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沙最早被中原人士反复探访,当属明代三宝太监、著名航海家郑和(1371~1433)。他受朝廷派遣,据野史称本意是为了找到失踪的前朝皇帝,好斩草除根稳固政权,而创下七下西洋的人类航海奇迹。郑和的船队曾远达西亚和东非各国,沿途都画有精确度很高的《郑和航海图》(载于明人茅元仪《武备志》),在南海海域标绘“石塘”(指西沙群岛)、“万生石塘屿”(应为“万里石塘屿”,指南沙群岛)、“石星石塘”(指中沙群岛,有时包括东沙)等地名。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同时也给南海诸多岛屿,尤其是西沙海域的很多岛礁都命了名,就以郑和船队的核心领导层干部马欢等人的名字命名。 此后,我国同海外交往日益频繁,南海为海上交通要道,却时有海盗出没。为保证航行安全,明王朝派遣海军进行护航,并加强巡海,可见今天的海军前往索马里护航,在国家战略与国际影响上对于中国是何等重要。 黄佐纂修的《广东通志》载:“海寇有三路,设巡海备倭(日本海盗),官军以守之。春末夏初风迅之时,督发兵船出海防御。……自东莞之南亭门放洋,至乌潴(即珠江口外海)、独潴(万宁东侧海域)、七洲(西沙海域)三洋……。”西沙群岛即在海防范围之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