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教师素养 ——观摩“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有感,庐江教育网

 林如老师图书馆 2012-05-26

浅 谈 教 师 素 养
 
 ——观摩“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有感
龙桥镇中心小学 张 俊
 
2011年3月30日,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新兵,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观摩第三届“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活动。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天,但给我的感受却是颇多,从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从未见过如此较真的教师素养大赛,从未感受过如此激烈的教师素质大比武,从未经历过如此残酷的教师个人能力的全面比拼…… 朗诵课文、书写粉笔字、才艺展示、课堂教学、综合素质答题几个环节。在几天的比赛中,参赛选手个个不甘示弱,他们在几个环节的竞赛中表现出大胆、自信、激情、细腻、创新……是新课改后的一套套新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理念,参赛教师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小学语文教师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全面的艺术才能,获得全场观摩教师的热烈掌声。
此次竞赛不仅是给参赛选手们一个展现自我才艺的舞台,也是一个语文教师学习和锻炼的平台,对我这个新兵而言更是一次触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下面是我自己参加本次观摩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我们常常把素质教育挂在嘴边,那是因为我们要教育出有素质的学生,那什么样的老师才能担此重任呢?答案很显然,有素养的老师。倘若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有素养,又拿什么来教自己的学生?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老师爱看书,学生也会纷纷效仿,老师爱写字,学生也爱舞文弄墨。尤其是小孩子,模仿能力很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学习生活中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上,还是在运用知识的能力上,都具有全新的特点和优势。面对新的知识和挑战,教师和学生常常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所以教师应当不断地拓展自己知识事业,广泛涉猎多学科领域,关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动态和新成果,力求对人类与自然、人类与历史与未来有更深入的洞察,仔细品味,求得内化,建立起合理的、与学生知识需求相适应的知识框架,以及成为“通才+专长”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的职业能力素质也要有更高的要求,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等绝非教师多年积累的经验所能完全替代。教师要主动地学习和探索,使“学习+工作”交替进行的终身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工作中既能独立思考,又善于团结协作,有所发现,有所研究,有所创见。教师具有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能力素质,方能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换。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有素养的语文教师呢?我以为首先是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素养。
第一、要加强基本功。
(一)书写
语文课堂教学中,板书是必不可少的。设计合理的板书既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思路的浓缩,也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如果再加上教师过硬的书写功夫,就更能锦上添花了。可是如果教师因书写功夫不过关,课堂上始终不敢献丑,结果就是:有的要么一堂课一个字不写,要么就事先请人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或者敢写是敢写,但不是笔顺错误,就是书写不规范,汉字笔画结构不合理,缺乏整体的美感,有失语文教师的水准。基于此,语文教师应该在书写上狠下功夫,苦练书写基本功,早日写出规范、美观、漂亮的三笔字来。
(二)朗读
在小学语文低中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范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正处于学习朗读的阶段,教师的示范引路对学生来说,就好像是前进的方向、学习的榜样、模仿的对象。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领读和范读时,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这样的读更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在教师领读和范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自身朗读上下功夫。对语速、停连、节奏、重音等能够准确把握,而这些恰恰又是决定一个语文老师朗读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二、要多读书,注重积累
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有魅力的语文教师,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听从我们的教导,知识不但要“渊”,而且要“博”,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政治、历史、音乐、社会甚至于美学等以及理科的一般性知识,要晓天文、通地理,这样才有可能在新课标、新角色面前站稳脚跟,才能游刃有余。
第三、要具有和谐而又优雅的审美品位。
教师的审美品位,应该是和谐而又优雅的。和谐,让学生感受到恬静和陶醉;优雅,让学生崇敬、向往。这种审美应成为一种意象、一种氛围、一种力量、一种磁场,体现于教师的仪表、言谈、举止,体现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手段的选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以美激智、以美发辞、以美冶情、以美育德、以美立人。通过富有美感的教育过程,实现对儿童情感与智慧的滋养和润泽。
第四、要有积极而又多彩的生活情趣。
语文教师的生活情趣,应该是积极而又多彩的。表现为:一是富有童心,充满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二是开朗乐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的机智;三是丰富而多姿多彩,充满动感和蓬勃朝气;四是昂扬而奋发进取,充满对理想生活的执著追求。这是教师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它将让学生看到有血有肉的老师,它将熏陶和感染学生,让他们形成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信念。
其次,是提高教师的情感素养,这也是作为语文教师乃至所有教师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观摩比赛的第二天,有一位选手比赛的课题是《詹天佑》。教学过程开始之前,那位任课的男教师和孩子们进行了简短而开心的交谈。目的不仅是互相认识,更是为了让孩子们放松心情,愉快地走进他、走进这堂课的语文世界。后来看出效果确实达到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学习中去。由此我想到了,不仅是语文教师,在所有教师的素养中,教师的情感素养是非常重要的,甚至高于教师的技能素养。
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实施,有赖于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的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应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精神发展。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爱的结果。良好师生关系的确立要求教师具有爱心、同情心、耐心、秩序感、求知欲以及挑战未知的热情等。它要求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求教师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位教学成功的喜悦;要求教师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风采。可见,教师的情感素养在健康师生关系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重认知轻情感。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多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其实,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结合心理学,我尝试着把教师的情感素养分为了事业情感、师爱、童心、良好心境四个方面。
1、培养对教育的情感——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有些人,他教1年,然后再重复5年、10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5年。一个实实在在教5年的人与一个教了1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用心做教育就是对教育的良好情感与端正态度。往往一些不成功的教师不在于专业知识的缺乏,而在于教师有没有用心去做。可以说,用心做教育是教师生涯发展的根本。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段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在他的著作《新教育之梦》中的一段话:“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幸福、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2、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童心鲁迅曾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所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本位。”他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要下河,最好事先学一点浮水功夫。”小学教师是儿童心灵的工程师,是儿童知识的启蒙者,是儿童智慧的开拓者,是儿童心灵的陶冶者,是儿童健康的监护人。童心可以说是我们小学教师情感素养中一个很为重要的因素。怎样培养自己的童心呢?那就是留守一颗充盈好奇、童真的心,爱他们所爱,恨他们所恨,玩他们所玩,好他们所好。
3、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教育必须首先研究少年儿童的需要。从生理方面讲,儿童对饮食、睡眠、休息、运动等都有基本需要,保证他们的休息睡眠和必要的运动是保护、增进他们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心理方面讲,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心理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爱和被爱的需要;(2)被人承认、被人接纳的需要;(3)独自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成功的需要;(4)受保护的、依恋关系的需要;(5)受公正的、合理的待遇和评价的需要。学生这五种基本需要的满足无一不和教师的爱联系在一起。教育实践证明,一个饥饿、不安全、得不到爱、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这些话,从师生关系上精辟地论述了师爱在教育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 教育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活动。但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内因的作用是教育取得成果的关键。师爱正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动力。爱犹如春雨,不管滋润了哪一位性格不同的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厉进取。
4、调节教育的心境——
寻找教育的激情与灵感心境是什么?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内,使人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感色彩。古语说:“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正是心境的生动描述。心境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很大。良好的心境能使人处于欣喜状态,头脑清楚,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消极的心境使人厌烦消沉。有些老师一上完课就喜滋滋地跑进办公室,哎,今天上课真带劲!想不到我班上的学生竟然这么聪明这么能干!有些老师下了课老半天才慢吞吞地走到办公室,有气无力地说:今天怎么回事?那帮家伙像吃错了药一样,一语不发,死气沉沉的。其实,这一切都是教师的心境在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授课是基于一定心境上的。教师轻松愉快的心境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自身的课堂行为,建立在良好的心境基础上,就会得心应手,使智能活动的发挥臻于完美,对教学内容的阐述精确,语言富有情感,手势表情适中。下课以后还会保留一种畅快感。可以说,良好的心境就像一汪快活的泉水不断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学生上课也变得投入、活跃,于是,教室就成为一个良好心境的场。师生之间的沟通也变得灵动。学生的自主发展引发教师的成功体验,教师组织教育的激情也随之激发,教育的灵感频频闪现,课堂已经成为临时生成的,成为人性的课堂了。
孔子云: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都需要我们老师提升自身的技能素养与情感素养,还有其他诸多方面的素养,用“情”施教,向学生传达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教师做到这些学生才会笑意盈盈地爱学习、爱生活、爱老师、爱每个人!才能实现语文是生活中的语文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