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纳万境 —— 找寻艺术的空灵之感

 聽雨軒sjh 2012-05-27

空纳万境

 

        苏东坡的“喜欢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用老人的话说就是:白纸好画画。

    二十多载风雨,二十多载的人生涂抹,人生的滋味,人生的色彩都已遍尝,如果人生真的是画布,那也该是色彩缤纷了,如果人生是盘菜,那也该到了百味尝遍,心满而溢的程度了,哪去找寻什么艺术的空灵之感。

    突然想起了约旦河,还有约旦河养育的巴勒斯坦的两个海。一片是活水,鱼儿在水里快乐地徜徉,湖海边花香树茂,人们在湖海边盖房建家,这片湖海养育了这里的鸟语花香和人们幸福的生活;约旦河继续向南流去,又流成了一片湖海,两海相距不远,但是这个湖海,却没有鱼儿游泳,没有鸟儿唱歌,行人也不愿从它的身边走过,就连天上的云都显得那么凝重,人们叫这海为“死海”。为什么相近的水域,共同的来源,却有了这样的天囊之别。道理很简单,死海在接纳约旦河的时候,小气的一滴也不向外排,慢慢地淤积成了死海,而另外一个加利利海,却很慷慨,它每接纳一点约旦河水,就放出去一点积存,所有它的海成了活水,与数这活水养育了永远的生灵,也养育了自己的青春永在。

    很简单的道理,人生不是一个什么都积存在心的负重过程,要想保存自己的心年轻,就要学会不断地排解掉心中积淀,让心的湖水活起来。或者是在一天的生活中,也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让自己的心空出来,那样才可以暂时地游走在生活的细节之外,慢慢品读生活的美好,寻找心的空灵,自由地纳世间万物,把玩在自己的品德之中,陶冶自我,也修养他人。

    这大约就是王羲之的: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只有心空,才可感悟别人感悟不到的,山阴道上的光泽。

    这大约也就是那苏东坡的“空故纳万境”,给我们的启迪,一颗心怎么装得下万境,又怎么能顺手就来,顺呼吸就出,是因为那心“空”了,那些曾经的人间不平,人间伤感,人间的细节,在这个瞬间为万事万物空了出来,于是,就可在那静中慢慢品读到了群动的真谛,坚韧了自己的情怀,了解了万物的本质,淡化了自我的起伏,将自己的人生小波折随了世间的潮流,心有了律动却无了伤感。

    这大约也就是那“结庐在人境”的陶老,为什么能够写下那句“悠然望南山”的千古名句,却没有几个人能读出其中的味道,只有“心远地自偏”,才可以看见东篱下的菊,就见了南山。我们是否也能在自我的窗前,空出一方精神的灵动,那大约悠然所见的即时到不了南山,也可花香鸟语地愉悦了自己的情怀吧。

    手指轻点,有蜂鸣蝶舞,鸟语盈耳,花香扑鼻,心空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