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竹雕的辨别
新的: 刚接触竹雕时,这些可能也认为工好,象老的。但后来,通过反复看明清竹雕的各种特性后,这些就是新的了。说新不是现在做的,可能也有几十年吧。玩竹雕,一定要去上海嘉定的中国竹雕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多看真品。还有大拍上的竹雕,要上手看,看图不管用。 将这些个“八仙”去与自己的那件“香筒”进行比对。那品香筒的“盘红”是由竹纤维的一丝丝、一脉脉所构成的由“生红”到“熟红”、甚至“酱红”的落错有序、浅深有理,易触手部深、难手抚部浅,这样的过渡顺序,所构成的面与斑。而这几位“八仙”,别的不说,单就从那些“台阶”“有工”,手指头都触摸不到的部位之“红”与手掌手指轻而易举触摸到的部位之“红”,相同且成整片,无过渡。 结论: 一,人物造型及人物比例不协调.人物造型也重视夸张变形,但又强调含蓄神情传达,不会因神似而形走.(丰乳肥臀虽然是过去某些年代的审美观,但人物脸面等其他部位也会呈现圆润美.不是一味突出局部肥硕.)二是整器色泽不自然,尤其看清洗后露出的四只马脚明显有着色.有这点就可以否定了,清洗前的马脚有灰白色粘着不好分辨.三,看马尾两边臀部竹筋色泽泛黄而非红润,而旁边竹肌颜色反倒深这不正常. 出处:《明清竹雕》图录
垃圾:黄花梨镶留青笔筒
有三种情况可以加速竹丝(或竹筋)比竹肌突出.有的并不需要历经百十年或更长时间,一,用水浸泡过的竹器,(可找出家用的竹柄刷子或竹制洗衣板之类对比,那截面竹筋和竹肌基本都剥离了).二,整器被着色或抹鞋油之类,因整器皮壳类似被密封,气息只能从截面加速出来.三,人工制作凸凹点,此法比较费时.但以上三种方式均做不到:竹筋断面渗出的半透明状液体和竹筋比竹肌红润 清早期老子竹笔筒
心得体会:1.材质及包浆 竹雕文物新旧可以从7个方面加以判别: 清竹雕山水人物笔筒。高14CM。亭台楼格人物山水,让人美不胜收: 明以降,圆雕艺术日益纯熟,自石、木、金、牙、角、泥等诸多门类均有出色作品,虽材质各异,但略带夸张的写实与精微的入木三分的神情刻划均体现出大明时期雕塑艺术的旷世风采,此件作品可窥视一斑,作品整体感极强,绝无无谓之杈桠纠缠,走刀如行云流水,衣纹垂风但不失人体肌脉融活;髭发精细可谓生动细腻,而为突出隐者气质,肚腩处平阔流畅又不着一刀;虽为静态之象却又有摇曳生姿之动感;后配山石者也绝非碌碌之辈,体味感觉与原作者相通一气,山石重叠嵯硪以象征志向,竟与原作天然相合,可见良苦用心。 ----------------------------------------------------------------------------------------------------------------------------------------------------------- “竹质”与“木质”的区别: “竹质”与“木质”在生长纹理上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即便是纵向方面,似乎都“丝丝条条“。鉴别与区别,请仔细去观看其表象,此品表面有“皴裂”,而“竹质”之裂,则不会出现“皴裂”之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