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净化心灵 锤炼党性

 金庭碧 2012-05-28
4月23日至25日,云南省委党校第30期中青班学员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活动在云南省施甸县善洲林场进行,本次现场教学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得当,紧扣“学习杨善洲精神、加强党性锻炼”这一主题进行,使46名学员受到了一次生动深刻、触发自我反思的党性教育,是一次成功的现场教学实践。
    震撼灵魂的精神洗礼
    这次特殊的党性教育,是从住帐篷开始的。初夏是大亮山最好最美的季节,但巨大的温差,帐篷外呼啸的山风还是让披着军大衣仰望山间美丽星空的学员们,缩回了厚实的睡袋。很多人心情复杂地度过了一个不眠夜。
    第二天一早,当学员们站在杨善洲的旧居窝棚前,看着三面漏风的油毛毡房,摸摸杨善洲老书记薄得过分也破旧得过分的被褥,想想在寒冷的冬季,未种树前的大亮山,山风呼啸而过,60多岁的老书记夜半被冻醒,坐在火塘边苦熬到天明的情景,再多的牢骚也化作了发自内心的钦佩。
    默默穿行在碑林深处,品味碑上中央和省领导对学习杨善洲精神的批示,特别是碑上记载的那些百姓口口相传的杨善洲小故事,看看老场部陈列室里记录杨善洲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定理想信念的老照片、锄头砍刀,读读杨善洲讲话稿、工作笔记中充满乡土气息和群众感情的话语,大家的心里都感觉多了点什么。
    24日下午,“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挂牌仪式”和杨善洲事迹报告会,是学习的又一次升华。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蔚萍的现场讲话更是一次特别的党课。
    聆听由杨善洲女儿杨惠兰和林场老场长自学洪介绍杨善洲事迹报告,很多学员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有学员说,同样的报告内容,在昆明的会议室里听和在大亮山老书记的旧居里听,感觉是不一样的。
    同样的不一样,也包括学歌唱杨善洲的歌曲《不曾见过你》,观看电影《杨善洲》。几乎所有人都不止一遍地听过这首歌、看过这部电影,“但这一次却特别感动!”好多人这样说。
    在学员们种下纪念树,登顶大亮山,放眼四周浩瀚林海时,这份感动和震撼达到了顶峰。从森林覆盖率不足17%的荒山,到覆盖率达97%以上的密林,有学员算了一笔账:“22年时间造林近6万亩,相当于每年要造2400至2500亩,那可都是一个坑一个坑挖出来,一铲土一铲土培出来,一桶水一桶水浇出来的啊。”
    因此,站在杨善洲墓园前,向老书记的铜像深深鞠躬,并重温入党誓词时,每个人的心中都多了份庄重与思量。
    一个自参加工作后便为百姓的衣食冷暖勤勤恳恳无怨无悔操心劳碌、官至地委书记的老共产党员退休后怀着“还债”的念头,上山种树,一干就是20多年;一个老人在简陋的窝棚居住近10年,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山野寒风呼啸的冬日,待所有的工人搬进平房后才最后住进“好房子”;一个老人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团结带领一班人艰苦奋斗,使大亮山森林覆盖率从17%变成97%,严格要求家人近乎苛刻,最终把几万亩的林场无偿捐献给国家,这样的共产党员,如此的律己奉献,让学员们感到震撼。
    质问生命意义的感悟
    全班学员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到善洲林场。他们反映,以前虽然听过杨善洲事迹报告,在媒体上也了解到杨善洲的一些事迹,但和这次相比,感受完全不一样。有学员说,杨善洲用自己的一生履行了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庄严承诺。他“不占公家便宜”、“说话要算数”的话语最让人印象深刻,最让人感动。
    通过参观、体验、思考,学员们对杨善洲这个人和他的精神有了真切的理解,消除了曾经在心里存在的难以理解杨善洲对家人为何严格要求到不近常人之情的丝丝疑惑。有学员概括出了大家的“真切理解”:那就是他爱家人,只是把爱埋在心里,把对家的责任让位给了对百姓的责任。他的爱是大爱,在公私之间他选择了公。也因此,他的内心一定是纠结的、矛盾的。但正是这份纠结,更让人感佩这种选择的伟大。
    “他(杨善洲)像皎洁月光下的一座山峰,其凝重,值得我们好好体味什么叫人生的庄严;他像雪山脚下流出的一条溪涧,其清冽,值得我们好好体味什么叫人生的纯洁;他像无边大地耕耘的一头老牛,其坚韧,值得我们好好体味什么叫人生的奉献”,云南省委党校教师的现场点评,被学员誉为是对善洲精神的诗意表达,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和深深的思考。
    探求真谛的精神之旅
    有学员说,杨善洲看到荒山对老百姓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把修复生态环境作为退休后的事业和人生归宿,找准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方式——人生不在于当多大的官,而在于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多大贡献。
    有的说,杨善洲作为党培养多年的地委书记,从群众中来,又回归到群众中去,所以他的公仆思想、群众意识特别强。过去还不能100%理解他,这次是120%理解了,要把心动转化为行动。
    大家认为,善洲精神的核心是坚定的信仰,不变的承诺。学习善洲精神,关键词是“一辈子”,一辈子坚守理想信念,一辈子艰苦创业,一辈子公而忘私。杨善洲真心实意地践行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无私奉献,而且这么干了一辈子,这份坚守、坚持、坚毅,值得每个党员干部学习一辈子。
    大家表示,学以致用才是关键,要把这份感动、激情保持下去,修养自己的党性。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践行善洲精神,宣传善洲精神,要从自身做起,形成氛围,带动身边的人学习和实践善洲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