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人责己易处世 明代开朝元老徐达,是一位果敢刚毅、功勋卓著的战将。读过《徐达传》后,我从历史的浩渺烟波中看到的徐达却不仅是一个名臣战将形象,更是一个具备谦恭自守、宽以恕人、严于责己人格风范的谦谦君子。 明王朝的建立,大将军徐达功不可没。徐达儿时与朱元璋一起放牛,长大后一起打仗,有勇有谋,深得朱元璋的器重。但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人,却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律己甚严。史书记载,徐达“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所疵,昭明乎日月”。因而,在明朝的诸多开国功臣中,徐达得以善终。他病逝于南京之后,朱元璋为之辍朝,悲恸不已,追封其为中山王,并将他的画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大明第一功臣”。不得不说,能得到这样的哀荣,是跟徐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之道分不开的。 待人要宽,为的是给人自新的机会;律己要严,因为不严会放松自我约束,让小错发展成大错。这是一种明智的待人之道,也是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准则。其核心是强调自省自悟,对个人与他人是非的判断,有一个尽可能客观公正的把握。一个具备这种品格风范的人,他的成功将是水到渠成的。徐达带兵能赢得将士的感激与尊敬,为臣能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与赞许,就是因为他坚持恕人责己的处世之道。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往往采取了相反的方式:“严于待人,宽以律己”——对自己很宽松,什么都能做,但对别人却要求极严,犯一点错误就喋喋不休。这样的人,往往交不到几个朋友,做起事情来,也很难跟别人顺利合作。因为他不懂得什么叫做“恕人”,只知道用最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用最宽松的标准对待自己;因为他们永远不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眼睛盯在别人身上,从来不自我反思,长此以往,将没有任何人愿意与其共事合作,到头来吃亏的肯定还是自己。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皋敏而不工,相如工而不敏”,更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看人、对人,要见人之长,容人之短,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别人宽容自己,首先自己该懂得宽容别人,不情愿别人苛求自己,也就不应该苛求别人。说到底,要学会将心比心,以责人之心责己,以爱己之心爱人。 恕人责己的态度,体现的是一个人看人看己的世界观方法论。同志之间相处,难免会产生一些误会和矛盾,出现这种情况时,要严于责己,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主动承担责任,以化解矛盾,消除误会,增进友谊。同时还应宽以待人,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即使受点委屈,也要从大局着想,做到有理让三分。若能做到这样,定能为自己赢得一个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陈 杨)《解放军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