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现金流量表
2009-06-10 10:27
看完书上的工作底稿法,感觉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关健还是在于对会计科目的熟悉和对现金流量的理解。对会计科目不熟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一样的会丢三落四,所以每一项的填列最好是充分的理解,实在不行就背吧。如果只是想出一份现金流量表,现在用软件做帐,只要把公式设好了,不理解也没关系,编出来的现金流量表看起来也不会错,但那样就没有学习的必要了,也没意思。
我学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看懂现金流量表,在会计考试的时候能过关。
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在现金收付的基础上,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应计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应计的收入处理;反之,凡本期还没有以现款收到的收入和没有用现款支付的费用,即使它归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慢慢来吧,今天学一项: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反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金(含销售收入和向购买者收取的增值税),包括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及前期销售和前期提供劳务本期收到的现金和本期预收的账款,减去本期退回本期销售的商品和前期销售本期退回的商品支付的现金。企业销售材料和代购代销业务收到的现金,也在本项目中反映。
涉及的相关会计科目:营业收入、应收帐款、预收账款、应收票据、应交增值税(销项)、坏账准备
应收票据中包含的票据贴息应扣除
坏账准备主要是考虑本期发生的坏账减少了应收账款,以前年度减记的坏账本期收回增加的现金流。本期记提的坏账准备对现金流没有影响。
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基础,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是相对营业收入来调整。
1、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期末大于期初,说明营业收入中没有收到那么多现金,应丛营业收入中扣除。
2、预收账款期末大于期初数,说明本期收到的现金增加。
3、应交增值税(销项)贷方发生额,为收到的现金。
4、本期确认的坏账损失减少了应收账款,应当调回。以前年度减记的坏账本期收回增加的现金流应当补加。
应该就这么多吧!哎,不容易啊。 |
现金流量表编制实例1(转贴)
2009-06-02 10:44
现金流量表编制实例
现金流量表包括正表部分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应当相等;
正表部分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三部分之和,即正表部分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补充资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应当相等。
此外,若没有现金等价物的情况下,一般讲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期末余额减去期初余额的差额应等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的金额。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当期销售货款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可用如下公式计算得出: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期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入+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帐款+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票据+当期的预收帐款-当期因销售退回而支付的现金+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帐损失
2.收到的租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经营租赁的租金收入。
3.收到的增值税项税额和退回的增值税款
企业销售商品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出口产品按规定退税而取得的现金,应单独反映。为便于计算这一项目的现金流量,企业应在“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科目下分设“货款”和“增值税”两个明细科目。“应收帐款(应收票据)——货款”科目用以调整计算销售、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4.收到的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返还
企业除增值税税款退回外,还有其他的税费返还,如所得税、消费税、关税和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这些返还的税费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在本项目中反映。
5.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企业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支付前期的应付帐款+当期支付前期的应付票据+当期预付的帐款-当期因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
6.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现金
企业经营租赁所支付的租金按当期实际支付的款项反映。
7.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包括工资、奖金以及各种补贴等;为职工支付的其他现金,如企业为职工交纳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基金、企业为职工交纳的商业保险金等。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工资、奖金、福利费、各种津贴和劳动保险费+(应付工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注:为职工支付的费用部分)+(应付福利费期初余额-期末余额)+(住房周转金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8.支付的增值税款
本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商品实际支付的能够抵扣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以及实际交纳的增值税税款。为便于计算这一项目的现金流量,企业应在“应付帐款”和“应付票据”科目下分设“货款”和“增值税”两个明细科目。“应付帐款(应付票据)——货款”科目用以调整计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投资活动支付的增值税应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中列示,不在本项目中反映。
9.支付的所得税款
本项目反映企业当期实际支付的所得税。
10.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
本项目反映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于当期实际支付的除增值税、所得税以外的其他各种税款。包括本期发生并实际支出的税金和当期支付以前各期发生的税金以及预付的税金。
对有关投资项目发生的税金支出,不应列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在有关投资项目中列示。如交纳的投资方向调节税,应在“购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11.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除上述主要项目外,企业还有一些项目,如管理费用等现金支出,可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企业收回的投资款项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投资本金,二是投资收益。
=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长期投资贷方发生额-收回的非现金资产用于抵偿债务的有价证 券-因处置长期投资而转销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因对外投资而分得的股利或利润。不包括股票股利。
=投资收益+(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润、应收利息期初余额-期末余额)-股票股利
3.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债券投资所取得的现金利息收入。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债券投资,其利息收入也应在本项目中反映。
4.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
本项目反映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取得的现金扣除为出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本项目还包括固定资产报废、毁损的变卖收益以及遭受灾害而收到的保险赔偿收入等。
=固定资产清理收支净额(不含处理时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回收的残值-其他应收款中应有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但尚未收到的部分+其他业务收入中技术转让收入-其他业务支出中因技术转让而现金支出的相关费用、税金+本期收回前期发生的应收赔偿款
如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为负数,则应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项目反映,列在“支付的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中。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支付的款项,包括购买机器设备所支付现金及增值税款、建造工程支付的现金、支付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等现金支出。
购买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包括企业购入或自创取得各种无形资产的实际现金支出。
=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固定资产、递延资产借方发生额-前述各项未支付现金的部分
购建固定资产项目中,不包括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金。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金,应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反映。
6. “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进行各种性质的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包括企业取得的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股票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现金、长期债券投资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用。
=短期(股票、债权)投资支付现金的部分+长期(股权、债权)投资支付现金的部分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 “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
反映企业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现金,包括以发行股票方式筹资的资金实际收到股款净额(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发行债券实际收到的现金(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等。
=权益性投资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增加数-非现金资产投资部分-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赠资本部分)+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
2.借款收到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所借各种短期、长期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短期借款贷方发生额+长期借款贷方发生额(与银行贷款证核对一致)
3.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包括:归还金融企业借款、偿付企业到期的债券等。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借方发生额合计
本项目按企业当期实际支付的偿债金额填列。对于以非现金偿付的债务应在报表附注中说明。
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在本项目反映,而列入“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
4..分配股利或利润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当期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以及分配利润所支付的现金。 |
下面就现金流量表中较难的有关项目进行分析。
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填列该项目时,有两种方法:
1. 以本期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逐项分析计算填列。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收入+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账款+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票据+当期收到的预收账款-应收票据贴现利息支出-当前销售退回而支付的现金+当前收回前期核销坏账损失上述公式为含增值税金额。 例如:A企业本期发生下列有关业务:
(1)销售产品价款为10,000元,销项税额为1,700元,货款已收到;
(2)销售产品价款为20,000元,销项税额为3,400元,货款未收到;
(3)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账款5,000元(含税);
(4)当期收到的预收账款7,000元(含税);
(5)当期收到到期不带息的应收票据,到期值为9,000元(含税);
(6)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面值为6,000元,贴现利息200元,贴现收入为5,800元;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11,700+(3)5,000+(4)7,000+(5)9,000+(6)5,800=38500元
2.以本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依据分析计算填列。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票据贴现利息支出-当期销售退回而支付的现金+当前收回前期核销坏账损失上述公式为含增值税金额。
例如:B企业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为5,340,000元,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期初余额45,000元,应收票据期末余额48,000元;应收账款期初余额36,000元,应收账款期末余额32,000元。为简便起见,本题目不考虑增值税。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5,340,000+(45,000-48,000)+(36,000-32,000)=5,341,000元
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填列该项目时,有两种方法:
1.以本期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逐项分析计算填列。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支付前期的应付账款+当期支付前期的应付票据+当期支付的预付账款-当前购货退回而收到的现金上述公式为含增值税金额。 例如:A企业本年发生下列有关业务:
(1)购买材料价款为20,000元,进项税额为3,400元,货款已支付;
(2)购买材料价款为30,000元,进项税额为5,100元,货款未支付;
(3)当期支付前期的应付账款52,000元(含税);
(4)当期预付购料账款35,000元(含税);
(5)当期支付到期不带息的应付票据,到期值为68,500元(含税);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1)23,400+(3)52,000+(4)35,000+(5)68,500=178,900元
2.以本期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依据分析计算填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当期购货退回而收到的现金-摊销待摊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科目的金额-计提折旧费时借记“制造费用”科目的金额-分配工资及福利费时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的金额等
上述公式为含增值税金额。
例如:B企业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为2,650,000元。资产负债表中存货期初余额976,000元,期末余额784,000元;应付票据期初余额75,000元,应付票据期末余额89,000元;应付账款期初余额67,000元,应收账款期末余额54,000元。
补充资料:摊销待摊费用为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5,000元,计提车间折旧费7,000元,分配生产车间工资费用16,000元。为简便起见,本题目不考虑增值税。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2,650,000+(784,000-976,000)+(75,000-89,000)+(67,000-54,000)-5,000-7,000-16,000=2,429,000元
三、“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与“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在填列该项目时,对于收回权益性投资,应按收回全部金额包括投资收益在内来填列;但收回债权性投资所收到的全部金额时,如果本金和利息易于分清,则本金在本项目中填列,利息则填列在“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
例如:A企业本年处置短期股票投资,账面成本38,000元,实际售价为42,000元;本年长期债券投资到期,面值100,000元,利率为11%,3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42,000+100,000=142000(元)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100,000×11%×3=33,000(元)
四、“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项目
本项目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填列该项目时,应根据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到的现金,扣除为处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
例如:A企业出售固定资产一台,原值190,000元,已计提折旧50,000元,售价为160,000元,支付清理费用为540元,均通过银行存款结算。则: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160,000-540=159,460(元)
五、“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支付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填列该项目时,应根据企业购买、建造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本项目不包括为建造固定资产而发生借款利息资本化部分,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用,这两部分内容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中反映。
例如:A企业本期发生下列有关业务:
(1)购买固定资产价款为50,000元,进项税额为8,500元,款项已付;
(2)购买工程物资价款为10,000元,进项税额为1,700元,款项已付;
(3)支付工程人员工资6,000元;
(4)预付工程价款80,000元;
(5)交付使用前长期借款利息78,900元,本年已支付;
(6)支付申请专利权的注册费、律师费等68,000元;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支付的现金=(1)58,500+(2)11,700+(3)6,000+(4)80,000+(6)68,000=224,200(元)
「注:交付使用前长期借款利息78900元虽本年已支付,但不在本项目中反映,而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中“偿付利息所支付现金”中反映」
六、“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与“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这两个项目均属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应根据本期偿还借款本金、偿还债券本金填列;企业偿还借款利息和债券利息,在“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应注意无论什么用途借款,其利息费用开支渠道可能计入“在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但均在“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
例如:A企业本期发生有关经济业务:
(1)偿还短期借款,本金90,000元,利息300元;
(2)偿还长期借款,本金500,000元,利息6,600元;
(3)支付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应付债券,面值100,000元,3年期,利率11%
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1)90,000+(2)500,000+(3)100,000=690,000(元)
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1)300+(2)6,600+33,000=39,900(元)
七、补充资料中“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与“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
1.“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 经营性应收项目: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部分。填列时应根据资产负债表期初和期末金额分析计算填列。
计算公式: 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减去期初余额的差额,如果为正数说明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则从净利润中减去;如果为负数说明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则加到净利润中去。
2.“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
经营性应付项目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福利费(应扣除在建工程人员未支付的福利费)、应交税金(应扣除计入在建工程的税金,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其他应付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部分。填列时应根据资产负债表期初和期末金额分析计算填列。
计算公式为: 经营性应付项目期末余额减去期初余额的差额,如果为正数说明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则加到净利润中去;如果为负数说明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则从净利润中减去。
例如:C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期初余额738,000元,应收票据期末余额138,000元;应收账款期初余额900,000元,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800,000元。应付票据期初余额600,000元,应付票据期末余额300,000元;应付账款期初余额861,400元,应付账款期末余额861,400元,应付福利费期初余额30,000元,期末余额240,000元(包含在建工程人员未支付福利费84,000元);应交税金期初余额90,000元,期末余额771,599元(包含未交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300,000元)。
(1)“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300,000(元) 计算过程:由于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经营性应收项目期初余额=(138,000-738,000)+(1,800,000-900,000)=+300000(元),所以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应从净利润中减去,故表中应填列负数300,000元。
(2)“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项目:+207,599(元)
计算过程:由于经营性应付项目期末余额-经营性应付项目期初余额=(300,000-600,000)+(861,400-861,400)+(240,000-84,000-30,000)+(771,599-300,000-90,000)=+207,599(元),所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加到净利润中去 ,故表中应填列正数207,599元。
编制调整分录时,先以利润表项目为基础,结合资产负债表,然后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按顺序逐一分析调整。
1.分析调整产品销售收入
把产品销售收入调整为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公式为: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产品销售收入+应收帐项的期初数-应收帐项的期末数
编制会计分录: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现金 1201000
应收帐项——货款 49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1250000
注:(1)期初期末余额要求分清货款是多少,增值税是多少。
(2)应收票据贴现问题在调整财务费用时在予以考虑。
(3)该项现金流入应包括其他业务收入,其中租金收入应另外专门考虑。
(4)当期收回前期的坏帐,在调整坏帐准备时再予考虑。
(5)销售退回不影响该公式的正确性。
分析调整产品销售成本
把产品销售成本调整为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公式:购买商品
现金流量表编制实例3(转贴)
2009-06-02 10:51
现金流量表典型例题分析
1.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为1 250万元,应收账款年初数120万元,年末数200万元,预收账款年初数100万元,年末数150万元。
2.本期主营业务成本为700万元,应付账款年初数120万元,年末数170万元,预付账款年初数50万元,年末数160万元,存货年初数180万元,年末数80万元。
3.本期发放职工工资100万元,其中经营管理人员工资70万元,奖金15万元,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12万元,奖金3万元。
4.公司的所得税费用按应付税款法处理,本期所得税费用为160万元,未交所得税的年初数未120万元,年末数未100万元。
5.为建造固定资产,本期用银行购入工程物资100万元,支付增值税17万元。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
3.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现金
4.支付的所得税款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现金
6.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
答案: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销售收入+ 销项税额+应收款减少 -应收款增加-发生坏账准备+预收款增加-预收款减少
1250-80+50=1220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主营业务成本+进项税额+应付款减少-应付款增加-预付款减少+ 预付款增加-存货减少 +存货增加
700-50+110-100=660
3.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现金=70+15=85或100-(12+3)=85
4.支付的所得税款=本期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减少-应交所得税增加
160+20=180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现金=(12+3)+100+17=130
6.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1220-660-85-180=295
1、 正表项目的编制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第一,公式法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当期收到前期的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当期预收的帐款—当期销售退回而支付的现金+当期收回前期核销的坏帐损失
第二,分析法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 + 应收账款项目本期减少额- 应收账款项目本期增加额+应收票据项目本期减少额-应收票据项目本期增加额+预收账款项目本期增加额-预收账款项目本期减少额? 特殊调整业务
上述公式中的特殊调整业务作为加项或减项的处理原则是: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收账款等账户(不含三个账户内部转账业务)借方对应的账户不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类” 账户,则作为加项处理,如以非现金资产换入应收账款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收账款等账户(不含三个账户内部转账业务)贷方对应的账户不是“现金类” 账户的业务,则作为减项处理,如发生坏账业务等。
例:某企业2002年度有关资料如下:(1)应收账款项目:年初数100万元,年末数120万元;(2)应收票据项目:年初数40万元,年末数20万元;预收账款项目:年初数80万元,年末数90万元;(4)主营业务收入6000万元;(5)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37万元;(5)其他有关资料如下:本期计提坏账准备5万元(该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本期发生坏账回收2万元,应收票据贴现使“财务费用” 账户产生借方发生额 3万元,工程项目领用的本企业产品100万元产生增值税销项税额17万元,收到客户用11.7万元商品(货款10万元,增值税1.7万元)抵偿前欠账款12万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根据上述资料,销售商品产生的收入6000万元和销售商品产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020万元(1037-17)作为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的起点;应收账款本期增加20万元,应作为减项处理;应收票据本期减少20万元,应作为加项处理;预收账款本期增加10万元,应作为加项处理;本期计提坏账准备5万元、应收票据贴现产生的贴现息3万元和收到客户以商品抵偿前欠账款12万元,这三项业务均是应收账款(含坏账准备)或应收票据对应的账户不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现金”账户,因此应作为减项处理;本期发生坏账回收不影响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金额的变动,因此,不需进行调整。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本期增加额+应收票据本期减少额+预收账款本期增加额+特殊调整业务
=(6000+1020)-20+20+10-5-3-12 =7010万元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第一,公式法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当期支付前期的应付帐款和应付票据+当期预付的帐款-当期因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
第二,分析法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产生的“销售成本和增值税进项税额” + 应付账款项目本期减少额- 应付账款项目本期增加额+应付票据项目本期减少额-应付票据项目本期增加额+预付账款项目本期增加额-预付账款项目本期减少额+存货项目本期增加额-存货项目本期减少额? 特殊调整业务
上述公式中的特殊调整项目作为加项或减项的处理原则是: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和“存货类”等账户(不含四个账户内部转账业务)借方对应的账户不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产生的“现金类” 账户,则作为减项处理,如分配的工资费用等;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和“存货类”等账户(不含四个账户内部转账业务)贷方对应的账户不是“销售成本和增值税进项税额类” 账户,则作为加项处理,如工程项目领用本企业商品等。
例:某企业2002年度有关资料如下:(1)应付账款项目:年初数100万元,年末数120万元;(2)应付票据项目:年初数40万元,年末数20万元;(3)预付账款项目:年初数80万元,年末数90万元;(4)主营业务成本4000万元;存货项目的年初数为100万元,年末数为80万元;(5)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00万元;(6)其他有关资料如下:用固定资产偿还应付账款10万元,生产成本中直接工资项目含有本期发生的生产工人工资费用100万元,本期制造费用发生额为60万元(其中消耗的物料为5万元),工程项目领用的本企业产品10万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根据上述资料,购买商品产生的销售成本4000万元和购买商品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600万元作为计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的起点;应付账款本期增加20万元,应作为减项处理;应付票据本期减少20万元,应作为加项处理;预付账款本期增加10万元,应作为加项处理;存货项目本期减少20万元,应作为减项处理;用固定资产偿还应付账款10万元,生产成本中直接工资项目含有本期发生的生产工人工资费用100万元,本期制造费用发生额为55万元(扣除消耗的物料为5万元),上述三项业务的合计数165万元应作为减项处理;工程项目领用的本企业产品10万元,应作为加项处理。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产生的“销售成本和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账款本期增加额+应付票据本期减少额+预付账款本期增加额+特殊调整项目
=(4000+600)-20+20+10-165+10=4455万元
(3)其他项目
(二)补充资料的编制
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实际上是以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出发点,通过对若干项目的调整,最终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其基本原理是:
净利润(权责发生制)
调整:不影响现金流量的损益
净利润(收付实现制)
调整: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损益
经营活动的净利
调整:不影响净利但影响现金流量的
经营性应收、应付
经营活动的净流量 |
现金流量表编制实例4(转贴)(完)
2009-06-02 10:52
具体项目内容说明如下:
(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
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本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记入当期的利润表中的“损益类”项目。但实际上并未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因此,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应将其加回到净利润中,若恢复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应从净利润中将其扣除。
(2)固定资产折旧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有的计入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有的计入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部分已列入了利润表,计入制造费用部分则可能通过销售成本列入利润表,也可能形成企业的存货。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并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当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包含在存货中时,虽然未影响净利润,但是增加了存货,这里也将其加回,然后在“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项目中在将其相同净额扣除,形成自动平衡。
(3)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摊销时,计入了管理费用,使本期净利润减少,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
(4)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时,计入了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本项目的确定原理与固定资产折旧项目相同,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
(5)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本项目反映由于经营活动影响的待摊费用的增减变化,待摊费用减少一般会增加费用,减少净利润,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回;待摊费用增加一般会减少现金或存货等,应从净利润中扣除。但由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业务影响的待摊费用的增加或减少业务,则不应考虑,如由在建工程转入的待摊费用等。
(6)预提费用的增加(减:减少)
本项目反映由于经营活动影响的预提费用的增减变化,预提费用增加一般会增加费用,减少净利润,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回;预提费用减少一般会减少现金或存货等,应从净利润中扣除。但由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业务影响的预提费用的增加或减少业务,则不应考虑,如预提短期借款利息等。
(7)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业务,不会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化,若导致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一致,一定是这种业务影响了净利润。因此,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回或扣除。
(8)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计入了营业外支出,使净利润减少,但这部分损失并没有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以应在调节净利润时加回。固定资产的盘盈和盘亏的处置,也会影响净利润,也应在净利润基础上加回。
(9)财务费用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可以分别归属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若即影响净利润又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则不需进行调整;若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应通过调整经营性项目本身完成,如应收票据贴现业务,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应通过调整“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完成。对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只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也就是说,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应全额考虑,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不予考虑。
(10)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是因为投资活动所引起的,与经营活动无关。也就是说,该项目影响净利润的变化但不会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若为投资收益,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若为投资损失,调节净利润时应加回。本项目不考虑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影响的净利润。
(11)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科目主要是核算由于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由于实际交纳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递延税款只是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流入或流出,但在利润表上已列入了所得税费用,所以应当调节净利润。在调节净利润时,若年末、年初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的差额为借方增加或贷方减少,应调节净利润;若年末、年初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的差额为贷方增加或借方减少,应调增净利润。但递延税款的发生额若与“所得税”科目或“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无关的,则不能对其进行调整,接受实物捐赠反映的递延税款。
(12)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的增减变动一般属于经营活动。存货增加,说明现金减少或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存货减少,说明销售成本增加,净利润减少。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存货的增加数,或加上存货的减少数。在存在赊购的情况下,还应通过调整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来反映赊购对现金流量的影响。若存货的增减变动不属于经营活动,则不能对其进行调整,如对外投资减少的存货,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等业务。
(13)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主要是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包括应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等。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减变动一般属于经营活动。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说明收入增加,净利润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说明现金增加。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数,或加上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数。若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减变动不属于经营活动,则不能对其进行调整,如收到客户以固定资产抵债业务减少的应收账款等业务。
(14)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经营性应付项目主要是指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包括应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等。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一般属于经营活动。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说明存货增加,最终导致销售成本增加,净利润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说明现金减少。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加上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数,或减去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数,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不属于经营活动,则不能对其进行调整,如债务重组业务中以固定资产抵债减少的应付账款等业务。
补充资料的编制
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以固定资产偿还债务、以投资偿还债务、以固定资产进行投资、以存货偿还债务。
采用间接法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时,需要调整的项目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二是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三是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四是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各项目的填列方法如下:
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净利润
加:计提的坏帐准备或转销的坏帐
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
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增值税增加净额(减减少)
经营活动资产现金流量净额
3.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
现金的期末余额
减:现金期初余额
加: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
减:现金等价物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业务主要有:以固定资产偿还债务、以对外投资偿还债务、以固定资产进行长期投资、以存货偿还债务、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等。
在净利润基础上进行调整的主要项目包括:(1)计提的坏账准备或转销的坏账;(2)固定资产折旧;(3)无形资产摊销;(4)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益;(5)固定资产报废损失;(6)财务费用;(7)投资损益;(8)递延税款;(9)存货;(10)经营性应收项目;(11)经营性应付项目;(12)增值税净额。
调节公式是: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计提的坏账准备或转销的坏账+当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减:收益)+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存货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增值税增加净额(减:减少净额)+其他不减少现金的费用、损失
公式中的增值税增加净额,是指本期收到的增值税款与支付的增值税款之间的差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