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 邀舞 又称《华丽回旋曲》
卡尔·马里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1826)德国作曲家,是与舒伯特共同拉开音乐史上浪漫主义时代帷幕的人物。韦伯首先是歌剧作曲家,但也创作了许多艺术歌曲、小协奏曲和钢琴作品。并作为首先使用指挥棒和重视对乐曲内容进行解释的指挥家载入史册。他最重要的作品是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自由射手》(或译《魔弹射手》),这部歌剧宣告“浪漫主义”时代来临。但他最出名的作品,也是最平易近人的作品却是这首《邀舞》,它把作为伴奏而用的圆舞曲提高到可供欣赏的水平,并开拓了标题音乐的表现方法。
乐曲开始,先由大提琴奏出彬彬有礼、温和热情的旋律,仿佛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士向女舞伴发出邀请,随后由单簧管奏出典雅轻松的旋律,表示女舞伴羞答答地表示了拒绝,这样的对话经过几次之后,女方终于点头同意。随后是欢乐的舞蹈场面,先是全乐队奏出情绪轩昂的圆舞曲,极快板,音乐粗犷而雄壮,紧接着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典雅和谐的旋律。经过一段飘逸的独奏舞曲之后,音乐描绘了急速的而又令人眼花缭乱的舞蹈场面,舞会达到了高潮。随后,一切全都安静下来,舞蹈结束了,接着就是尾声,这是开头一段的简略重复,表明在兴尽舞歇之际,这对青年男女殷切地相互致意。 《邀舞》等 节选自2003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哈农库特。曲目包括邀舞和农民波尔卡
狄安娜·窦萍-加拿大人,好莱坞著名的少女明星。也是位出色的花腔女高音。 1938年,她与米盖.罗纳同获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院授予的特别奖。1948年退出影坛。这是她在片中演唱的韦伯的《邀舞》。
扩展阅读:韦伯去世15年以后的1841年,他的歌剧《魔弹射手》在巴黎演出为了迎合巴黎观众的欣赏习惯,歌剧中插进了芭蕾舞,就用《邀舞》作为芭蕾音乐,请柏辽兹配器。从此《邀舞》成为具有辉煌的管弦乐色彩的乐队曲,流传更为广泛。
到了二十世纪,《邀舞》在芭蕾舞台上获得了新的生命。1911年,俄国佳吉列夫芭蕾舞团的编导福金(1880—1942)采用《邀舞》作为芭蕾音乐,根据法国诗人戈蒂埃(1811—1872)的一首诗,编成了舞剧《玫瑰精》。舞剧的场景是在一个少女的卧室里。少女披着白斗篷、戴着镶有缎带的软帽,从第一次参加的舞会回到家里。她把手里拿着的玫瑰花放到嘴唇边,脱下斗篷和软帽,朦胧入睡。花落在脚下。伴随着飞瀑溅落般地下行音阶,玫瑰精从窗户里跳了进来,他穿着紧身衣,玫瑰色的衣服上装饰着玫瑰花瓣。最初,他没精打采地在房里独舞。接着,站到少女的椅子后面,把她扶起来,随着圆舞曲悠扬的曲调,和她一同翩翩起舞。她还是闭着眼睛,象梦游一般 。跳了一回,玫瑰精把她轻轻扶回到椅子里,给她最后一吻,然后跟着快板音乐的最后一小节,纵身跳出了窗户。尾声从缓慢的大提琴独奏开始,少女从梦中醒来,她以手抚额,想起了梦中的情景,环顾四周,不见了玫瑰精。玫瑰花依然躺在她的脚下——她把它拾起来,陷入了沉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