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节 翡翠 |
|
一、翡翠的宝石学特征 |
|
二、翡翠的产状和资源 |
|
三、翡翠的品质要素 |
|
四、翡翠的品种及其意义 |
|
五、翡翠的主要优化处理类型和识别 |
|
六、翡翠与主要相似玉石的识别 |
|
|
|
|
|
|
|
|
 |
一. 翡翠(jadeite)
盛产翡翠的缅甸北部与我国云南山水相连,因此云南一直是翡翠的重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翡翠以独特的品质成为“玉石之王”而名扬四海,并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1. 基本特征
成份 主要矿物为硬玉,其次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钠铬辉石、透辉石等矿 物
结晶状态 晶质集合体,常呈纤维状、粒状、柱状集合体
|
|
翡翠是硬玉等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既具有玉石的特有属性,又具有宝石的艳丽色彩,并被赋予了“佩之益人生灵,纯避邪气”的观念,是被受大众喜爱的玉石,是玉石中最美观、最昂贵的品种,勘称“玉石之王”。 翡翠与祖母绿一起为诞生石中的五月诞生石象征着幸福、幸运、长久。
|
颜色 翡翠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且每种矿物又有多种颜色,因此翡翠的颜色 十分丰富常见的颜色是白色、绿色、紫色、红色、灰色、黄色、黑色等颜色
翡翠的绿色对其价格影响很大,根据绿色的色调、亮度和饱和度,将绿色分为如下几种:
祖母绿色 绿色纯正而鲜艳,透明度好,颜色均一的祖母绿色翡翠属特 级品
苹果绿色 鲜绿色,绿中略有带黄的感觉。透明度好的为上品。
葱心绿色 色如葱叶,有黄色色调,透明度好的为上品。
菠菜绿 色暗绿,不鲜明。
油绿 色暗绿稍带灰色
灰绿 带灰的绿色
翡翠的质地 翡翠的质地是指结构和透明度。常见的翡翠质地品种有:
玻璃地 结构细腻,无杂质、呈半透明状
蛋清地 较混浊的玻璃地,透明度稍差
油青地 质地细腻,色较暗
干地 质地粗糙,不透明
光泽 玻璃光泽至油脂光泽
密度 3.34 g/cm3
折射率 1.66左石
2. 翡翠的主要鉴定特征:
(1)颜色不均 在白色、藕粉色、油青色、豆绿色的底子上伴有浓淡不同的绿色或黑色。
(2)变斑晶交织结构 硬玉有两种形态和排列方式,一种是颗粒稍大的粒状(斑晶),另一种是在斑晶周围交织在一起的纤维状小晶体。
(3)石花 翡翠中有细小团块状,透明度差的白色纤维状晶体交织在一起的石花。
(4)翠性 在反光下,在翡翠成品中,用肉眼借助放大镜,可见到闪闪发亮的粒状或纤维状硬玉矿物,在宝石界称这种现象为翠性,又称苍蝇翅膀。
(5)密度和折光率
3. 翡翠和相似玉石的区别
与翡翠相似的玉石有软玉、岫玉、玉髓、东陵石等,表6-1列出了翡翠与这些玉石的区别特征。
表6-1 翡翠与相似玉石的区别
|
颜色
|
近似密度
|
硬度
|
近似折光率
|
外观特征
|
翡翠
|
艳绿、油绿、白、藕粉色,色不均
|
3.34
|
6.5~7
|
1.66
|
颜色不均,具明显的变斑晶交织结构,光泽强
|
软玉
|
白、绿、黄、墨
|
2.95
|
6~6.5
|
1.62
|
质地细腻,无斑晶,矿物呈细小纤维,交织毡状结构
|
岫玉
|
黄绿色、均一
|
2.57
|
2.5~5.5
|
1.55
|
颜色均一,纤维状集合体,有黑点
|
独山玉
|
白、绿、褐等色
|
2.7~3.18
|
5-6
|
1.56~1.70
|
颜色不均、粒状结构
|
东陵石
|
白、绿、红等色
|
2.66
|
7
|
1.54
|
颜色均一、等粒状结构
|
水沫子
|
白色
|
2.62~2.66
|
6
|
1.52~1.54
|
白色略带灰蓝色色淍,常见石花
|
莫子石(钠铬辉石)
|
深绿色、墨绿色、黑色
|
3.5
|
|
1.72~1.75
|
颜色较深、不透明,常含角闪石、蛇纹石、铬铁矿等
|
玉髓
|
绿色
|
2.60
|
6~7
|
1.54
|
苹果绿色、蓝绿色、颜色鲜艳均一,质地细腻。
|
马来玉
|
绿色
|
2.64
|
6~7
|
1.54
|
粒状结构、颜色沿颗粒间及裂隙分布
|
钙铝榴石
|
白色、绿色
|
3.61
|
7-7.5
|
1.74
|
颜色不均,绿色呈点粒、粒状结构,
|
水钙铝榴石
|
浅黄绿色
|
3.47
|
7
|
1.72
|
颜色均一,粒状结构,有较多黑色斑点和斑块
|
染色大理岩
|
绿色
|
|
3
|
|
绿色呈网格状分布,粒状结构
|
4. B货翡翠:
一些底色带灰、深褐或暗黄色的翡翠,经人工漂白底色后,再注胶填充处理的翡翠,称B货翡翠。B货翡翠的鉴别是一种难度较大的鉴别,即所谓行家也头痛的事,就是说肉眼已很难辨别,通过简单的物理性质测试也不能取得准确的答案,只有经过多种观察和仪器测试,综合分析才可得出结论。
(1) 认真仔细观察翡翠的颜色、光泽和结构:
颜色:B货翡翠由于用强酸洗去了翡翠中的铁质等,在翡翠的绿色与地子的白色之间就失去了其应有的过渡带,白是白,绿是绿,两者截然分明,如果是天然翡翠,绿色与白色地子之间会有一段过渡带,存在一些过渡性的颜色,如淡黄色、淡灰色和淡黑色,这些是翡翠中铁和其它物质的化合物,如果这些物质被强酸洗出,当然也就失了这些过渡带。
天然翡翠颜色成丝状、团块状,B货翡翠由于质地疏松,绿色的边缘参差不齐,成絮状。
B货颜色不自然、发邪
光泽:B货翡翠光泽较弱,常呈蜡状光泽、树脂光泽,A货光泽好,呈玻璃光泽。
表面特征:B货翡翠表面有起伏感,有鱼鳞状、龟裂、沙眼(见彩图28)等。这是因为翡翠除硬玉外,还有铬辉石、云母等其它矿物,这些矿物在酸中的溶解速度不一,这样被腐蚀的表面出现高低起伏。
结构:B货翡翠的变斑晶纤维交织结构有被熔蚀的现象,结构松散,轻轻敲击B货翡翠声音发闷而混浊,A货声音清脆。
(2) 折光率和密度
B货翡翠因加入了树胶其折光率和密度较天然的低,偏低程度视注胶成份的多少而变。
(3)荧光
大部分B货翡翠在紫外长、短波照射下,有黄绿色荧光;A货翡翠一般无荧光。
5. C货翡翠:
C货是对染色翡翠的通称,不管是有机染料染色还是无机染料着色,只要颜色是人工加进去的,通称为C货。C货翡翠的鉴定特征:
(1)绿色均匀分布在斑晶周围的纤维状细小颗粒之间,绿色呈线状,无绿色矿物斑点和绿色矿物纤维,裂隙处绿色较浓
(2)滤色镜下呈现暗棕红色到棕粉红色,应注意的是目前市场上的一些C
货翡翠在滤色镜下不变色。
(3)在吸收光谱的红色段出现一条粗黑的吸收线
(4)有较强的荧光,A货无荧光
6. 翡翠的质量评价
翡翠的质量评价可以从颜色、结构、透明度、净度、切工、重量六个方面进行。
颜色 颜色评价是翡翠质量评价的关键。翡翠颜色质量的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纯正、浓艳、均匀、协调。
纯正:高档翡翠应具有纯正的绿色或略具黄色色调的绿色,灰色、褐色、棕色、黑色、蓝色等色调被视为杂色色调,这些杂色色调越浓,翡翠颜色质量越低。
浓艳:高档翡翠要求颜色浓艳,即要求颜色饱和度和明亮程度的适中搭配,过浅的绿色给人以明亮感但不艳丽,过浓的绿色使样品透明度降低,给人以沉重感。
均匀、协调:天然翡翠的颜色多呈丝状、片状分布,很难达到均匀,翡翠的颜色达到通绿,视为高档品,通常翡翠的绿色集中在丝状、片状的集合体中,而其周围为浅色、无色或其它颜色的基调,当翡翠中的绿色与其周围的基调颜色能达到一种协调和互为映衬的关系时,颜色的质量也将被视为上乘。
结构 高档翡翠的纤维交织结构极细,组成翡翠的颗粒越粗、结构松散,翡翠的质量越低。
透明度 翡翠是多晶质矿物集合体,透明者少见,传统玉器行业称透明度为“水” “水头”,受自身组成矿物粒度大小、结合方式、裂纹多少、颜色深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翡翠都是不透明至半透明。翡翠的透明度越好,价值越高。
净度 翡翠中的裂纹影响翡翠的耐久性和美观,翡翠中的白色、黑色团块状矿物或矿物集合体影响翡翠的颜色和美观。
切工 好的切工要求突出颜色、切工规整、抛光优良。
重量 翡翠制品的价值不受重量的严格限制,但在颜色、质地、透明度等质量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重量大的价值高。
1.翡翠的定义 (1)传统的定义 具有工艺价值的、以硬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多晶集合体。 (2)广义的翡翠定义 具有工艺价值的,以硬玉、或者钠铬辉石、或者绿辉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多晶集合体。 (3)广义的翡翠概念产生的原因 传统上只把硬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集合体当作翡翠。近十年来,不断有以钠铬辉石、绿辉石和钠长石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集合体出现, 并以各种名称出现在翡翠市场上,其中钠铬辉石和绿辉石集合体与硬玉集合体具有相近的宝石特性。 新版的宝石名称国家标准(GB/T-1652-2003)中翡翠还是传统的定义。所以除非特别说明,本章中的“翡翠”指以硬玉为主要矿物成分的多晶集合体。 |
2.翡翠的组成矿物特征 翡翠除了主要矿物(硬玉或者绿辉石和钠铬辉石)外,还可以含有次要矿物成分,按照这些次要矿物的常见性依次为:角闪石、绿辉石、铬铁矿、钠铬辉石、钠长石和沸石等。其中钠铬辉石、钠长石和沸石比较少见,并且不易识别。 此外,许多翡翠还含有在地表或者近地表环境下形成的次生矿物。
 |
图12-1-1 翡翠中的硬玉呈柱状的、大小不一的晶体
|
|
(1)硬玉 ①化学成分特征:NaAlSi2O6,常有微量的Cr、Fe、Mn、Ca、Mg和Ti等杂质成分。硬玉微量化学成分导致硬玉形成不同的颜色。 ②结晶学特征:辉石族矿物,单斜晶系,常常形成柱状晶形(图12-1-1),具有平行柱面的两组解理。 ③产状特征:是翡翠的主要矿物成分。 (2)钠铬辉石 ①化学成分:NaCrSi2O6,常有Fe、Ca和 Mg等杂质成分。由于Cr的含量很高,使得钠铬辉石的颜色很深,通常呈墨绿色,并且不透明。 ②结晶学特征:辉石族矿物, 斜方晶系, 常常形成极小的微晶(图12-1-2)。 |
③产状特征:很少作为次要矿物出现在翡翠中, 但能够形成钠铬辉石为主的集合体,俗称乌鸡骨、干青种(图12-1-3), 具有与翡翠不同的物理性质。
 |
图12-1-2翡翠中的 钠铬辉石微晶小团块
|
 |
图12-1-3干青种钠铬辉 石集合体
|
(3)绿辉石 ①化学成分特征:较为复杂,可看成硬玉+透辉石+钙铁辉石的固溶体。 ②结晶学特征:微晶集合体,呈灰绿色、暗绿色(图12-1-4)。 ③产状特征:通常呈不规则的细脉、团块状分布在翡翠中,这种翡翠被称为飘兰花中。绿辉石也能形成单矿物的集合体, 市场上称为墨翠(图12-1-4)。
 |
图12-1-4 翡翠中的绿辉石,常呈兰花叶的形态
|
墨翠:绿辉石集合体
|
(4)角闪石 角闪石是缅甸翡翠中最常见的次要矿物,最明显的识别特征是黑色或墨绿色的颜色和大片的解理面。透射光下角闪石常常呈褐黄色。一般地说角闪石对翡翠的品质具有不利的影响,并被称为“黑癣”。图12-1-5。
 |
翡翠原石中的大块黑色角闪石
|
翡翠原石中绿色的角闪石
|
大晶体角闪石中的黑色色斑 |
|
(5)次生矿物 由于翡翠遭受风化作用,形成了充填在硬玉颗粒的粒间空隙中铁的氧化物,如褐铁矿、磁铁矿等。以及含有二价铁的硅酸盐胶体。这些物质充填在翡翠组成矿物的颗粒间隙中、微裂隙中和小裂隙中,颗粒很小,即使在显微镜下也分辨不清,但是,对翡翠颜色有很大的影响。 |
3.翡翠的物理性质 (1)折射率:1.66(点测法)。 (2)光泽:油脂光泽-玻璃光泽。 (3)硬度:摩氏硬度 6.5-7。 (4)相对密度:3.28-3.40,平均 3.32。 (5)紫外荧光:一般没有荧光。 (6)吸收光谱:白色-浅绿色翡翠常见437nm吸收窄带,绿色翡翠具有Cr3+的吸收光谱。 4.翡翠的外观特征 (1)颜色:各种色调的绿色、墨绿色、浅紫色、白色、褐黄-褐红色(图12-1-6)。 (2)颜色分布特征:不规则条带状、浸染状和均匀状(图12-1-6)。
(3)透明度(图12-1-7) 翡翠的透明度变化很大,从近于透明到不透明。 透明:透过翡翠能够看较清楚的字迹; 亚透明:模糊的字迹; 半透明以下:极为模糊的字迹。 传统上用水头大小来衡量翡翠的透明度。
|
(4)粒状结构 翡翠由细粒至粗粒的硬玉晶体组成,具有粒状结构(图12-1-8),粗粒的硬玉颗粒很容易识别,与很难看出颗粒的白玉有很大的区别,传统上称之为 “豆” ,或者“豆性”。 粒状结构是识别翡翠的重要特征。 |
(5)桔皮效应 由于硬玉颗粒平行解理方向硬度小,垂直解理方向硬度大,在抛光时平行解理出露到表面的颗粒就容易形成凹坑,因此造成了起伏的波浪状表面。即所谓的桔皮效应,图12-1-9。 桔皮效应是识别翡翠的重要特征。
 |
|
图12-1-10 翡翠的翠性
|
(6)翠性 硬玉接近表面的解理面对光线的镜面反射,形成像昆虫翅膀似的闪光(图12-1-10) 。 粒度小的翡翠闪光面较小,像蚊子翅膀,传统上又称为沙星;粗粒翡翠的闪光面较大,像苍蝇翅膀。 翠性是识别翡翠的重要特征。 |
二、翡翠的产状和资源 [视频:翡翠形成的地质条件]
|
1.缅甸翡翠原生矿床 (1)原生矿床的分布 翡翠的原生矿床发现于1877年(光绪初年),矿体成脉状分布在第三纪的蛇纹石化橄榄岩中,位于地处高山的度冒-缅冒一带,翡翠矿脉甚至可追索到矿区的最北端的磨西西。翡翠矿脉长度不等,据Chhibber(1934) [6]的报导,4条矿脉矿平行或近于平行产出,延伸全长约6.4公里,其中度冒矿脉北东走向长300米,缅冒矿脉南北走向约2500米,帕冒矿脉北西走向长1500米,南沙冒矿脉可能是帕冒矿脉的延伸,长约2000米。 (2) 矿体的围岩 含矿橄榄岩体又称度冒岩体(图12-1-11中黄色部分),其成北东走向,南北长约50公里,宽约6.5公里,侵入于结晶片岩之中,岩体已蛇纹石化或部分蛇纹石化,翡翠矿脉的延伸方向与度冒岩体中剪裂带的方向一致。
 |
 |
|
 |
|
图12-1-11帕敢翡翠矿区地质图 绿色和红色标记是开采翡翠的矿山位置
|
图12-1-12翡翠的原生矿床的坑道 白色翡翠中的绿色条带
|
|
(3)矿体的特点 翡翠矿体具有对称的条带状构造,条带由硬玉岩、钠长岩与角闪石岩组成。矿体的中心部分由单矿物的硬玉岩组成,朝脉壁方向渐变为钠长石—硬玉岩和钠长岩。在过渡带内,翡翠颗粒都包有一层碎裂的钠长石集合体。钠长石带的两侧又各有一个碱性角闪石带。在碱性角闪石与蛇纹石化橄榄岩的接触带被厚度不大的一层绿泥石壳所替代(图12-1-12)。 矿体的分带存在差异,有的钠长石带被沸石化带取代,形成沸石脉或者沸石为主的矿物组合带。 (4)原生矿的开采情况 原生矿床自1877年发现起至今已有开采了一百多年,产出了所有颜色的翡翠品种,但至今仍然很有活力。度冒矿历史最为悠久,除了传统的矿坑外,新发现了许多新的矿脉,例如,86年国家缅甸宝石公司发现的马萨,。并且从新发现的矿脉中开采出新的翡翠品种,如“八三花青种”,“铁龙生”等,这种情况随着对翡翠资源更为广泛的探采还会继续下去。 2.翡翠次生矿床 (1)次生矿床的分布 次生矿是最早开采的翡翠矿床,最晚在明朝末年,至今已由300多年的开采历史。几百年这些次生矿的开采,主要在第三纪的雾露巨砾岩的分布区内,即矿区地质图中蓝色的区域。 (2)雾露巨砾岩的特点 砾岩的厚度可达300米,从剖面上看,砾岩上覆在基岩上,砾岩上又有一层卵石和砂砾层,最顶部为冲积层。砾岩的主要成分是结晶片岩砾石,蛇纹岩砾石,石英岩砾石,大理岩砾石等。砾岩的分选性差,其中所含的翡翠砾石的大小区别很大,直径从几个厘米到几米的都有。砾岩靠近地表呈黄色、中间呈红色、最下呈黑色(图12-1-13),上部的砾岩也已呈半风化状态,胶结物是红土和砂粒、胶结不牢,开采较为容易。砾岩的下部未受明显的风化,胶结较为紧密,胶结物是黑色到墨绿色的粘土质和沙粒,其中有翡翠砾石(图12-1-14 )。 (3)次生矿床的类型 次生翡翠矿床又可细分成三种类型:含翡翠巨砾岩矿床(又称阶地沉积矿床),现代河流冲积矿床和残坡积矿床。图12-1-11的地质图中蓝色部分即为雾露巨砾岩的分布区,是最具有经济意义的岩石单元,主要分布在龙塘到帕敢的雾露河的西北岸和会卡,范围不大,最大厚度超过300米。砾岩中砾石的大小差别很大,大的可达数吨,小的如米粒,分选性差。图12-1-11的地质图中的红色标记是开采翡翠次生矿的坑口。 |
 |
 |
|
 |
图12-1-13 含翡翠雾露巨砾岩近地表呈黄色,下部呈黑灰色。厚度可达200米,是翡翠的主要来源。
|
图12-1-14 砾岩中的砾石大小不一,风化程度不等
|
|
(4)次生矿的开采情况 由于最容易残坡积矿和冲积矿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已经枯竭,相对容易开采的含翡翠砾岩成为现在最主要的矿床类型。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缅甸政府对翡翠的开采,采取了更为开放的政策,允许民间开采,但必须租赁矿产开采权,翡翠开采区以200米X 200米为单位租赁,租赁期三年,租赁费大约是200万元人民币。 最具有代表性的雾露巨砾岩类型翡翠矿床是位于帕橄附近的老帕橄,在老帕橄曾经汇集一万多工人挖玉。现在,矿山已采用机械化开采,工艺流程是先用风钻打出炮眼,用炸药炸松砾岩,然后用大铲车把炸松的砾岩装上大型的自卸卡车运出200百米深的采坑(图12-1-15),然后在倾倒在土石形成的石坝上,专人石坝上在查找混在土石中一起从卡车上倒出的翡翠砾石。
图12-1-15 大规模开采中的老帕敢翡翠次生矿,1998年老帕敢矿的开采,和现在机械化的开采形成对比
|
|
3.世界翡翠产地简介 (1)危地马拉翡翠 危地马拉是另一个具有商业性的出产翡翠的产地。在马雅文化的出土文物中,发现有大量扁圆形的翡翠制品。1974年重新发现翡翠矿床以来,年开采量达到1000多吨。 危地马拉翡翠的硬玉含量从5—85%,钠长石从5到95%,白云母从相当少量到10%,石英不超过5%。此外还含有极少量的金红石和黝帘石。 同时,硬玉的化学成分特点是含铬少,Ca、Mg、Fe的含量较高,并可以过渡到绿辉石,即与绿辉石形成连续的固溶体,所以很少有正绿色的品种。 (2)俄罗斯西萨彦岭翡翠 俄罗斯西萨彦西翡翠为原生矿,质量较好, 翡翠颜色深绿色致淡绿色,常有黑色斑点、辉钼矿和绿辉石等包体,但是产量小,商业意义较小。 翡翠的矿物成分是:硬玉70-90%,绿辉石7-12%,还有少量的钠长石, 方沸石, 钠沸石、钠铁闪石、辉钼矿、钠铬辉石、钙铝榴石和刚玉等矿物。其中的硬玉Ca和Fe 的含量较高。
|
1.颜色要素 (1)绿色的评价标准--“正、浓、阳、匀”[视频:翡翠的颜色评价] “正”,指的是颜色的色彩(色调),如翠绿、黄绿、黄绿、墨绿、灰绿等等。“浓”指的是颜色的饱和度(深度),即颜色的深浅浓淡。“阳”指的是颜色要鲜艳明亮,受颜色的色调和浓度的控制。“匀”指的是均匀程度,所以颜色(绿色)的好坏取决于色彩、浓度和匀度三个要素。 (2)绿色的分类(图12-1-16) ①翠绿色:纯正到稍为带蓝色调的绿色。 ②阳绿色:稍带有黄色调的绿色。 ③豆青绿:稍为偏蓝色的绿,绿色较浓。 ④瓜青绿:丝瓜皮似的带蓝灰色调的绿色。 ⑤浅 绿:浅翠绿、阳绿和豆绿色。 ⑥淡 绿:更浅的浅翠绿、阳绿和豆绿色。 ⑦油青色:带绿色调的灰褐色。
 |
图12-1-16 翡翠绿色的色彩
|
(3)绿色的均匀度 底色对绿色之间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下列的因素: ①绿色所占的比例,越大,绿色越均匀。 ②底色的色调,底色调与体色越接近越好。 ③底色的浓度,一般地说,底色不宜太浓。 ④翡翠的透明度,透明度较高,底色的影响相对减弱。 2.质地要素 (1)质地的定义:翡翠的结构与透明度的组合。特定的透明度与结构的组合,就是一种质地类型。其中透明度其主要的作用,粒度起次要作用。 (2)翡翠质地类型:根据翡翠的透明度和粒度可以分成细粒和粗粒2个系列,5个透明度级别,形成10种质地类型(图12-1-17),列于表12-1-1中。
|
透明
|
亚透明
|
半透明
|
微透明
|
不透明
|
细粒
|
玻璃地
|
藕粉地
|
水粉地
|
粉地
|
瓷地
|
粗粒
|
冰地
|
冰豆地
|
水豆地
|
豆地
|
石地
|
 |
图12-1-17 翡翠的质地类型
|
3.净度要素 (1)净度特征 是指能够影响到宝石外观的完善性的各种现象,对翡翠而言,有石花、黑点,翠性闪光(解理裂隙),杂色的色带(斑),石纹和裂纹等。 (2)石花 翡翠中团块状的白色絮状物,根据形状和明显程度分为:石脑、棉花和芦花三种类型。 (3)石纹(愈合裂隙) 石纹是一种愈合裂隙,对翡翠制品的耐久性没影响,但对外观可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4)裂纹 裂纹与石纹不同,是未经愈合的裂隙。裂纹对翡翠品质的影响很大,只要翡翠具有在正常照明下肉眼可见到的裂纹,其价值至少要降低1/3。裂纹会阻挡透射光,反射光下能在表面上看到裂痕,在抛光面上指甲刮摸可感到明显受阻。 (5)黑点、黑丝和黑斑 翡翠中常有呈点状、斑状、丝状和带状的黑色部分,黑点常常是铬铁矿被硬玉交代后的残余,黑斑常是角闪石团块。 |
1.品种的定义 品种(通常就称为“种”)是翡翠按特定外观的分类,本质上是翡翠特定的品质要素的组合,是根据翡翠的外观和质量的差异进行的分类。 2.常见的翡翠品种 (1)根据成因得名的名称有: ① 老坑种(老坑玻璃种):颜色符合正、浓、阳、均质地细均,透明到半透明的翡翠即可称为老坑种(图12-1-18)。如果透明度高,就可称为老坑玻,种,是翡翠中最高档的品种,老坑原来是相对于新山玉(坑)而言的,采玉人认为河床或其他次生矿床中采出的玉较矿脉中的玉石更成熟、更老、故称为“老坑”。
 |
图12-1-18 老坑种
|
|
|
② 新山玉(种):指采自原生矿脉的翡翠,通常不出现高质量的翡翠。但是,从原生矿中也采出各种颜色的翡翠。采玉人认为新山玉不够成熟,因而没有高质量的翡翠,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认识。现在新山玉用来指结构粗、松、透明度差的从矿脉中采出的翡翠。 (2)根据地名或开采时间得名的有: ① 磨西西:鲜绿色、不透明,矿物组成非常复杂多样的一种玉石,可以是翡翠,也可以不是翡翠(图12-1-19),依其产地的地名。 ② 八三玉:一种是灰白色,质地粗且疏松,不透明,常含有数量不等的角闪石、绿辉石,于83年开始大量开采的翡翠山料(图12-1-20),通常用来制作B货。
 |
 |
|
图12-1-19 磨西西
|
图12-1-20 八三玉
|
|
(3)根据翡翠的颜色、透明度和质地的特征得名 ① 豆种:指短粒状中粗粒结构类似豆状的翡翠,质地粗,透明度往往欠佳。进一步还可分成水豆、糖豆和粗豆等品种。只指结构,不论颜色。 ② 豆青种:指具粒状结构,颜色为豆青绿并且分布较为匀称的翡翠,是绿色翡翠中常见的品种(图12-1-21)。 ③ 花青种:指颜色较浓艳,但分布成花布状,没有规则性,也不均匀的翡翠,质地透明至不透明,根据质地,花青种又可以划分成:冰地花青、糯地花青和豆底花青等(图12-1-22)。
 |
 |
图12-1-21 豆青种
|
图12-1-22 花青种
|
|
④瓜青种:指颜色为蓝绿色,如丝瓜皮绿色的翡翠(图12-1-23),通常具有水豆地或者豆地的质地类型。
⑤芙蓉种:指颜色为中—浅绿色、半透明至亚半透明,中至粗粒,但是颗粒边界呈模糊状,看不到明显的界限,质地比较好的的翡翠(图12-1-24)。如果芙蓉种中分布有不规则较深的绿色色带色根时,又可称为花青芙蓉种;如果透明度好,也可称为冰地芙蓉种。
|
 |
 |
|
图12-1-23 瓜青种
|
图12-1-24 芙蓉种
|
⑥金丝种:指颜色为阳绿,成丝带状、丝片状分布,可以有各种形式的色根(如平行的丝状色根),质地一般是冰豆地到水豆地(亚透明到半透明)的翡翠(图12-1-25)。 ⑦马牙种:指颜色绿而且艳,粒度虽小但不透明,呈瓷性的翡翠。在绿色中往往有很细的白丝,是中档偏低的品种。 ⑧白底青:是常见的翡翠品种,其特征是底色白,绿色艳,呈翠绿至黄杨绿的颜色,并呈圆形团块状,分布在白色的地子上。白底青的质地常常较干,如果透明度较好,也可称为糯地白底青等(图12-1-26)。
 |
 |
图12-1-25 金丝种
|
|
图12-1-26 白底青
|
|
⑨油青种:其颜色为带有灰色加蓝色或黄色调的绿色,颜色沉闷而不明快,但透明度较好,一般为半透明,结构也比较细,往往看不见颗之间的界线。其原因往往是翡翠的微小孔隙被次生的、隐晶质或者胶质的含铁硅酸盐充填造成的。 ⑩干青种:颜色深绿,但透明度很差,即很干,结构细至粗粒。 (11) 漂兰花:亚透明至半透明(如冰地)的无色翡翠中分布彩带状的蓝灰色、灰绿色色带的翡翠。 (12) 铁龙生:最近出现的一种翡翠,为新山料(原料),翠绿色,水头差,微透明到不透明,但绿色多且比较均匀,常为满绿,铁龙生为缅洁即是满绿的意思(图12-1-27)。 (13)雷劈种:指各种颜色和透明度但带有平行或者其他形式的密集裂纹的翡翠。 (14)紫罗兰种:浅紫色的翡翠称为紫罗兰,紫罗兰又分粉紫、茄紫和蓝紫三种色调。 (15)冰种:白色到淡绿色透明到亚透明的翡翠(图12-1-28)。 (16)红翡:红褐色-褐红色的翡翠,通常透明度较差,粒度较大。 (17)黄翡:是非常少见的翡翠品种,属于红翡的一种类型。透明度好的红翡和黄翡都少见。 (18)福禄寿:同时出现红翡翠、紫罗兰和绿色的翡翠(图12-1-29)。
 |
 |
 |
图12-1-27 铁龙生
|
图12-1-28 冰种
|
图12-1-29 福禄寿
|
|
3.翡翠品种的档次 根据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尽管种的名称非常多样,有些很早就有了,有的却是刚出现不久,有些种名直接与品质特征有关,有的则只是发现的时间或地点,但不论种的名称如何,其含义却是描述某一品质特定的翡翠类型,只是有些类型的范围界定得比较明确,有些则比较模糊。但是,根据它些种的划分,也可以粗略地把这些不同的品种划分成高、中、低三个档次。 高档翡翠(值万元)的品种有:老坑种、金丝种,部分的花青种; 中档翡翠(值千元)的品种有:花青种、豆青种、铁龙生、芙蓉种,部分白底青,少量的飘兰花种与牙种; 低档翡翠(值百元)的品种有:八三玉、干青种、毛西西、雷劈种、白底青、油青种等。
|
1.染色翡翠 翡翠的价值主要取决于颜色,颜色越鲜艳、越浓郁价值就越高。但大多数的翡翠原料都是白色或浅色的。染色处理就是把这些原来无色或浅色的翡翠,通过人为方法使颜料染入翡翠,以仿冒品质更好的翡翠。染色的翡翠也称为C货。 (1)染色处理的步骤 ①选料和处理:一般要挑选中粗粒结构,有一定孔隙度的翡翠作为原料。用稀酸洗去油污和表面的杂质,再放在烤箱式炉子中加热烘干。然后把翡翠浸泡到准备好的染料溶液中,加热烧煮以加快染料溶液浸入翡翠的速度。 ②用于染色的染料种类很多,要挑选不易褪色,颜色与天然翡翠相似,又容易浸入翡翠内部的染料。主要是各种有机质的染料。 ③翡翠在染料溶液中一般要浸泡一致数周,再经烘干使染料沉淀在翡翠孔隙中,最后再进行燉蜡保护,使之不易再被水溶解。 (2)染绿色翡翠的特征和鉴别 ①颜色沿缝隙分布:染绿色翡翠的绿色易浓集在小裂纹之中,并沿着裂纹充填在裂纹附近的晶粒间隙中,整个特征可用树根状来形容(图12-1-30)。
 |
图12-1-30 树根状结构
|
|
②可见光吸收光谱:天然翡翠为红光区的末端开始有三条间隔排列阶梯状吸收边。凡是绿色的翡翠如果观察不到这种图谱,都可能不是天然的绿色。 染绿色翡翠常在红光区内有一窄的强吸收带(图12-1-31)。 ③滤色镜:早期的染色绿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观察常常会变成橙红色调,但是,近期的染绿翡翠多不变色,故不可因为滤色镜下不变色而认为是天然的绿色。
 |
图12-1-31 染绿色翡翠在红光区具有一明显的窄吸收带
|
2.涂膜处理翡翠 (1)涂膜处理的工艺 采用绿色胶状高挥发性的高分子材料,如指甲油状的物质,用毛笔把这种粘稠的胶状物均匀地涂抹在切磨好的无色翡翠的戒面上,绿色胶挥发凝固形成被膜。 (2)涂膜处理的目的 由于膜层的硬度很低,又易于脱落,根本不能佩戴使用。这种处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蒙骗珠宝经销商。 (3)涂膜处理的识别 ①颜色分布特征:绿色分布均匀,饰品的正面和背面的颜色都一样,没有天然翡翠呈斑状,条带状、细脉状、丝片状的颜色分布特点。 ② 表面特征:桔皮效应变得不明显,看不见粒间界线。 ③ 毛细纹:表面有毛丝状的小划痕。 ④ 膜层脱落:边角部分经常有膜层脱落的现象。有时膜层与翡翠之间产生空隙并形成的晕彩 (图12-1-32)。 ⑤ 粘手:用手摸擦时可发觉涂膜处理的翡翠不如天然翡翠光滑,有粘手的感觉。 ⑥ 折射率:仅1.55左右,胶层的折射率比翡翠低很多。
 |
图12-1-32 涂膜处理翡翠 (绿色分布均匀、没有色根、表面看不见粒间界线、桔皮效应变得不明显、边角处膜层脱落。)
|
|
3.酸洗充胶翡翠(B货翡翠)
(1)酸洗充胶处理的工艺 ①选料:合适于B货处理的翡翠原料是含有次生色,结构较为松散,晶粒较为粗大,质地较为低劣的翡翠品种。 ②切割:为了使酸洗和充胶更为充分和快速,把大块的原料根据需要切割成一定厚度的玉片或玉环。 ③酸洗漂白:用各种强酸浸泡翡翠,除去翡翠的颗粒间隙中 的氧化物和胶体充等填物。 ④充胶固结:用树脂胶充填经过酸洗的翡翠,并进行固结,增加翡翠透明度和机械强度。 (2)处理的目的 ① 除去褐色色调使绿色更为鲜艳; ② 除去颗粒间隙中不透明的杂质,代以透明的树脂胶,提高翡翠的透明度; ③ 充填翡翠的裂隙。 (3)B货的主要鉴定特征 ① 网状裂纹:矿物颗粒间隙内的低硬度树脂胶被抛磨,形成下凹的沟槽细线状围绕着每一个晶体颗粒连通状的网纹(图12-1-33)。 ② 充胶裂隙:在反射光下通过显微镜可见到裂隙呈光泽较弱的平面;在表面上非常清楚的开放裂隙,延伸到内部的部分却不明显,当裂隙较为平直时,还可见到充填其间的透明状的树脂胶(图12-1-34)。 ③ 充胶凹坑:由于翡翠中含易受酸硷浸蚀的矿物成分,如铬铁矿、云母、钠长石等,在处理过程中被溶蚀形成较大的空洞,空洞中填充了大量的树脂胶,在抛光过程中形成了凹坑(图12-1-35)。 ④ 底色干净:仔细对着窗户或者对着日光灯管用透射光的方法观察翡翠白色的部分,B货翡翠没有灰黄的成分,绿色显得特别鲜纯(图12-1-36)。 ⑤ 相对密度:翡翠B货的相对密度一般小于天然翡翠,在二碘甲熔重液中上浮。部分天然翡翠也会在3.30的重液中上浮。 ⑥紫外荧光:B货翡翠都有弱到强的蓝白色荧光。早期的翡翠B货有很的蓝白色荧光。但是,经过上蜡的翡翠也具有弱到中等的蓝白色荧光。 ⑦ 红外光谱特征: a. 处理翡翠2870,2928和2964波数的的烃基吸收峰中2964波数的吸收往往比2928波数的吸收更强。而蜡引起的正好相反。 b. 处理翡翠出现3035和3058的烯基峰吸收峰。 c. 指形峰:如果烃基和烯基峰过度吸收,由2430、2485、2540和2590波数的4个吸收峰组成的峰系变得更为明显,象手指形状,指示样品含有较多的的树脂胶。
 |
 |
 |
 |
图12-1-33网状裂纹 |
图12-1-34 充胶裂隙 |
图12-1-35充胶凹坑 |
图12-1-36 底色干净 |
4.酸洗充胶+染色处理翡翠(B+C翡翠) (1)处理的方法和特点 B+C的处理方法较为简单,过程为:酸洗:翡翠经过酸洗后形成多孔的白渣状;对已经呈疏松状的翡翠上色,可以用浸泡到染料溶液中的方法,也可用毛笔涂色的办法,并且可以在所需要地方的涂色,也可以在手镯上涂成色带,也可以涂上多种不同的颜色,也可以在浅绿的翡翠上加色使之更为明显。 充胶和固化:上好的翡翠进行充胶固化。 (2)常见的染色类型 现在市场上常见的B+C染色翡翠有染绿色、染油青色、染飘兰花色,以及染褐红和褐黄色。(图12-1-37)。
 |
图12-1-37 B+C染色翡翠的各种类型
|
(3)B+C翡翠的鉴别特征 一般情况下,B+C翡翠易于鉴别,绿色的B+C翡翠,除了具有B货的特征外还具有染绿色翡翠的特征: ①丝瓜囊结构:颜色沿硬玉等矿物颗粒之间的间隙分布的现象(图12-1-38); ②丝线状结构:平行细丝状的绿色(图12-1-39); ③模糊边界结构:色形的边界模糊不清; ④紫外荧光:可有较强的绿白色荧光,尤其是绿色和灰绿色部分的荧光; ⑤没有Cr 3+的吸收光谱。
 |
 |
图12-1-38 丝瓜囊结构
|
|
图12-1-39 丝线状结构
|
|
|
1.岫玉(蛇纹石玉,图12-1-40)与翡翠的区别 (1)结构特征和光泽:蛇纹石玉的结构细致,即使在显微镜下也看不出粒状结构,抛光表面上一般没有桔皮效应的现象,相当于老坑玻璃种质地的翡翠,但这种质量的翡翠为玻璃光泽,蛇纹石玉为亚玻璃光泽。 (2)内含物特征:蛇纹石玉常有特征的白色云雾状的团块,各种金属矿物,如黑色的铬铁矿和具有强烈金属光泽的硫化物。 (3)相对密度:蛇纹石玉的相对密度比翡翠小很多,手掂会感到其比较轻。用静水称重或重液可以准确地加以区别。 (4)硬度:蛇纹石玉的硬度低,一般可被可刀刻动,但要注意岫岩产的蛇纹石玉的硬度可以达到5.5,比小刀的硬度大,也比玻璃的硬度大,可以在玻璃上刻划出条痕。 |
 |
 |
图12-1-40 岫玉
|
图12-1-41 碧玉
|
|
2.软玉与翡翠的区别 (1)表面特征:抛光的碧玉常出现油脂光泽, 肉眼看不到桔皮现象(图12-1-41)。 (2)颜色特征:墨绿色碧玉的色调与瓜青翡翠相似,但颜色分布更为均匀,常有呈四方形的黑色色斑 。 (3)结构:软玉没有翠性和粒状结构。 (4)折光率:软玉1.61-1.62小于翡翠1.6-1.66。 (5)相对密度:软玉2.95-3.05小于翡翠3.20-3.39。 3.染色石英岩(图12-1-42)与翡翠的区别 (1)丝瓜瓤构造:由绿色浓集在粒间空隙造成的。 (2)滚筒抛光凹坑:戒面的底面呈内凹状。 (3)颜色:均匀,油青色的品种底色干净没有黄色调。 (4)结构:没有色根、翠性等。 (5)折射率:1.55,比翡翠1.66低。 (6)相对密度:2.80左右;比翡翠3.32低。
|
4.钙铝榴石玉与翡翠的区别 (1)绿色色斑:钙铝榴石玉的绿色呈点状色斑(图12-1-43),而翡翠呈脉状。 (2)光泽:钙铝榴石玉饰品的光泽差,不易抛光。 (3)查尔斯滤色镜:钙铝榴石玉的绿色部分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或橙红色。 (4)钙铝榴石玉的折光率1.74和相对密度3.50都大于翡翠。 |
5.独山玉(图12-1-44)与翡翠的区别 (1)颜色特征:绿色独山玉的颜色是由含有细粒的铬云母或含铬绿泥石所引起的,可沿小裂隙形成浓绿色短浅状,小脉状的色带,并且颜色偏蓝偏灰色,不够鲜艳,并且在滤色镜下变红色。 (2)黑色色斑:绿色独山玉中常见有黑色的色斑(暗色矿物)即使在强光照射下仍显黑色。而绿色翡翠中的黑点通常较少见,而且在强光下显翠绿色。 (3)光泽:独山玉虽然粒度细,但由于不同种类矿物的硬度差别大,分布不均匀,所以抛光面往往不平整,抛光质量往往不好,油脂光泽明显。 (4)折射率:1.54 或者1.70,与翡翠不同。
 |
 |
图12-1-43 钙铝榴石玉
|
图12-1-44 独山玉
|
|
6.绿玉髓与翡翠的区别 (1)结构特征:抛光表面一般没有桔皮效应的现象,没有翡翠常有色根、色脉等现象。 (2)颜色特征:颜色比较浅,比较均匀(图12-1-45)。 (3)折射率:1.54左右,比翡翠小。 (4)相对密度:为2.6左右,比翡翠小很多。 (5)吸收光谱:看不到Cr的吸收线和翡翠437nm的吸收线。
 |
 |
图12-1-45 绿玉髓
|
|
图12-1-46 钠长石玉
|
|
7.钠长石玉与翡翠的区别 钠长石玉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品种,又称“水沫子”,是与缅甸翡翠伴生(共生)的一种玉石(图12-1-46)。鉴别特征是: (1)光泽:钠长石玉的透明度好、透明到半透明,相当于翡翠的冰地到藕粉地,但是其光泽为蜡状到亚玻璃状光泽,同样质地的翡翠为玻璃光泽。 (2)内含物:钠长石玉常出现圆点状、棒状、棉花状的白色絮状石花;翡翠比较少见这种类型的石花。 (3)碰撞敲击声:与同等透明度的翡翠比较,声音不够清脆。 (4)折射率:1.53左右臂翡翠低。 |
(5)相对密度:2.66左右比翡翠低,同体积的玉石比翡翠轻三分之一。
 |
图12-1-47 草丛状脱 玻化图案
|
8.玻璃与翡翠的区别 (1)颜色特征:仿翡翠玻璃的颜色比较均匀,没有翡翠的“色根”。 (2)包裹体:仿翡翠玻璃中常可见到气泡,特别是早期的料器,气泡特别的明显,现代制作工艺较好的仿翡翠玻璃的气泡虽然比较小,用十倍放大镜配合手电光照明也能看到,多呈粉绿色的小球状。
 |
图12-1-48 脱玻化 玻璃的外观
|
(3)结构:一种脱玻化的绿色玻璃呈现有放射状(或草丛状,图12-1-47)镶嵌状的图案(肉眼下即可见,图12-1-48),另一种称为“南非玉”的玻璃,稍为放大,即可见到羊齿植物状的图案。翡翠为各种粒状结构。 (4)相对密度:玻璃相对密度2.5左右小,比翡翠3.32低。 (5)折射率:玻璃一般1.54左右,比翡翠1.66低。 9.翡翠与相似玉石的宝石学性质小结 翡翠及相似玉石的主要特征总结在表12-1-2中。 |
|
折射率
|
重液反应 (二碘甲烷)
|
查尔斯滤 色镜反应
|
吸收光谱特征
|
外观特征(放大观察)
|
翡翠
|
1.66
|
3.30-3.36 悬浮或缓慢浮或沉
|
不变红
|
红光区可显三条吸收带,紫光区437nm有一吸收线
|
颜色不均匀,有色根,有翠性,粒状结构,桔皮效应,石花、石脑
|
软玉
|
1.62
|
2.95 漂浮
|
不变红
|
绿区509nm有一吸收线
|
颜色均匀光泽柔和、黑色点状分布
|
钠长石玉
|
1.53
|
2..66 漂浮
|
不变红
|
无
|
白色絮状物、墨绿色灰蓝色的飘花
|
钙铝 榴 石
|
1.74
|
3.45 下沉
|
粉红色
|
蓝区可显吸收带(461nm)
|
颜色不均匀常成点状、小团块状色斑
|
独山玉
|
1.56-1.70
|
2.73-3.18 漂浮
|
粉红色
|
无
|
斑杂状色斑、黑色点状内含物
|
蛇纹石玉
|
1.56-1.57
|
2.44-2.84 漂浮
|
不变红
|
无
|
絮状物、黑色包体、强光泽的硫化物
|
绿玉髓
|
1.53
|
2.65漂浮
|
不变红
|
无特征吸收谱线
|
颜色均匀、无色脉状
|
染色 石英岩
|
1.54
|
2.60 漂浮
|
不变红 或粉红色
|
红区660-680nm有吸收窄带
|
颜色集中于粒间间隙、呈树根状分布
|
玻璃
|
1.66
|
3.32悬浮
|
不变红
|
无特征吸收谱线
|
具羊齿植物叶脉纹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