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霍贝玛的田园牧歌

 色彩123 2012-05-24

霍贝玛的田园牧歌

 

霍贝玛(1638-1709)

霍贝玛16381031日受洗于阿姆斯特丹,他是雷斯达尔唯一的一位有签收记录的弟子。雷斯达尔1657年由哈勒姆移居阿姆斯特丹,当年就开设了画室,霍贝玛就是这时师从雷斯达尔习画的。留存下来的作品中,署有最早年代的是他22 岁时所作。

 

霍贝玛早期作品(1658-1660)

 

《林中农场》(图2861660

霍贝玛的早期作品与雷斯达尔的风格相近,构图基本采用雷斯达尔的常用的视平线位于画面三分之一的站姿构图,地面以阶梯式推进的空间处理方法为主,天空的处理比较强调云层的弧面透视效果:既突出天空顶部云朵的形状、光感和体积效果,模糊接近树冠和地平线的云层的形状、光感和体积,这样就给人以“天包地”的感觉,这是风景画的入门要素。可见霍贝玛在雷斯达尔那里学到了扎实的基础。

 

《泥沼林》(图2871660

这时霍贝玛的一幅早期描绘苍老且富于生命力的泥沼中的古树的作品,给人的感觉仿佛画家将人的品格揉进了他的作品,林木身处恶劣的环境却仍然枝繁叶茂,这不正是荷兰的民族性格所在吗。我们通过这幅作品看到霍贝玛在色彩的运用上比雷斯达尔更倾向明快与抒情,在雷斯达尔诗意的基础加入了一层抒情的元素。

 

《小屋风景》(图288(1660)

霍贝玛的取景也与雷斯达尔不同:它往往更关注一些具有生活意味和主观暗示性的内容,比如这幅画右侧小路上的车辙,、小屋前男女的对话和目送客人的小屋主人等,这些为霍贝玛的画面营造了细腻生动和宁静的气氛。为了在画面中包含这些主观的元素,霍贝玛将他的“焦距”比他的老师拉近了很多,虽然少了雷斯达尔的波澜壮阔,但他的风景更加怡人,令人流连忘返,这是画家血液中的个性所决定的,从这一区别于雷斯达尔的审美特征来看,霍贝玛的内心更加柔和,更加偏重感性。

 

《茂密的风景》(图2891660

降低视点是霍贝玛风格的重要因素,霍贝玛的降低视点是相对于他的老师雷斯达尔,我们知道雷斯达尔习惯于表现广袤无垠的大场面,俗话说:站得高望的远,所以雷斯达尔的视点定的高。而霍贝玛为了描绘那些更吸引他的小范围的景物就必须降低视点,拉近视点与景物距离。有别于雷斯达尔,霍贝玛更感兴趣画面整体中的局部关系,霍贝玛对风景中内容的情景化的侧重,使他的风景画又多了层田园牧歌式的魅力。

 

霍贝玛中期作品(1661-1668)

 

虽然霍贝玛的早期作品和雷斯达尔的却非常相像,但是他的审美范畴、绘画范围受主观上的限制,使他没有采用雷斯达尔捕捉自然界高贵庄严之美的视角,而是反复地描绘小范围的,围绕池塘水车和树木的这些抒情亲切的主题。就好像你无法评价:贝多芬的宏大庄严与莫扎特的优美巧妙之间孰重孰轻一样。

霍贝玛一生的作品不多,他活了71岁,但作品不超过40幅,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它的主要创作期就是1658年到1668年的十年,但即使这样他也被公认为是荷兰17世纪风景画的大师。这是因为他的风格与老师迥异,他更喜欢表现大自然宁静优美的一面。荷兰乡村的田园景色是他终生描画的主题。在技法上受雷斯达尔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最后形成的艺术风格并不相同,也没有雷斯达尔那样多产。总的来说,雷斯达尔的风景画情调倾向于忧郁和悲凉,因为在雷斯达尔心中: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无助的,雷斯达尔对风景是一种敬畏。而霍贝玛的画面则显得明朗和朴素,因为在霍贝玛心中:自然是优美的的,人类与自然是和谐的,霍贝玛对风景是一种亲近,同时洋溢着一种较为欢快的气氛。这种审美个性决定了雷斯达尔多描绘荒丘与沼泽,银灰色的天空和苍茫的平原英雄主义气质。而霍贝玛的每一幅画,就象一首牧歌,有浓郁的泥土气和乡间的宁静与悠闲。令人陶醉在诗一般的意境里。

 

《林荫道》(图2901662

这时霍贝玛创作中期的一幅描绘葱郁的林木下小路和农舍的风景作品,给人的感觉构图稳重,光感奇妙,层次丰富。是霍贝玛画风成熟一幅作品。我们通过这幅作品看到霍贝玛在色彩和光影的运用上更加自如,通往画面焦点的曲折小路色调变化丰富,宛如一只委婉抒情的大提琴慢板乐章,抑扬顿挫,娓娓动听;而看到远处的天空云蒸霞蔚,似乎孕育着雷雨,这时大提琴好像奏到了抖着琴弓的快板,令人紧张。

 

《河堤上的道路》(图2911663

作品构图是受了雷斯达尔的《林中水塘》的启发,展现了一种乡野景色的乡土美。画家用诗的语言再现了这种具有强烈的田园牧歌式的景色,给观者心灵以舒畅的美感。极目远望使人心旷神怡,中间的一组树木显得厚重平稳,使得周边的空间更加通透。那细微的、有节奏的、多样又统一的林木细节,就象钢琴上发出的跳跃的强弱略有变化的音符,显得轻松愉快。画家让著名的动物画家威尔斯在右手压满车辙的小路上画了两只耕牛和一组人物,更增强了《牧神午后》式的田园交响诗的意境。

 

《旅行者》(图2921663

霍贝玛首先是雷斯达尔的学生,同时两人也是朋友,从1653年起,两人经常一同并肩骑行于阿姆斯特丹的郊外乡村之间。他们先把感兴趣的景色描绘成草图,然后回到画室进行创作。这期间相同的景致会不断出现在两位画家的作品中。画面中的老式水车就曾出现在雷斯达尔的作品中。但即使景色相似,两人的风格却大相径庭。雷斯达尔的风景像一个悲怆的诗人;而霍贝玛则更像一位抒情的散文家。

 

《水磨房》(图2931664

霍贝玛的风景画主要描绘的乡村道路、农舍、池畔等,他的作品以真实地表现自然界多变的景象,精确的透视而著称。这件作品描绘的是乡间的水磨坊,也是霍贝玛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来平平谈谈的景物在作者的画笔之下,而变得诗情画意。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乡村怀有极深厚的感情。

 

《有水车的风景》(图2941664

霍贝玛最喜欢的主题是坐落在带水塘的小路边充满阳光的丛林景色,以及点缀着树丛和磨房的较平坦的陆地风景。其中磨房是他的最爱他的近20幅作品中都曾出现过磨房,这在同时代的艺术家中是很少见的, 雷斯达尔是把磨房这一主题画在画里的第一位画家。画面中霍贝玛画的这种水磨房的式样,是荷兰东部与德国交界的格尔德兰地区的,证明他和雷斯达尔曾游历到哪里。

 

《林间小路旁的磨房》(图2951665

霍贝玛在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风格,他的从艺时间可以说是在荷兰画家里最短的,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年里,他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他的风格归纳起来就是当他与雷斯达尔共同看一处景致时,雷斯达尔是看大的环境和具有英雄主义色彩和悲壮气氛的元素;而霍贝玛是要近一步观察林木和池塘的平静与和谐的美感。这就使得他和老师的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差异,从而确立了自己的风格。这一点,我们学艺术的学生是可以借鉴的。

 

《树下的村中小路》(图2961665

这是霍贝玛的一幅充满诗意的风景画作品,画家又一次展现了田园诗般的意境。每一个细节都包含了对自然的眷恋,蜿蜒的印满车辙的乡村小路、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的林木、天空中涌动的云朵以及三三两两的闲暇快乐的村民,让我们的耳边不禁响起了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里的柔版……

 

《水磨房2》(图2971666

这是霍贝玛留给我们的一幅会令人边看边流泪的作品,正如很多音乐界的朋友听到贝多芬第六时会流泪一样,霍贝玛的作品里有一种使人动容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来自这幅画中的艺术语言。有一位学医的朋友是这样形容这幅画的:“流水和池塘的对话、阳光和树林的对话、风和云的对话、以及画家和画的对话、画和观众的对话。这一系列的有声有色的对话内容,作用于我们的泪腺,一种化学反应催生了眼泪,结果:我们被感动了”。这位医生几乎是用分析病理的逻辑关系语言来描述他被艺术的感动,听起来句句都说到点儿上了,但我们听了一点没被触动。因为艺术语言才是事物与感动间的媒介,用艺术语言描绘的的画面才能打动人。

 

《林间的旅行者》(图2981667

这是霍贝玛的一幅非常成功的作品,显然描绘有印满车辙的小路、旅行者和充满阳光树林、已成了画家的主题风格。画面的右手边是一个骑士和他的狗,左面是两个农庄里出来的农人。霍贝玛很多著名的作品的风景地是在这个叫格尔德兰的荷兰东部省份。可能是霍贝玛和雷斯达尔这些年一直是在这一带采风。

 

1668年他30岁时,他接受了阿姆斯特丹进口消费关税局的任命成了一名征收进口葡萄酒关税的官员,实际上几乎20年停止了作画,从那时起绘画只是他的业余兴趣了。同年他与奥地利裔荷兰女佣结婚,靠着这份地位并不高的收税官的工作养家糊口。1689年由于英国的崛起,荷兰海运业遭到重创,阿姆斯特丹进口消费关税解散,霍贝玛失业,继续从事绘画,但这时的荷兰经济明显露出衰落的痕迹,买画的人很少,霍贝玛的生活陷入危机。

 

 

霍贝玛晚期作品(1688-1709)

 

失业后的霍贝玛停留在小镇米德尔哈尼斯,描绘那里的景色,画这幅通向前方的林荫道时,荷兰风景画已经发展到了它的极致而衰的阶段。虽然如此,霍贝玛还是沿着荷兰绘画的传统在前行,尽管荷兰对于他那种类型的风景画的需求已经大大地减少了。

 

《米德尔哈尔尼斯大道》(图2991689

是他20年收税官生涯结束后的作品,描绘的是一条极为普通的泥泞村路,上面印着许多深浅不同的车辙。这里我们要分析一下霍贝玛风景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车辙和路”。我们发现:霍贝玛几乎一半的作品里都有磨房的元素,但是我们似乎忽略了:几乎他的每一幅画里都有:"路和车辙"的元素,按照心理学的分析,这一元素的反复出现,预示着某种情节:是什么?是迷茫。这时的霍贝玛处于深深的迷茫!两边高高的树木彼此参差错落,既是对称又富于变化地通向远方,指出了画家痛苦的坚持;空灵、大胆、极富冒险的构图,说明画家的决心和义无返顾地执着。道路两边是乡村的田园,不远处,教堂和农舍的房子依稀可见。在田间和路上,一个村民正牵着一头牲口站着,在右边的一条叉道上,有两个一边谈话一边走着的农村妇女;右侧近景上是一块种植园,一个农妇在修剪枝条。尽管这是一幅普通的乡村景色,但霍贝玛通过巧妙的远近透视,使它具有诗一般的田园情趣,给人一种明朗宁静的美好感受。尤其是那云蒸霞蔚的美丽的天空,隐喻着画家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但他没有等来这个能安慰他的结果,这也使这样一幅看来平淡无奇的农村小景,被公认为是世界风景画中的经典之作。

 

在霍贝玛活着的时候,荷兰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但他的画却早就挂在了英国女王的客厅里了,而后来年轻的康斯太勃尔被女王召进宫后,就是在这个客厅里临摹着荷兰人雷斯达尔和霍贝玛。1685年英国画商特意来阿姆斯特丹为女王选画,问到霍贝玛有什么新作品时,在场的人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霍贝玛是谁。

 

雷斯达尔富有个性、气势磅礴、激情四溢的风景与霍贝玛诗一般优雅、安宁的田园风光,构成了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两种主体风格。他们不仅在当时荷兰画坛举足轻重,而且对18世纪英国古典主义风景画、19世纪法国巴比松风景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