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允许孩子犯错误,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错误,接纳孩子的错误,比鼓励孩子还能够建立自己的自信。中国的父母,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高要求,这样的孩子可能会“很优秀”,但是也容易自责,成人后很难和领导相处,当遇到别人不同的观点时,容易产生挫折感甚至敌视他人的不同意见。黄全愈先生在《家庭教育在美国》可供借鉴,该文摘自《家庭教育在美国》p139,也许中国足球的背后,与这种心态也有关。 我也隐隐约约感觉到,矿矿在球场上的心理素质不如许多美国孩子好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我批评太多。但我又总认为,严师出高徒,多指出问题,让孩子正视自己的弱点,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一直到1999年秋天,矿矿考进默乐私立高中,他和麦德入选了该校的足球C队,都踢的是前锋。通过他们两人的比较,我才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说实话,刚开始我并没有把麦德放在眼里,因为要说球技和身体条件,矿矿绝对比麦德好:矿矿的速度、身高和力量,都是麦德没法比的,要说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更不能比!麦德连最基本的内测踢球都不太正规,更不要说矿矿都会的那些什么正脚背大力抽射、倒挂金钩、“德尼尔森”式的左晃右晃的假动作过人…… 慢慢地我困惑了,就是在这种根本无法比的情况下,怎么他俩的进球会相互咬着盘升呢?这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和深思。 经过仔细地观察,我发现麦德在球场上的心理素质要比矿矿强得多。 这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中国孩子高分低能、美国孩子低分高能的现象也表现到了美国高中的足球赛场上? 矿矿在场上患得患失,有时拿了球还往场外、往我这边望一眼。 有好几次比赛结束后,我问矿矿:“为什么有时得了球,你要往场外、往爸爸这边望一眼?” 矿矿一口否认,说他根本没有望场外的我。 …… 就是在这样一种我有意营造的轻松气氛中,我还是发现了问题:矿矿太怕丢球,我一冲上去,他怕拿不住球,就把球踢走。倒是麦德,骑术不怎么样,却很自信,不怕丢球,反倒比矿矿敢拿球。 后来在正式比赛中,我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也证实了我思考的问题。矿矿在不少时候怕拿球,不敢负责人,有时甚至怕防守。 为什么? 不自信,怕丢球。 为什么不自信,怕丢球? 因为他有一位总是爱批评、很少鼓励的老爸兼“私人教练”。 不自信的孩子,刚得到球就想到会拿不住球、要丢球,甚至还没有得到球,已经想到拿不住球。这样的孩子能拿住球吗?在孩子的心里,场外总是有两道严厉的目光盯着他。踢起球来,一方面是兢兢业业,一方面是患得患失。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太负责任了,也会背包袱。 麦德拿到球时,心里坦然的很,不就是平常的一个球嘛,根本不去想拿不拿得住的问题。就是丢了球,也没啥了不起,大不了再去抢回来,就是抢不回来,爸爸妈妈也从来都是鼓励。没有心理负担,踢起球来就很坦然,难怪在球场上的心理状态这么好! ……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内心往往都有一种自卑,甚至莫名其妙的恐惧?难道我们做家长的做老师的不值得三思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