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论随笔]读《西游记》——修仙密码(修改版)

 善能居 2012-05-28
参照“金蝉子”首次出现于目录,我们会发现这只猴子与唐僧初次相遇的故事也被作者赫然列在目录之中了,这一回的题目中很明显有“心猿归正 ”四个大字。还不仅如此,当我们注意看目录的时候会发现“心猿”这个词多次出现于《西游记》的章回目录之中,比如第三十五回的“心猿获宝”,第四十一回的“心猿遭火败”,第四十六回的“心猿显圣”,第五十一回的“心猿空用千般计”等等等等。通过对这些章节的阅读,任何人都会发现,这些“心猿”其实指得就是这只猴子!
  
   好了,问题已经很明显了,悟空的第一个身份是“心猿”,这个词其实就是指“心”,大概意思是心这个东西浮躁不安,如猿猴一般活跃跳脱,不受控制。比如《维摩经》里就明确说过:“心如猿猴”。这也正应了后文中猴子在车迟国斗法时自己给自己的评价:“就把我锁在铁柱子上,我也要上下爬蹅,莫想坐得住。”
  
   当然,这个喻心为猿的说法有两层意义:其一是古人很朴实地发现心这玩意什么时候摸什么时候跳——它如果不跳了,你也就摸不成了,因为死人是不会去摸自己的胸口的;其二是中国古代对主导人思维的器官认识与现在不同,那时候他们觉得人的欲望、梦想、感情等等事物并不是被大脑所左右的,主导这些东西的是“心”。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人残忍暴虐,我们说他“心”狠手辣,再比如某人对象飞了的时候,他很郁闷,那用我们中国的话说叫他“伤心”了。可不论对性格还是对心情,在我们用中文评价或者描述的时候,绝对不会涉及到脑子,大家可以仔细回忆一下,有没有人会在你痛哭流泪的时候用充满同情的目光注视着你,拉住你的手,然后用温柔而又慈爱的声音鼓励你说:别“脑残”了。
  
   肯定没有吧?所以我们可以确定,在中国的传统认知中,左右人性格、情感、欲望等等因素的器官是“心”。也就是说悟空作为猴子的第一重含义在于他是那颗决定唐僧精神状态的“心”。
  
   当我们理解了悟空这一“心猿”的身份之后再去读《西游记》,发现妖怪把唐僧抓跑,沙僧往往不言语,八戒每每要散伙,被折腾来折腾去到处拉人找场子跟妖怪干架的只有猴子,而唐僧还很不识抬举,有事没事的就念念“金箍咒”伤害他一下时,就没必要大骂唐僧不是东西,替猴子愤愤不平了。因为这并不说明唐僧人品不好,也不代表着猴子太强势了惹人嫌,这只是唐僧作为修行主体对自己“心”的修炼,毕竟修道就是修心 嘛,不折腾“心猿”还能去折腾谁?没看观音在传唐僧“紧箍咒”的时候告诉他这个恶毒的诅咒系法术还有个别称叫“定心真言 ”?
  
   那猴子之所以是猴子的原因就如此简单吗?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大家太看不起作者了,因为如果猴子只是代表“心猿”,我们就根本无法解释他凭什么能成为一只有72般变化,会驾筋斗云的超级猴子。
  ---------------
  关于修道就是修心的理论依据来源为:欲体至道莫若明夫本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