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股之凶险有甚于A股乎(放眼看中国)

 昵称169518 2012-05-24

人搜集了一些文章,对理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不敢兴趣可以当作故事看看,也许以后能少上 当。都说A股像赌场,庄家猛如虎,坑人如割肉,梦里遥望6000点,一见A股使人愁。但看完下面的文章你会体会到另类人外有人,庄股外面有老千股。不同的 地方,即使相同的游戏,规则也不一样……

 

我做港股的体会,兼谈ABH差价

Wangxlff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2e9bb0100eb1y.html

 

我做港股的体会,兼谈ABH差价 论坛上说港股的很多,也来冒点泡,抛点砖头。

如果把深圳B股也当成类港股的话,我开深圳B股的户头居然比A股早,这是清明节在家收拾东西,打扫卫生时的惊讶发现。为何先有B股户,再有A股户呢?可能是90年代初那会儿,港币比人民币值钱,深圳那时候港币很流行,而且很多公司发工资都发港币。再有,B股从打一开始就比A股便宜,难得有零星机会A股比B股便宜的,那就是历史大底。所以陆陆续续买B股,当然后来更多地交易了A股,2001年之后又开了港股的账号。这些年,教训和苦头都吃了不少,明白了几个简单的道理,略述一二。

 

一、便宜未必是好

刚才说了,开深圳B股户是因为B股99%的时间比A股便宜,即便是同样的公司。但这十几年的经验教训是,便宜不是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

丢 人的案例先说说吧。我的一个好友,两口子都在外企工作,高工资都去养房子了,左一套右一套地买。2007年中终于忍不住了,感觉股票比房子涨得更多。于是 找到我这个职业人士。当时感觉市场已经很高了,分分钟调整下来。但又觉得看更长远一点,好房子、好公司的股权还是值钱的,至少比货币贬值强点。于是,就折 衷了一个办法(想来,折衷的方法是最最害人的,因为已经是违背了原则,已经是隐患巨大了。任何事情上的折衷处理,99%都是失败的)。 折衷的办法是什么呢?让他们买深圳B股,因为比A股便宜一半甚至更多啊。当时推荐了招商地产B和张裕B。招商地产A股当时一百出头,而B股还不到50,张 裕的AB股差价也接近一半。都是好公司,咱也不敢胡乱推荐垃圾股,是不是?当时跟他们说的理由是,A股如果跌一半,还不到B股的价格嘛,有安全边际。

结果如何?大家都看见了,B股一点没少跌。2007年8月“拟直通车”,奋勇杀过香港去的同伙们,当时的口号是,A股贵了,咱炒便宜的港股去结果呢?亏得只比A股多,一点不比A股少,看看国企指数和恒生指数的跌幅,再看看那些著名的中资股,比方中铝、中海集运等等,以及阿里巴巴等,跌9成哪!!A股公司中,跌幅当然也不小,但跌9成的没那么多。

 

所以,当我看到很多人现在不敢买A股,纷纷说H股便宜,要在那里去找点安全边际,就想,我这个低级错误,很多人将来还得自己吃过苦头了才明白啊。

股票,在很多很多的时候,是投票机,尽管从本质上说是称重器。但很少很少人会等到称重器发生作用的时候才去买卖,也很少人有耐心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因此,99.9%的人都是趋势派。

 

不是说趋势派不好,曹仁超先生就是看趋势的。真正的趋势投资者就是价值投资者,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也是趋势投资者。看巴菲特对中石油的买卖就知道了。看曹仁超先生的言谈话语间,对安全边际的考量是多么重!在趋势面前,我们是很弱小的。因此,大趋势的判断非常重要,比ABH差价重要多了

各位如果有心,去统计一下,每轮牛市的上涨过程中,中集、赤湾、万科、招地、张裕等绩优股的涨幅,其AB股是很接近的;每轮大的下跌中,其AB股的跌幅也是相当的,并没有因为一个便宜了而多涨,一个贵了而多跌两个市场,并没有真正的套利机制存在,因此不同的文化下面、不同的制度设计和投资者结构下,价格就是不同的

当然,当然,长长远远看,是要接轨的,这不,金融股不就AH大体接轨了么?但我想说的是,仅仅看重H股比A股便宜而入市,其角度是大错特错的。假如我们认为今年的行情不过是一轮B浪反弹,经济不过是小阳春,那么A股跌起来,BH股也一样跌的。如果认为中国在黄金十年之后,还有白银十年,那么BH股有空间,A股也一样有的。千万别耍这点小聪明,如同2007年中的我,以至于如今不好意思见朋友

 

二、投资者结构和制度性因素

黑格尔说,存在就是合理。BH股一直都比A股便宜,是有深层次原因的。这个原因,我只是想到了几条,如有高手不吝赐教,更好。

1、制度性因素。 比方,港股在供应量上是很充裕的,很方便扩大股本和股票的供应的。批股,也就是增发,非常方便和容易。其监管机构只起到一个备案的作用,基本没有审批的意 思。其监管理念是买卖双方是理性的,只要你们愿打愿挨,没有欺诈,信息披露充分就OK。所以,港股的股票的面值五花八门,1分的、1毛的、25分的,一块 的,什么都有。缩股、供股分分钟的事情。论坛上戴益成的帖子──《老千股的鼻祖---0273 威利国际》写得很好,我不得不把这个案例部分照抄如下:

老千股的鼻祖---0273 威利国际。 “老千”来自英文的cheating的音译。老千股,自然就是骗取普通投资者钱财的股票。而且对刚刚进入香港股市的人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老千股”的超级无敌威力,下面给出一例--威利国际(0273.HK),一间经常登上香港股市十大升幅排行榜及十大跌幅排行榜的公司

威利国际的财务状况,从1982年到2007年连续15年,无论经济好坏,年年亏损,绝对不会盈利,真是服了他了公司多年来几易其名,从“首创”到“怡南实业”,再到“华汇控股”及“互联控股”。一直号称从事金融地产业。在2007年能源股火暴的时候,还煞有介事地做了几笔收购,以“进军”煤炭燃气这一相当有前途的行业。

就是这间威利,多年来合股不断。 根据港交所网站(http://www.)所提供的数据,仅仅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公司就经历了2合1,5合1、50合1、 25合1、10合1、5合1。简单算一算,2×5×50×25×10×5=625,000,亦即假如你与1999年买入62万5千股,今天则仅仅拥有1 股。再查其股价,1999年合股前的价格是5分钱左右,如果你当年以30万港元买入六百二十万股威利国际,那么阁下今天这笔“投资”将变成5角钱,损失达 99.99984%!

和威利差不多黑的老千公司并不在少数。另外一间公司汉基控股(00412),从2001年到2007年短短六年,4次股份合并后,2万股变1股,今天的股价“高达”6角钱。合股是这么的容易,亏损99.99984%难道还有翻身机会??

由于增发和批股相当的方便,所以港股很难出现高估的时候。大股东在那儿虎视眈眈呢!贵了,好办啊,增发圈钱呗。比方流通股和大股东是1:1的比例,股票炒高了,大股东可以一把配售流通股的十倍,把比例弄成1:9,看你怎么炒!圈一大笔钱,等股价跌了,再回购或私有化嘛。股价因各种原因弄低了,私有化呗,香港人称8号仔的电讯盈科(00008.hk)的故事,值得每一个打算去香港淘金的人先反复体味一下!!

这样的制度下,香港老百姓和一批一批从大陆过去的投资者被反复割韭菜,反复当成提款机,实在给提怕了,所以非蓝筹股、非指标股、非中资国企股以外的大多数股票,估值都相当低,因为实在是给搞怕了

除了可以无限量供股外,衍生产品也是多得不计其数。 而且都是巨便宜,比方窝轮(权证),都是几分、几厘的价格,几毛的轮子已经算是高价的了。窝轮的发行,更是不限量,你想炒,好啊,大量发行呗,反正发行价 都是相对于正股有溢价的,发行商首先就赚了一把,有安全边际。2008年的时候,听说有发行商专门盯住街货量大的轮子,刻意做空其正股,让轮子的价格归 零。这2008年一役,内陆过去的资金,灰飞烟灭的,不在百亿之下,甚至有人估算,有千亿之多!

除了供股、衍生产品外,可以做空、也可以融资做多也是制度上很大的差异,这导致了港股的波动非常大,使用杠杆的多头或空头的平仓盘,往往把价格打到非常不理性的位置上去,令刚去香港投资者每每抓狂不已,沮丧到极点。就说中国铝业(2600.hk)吧,高点去到26块钱,且不去说它,每股净资产4块多,折合港币接近5元,想来用一倍PB来买总归可以吧,5块钱相当于最高价的1/5,但它依然跌,那就0.5PB,总该有安全边际了吧,不,它最低是1.9。类似的案例简直数不过来,所有的理智、所有的分析、所有的假设,在疯狂的市场面前都是那么的苍白和脆弱!

对港股交易的制度研究,是投资之前的必修课港股的风险,那不是一般的大,那叫凶险。咱A股的风险,那只是风险而已。以政府的父爱情结看,多年来,除了极少数退市的,大多数垃圾股,只要熬得住,解套一半,亏50%出来是概率很大的。而更多人,都有熬到解套之日的经验。而问问在港股上浸淫过几年的,哪个没有惨痛的教训,血本无归的案例?

所以,光看见H股便宜,没看见制度的因素、投资文化的差异以及博弈的对手,实在是很可怕。面对看上去非常便宜的港股,人们啊,真的是要小心啊。

 

2、投资者结构的差异,投资文化的不同

我一直和朋友们说,A股咱是主场,在行业里混久了,总有些相熟的人,国内就几个大基金公司,大体知道他们的想法和动向,基本就很清楚了。如果能认识几个庄家,再会点看图说话,加上对政府政策的心领神会,给点耐心,A股其实还算容易把握的。

而港股,咱就是客场了。港股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尤其是欧美系的机构投资者以高盛等为代表的外资大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今天看多,明天可以翻脸看空,一个股票目标价的调整可以向下高达80%,往上高达几倍。为了它自营盘的利益或大客户的利益,散户和其他投资者?不过是它的盘中餐而已。

研究报告的忽悠还只是冰山一角,资金的全球流动使得港股作为离岸市场,波动非常剧烈。98年金融风暴和此次金融海啸,港股都是牺牲品。海外大型投资基金,在配置上变动几个点,就将导致港股资金大进大出,因此,要想做港股,必须对全球资金流动有足够的认识,对日元套利交易、今后的美元套利交易等有所了解,否则很可能成为炮灰

就 投资文化而言,港股投资者的思路也很是不同。比方在茂业国际(848.hk)这间公司的态度上,大陆投资者和香港投资者差别迥异。茂业国际在2008年下 半年惨遭洗仓,如果说之前是跟随大盘下跌,跌幅也和指数相当,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它三季度报告说,在太原等地拿到好便宜的地产项目,之后又公告在A股抄底 买到一些商业企业的股票,导致香港投资者对它大倒胃口,理由是,原本上市的时候说的是募集资金去搞商业运营,利用它之前的经验去开拓网络。而太原项目的开 展令它变成了一间商业地产开发商,抄底A股公司又成为一间投资公司,不伦不类,因此股价大跌,估值大大折让。在成熟的投资者的眼里,地产项目,尤其是商业 地产项目,二级市场投资,都是高风险的,他们愿意拿合理甚至偏低的收益率,不愿意上市公司去冒险获得高利润。这个思路下,洗仓结果是最低时候0.5倍的 PB,2.4倍PE(以2008年业绩算),比最高价跌9成。但A股投资者可不这么想,赚钱是硬道理,太原项目的楼面地价才1600元/平米,周边的小区 住宅都是1万/平米,这个项目要不是金融海啸,根本拿不到,运作完成了会赚大钱的。至于抄底A股的那些资金,现在肯定是赚钱的,并且这部分浮盈还没算到 2008年损益表中呢。要算进2008年利润,市盈率更低。所以,A股投资者对它信心满满,认为它严重低估。孰是孰非,我们可以慢慢看,细细体会。但这其 中的奥秘,则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三、价值投资──无上法宝

说了港股这么多的凶险,难道就是地狱么?非也!很多人在港股上的利润远远超过A股,其暴利机会、暴利程度远超想像。传说我之前的一个同事,2007年在港股上硬是把100万变成了一个亿,立马辞工不干!2006—2007年,在A股上赚100倍的人还真没见过。

为何?港股在遭到外资抛弃,杠杆平仓之后,往往出现极不合理的低点, 就拿中铝为例,尽管是周期性行业,1倍PB总算有点谱吧,到0.5倍PB应该算很有安全边际了,在这之下的价格去买,或者敢动用杠杆或买轮子的,其收益远 远大于正股的涨幅。所以,这轮港股的反弹中,内房股、强周期性资源股等,从底部的反弹幅度都十分惊人。───当然了,跟它们在2007年的高位相比,还是 差太多太多。

 

个人浅见,价值投资,在A股市场,可用的地方不多90%的时候是高估的,因为制度的原因── 股票审批不放开,供应始终有限,即便全流通了,大国企的大部分股票还是冻结的;父爱情结──跌多了,终归要出利好,为了融资也好,为了和谐社会也好。所以 养成了A股投资者普遍的高估习惯。几乎找不到价值投资的经典案例:较净资产打折的公司。A股市场,更多的是新兴市场,更多的讲究成长性。安全边际??很 少,基本上没有。

但在港股市场上,各种价值投资的方法都能用上。我们可以发现大把的烟蒂股票──较净资产打折5成是最普遍的,2— 3PE,0.2—0.4PB的股票遍地都是;回购、私有化时常在进行,这些都是A股市场很少见或根本没有的。我们可以耐心细致去算一间公司的资产和负债, 去看它的净现金和市值的比较,去算它的营运成本、利润前景,并也有很多机会去低位买,等着被私有化或回购。

港股市场上有一些A股没有的公 司,尤其是消费类和互联网类型的公司,比方李宁、百丽、阿里巴巴、腾讯、雨润,很多很多啦。而且现在的估值也比A股同类公司便宜。当然,在投资港股的时 候,最好还是H股,基本不用担心会恶性供股、批股等事件;业务在国内的公司可以,但注册地不在大陆,中国证监会就往往监管不到了。

由于是弱势群体,在港股市场上我们发现跟庄、跟大机构的思路完全行不通,必须回到企业的基本面,必须以企业的所有者角度考虑问题;因为是大股东博弈的格局,所以必须把公司治理结构放在第一位,黄光裕的国美(493.hk)以及之前很多公司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多的警钟;因为是离岸市场,波动剧烈,因此必须有安全边际,必须有良好的资金管理系统由于交易费用昂贵,而且波动剧烈,必须是长期投资的打算;由于分分钟可以做空,因此必须考虑到这间公司和全球同类公司的市值比较……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和方法。

当 没有了外部的依靠(没有券商的研究报告、不听大行的忽悠、不跟大机构的步伐),我们变得更加内省,更加去关注企业的基本因素,行业动态、商业模式,管理能 力,真正把自己当成企业的所有者。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对价值投资理念深入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分析系统、交易系 统、风险控制系统。

总的说来,ABH股因为没有真实的套利机制,只有视觉上的差价,而两个市场,其制度、文化、投资者都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因差价而看好H股或看淡A股,理由是很不充分的。当然,从长期长期长期的角度看,买便宜的东西相对不吃亏吧。但是,想想为什么北美的房子,性价比比咱大陆好很多,这个差价为什么会长期存在?也许更能明白一点ABH的事情。

至于港股,我们认为有很多很多的机会,毕竟便宜嘛,而且也有很多A股市场没有的品种。但要真正赚到港股的钱,博弈的对手可是厉害很多的角色,所以,必须使用价值投资的各种方法和工具──安全边际、企业价值评估、博弈论等等

港股,是个大学课程,A股嘛,顶多算小学课程

 

 

楼主lgvgl很用心的文章,V友里很多才子佳人啊!

    我是去年10月开的港股户头交易的,按理说是在底部进去的,当时主要看中蒙牛因为特殊事件暴跌,想买来做长线投资,考虑到蒙牛一再暴出食品安全问题,上个月还是出脱了,总的来说收益差强人意。观察了近半年时间,有以下几点体会:

    1港股起伏相当大,这是A股投资者无法想象的。我们的监管机构、学者、股评家屡屡说A股市场不成熟的一个表现是暴涨暴跌,可是看一下香港市场,跌起来和涨起来都只会让你目瞪口呆。就拿大型国企中国建材(HK3323)来说吧,一年时间从最高的38元跌到1.46元,跌幅为96%以上,今天最高反弹到13.42元,较最低上升了819%。我想这还绝不是最“壮观”的。

    2港股的涨跌趋势比较明显,少有震仓一说。一旦趋势形成,比较容易低估和高估,所以老曹时刻不忘告戒投资者把握趋势,止折不止赚。我买的3323,就是用做A股的思维,觉得涨得不少了,比较早的就“落车”,换了个“蜗牛”股指望补涨,可是“蜗牛’还没睡醒呢!

    3在香港市场选股的重要性,比做A股重要得多!港股虽然也有齐涨共跌,但是幅度却有很大差异。你如果踏准的节奏、跟对了热点,赚钱不难,倘若做反了,实在是难过得很!

 

2009-4-6 19:51:00

Lgvgl:再转贴一篇,大家参考:港股与A股炒作的几大不同点(作者:沈玉门,选自http://www./)

最近越来越多人买卖香港股票,这些买卖香港股票的人,有的是冲着AH的价差去的,这类人可以归类为投资者有的是冲着港股的 T+0、不设升跌幅限制、买空卖空等去的,这类人可以归类为投机者;不管是投资也好投机也好,这本来就是各说各话的事,我记得在当年读大学时听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位商学院院长说过一句话:投机赚钱的叫投资者,投资亏本的叫投机者,反之亦然。这些去港炒股的人大多都是满怀希望地去,结果如何各人自知。今日写此文,希望能通过我近10年来买卖港股的经验总结,减少各位少走弯路与少交学费。港股与A 股的炒作有以下几大不同点:

    一、港股是个爱憎分明的市场,大家别以为AH股价倒挂得越严重,那个股的上升空间就越大,这是严重的误区

港股常常喜欢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市盈率通常比二、三线企业市盈率要高,大家别以为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市盈率为10倍,而二、三线企业只有8倍,而舍龙头去追落后,那样的结果只能是永远跑输大市;同样的,港股通常也喜欢成份股(恒指、国企、红筹三大成份股),非成份股只是二奶养的,只有到了特定时期,机会才比成份股大。所以我们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香港股市的中国平安会比中国人寿受青睐,海螺水泥为什么会一直AH倒挂,中国神华的市盈率为什么总比兖州煤业、中煤能源高,买港股要“成者为先”

 

    二、大部分港股的流动性远不如 A股,买股时要注意“能进能出”

除了三大成份股外,很多股票的成交是非常稀少的,有时几天也没有一笔成交,这是港股与A股的最大不同点。A股你只要买进了,从不用为卖出担心,港股则不同,要是你“大量”买进了不活跃的股份,除了大股东外,也许你就是该股的唯一庄家,最后是想卖也没有接盘。

 

    三、港股的股价波动很大,拉升与下跌的形式与A股很不相同

由于港股实行T+0、不设涨跌幅限制、可以买空卖空等原因,导致股价的波动要比A股剧烈,要港股里,通常不存A股普遍存的“慢牛”与“阴跌”的个拉升或下跌形式,代之而起的是“疯牛”与“崩盘”式上升或下跌,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蛙跳”。所以,参与港股时,你就别想着突破后会留给你回调买进的机会,那是一去不回头,回头已经百年身,最好的做法是尽快跟进,下跌时也是一样,破位后要尽快止损离场。追涨杀跌是炒作港股的最佳方法之一

 

    四、港股的投机性要比A股大,而且品种很多

港股参与正股投机的散户不多,大多是买来做中长期持有的,那些投机者通常参与窝轮、牛熊证之类的品种,而且,每只正股的窝轮有很多只,通常每个蓝筹股都有几十至1两百只的窝轮,而且牛熊证实行的是“即时死亡”制度,也就是说,你要是运气不好,被点杀了,那你是一分钱也拿不回来的。

 

    五、港股对投资大行的言论要比A股敏感得多,国际大行的投资评级对股价常常起到方向性作用

港 股的这一特点,跟参与买卖的主体有关,港股的投资者往往相信国际投行的研究力度要比自己大,把大行的言论用作自己买卖股票的风向标,而且国际投行通常比较 珍惜自己的名誉,不会乱发调研报告与随意更改投资评级,不象国内的名嘴黑嘴,动不动就吹得天花乱坠,好象世界上除了该股外,其余的全是垃圾。所以炒作港股时,我们也要顺应潮流,随鳄起舞

 

    六、港股有长胜的“傻瓜”方法,但我们国内股民通常不屑一顾

    方法很简单,就是传说中的老太太数人头法,人头少时(成交量少于400亿时)买进蓝筹股(什么股随意,最好是选地产与银行),人头多时卖出(成交量超千亿 时);要是你会点技术分析,就在恒指站于年线之上时买进蓝筹股(最好别选防守性极强的2、3、6号股买进),在恒指跌破年线时卖出。

    暂就想到这么多有用的,要是大家还有其它的不同意见或新发现,欢迎指正与补充。

 

 

 

香港上市公司的拆分和并股的确是一大祸害

无派息,多次拆股、并股、供股

无派息,拆股、供股、多次配售

 

老千股庄家赚钱绝招就是往下炒,比大陆庄家黑100

炒有两种,一种是公司有资产的炒法,一种是公司是空壳的炒法,两者的内功心法相同,但武功招式各异,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只有一个:抢光小股东的钱

 

 

老千股炒股心法-股票的价值到到大破价值投资

周显《炒股心法-股票的价值到大破价值投资法》

说到资产,即每股NAV。你是公司的股东,公司的资产你应占有一份,理论上如此,但也只是限于理论上如此。

 

“价 值投资法”有两种。一种是真正得其心法的,即是由Benjamin Graham发明,由巴菲特发扬光大的那种。另一种是只看其表面,只得皮毛的,即是放狗屁。早在二十年前,香港有一位天才已想出了破解放狗屁的法子,而且 是大破特破的破法。这种方法有个名堂,叫“向下炒”。

 

向下炒有两种,一种是公司有资产的炒法,一种是公司是空壳的炒法,两者的内功心法相同,但武功招式各异,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目的只有一个:抢光小股东的钱

 

在此天才发明以前,假使一间公司的每股资产净值是1元的股票,老板决不会以0.9元卖出。任何脑筋正常的人,都会想到这一点:蚀本出货,岂非很笨?这种想法是对的,因此,当原值1元的股票跌至0.9元时,价值投资者,便入货了。如果跌至0.8元,更加要大入特入了。

直至有一天,一位绝世天才出现了,正是天不生圣人,万古如长夜,他非但以0.9元卖出原值1元的股票,0.8元他也卖,0.7元卖,0.6元更要卖。真是跳楼大平卖,要钱不要货

 

初 时,人们蜂拥去买平货,结果却是越买越平,不要紧,价值投资,公司有实质资产,股票有价值嘛,越平越买,可以“沟澹”,减低平均成本嘛(向下摊平)。最 后,当他们把所有现金都买了这些廉价股票之后,股价跌到0.25元,股价只有资产净值两成多,是平无可平了,不再下跌了。因为大股东能够沽出的股票都沽光 了,再沽下去,控制权也将失去,这向下炒的游戏也没法子下去了。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想,既然股价跌不下,就应回升吧。等到这时候才买入股票,终于可以赚点小钱吧?不,小股民猜错了到了这时,才是出杀着的时候。绝世天才公司批出新股,每股0.2,接手的不消说,是老板的友好,直接点说,是他的代理人,俗称“人头”。这些廉价新股可以补回他先前高价沽出了的股票:当日以0.25元至0.9元卖出的股票,可以0.2元买回来,你说这老板是赢了还是输了?

如果股民在0.2元进货,太好了,老板照样可以0.2元的价钱卖给你,你要多少,他卖多少。当你买到无法再买时,他再把股价压下,以0.1元再批股给自己和好友。总之,你无可能赢,他则赢梗,死未!

 

不 批新股也无妨,老板可选择供股(“供股” 即是大股东向小股东要钱, 即规定小股东持有多少股份就要用多少钱去认购几多新股)。现时的法例比较严格了,大比例供股时,大股东是不能投票的。故此老板只能温柔地供,比如说,二供 一吧,现价已跌至0.2 元,每股供0.15元,折让两成半。没钱参与供股的股民,马上就输了。哦,股民有钱,参与供股,不要紧,多供几次,终有一天他们会弹尽粮绝,被迫退出竞赛

 

嗯,供股次数太多,虽能赶尽杀绝,但赢得太慢了,我宁愿少赢一点,但赢得更快,方法是私有化。私有化并非没有缺点。用比市价高的价钱来收购,是吃了一点儿的亏。但当你已经大赢特赢时,施舍一点点面包屑给小股东,当是打发乞丐也好,什么都好吧。私有化的优点是用最快的速度吃走了整个饼,留给股东少少的饼屑,即是高于市价的收购价,这就叫皇恩浩荡了。但有些情况是不宜私有化的。当公司拥有大量资产,而股价极度偏低时,就可藉着私有化鲸吞资产,是成本低效益高的妙法,快手快脚的抢走了小股东的“应份”(Equity)。但当公司是空壳一个,私有化也就没有作为,只能继续利用它的上市地位,去抢小股东口袋里的钱。

 

自从那位天才发明了这旷世财技后,不断有聪明人改良技术,至今为止,这技巧已经发展得十分完善,操作简单,比视窗还要易用,每个懂得财技ABC的人,都不会不知。

 

:供股类似于国内的配股,但是香港供股与国内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的配股权是不能够转让的,要么选择配股,要么选择放弃。

而 香港的供股权可以转让,通常会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如果不供股,可以选择在该几天内卖掉供股权。购买供股权的风险在于一旦买入供股权, 要么在几天交易时间内卖出要么执行供股,如果没有及时卖出又没有足够资金供股,那么买入供股权所花费的资金就全部没有了,因此交易港股时购买供股权是需要 特别留意风险的。

供股的风险在于,执行供股后股份通常要1-2周以后才能够到账上进行买卖,而在此段时间如果正股上涨,那么没有关系,如果正股下跌,那么就直接产生了风险。

 

 

老千股指是经常以集资为导向,且大股分作出的收购/出售项目,均是极大地损害股东权益,但对大股东的有利的股票。

 

他们常用的手法包括:

(1) 以“供一般营运用途”不停集资,但公司并无明确指出集资用途或有一定的集资需要,但发行新股的价格显然低于公司实际的价值。

(2) 以高息贷款为名,向大股东的关联人士借款,其后因种种原因抽取公司资金

(3) 以各式各样的概念,以一个非常不合理的价值,向大股东或其关联人士收购一些完全未具商业价值或是回报率低的资产,或以低价出售一些极具潜力或回报率超高的资产。

(4) 利用公司资金,购买各种不具商业价值的私人飞机、游艇及豪宅、会藉等,以供个人享乐之用

(5) 大股东的薪金水平和他们的表现不相称

 

他们特徵包括:

(1) 大股东看来持股大部分约10-20%,甚至无明确的股东:因为大股东占的权益较少,赚的钱对他们的身家益处甚少,反而直接地把资产注入或是向公司拿取福利,取得利益更大,所以他们较有诱因去抢夺股东财富。

(2) 通常和财资界和传媒人士有极紧密的关系,甚至自身有证券行。因为他们集资频密,如果没有足够的概念、宣传和集资管道,就不能成功集资到足够资金作他们使用,所以他们的股票会经常出现在传媒中,或需要和财资界多作沟通,方便集资,又或是大股东本身已是证券行控制人,因财困取得控股权,故些需要用非常手法集资,以确保最重要的上市地位不致失去。

 

(3) 与部分上市公司各有互控关:因他们本身控股权不稳,故此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会和其他老千股合作,互相控股,务求以最少资金控制最多的股权,或是互相作出表面上不关连,但实际上交易双方都明白的交易来制造赚钱的机会,以达致以最少资金巩固控股权的作用。

 

 

投资港股注意事项

管我财

最近比较多博友问有关投资港股的事,让我这普通的投资者把我十馀年来的经验总结一下,分享分享。这不能为大家带额外的收益,但却可以避免无谓的亏损。因为港股和A股太不一样了,以下每条都同样重要。

1. 先从开户说起。首先,香港的证券公司和中国国内的不一样,充分竞争,结果是常有证券公司倒闭香港对券商是有要求的,不能动用客户的现金帐户。但股票账户中的展帐户(融资帐户)却不一样,一旦有抵押,证券公司便有权动用客户帐户里面的股票进行再抵押。证券公司倒闭了,往往是只持有现金帐户的投资者得到足额赔偿而开立了融资帐户的客户却分文不取。因此,建议如果不是频繁交易,还是在银行开户好了。如果真的要选择证券公司做买卖,那就选择有商誉的并坚持只开立现金帐户。

2. 香港的股评人写报刊的收入低得无法养家,靠什么养家你们是知道的。他们的推荐的股票我看还是罢了吧。港股一般情况下,如果一只非指数成分股每天的成交额占到它的市值千分之一以上(没有打错,不是1%),那就代表有荘家在打荘,这类股票还是避免比较好。

3. 不要相信香港交易所会去保障投资者港交所并不属于香港ZF的,它是一家独立的公司,是一个集监管和利益于一身的怪胎。你怎能够去要求一家公司去监督它的米饭班主呢?象位元堂这种向下炒的股票,多年来经历过万千巨亏的投资者不断投诉,至今还是迄立不倒,你也就不要再迷信香港股票的监管制度了。

4. 港交所帮不了你,那只能靠自己了。投资前,先查一下公司是否有前科,查一下管理层是否可信。现在科技发头,投资者可以利用谷歌强大的搜索引擎,把公司名称和代号输入,然后在后面加上“骗子”“假”“老千”“假账”“配股”等字眼。同时也要用股票代码试一下,因为港股改公司名称是件很简单的事

既然港交所不能相信,那么新上市公司的业绩报告还能够相信吗?杂七杂八的新股、次新股还是少碰为妙吧。一般情况下,香港的上市公司三年左右才能看到真面目,但偶尔也会有些老实的在上市后半年就变脸了。如果你还是真的很想投资的话,小注好了。

5. 香港上市公司要增发、配售或者低价发行认股权都是很容易的事。因此要细心留意公司是否有前科,细心留意公司是否每年都会有大量增发的股票和认股权证(2%以上已经不能接受),就种方法是慢慢侵夺小股东的权益。

6. 香港股市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因此它的估值体系和A股大为不同。 大市值股票流通性强、变现能力高、管理层质量相对有保障,在香港股市中往往享有高估值。一般情况下,大市值的股票(500亿以上)能够享有12-14倍的 长期平均市盈率;中型股(100亿至500亿)约为10-12倍;小型股约为8-10股;工业股约为6-8倍。同时,公司市值的提升往往又能带来估值的提 升,反之亦然。因此投资港股时应该对安全边际要求更深一些。

7. 香港股市可以投资兑认股证和牛熊证。不要去碰它们。买卖股票并不是零和游戏,并不是说买的人赚钱了,卖的人就亏了。它的背后是一个企业,本质上赚钱是靠企业盈利。但备兑认股证和牛熊证并不一样,他们往往并没有百分之百对冲,本质上就是荘家和赌客对赌,他们恨不得你输清光!

8. 香港股票很多都买卖两闲,因为有时候买卖差价可以高达股价3-5%因此千万不要随便进行主动买入指示,尽可能设定买入价排队去买。今天买不到明天也许更便宜,这种差价的损失是很无谓的。香港并没有升跌停板,因为每次买卖请小心谨慎地输入买卖价格和数量,这种损失相当无辜却是致命的。

9. 很多AH股香港比国内便宜多了,但请不要冲着价差去投资港股。某只股票A股十元而H股五元并不代表那只股票H股估值便宜,你只能说那只股票H股比A股低罢了。我是冲着A股银行股的估值去投资A股,并不是因为哪只的价差大而去投资哪只。

10. 香港还有一种上市公司很多看起来相当便宜,它们也不算老千股,市值不大也不小,业绩也不太差。长期股价相对资产折让50%以上。它们有些是家族生意,有些是一大班友好共同任职于公司管理层,支取可观薪金而不作为。他们把租房、养跑车、去卡拉OK的销费开支全部都算到上市公司的开支里面,这种情况的公司相当普遍,却又是绝对合法的。因此,看年报时一定要留意费用支出是否合理,否则你也许会买入一些长期便宜低估而你以为只是市场先生不给面子的股票。

如何选股、如何估值就不说了,这东西天底下都一样,而且我也没有资格说。还有什么应该注意事项大家也可以补充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