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闹的大山》教学设计及点评

 知识屋553 2012-05-25

《热闹的大山》教学设计及点评  

2009-10-20 22:16:45|  分类: 原创阅读心得 |  标签: |字号 订阅

 

《热闹的大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执教:戴老师  点评:心帆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热闹的大山》,全班齐读课题。

    什么样的大山?(热闹的大山)热闹的什么?(热闹的大山)

    我们还可以说热闹的什么?课件出示四幅图片:操场图、超市图、城市图、农贸市场图。

二、初读课文

    师:课文是怎样向我们描述大山的热闹的呢?听老师读课文。大家要用心听,用心去感受画面。

    师范读课文。

    听完老师读课文,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是大山在这之前又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找句子,汇报交流:

    一座大山,光秃秃的。大山爷爷皱着眉着,真苦恼啊!

    课件出示句子,借助多媒体动画理解“光秃秃”。假如你是这位大山爷爷,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你会对大家说什么?

    生自由汇报,指名上台诉说苦恼,师提问:

    你为什么皱着眉头啊?   你为什么叹气呢?   你为什么苦恼啊?

    全班齐读。

三、学习五、六自然段。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大山变了,变得热闹起来了,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大山的热闹?

    生回答,出示第五、六自然段,齐读。

    这二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大山的热闹?小朋友们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边圈画。

    生自由读文,作批注。

    全班交流。

    学习句子一:清脆的鸟鸣声此起彼伏,活泼可爱的小松鼠跳上跳下,快乐的老爷爷哼起了山歌。

    出示词卡:清脆的鸟鸣声  活泼可爱的小松鼠  此起彼伏  跳上

    齐读词卡,变换方式读,如:什么样的鸟鸣声?清脆的什么?下同。

    表演“此起彼伏”,由动作过渡到声音此起彼伏。

    学习句子二:不久,山上长出了一棵棵小树苗,还有五颜六色的花草。

    出示词卡:一棵棵小树苗  五颜六色的花草

    比较“一棵”和“一棵棵”

    媒体出示花的图片,帮助理解“五颜六色”。

学习句子三:成群的鸟儿飞来了,小松鼠、小兔子、小刺猬也搬来了。

    出示词卡:成群的鸟儿

学习句子四:一年,两年......一棵棵树长得像小伞一样。

    引导学习比喻句。引用“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提醒学生的坐姿。

    看屏幕提示,试背诵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我们除了用文字和朗读来表现大山的热闹,还可以用画的形式来表现大山的热闹。你们瞧,

    师板演简笔画:光秃秃的大山。

    热闹的大山上都会有些什么呢? 哪些小画家愿意到台上来把它们画出来?

    生上台添画。

    其余的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朗读来读出大山的热闹。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是谁让大山变了样儿?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生汇报。(老爷爷)

    这是一位怎样的老爷爷?

    除了老爷爷,还有谁也出了力?(小鸟、小松鼠)

    分角色朗读老爷爷和小鸟、小松鼠的对话。

    思维拓展:除了它们,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帮忙呢?请你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一说。

五、全文总结。

    播放视频《鸟鸣山林》,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结束本课。

 

总评:

    这一堂阅读教学课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是:实实在在。

    首先表现在教者扎实的基本功。教者一笔端正的粉笔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幅流畅的简笔画和一手潇洒的毛笔字足以见其基本功之扎实,彰显了教师的魅力。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老师自身的优势给学生起了很好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其次,教学设计环节朴实,不花哨,思路清晰。读题目——师范读整体感知——创设情境体会光秃秃的大山的苦恼——对比学习五六自然段,体会大山的热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明白是谁让大山变热闹——升华主题,结束全课。六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不多余,不累赘,不做作,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在实实在在的学语文。

    最突出的一点是对学生语言文字和朗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朗读教学贯穿始终。开课伊始读课题,创设情境读出大山光秃秃的苦恼,读表现大山热闹的词语和句子,分角色读老爷爷和小鸟、小松鼠的对话等等,课堂始终是书声朗朗,可谓“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中,不知不觉地将文本中的词语、句子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以至于能熟读成诵,借助老师的提示,顺利地背下第五六自然段。

    语言文字训练灵活多变。一是在读中积累词语,比如读课题时,教者由“热闹的大山”引发开去,联系生活,结合图片,让学生真正会运用“热闹”一词。二是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理解“光秃秃”时采用观看动画,理解“苦恼”里请生上台表演,理解“五颜六色”时出示各种花草的图片,形象直观,理解“一棵棵”时与“一棵”作比较,理解“此起彼伏”时,让全班学生做动作,再引申到声音此起彼伏,等等。三是在文本空白处拓展,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比如,在学生知道除了老爷爷、小鸟和小松鼠为大山的热闹出力外,还有哪些动物也会来出力呢?请你仿照课文说一说。

    如果说这堂课有什么不足之处,我个人认为首先是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因为时间不够,第四、五个环节显得非常仓促,蜻蜓点水式地走了一下教案,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其次就是对文本的挖掘还不够深,主题没有升华。教学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层面上,至于教者为什么选编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要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教学中没有显现出来。

    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提升呢?

    一、老爷爷独自一人改变荒山,他的决心和勤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小动物们乐于助人,富有爱心。

    三、大山为什么会光秃秃的?有了花草树木,小动物才会在这里安家,教育学生要有环保意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身边的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