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与Ⅱ型糖尿病

 半道上 2012-05-26


㈠何为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胰岛素抵抗是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为其主要特征。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减低,是导致餐后高血糖症和晚期高胰岛素血症的重要环节。而餐后高血糖具有毒性作用,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缺陷,使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消失。

㈡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生理作用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人体的胰岛素分泌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基础状态胰岛素分泌;另外一种是餐后胰岛素分泌,也就是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正常人的B细胞受到葡萄糖负荷刺激以后呈双相式胰岛素分泌。

静脉葡萄糖注射发现,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表现在B细胞受到葡萄糖刺激后1分钟开始,35分钟时达到峰值,大约持续10分钟。其特点是胰岛素水平快速上升后急速下降,呈现一个尖锐的波形。此时分泌的胰岛素由贮藏在B细胞内的分泌颗粒迅速释放。

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是在葡萄糖刺激后1020分钟开始,持续约1小时,使升高的血糖恢复正常,此时分泌的胰岛素是新合成的胰岛素。

正常人进餐后呈现类似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早期胰岛素分泌,表现为进餐后30分钟呈现的胰岛素分泌高峰。

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虽然短暂,但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能抑制肝脏葡萄糖产生,减少肝糖输出,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减少脂肪分解和游离脂肪酸释放,从而抑制进餐后血糖过度升高及后期血浆胰岛素的持续升高,这样就避免了下次餐前的低血糖。

Bruttomesso等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以三种不同方式给予等量胰岛素观察其治疗反应:一种为进餐后30分钟给予胰岛素,以模拟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第二种为进餐后30分钟~1小时内给予胰岛素;第三种为进餐后恒量注射胰岛素。结果发现只有进餐时给予的模拟第一时相的胰岛素改善了患者的葡萄糖耐量,减少了后续内源胰岛素分泌,胰高血糖素和游离脂肪酸的升高也被显著抑制。Polosky等人用超短效胰岛素lispro替代常规胰岛素也发现相同的结果。

大量研究结果证实,若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不足,则对肝脏葡萄糖产生的抑制作用减弱,肝脏葡萄糖释放增加,除对糖原分解抑制作用降低外,对脂肪分解的抑制作用也降低,表现为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同时肌肉葡萄糖摄取减少,从而导致葡萄糖负荷后血糖持续升高,同时胰岛B细胞过度受刺激后的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过度及高峰后移,最终导致B细胞功能的衰竭。

㈢Ⅱ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胰岛素分泌变化

研究表明,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减少在血糖显著升高之前已出现。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减少是B细胞功能异常的早期标志。Lurdgren等人发现,具有Ⅱ型糖尿病家族史出血糖正常个体,口服葡萄糖后其早期胰岛素分泌较低。Ryan等人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虽然产后糖耐量恢复正常,但仍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其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减少。Byrne等人发现糖耐量损害(IGT)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已经减少。另外,Bergstrom等发现IGT患者在口服葡萄糖或混合餐后胰岛素分泌延迟,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升高。说明IGT患者B细胞还有一定代偿能力。而Ⅱ糖尿病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消失,第二时相胰岛素代偿性分泌逐步减少,B细胞功能日趋衰退。

㈣什么原因造成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

①胰岛B细胞重量减少。糖尿病患者B细胞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与肥胖的关系密切。Quddusi等人研究了124例体瘦的IGT患者、肥胖IGT患者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B细胞。结果发现,肥胖IGT组相对B细胞重量减少40%,肥胖Ⅱ型糖尿病组B细胞重量减少63%。而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B细胞增殖率和新胰岛形成率是相等的。可见,B细胞重量减少的机制可能是B细胞死亡的加速。

②残余B细胞功能紊乱。有研究发现,虽然糖尿病患者B细胞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减少,但其胰岛素分泌可以被葡萄糖以外的营养物质所刺激,如氨基酸、游离脂肪酸等。有学者给予糖尿病患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或其类似物exenatide治疗,发现可明显改善患者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这为Ⅱ型糖尿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摘自《糖尿病之友》2011年第8  肖新华/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