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机场”见证商业化的疯狂据中广网北京5月24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四川省宜宾市政府昨天(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四川省政府关于《四川宜宾五粮液机场建设工程项目》立项请示经国务院正式发文已经批复立项,宜宾机场将迁到新址重新修建,并命名为“宜宾五粮液机场”。消息一经发布就引起一片争议。面对网友的质疑,宜宾市回应,以五粮液命名,既能提高宜宾市知名度,还能扩大五粮液影响力,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宜宾市解释说,其实以企业命名机场,跟以企业命名道路是一样的道理:道路和机场都是公共资源,既然道路能以企业命名,机场为何不能以企业命名。何况前面都有了先例,贵州已经以茅台命名机场了,宜宾以五粮液命名机场有何不可? 宜宾市的辩解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比如说茅台机场在先的理由,不过请不要故意忘记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茅台本身就是一个镇,是一个地理位置的名称,是先有茅台镇,再有了茅台酒,某种意义上来说,茅台机场完全符合目前通行的机场冠名之惯例。《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规定》,民用机场的命名应当以确定机场具体位置并区别于其他机场为准则,运输机场名称应当由机场所在地城市(或地、州)名称后缀机场所在地具体地点名称组成,同时,与现有其他机场不能重名,避免使用同音字。宜宾方面的强词夺理,充其量只是为其将公共资源过度商业化、庸俗化的政府行为进行辩解,所谓双赢,也是赢在一时的经济利益上,并不能给宜宾的地方整体形象带来正面的影响,至少目前公众的普遍反感来看,这种过度商业化的物欲至上行为,很难让人觉得他们实现了“双赢”。如果说将机场冠名五粮液机场就能实现双赢,那何不干脆一步到位,将宜宾改名为“五粮液市”呢?今后当地官员出去,都会被称为五粮液书记、五粮液市长,多么光彩,又给企业做了广告,又如雷贯耳,说不定企业还得给领导一定的广告费呢。 从社会上大量的质疑和争论中可以看出,“五粮液机场”的立项并粉墨登场,带来的社会影响似乎并非正面,本来照讲确实很多城市道路也是在以企业品牌冠名,同样是政府将公共资源、公共利益作了商业化交易,也就是为了收取企业的冠名费而出卖由政府控制的公共资源,但这种行为即使已经很普遍,也并不能证明将公共资源过度商业化是正确的行政行为,只是公众屈服于政府的习惯性滥权而无可奈何罢了。现在可笑的是这种被利益化了的滥权行为竟然成了宜宾市冠名五粮液机场的“充分”理由,只能证明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候,商业化的疯狂已经扭曲了公权力,进而挟持公共资源并侵蚀了公共利益,这或许者遭至公众强烈反感的根本原因。 其实说起来这种庸俗的行政行为更可算作一种中国式笑话,要说商业化,恐怕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已经走了数百年,但也不曾听说有哪个西方国家以商业或企业名称来命名自己的机场,甚至在五粮液机场之前,中国也不曾有过。现在好了,四川有了,宜宾有了,我看更是在中国诞生了一个世界笑话。有网友就讽刺和调侃称:“四川宜宾机场定名五粮液机场,接下来,北京二锅头机场,山西杏花村机场,泸州老窖机场,陕西西凤机场,安徽古井贡机场,烟台张裕机场,青岛啤酒机场,江苏洋河机场……陶醉在扑鼻的酒香之中,再也不怕航班晚点了。”,即然可以如此商业化,或许还会出现除酒之外更多其它品牌的机场吧。中国人在产品上似乎缺乏创新能力,缺乏想象力,但为了眼前经济利益,在这些庸俗的创意上确实让世人惊叹。 资本主义国家都没有哪么势利的商业化,中国官员就如此的见钱眼开、利益至上,五粮液公司作业一个企业,有什么权力占有公共资源?有专家就说,宜宾机场冠名五粮液,一方面违规,另外国际、国内也没有这个先例。因为一方面会给飞行员造成困扰,“过去在哪个地区就叫哪个地区,便于查找。弄了个五粮液,在空中飞行的时候,你到哪里去找五粮液啊。”另外,还可能面临一种尴尬:今天用五粮液命名机场,如果以后五粮液倒闭了,怎么办?这确实都是些现实的问题,既涉及政府滥用权力拿公共资源替企业做广告,也损害了群众利益,而且还不符合法规和惯例,这能够实现所谓的双赢吗?值得怀疑。 |
|
来自: 老刘tdrhg > 《十二、时政/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