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養生功

 休閑 2012-05-26

1  道家養生功

又稱內丹功,回春功,全名为“中国古代养生长寿术道家秘传回春功”。这套功法属于道家范畴的长寿养生术,是一動靜雙修的功法,起源于二千多年的先秦道家,形成于 800年前金元时期的全真道华山派。其中第六弟子为郝大通,号广宁。郝大通在公元1182年前后创立华山派,继承发扬全真传统,著有《太古集》四卷,并秘传上乘回春长寿功法,从金代创立后传第一代至今,已历21代,代代相传脉络清晰,每代人物均能查到。

      19代传人边治中大师,原名福生,祖籍山东,幼年丧父,家境清寒。30年代初,福生得到十七代传人玄帝庙主持蔡义先赏识,破例传授该派功法。福生通过勤学 苦练,数年后成为一个体魄强壮青年。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福生参加当时抗日活动,遭日本宪兵搜捕。在师父的介绍下,福生去北京和平门内长生观隐居修道。边治中老师得天独厚地接受真传,他不仅学 到了道规,更学会华山派秘不外传的站、坐、蹲、跪、卧、爬、滚等养生功法。边治中老师有自己崇高的理想和德行,他知道,道规明确规定回春功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子女,严禁抄录,若犯戒律,天雷轰顶”。在上世纪80 年代初,他解放思想,立下愿天下人皆健康长寿” 的宏愿。他毅然决定,将华山派单传的回春长寿功法公诸于世。

从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山东中医研究院靖仲玉教授等于1989年立题“古代养生长寿回春功延缓衰老的研究”。共进行11项抗衰老指标的测定,均获得成功。经专家证明:练功对糖代谢、脂代谢、血浆环核苷酸均有双向调节作用,改善和提高垂体-甲状腺-性腺轴功能,改善微循环和气血运行,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从而推迟机体老化的过程。

现代医学所指的“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与中医的肾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性激素对人体各器官及正常生理活动的维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内分泌失调,尤其是性激素分泌减少,便会导致人体衰老。

    边治中先生披露的道家养生长寿“回春功”起着补肾强身的功能。它的功理归纳有三:

      1.吐故纳新  通过腹式呼吸最大限度地吸进新鲜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浊气,可使皮肤由灰暗变得红润而有光泽。

      2.促进激素分泌  全身抖动使内分泌腺体起到震动刺激作用,两脚用力着地也使内分泌腺体增强激素的分泌和自行调节。

      3.圆的运动有益于生命常青  圆则“运动无碍,周而不殆”,转肩运动可以增强肠胃的蠕动,对食欲下降和便秘症状均有无药病除的神奇效果,还可预防肠道癌的发生。转肩运动可使气血经络通畅,防治肩肘炎、颈椎病。常练此功,可以体康神足。

回春。回春算是本功法的核心了。“回春”二字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容颜返童;二是精神、活力、“性”上的回復青春。三是部分脏腑器官的功能上恢復

    回春功不需意守丹田等处,所以,不必担心“走火入魔”,練功時意念青春美好年华,面含微笑,对前途充满了信心。这样可以产生最佳状态:“定能生慧”,有利于内分泌腺体分泌和气息顺畅。实验研究表明,练回春功一年后 的老人改善了甲皱微循环的功能。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延缓衰老,回春功有独特的功效。

功效:激发元阳真气,巩固人体根本,深层次锻炼五脏六腑,疏通经脉,平衡內分泌,能柔韧身体,激发精力,同时可治多種慢性疾病及能延長壽命的一種全面及易學的功法。

本功法不但可以的短期改善睡眠质量,还可让内向的人开朗、让郁闷的人爱笑、让脾气火暴的人温柔。

治療方面:特别是内分泌方面的疾病,如心臟病、癌病、高血壓、糖尿病、肩周炎、股膝關節痛、甲狀腺、貧血及氣血不足,肝胃病、失眠、眼病(青光、飛蚊、黃斑等) 慢性氣管炎、性慾及功能低下、不育、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肥胖等疾病均有 良好的效果。

適宜練習者

* 希望延缓衰老,并以良好的状态延续生命者,  * 工作繁忙,长期压力,心理忧郁疾病患者

* 亚健康者,                 * 慢性病长期无法治愈者,                 * 追求健康长寿者

口訣:開心展顏,鬆靜自然

功法招式:

第一式   童子拜佛:  雙手拇指食指中指相接,覆蓋下丹田,做三個深呼吸,然後垂手再從身旁兩側捧氣慢慢地上舉至頭頂,微眼望著雙手,拇指縮入掌心,閉眼,雙掌上提再落下,完成後貫氣上()、中()、下三個丹田後,每次貫氣停留約三個深呼吸的時間,然後雙手覆蓋下丹田,再做深呼吸三次。

第二式    回春功一式:腹式呼吸:吸氣時小腹脹起,呼氣時小腹下陷。呼吸要深及慢,吸氣時要提踵、提肛。呼氣可用口吹,雙手呼氣時向兩旁推出,說 字,尾音拖長,意想藍天,吸氣時雙手向腹部回收,意想下丹田,如此重覆呼吸動作。(3-15分鐘)

第三式,   回春功二式, 太極回春:兩肩向後轉動。做前、上、後、下的方向轉動。不要用力,身體放鬆柔軟,感覺放在雙肩。(8-12)

第四式    回春功三, 天地人回春: 抖功。全身放鬆上下抖動,意識放在胸腹去感受內臟振動。速度由慢漸快,再由快漸慢,約200-300次。抖動時可續一意想感覺每個腹部的器官振動,如胃、肝、腎、膀胱、小腸、大腸及直腸等。病者每天練三次。適合慢性病者,有大型腫瘤者不宜。

第五式    麻姑獻壽(上元功 ):雙腳站立與肩同寬,雙手由下向上捧氣至近頸部,掌心貼身朝天,身右傾,移左腳45度,身左傾,移右腳45度,身前傾,左掌自頸部旋轉至左耳旁,同時向左轉腰,左掌斜向上舉高一半,掌心向天,手腕手掌成直角,眼望左掌。稍停少許,將左掌移至左耳旁,然後轉掌轉腰至原位。重覆動作,左右兩邊各做4次。

第六式     龍游功之基本式:雙腳合併,下坐少許,雙手合掌在胸前向左,頭向右望,臀部擺向右。然後雙手合掌在胸前向右,頭向左望,臀部擺向左。腰須保持垂直,每邊重覆18次。

第七式     龜縮萬壽功:雙手前伸抱球,雙腿與肩同寬,雙手轉球成上下抱球,身移向右,左腳移45度向左,身轉左向前,右腳轉45度向左,成前弓後蹬,身向前傾,雙手左上右落,做野馬分鬃動作。然後右手在下側捧氣向左手方向,雙手在額前上方,中指相接,手掌迴照印堂,約二至三個呼吸的時間。雙手握成空拳,手背向上,身前傾,雙手向頭上方移動,身後傾,手在頭頂,朝天吞津,然後雙手在耳旁降下至頸部,完成劃大圈動作。身前傾,雙手繞頭劃小圈,注意肩膀向後拉。然後身向後傾,雙手垂直移向身下,身體向下坐低,雙手及上身慢向前移動至前方,頭抬起,手掌握拳掌心朝天,然後左腿上升將身體抬起,雙拳向頭頂移動,身後傾,朝天吞津,然後雙手在耳旁降下至頸部,完成劃大圈動作。身先坐低少許,身前傾,雙手繞頭劃小圈,注意肩膀向後拉。然後身向後傾,雙手垂直移向身下,身體向下坐低,雙手及上身慢向前移動至前方,頭抬起,手掌握拳掌心朝天。然後身向後傾,頭上望,雙手向上伸,然後手與身向前劃大圈,雙腿向下彎曲,雙手在下方與身體移向後,再慢慢用右腿抬起身體,然後身向前傾,雙手繞頭劃小圈,注意肩膀向後拉。然後身向後傾,雙手垂直移向身下,身體向下坐低,雙手及上身慢向前移動至前方,頭抬起,雙手在身前抱球,將身體移向右方成前躬後蹬,再重覆前述動作。

第八式     童子歸佛:重覆第一式童子歸佛,但雙手合掌先放在胸前,然後上舉至頭頂再落下,完成後貫氣上、中、下三個丹田後,雙手覆蓋丹田,再做站樁深呼吸十次。

l   動作要慢,速度均勻。

l   身體放鬆柔軟。意識不要離開身體,意隨動作。

l   每次動作完成要做朝天吞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