算二尺”之說。所以,盡管麵積相仿,一張扇麵常經普通一開冊頁作價要多一倍以上(其他條件相同時)。或許這是扇麵比較容易被視作一件獨立的藏品的原因吧。
  
  同一作者相仿水準的扇麵與成扇的價格有明顯差異,前者低而後者高。但是,越是小名家,其扇麵與成扇的價格之差愈大;越是大名家,其價格之差愈小。
  
  另外,扇麵書畫在民間私下流通成交的價格,大大地低於在大拍賣行的成交價。這種價位的差距,明顯大於其他品種的書畫在民間與拍賣行的價格之差。
  
  扇麵的收藏當然也是以舊裱為好,冊頁是最易保存的形式,所以整冊的扇麵書畫可列為藏家第一著眼點。散裝的冊頁稍次。條幅卷起打開,對扇麵損傷較大,故少見完好的條幅。以前條幅常一條裱三張或兩張扇麵,折扇團扇可以合裱,愈見變化而有趣。
  
  空白舊扇麵也可入藏。心情好時可用以自作書畫,或請名家揮毫。由於保存好的舊扇麵性糯,在上麵寫字作畫容易得心應手。由於目前朵雲軒等書畫店出售的新的泥金箋本扇麵價格不斷上升,舊扇麵的價格自然更高。再加上不少以作偽牟利者利用舊扇麵以仿製前代畫家的作品,所以品相好的空白舊扇麵十分難得,成為新的藏品,在某些拍賣會上成為拍品,競價居然十分激烈。舊扇麵入藏以品相品質為依據,其夾層中的簽條是鑒定其產地和大致生產年份的最好參考物。
  
 

 主題集扇
  
  以某一主題為扇子收藏目標的做法,叫“主題集扇”。不管藏家實力大小,都很適宜采用。這種方法有利於使用有限的資金,提高藏品的水準,提高收藏的興趣。
  
  扇子有兩麵,通常是一書一畫。一書一畫加在一起,又可產生一種集扇主題。A加B不僅僅是A和B,多出來的是A與B的關係,1+1=3。例如,書家與畫家的關係可以是師徒、父子、兄弟、夫妻,等等。李鍾(吳昌碩弟子)李?兄弟,以及陳曾壽(清代翰林)陳曾則兄弟所作之扇,這是兄弟扇之二例。高時豐與高其邁作的父子扇,馬公愚與徐綺琴的師徒扇。羅癭公與羅惇□既是兄弟,又同為康有為弟子,故他們倆合作之扇,可稱“兄弟同門扇”。若不著眼於主題,則它們僅僅是一般被人稱作“小名頭”之作。所以,主題集扇常有化平淡為神奇的作用,可以提高藏品的價值。
  
 

 扇具收藏
  
  真正的藏扇家必定會講求扇具的精良。用清代的緙絲扇袋或紫檀扇盒、扇櫥存放自己心愛的清代成扇當然更令人稱心愜意。一般而言,繡品講究品相,盒櫥注意工料。織繡品易損難以保存修複,所以品相第一,否則收不勝收。再說,藏扇家收扇袋是為了藏扇,並非收藏織繡品。清代扇袋如今尚易得,價格雖在攀升,但還有機會在各地工藝品舊貨市場收到較為便宜者。繡品扇袋除品相而外,但求圖案色彩不俗。萬一遇到緙絲扇袋,則價格貴些也可收,因緙絲扇袋是扇袋中的至精至善之物。
  
  扇盒扇櫥最理想者,料為老紅木、雞翅、紫檀等優質品種,工是老工,即能與名扇相映得彰。此等盒櫥,價格不菲,尋訪不易。不得已而求其次,則任何尺寸合適於放置扇子的盒櫥都可以用。清代的提攜式書箱,放扇正合適,價格不算太貴,本身也有收藏價值。這種書箱一般分成三或四層,可以置成扇40餘把。還有,請人用馬糞紙裱綾絹定做扇盒,也頗實惠,此法特別適宜於收藏當代名家書畫扇者。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話 古 扇
  
  扇子是引風用品,夏令必備之物。我國古代用扇,有團扇、紈扇、羽扇,原是不能折疊的。扇子在曆史文獻中有可靠記載的見於西漢,實際上它的使用遠早於此。扇子的形狀有圓、長圓、扁圓、團方、梅花、海棠、葵花形等。從扇麵用料來分,又可分為絹扇、羅扇、紗扇、綾扇等。隨著造紙技術的發展,隋、唐時期又出現紙扇,與絲織品扇麵並存,一直流傳至現在。
  
  扇子是手工藝品,又是書畫藝術品,很多書畫名家喜好在便麵(即扇麵)上題詩作畫,或應執扇人之約,為之題詩作畫。曆史上著名的書法家、畫家王羲之、蘇軾,都有“題扇”,“畫扇”的軼事留傳下來;文學作品中也有不少反映題詩畫扇的描述。
  
  扇柄也是一種形式豐富的工藝品,有玉雕、牙雕、木雕、骨雕、竹根雕、紫檀雕、雕漆等等。一九七五年江蘇省金壇縣南宋周禹墓出土了兩把團扇,均是長圓形,都以細木杆為扇軸,竹篾絲為扇骨。周禹墓出土的兩把是紙麵的,其紙已呈褐色,其中有一把的扇柄是鏤空雕漆轉柄。該墓出土的如此完整的宋代團扇,實屬罕見,雕漆扇柄更是我國雕漆工藝史上一件珍貴的實物資料。
  
  現代盛行的折扇,一般認為不是我國所創,而是宋朝時由日本傳入我國的。也有認為折扇源於中國,但尚缺實物資料,有待進一步考證。北宋首都開封的著名市場大相國寺裏,即有日本製的折扇出售。折扇傳入我國後,很快得到了普及和發展,特別是在士大夫中更為流行。製作上也有改進,扇骨從原來的五根、七根、八根、十根,增加至十數根,並發揚了原有的雕鏤技術,刻以花紋,更富裝飾性,如象牙扇、檀香扇,從而發展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工藝品。
  
  現在我國保存的傳世最大最早的折扇,大概要屬故宮博物院所珍藏的明代大折扇了。這把折扇共十五骨,即兩邊各有一根大骨,中間十三根小骨。扇骨長82厘米,扇麵縱59.5厘米,橫152厘米。兩邊的兩根大骨上頭略小、方頭,下骨稍大,圓底。扇子合起來時,好象一根竹竿劈為兩半,一邊扣著一半,和一般常見的折扇不大一樣。凡露在外麵的骨子,全以湘妃皮包鑲。扇的兩麵均為紙本設色人物畫,一麵畫的是柳蔭賞花,戴烏紗帽的是主人,手裏捧著一瓶花的仆人,正在向主人走來;另一麵畫的是一幅鬆下讀書圖,畫麵也有一主一仆,並書有“宣德二年春日武英殿禦筆”款。此外,扇麵還扇鈐有“武英殿寶”朱文方印和“乾隆禦覽之寶”朱文橢圓形印,這說明清代皇帝把這把大拍扇視為珍寶收藏。
  
  扇麵畫的作者是明代第五個皇帝朱瞻基,他生於1398年,卒於1435年,隻活了三十八歲,在位十年(1426——1435年)。此扇麵的畫作於宣德二年,即1427年。他本人喜歡繪畫,擅長山水、人物及花卉草蟲等。在他執政時期,明代宮廷繪畫開始興盛發展。這把折扇年代確切,形製完整,既是研究折扇的重要實物憑證,又是研究朱瞻基書畫作品的一件實物資料。
  
  其他的傳世折扇。還有沈周(1427——1509年)作畫和吳寬(1435——1504年)書寫的推蓬式冊頁扇麵。還有近年考古發掘的有江蘇省江陰縣的明代剪紙竹骨折扇,扇子表麵呈素色,若在陽光下打開,就顯出剪紙“梅鵲報春圖”,畫麵精細秀麗、玲瓏剔透。此外,蘇州市虎丘王錫爵夫婦合葬墓出土了三把折扇,其中一把是男用十六方九寸圓頭水磨竹骨,紙麵書畫折扇,可惜扇麵已毀。女用兩把都是二十二方九寸圓頭烏漆竹骨灑金扇,扇麵黑底灑金加大小菱形塊金圖案,保存完好,光彩奪目。
  
  我國使用扇子的曆史悠久,豐富多樣,手工精細,題詩繪畫,另具妙趣,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我國古代文化的輝煌燦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