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志

 dali777 2012-05-23

   学太极拳是需要师傅直接传授的。可是,明师有限、机缘有限,有些人就没有师傅或者暂时还没遇上师傅,但是也要学呀,老师走了我们得练哪,怎么练?我认为:

         第一,首先,在思想上要尊重太极拳理论。不要企图自己来演绎出一套理论,或者根据几个要点来找出太极拳的诀窍,这是徒劳的。有句话流传很广,叫做“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很多人真的以为,找到这一句话就能很快掌握太极拳了,这是天真的愿望。中国的太极拳,博大精深,理精法密哲理性很强,内涵极其丰富。怎么能够用一句话就传明白的。这个著名的话,其实说的是不明白时说多少都是没有用的,到明白时,往往一句话就点醒了。万卷书是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一句话才是有用的。 
         第二,要有一个认识的主线。如果没有,我建议以王宗岳《太极拳论》等几篇著名的、被称为老论的经典文章为基准。经典文章说的是大的方向,大的要求,按照这样的方向、要求,去找具体实现的练习办法,这样能大概保证你大的方向不错。对老论中没有的东西,由于你鉴别力不足,暂时先不要学。有了主线,就有了基本的鉴别标准。
        第三,从网上找资料、看视频,首选的是对你本门前辈中著名的功夫好的师傅的学习。这就需要了解一些拳史和历史人物。遇到这样的人写的书、遇到对他的传人,就要重视,就要多学。而有一些所谓大师,从来也没有赢过谁,一点技击也不敢讲,他自己还没练上功夫,怎么能从他的书里学到有用的东西。
        第四,按前辈书上写的方法练习,一定要按部就班,就像写字,先学笔画,再学整字,不要跳着学,不要练那些自己都不知道什么道理的东西。这里常见的毛病是不安心练基本的功夫,急于求成,浅尝辄止,反而浪费时间,没有效果。
           第五,建议大家,看不同的书,练相同的道理。先弄懂为什么练这个,然后再练,千万别盲目练。因为有的练法可能会有副作用,甚至练错了会伤害身体。常常看到有些人练了20年太极拳,一搭手浑身僵硬。20年的时光荒废了,虽然身体练的好了,说太极功夫还是差得远了。
           第六,太极拳是要练内的,练内是需要放松的,练内是需要一个人自己静下来练的。现在视频很多,有的人跟着视频学拳,好像有师傅一样,其实这是不行的,跟着光盘学,学得再好也只是学了外形,要多看宗师的书,理解书中讲述的道理,然后自己去细心体会。脱离了自己静静的体会,脱离了放松这个基本道路,从一开始就脱离了太极拳,这是我的忠告。同理,即便没有老师,你知道静静的、松松的体会身体里面的感觉,很多太极功夫会自己来找你的。

           我师傅(教我武术的)经常讲“先上心、后上身”,经过这些年的习练,我对这两个“上”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讲出来请教于方家
          先说上身,是指太极功夫上身,我认为太极功夫是一点点练到身上的,一个道理用身体表现出来,就是一个小的功夫上身了,无数个小的功夫上身了,就形成了人们一般说的功夫,所有功夫都是一点点、一层层练出来的。不认真去练这些无数的小功夫,就不可能成就大功夫。任何功夫都是分层的,就像上学一样,从一年级开始,一课一课的学习,一年级的功课都练到身上了,才能练二年级的课程。聪明的人可以学得快一些,但是不能跳过去,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对后来的东西影响大。一些理论说练太极拳主要练习放松,学会放松,以后引拿发等各个阶段水到渠成,放松这一关练不好,以后练啥啥别扭,如果形成习惯,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太极劲。前几天看到群上有一练家子说:“
放不松就听不清,听不清就化不开,化不开就拿不起,拿不起就发不出”,放松、听清、化开、拿起、发出,各个大的阶段都是由许许多多小的功夫组成,一个一个学会这些小功夫,不断上身就是我们练习太极拳实际上每天进行的内容。 
        再说“上心”,是指在思想认识方面掌握太极的道理。其实,上心是在上身前面的事。虽然不是说先把拳理全掌握了才能练拳,但是任何一个小的功夫都是一个太极拳理的表现,上心就是从自己的心里真正理解了这条拳理。比方说双重问题是太极拳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双重的表现可以有很多类型,在很多地方表现出来。任何一个练家都不可能专门去研究理论上双重的所有表现,而任何一个练家都必须从师傅的教导中一点点理解什么是双重。懂一点就有一点功夫上身,懂的多了,功夫就上身多了。有人说太极拳是“太难拳”,也有人说太极拳是聪明人的拳。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太极拳绝不是傻练能练好的。过去练武术时,我们信奉“拳打千遍其理自现”,平日就是苦练。练太极这样就不行了,不按拳理去练,就不是在练太极,练多少遍都是在走岔道。为什么学太极拳要有明白的人教,因为太极的拳理是需要师傅讲给你听的,太极劲的感觉是需要师傅与你搭上手你才能感觉到的。一些人不重视拳理,这是他们学拳进步慢甚至不再进步的重要原因。太极拳深邃的理论是非常独特的,是中华民族先辈伟大的创造,绝不要以为自己是现代人,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就可以望文生义地解释太极拳。太极拳的道理是上心后才上身,上身后才真正懂得,再练一个阶段又发现原来的认识还是比较浅,还有更深的内容。现在,为了普及,很多门内人把上辈传下来的秘诀公布在网上,而对秘诀的理解却不那么简单,
很多秘诀是需要掌握了这个道理(也就是用身体能做出来)的人来解才能明白的。 
         所以说:练好太极拳没有一个既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又有10几年太极功夫的人当师傅,是很难将功夫练上身的。习练者也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因此,
练习太极拳功夫,一是要明理,二是要得法,三是要用功。

       明理即学习太极拳的理论知识,学习拳经,主要是王宗岳著的《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心解》等,还要多读一些近现代太极拳明家著作,对太极拳的提高有很大的实用性。

      得法即要有正确的方法,所谓无法不成道就是这个道理,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练出真功夫。还有大家都知道的气沉丹田,什么是气沉丹田?也就是自身能量的凝聚。但很少有人知道其正确的方法。比方说人的身体是一桶水,意念是一个球儿,气沉丹田是这样一种情况是球的比重与水相同或稍大于水,稍用意一按或不用意就能缓慢地沉入水里。用意念使其缓慢而均匀地下沉才是正确的方法。还有得气是什么感觉,我们现在还没有气感,只是练完拳手指发麻、手掌发热,拳家们称之为 “八触”现象,即身体某些部位会出现冷、热、麻、胀、酸、涩、动、跳等感觉。目前都没有,一旦练到此时如果没有人指导,练功的人就会偏差。所以练功必须要有老师的亲自指导,即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同时主要的是防止出偏。

      太极推手是练习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是搏击术,是为实战技击而用,那么太极拳怎样将架势用于技击呢,桥梁就是推手,也就是通过推手将拳架与技击连接起来。推手是一种知觉运动,目的是锻炼神经末梢的灵敏性,达到动作反映快速,全身进退变化和闪辗腾挪等技巧,其具体作用是:

    1、卸掉本能力,周身松下来、空下来,同时练上棚捋挤按、采列肘靠八法和粘连黏随的太极劲。

    2、将架势中的招法演习出来,了解掌握每招每势的劲路变化。

    3、掌握劲路,即敌我双方的肢体运动规律,从而达到知已知彼,胜券在握

    4、提高灵敏性,即通常所说的“听”劲。功夫练到一定程度,对方怎样用劲甚至准备要怎样用招都尽在掌握之中,从而达到提前处理,借力发力之境界。

    5、增强内功。要做到准确掌握和控制对方,心动不令人知.,发之干脆有力,行之无形无象,必须要有较好的内劲,而推手是增强内功的重要方法之一

    另外,推手还有增进人与人之间友谊、提高心智等诸多益处。

       练习盘架是知已的功夫,推手是知彼的功夫。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打个比方说,把太极拳功夫比喻成一棵大树,盘架子是树根,是基础。推手是树干,吃拿发放是树冠,没有树干和树冠,光有树根是没有用的东西。没有树根和树冠,树干是没有生命的死木头。只有扎根坚实的树根和粗壮结实的树干,才能长出枝叶茂盛的树冠来,才能成才。

      关于练什么拳好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哪派太极拳,只要是真功夫就好。所以练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不是选哪一种拳的问题,而是要向真正懂得太极拳的高手明家学习,掌握正确的方法,并能坚持不懈,做到持之以恒,

      太极拳的养生问题也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太极拳是养生与技击并重的一种拳法,它的每招每势都对身形、意念、穴位等有严格的要求,既可攻防技击,又有促进气血运行,打通经脉之功效,所以太极拳还有很好的强身健体效果。有的朋友说,我练太极拳不为什么功夫,只为锻炼身体,我认为,强身健体和练习功夫一样,都要向真正的太极拳明家学习,真正的太极拳有强身健体功效,否则就不好说了,也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绝对不会比真正的太极拳效果更好。

      太极拳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和其它武术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是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它既可以实战防身,也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可以修身养性,提高人的意志和思想品德。学练太极拳要求不能好高鹜远,急于求成,放弃胜负观念,放平心态,否则都将炼不上功夫。有些人学习了太极拳之后。性格有了改善,心智有了提高,为人变得友善,所以很多人又称太极拳是一种修炼.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冷兵器时代早已结束。武术的作用已大不如从前重要,学练功夫的人也越来越少,失传的东西却越来越多。今天的人练武术,也不象前人那样作为一种与自然斗争和谋生的手段,而是更多地倾向它的健身功能,衷心地希望太极拳这一中华武术瑰宝能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