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不尽的桥》综合性活动案例谈

 清风空间 2012-05-26

走进生活 语文更精彩——《说不尽的桥》综合性活动案例谈

南京市十二中学初中部    陆莹

【活动背景】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和课程组织形态,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本次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以说明文为主,说明对象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及装饰:桥、园林、故宫、屏风。其中关于桥的文章有两篇:《中国石拱桥》《桥之美》,一篇是说明文、一篇是知识性的小品文。这两篇文章让同学们对桥以及如何欣赏桥之美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学了这两篇文章之后,有必要对桥作进一步的探讨。这样可以使学生既能更全面地了解各有特色的桥,学会运用说明性语言,也能领略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参与活动的锻炼,基本形成了对综合性活动的初步认识。对活动主题的确定、人员的分配、展示方案的确定等环节都比较熟悉。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能够较好地完成所在小组内的各环节的任务,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基础教育改革实施以来,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性、灵活性、自主性的特点,给语文课程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列的问题,特别是活动过程如何操作、活动如何评价等,所以我想借这个活动来摸索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可行的实施策略,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活动目标】

1.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桥的构造,了解桥的知识,丰富桥的文化

2.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把学生引进活动的主题。

让学生再次阅读《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中的片段,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学生们大多对各地区各种桥的外形结构的设计、桥与周围景物的配合印象深刻,特别是《桥之美》中丝丝拂柳与小石桥相配合的烟雨江南让学生们更是陶醉其中。于是我将学生们的视线带入到学校旁边的绣球公园,让他们说说印象中绣球公园的桥,因为大家对这座公园的桥都比较熟悉,所以都能说出一二,而且兴致较高。最后我有出示了多幅世界各国的桥的照片,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探知的兴趣。

(二)与学生共同讨论决定实践活动的探究方向。

师生共同积极参与讨论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同学们共同探讨决定出此次语文实践活动三个方面的探究方向:一、找寻桥的足迹  二、桥之诗话  三、我建我之桥。

由于班级共有四十个学生,所以在三个探究方向中还要分成几个小课题

1.找寻桥的足迹

小课题一:各地名桥推介会

学生到网络上收集世界各地有特色的桥,选出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以形象大使的身份进行介绍,推荐给其他同学。要求介绍桥的结构、外形、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介绍时不需要面面俱到,但需突出特色,说明自己推介的理由。

小课题二:走近身边的桥

了解南京的名桥,还有学校旁边有一个具有苏州园林特色的绣球公园,公园里大大小小的石桥有13座。这些都是让学生走近桥的一个很好的资源。组长组织组员到网上搜索南京的桥,还可以实地探访绣球公园,或者拍照片,或者拍视频,再配以文字记录下每座桥的情况,最后由代表来介绍这次探访的收获。

2.桥之诗话

小课题一:关于桥的古诗文

小课题二:关于桥的现代诗文

关于这两个课题,学生可以从网上收集,并朗诵,可以集体朗诵,也可以个人朗诵。第二个课题小组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创作诗歌或文章向同学推荐。

3.我建我之桥

这个话题开放性比较大,所以本组同学可以全体参与,以手抄报的形式,自己设计心中完美的桥,并在旁边写上桥的设计意图。

要求:桥的设计意图要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介绍桥的结构、外形、用途等方面的内容,语言可以生动活泼一些。

(三)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分头行动。教师建议小组可在活动前集体开会讨论活动方案,根据组员的特长分配任务,如网络及资料搜集员、资料整理员、道具准备、小组推荐人等。安排的活动时,要明确每个成员完成任务的内容和时间节点,以表格的形式在组内公布,便于活动顺利开展。能实地考察的最好要有过程分析。以本次展示为例,组员先分头查找南京名桥的资料,然后由组长带领大家到绣球公园实地探访,学生带上相机或DV进行拍摄,观察桥周围的自然环境及游人的活动,做好记录。回到学校后,大家将搜集的资料进行集中、交流、整理,同时确定展示的形式,最后大家决定用群口相声这样比较传统的文艺形式来展示自己搜集的成果。接下来学生确定脚本,分配角色进行排练。在排练中老师对每位同学在表演时的语气语调、神态及体态进行指导。整个活动过程学生自主活动,锻炼了组织、交流、策划、写作、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而老师也参与整个活动,指导及时且恰到好处。

(四)多维度评价,及时反馈。

活动过后,师生根据活动过程完成了评价表的填写,每个学生还写了一份个人总结,在组内和班级内进行交流。

【活动反思】

(一)教师必须要有新观念。

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高高在上发布权威结论或答案的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切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体。

(二)教师应注重情境创设。

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主题的欲望。情感激发的目在于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甚至兴高采烈,这是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情境创设的来源与主题的确定是一样的,可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地域资源、生活资源等,呈现的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如文字、图片、视频,甚至可以到进入实地。

(三)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中学生的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有了充分的学习欲望与动力,心理上的勇敢性、开放性的特点就被调动起来。现在社会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学生接受的信息也是多维的,而且学生的独立性也决定了孩子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会坚持自己的主见。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然在活动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在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很重要,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可以促进他们的积极性。

(四)注重评价,细化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我认为在学习评价上应该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侧重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达成,最终成绩可以等第的形式呈现,也可以文字小结的形式呈现。我尝试设计了评价表格如下:

评价内容

自评

组评

师评

等第

总评

参与度

喜爱度

   

参与课题多样化

 

参与活动经常性

 

团队合作意识

 

访问与检索

查找资料及时

   

资料可利用价值

 

现场表现

书面作品完整及精美性

   

口头汇报情况

 

 

总之,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带给了我很多的享受和思考,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学生真正享受这个学习的过程,收获人生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