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做独裁的父母 抛弃“家庭教育”时代

 昵称936669 2012-05-28
不做独裁的父母 抛弃“家庭教育”时代
 
 
本文来源新浪教育频道,选自陈禾的新浪博客
我在微博发表了一系列的“亲子互动”短文,有博友问:“你这谈的不是家庭教育吗?干嘛说是亲子教育?”我回复道:“不!我不谈家庭教育,只谈亲子教育。”
是的!我早就抛弃了“家庭教育”,而且我坚决主张不要“家庭教育”,当然不会再谈“家庭教育”。
我这不是开玩笑,真的!
为什么要抛弃“家庭教育”?
是的,家庭教育已经无效!越来越严重的未成年人的成长问题已经占据了社会新闻相当的版面,而新爸新妈,也显得越来越焦虑,对自己的育儿能力越来越没信心。有不少家长,甚至是教师、教育专家,为了挽救家庭教育的缺失,大力推动幼儿背诵《弟子规》,想借助这些古代的教条来复兴家庭伦理,所谓“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但会有效果吗?孩子们琅琅上口,背诵如流,是不是就能回归从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情景?是不是就能实践“温良恭俭让”的家庭教养?很明显,这种教育思维已经和追求自由平等及突出个性的时代潮流相悖,也不符合社会的人才发展功利目标,无论你作出多大的努力,都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给予孩子有效的成长教育。
于是,我主张抛弃传统的家庭教育,并且为了切断家庭教育这个概念造成的局限性,我赞成以“亲子教育”来重新建立家庭的亲子关系和子女教养的新模式。
“家庭教育”和“亲子教育”的区别
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不容有“另一种思维”的。在家庭中,家长不只是权威的象征,更是家庭悲喜剧的监制、编剧、导演兼主角,他的思想和意志决定着一个家庭的文化和发展方向;而作为孩子,他只能是配角,怎样演好这个配角,包括台词、动作以及剧情发展,完全听命于家长。即使因为观众的要求或票房的需要,作为配角,也没有自主权。于是我们看到的是:
1.孩子是父母亲的私有财产,父母爱子女,尽管爱是无偿的,但父母要求看到预期的收获: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愿望;
2.父母的价值观就是家庭的道德标准,孩子没有选择的余地。
在上述两个前提下,孩子的成长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于是产生了3个发展倾向:
1.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是沿着两条平行线前进,可以有互动,但没有交集点;
2.因为只看结果,孩子的心智成长毋需关注,个性发展、独立思考能力都被忽略;
3.父母的学习就是迎合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向,于是急功近利成为教育子女的思想指引。
这样的结果,孩子失去了自己的定位,也失去了个人的生存价值和人生理想,随之而来的发展,就是和父母长期的矛盾与冲突。不管这些矛盾与冲突的根源来自人际关系还是社会适应,都永远无法达成一致,于是父母越来越焦虑,预期的收获如责任感、孝顺,都一一落空了。
传统家庭教育不能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的病源在于它没有一套客观的标准,家长的努力完全建立在个人的意愿,于是,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脱离传统家庭文化的独生子女,在当上父母之后,完全没有养儿育女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情况下,一套科学化、符合发展规律的育儿及子女教养理念和发展策略,就显得既重要而必要了。
“与孩子共同成长”就是现代父母所需要的“神功”。从教育的本质来说,这就是“亲子教育”;从实践的过程看,就是“互动”;良好的互动建立在沟通技巧上,沟通技巧的指导是教育理念,沟通的核心思想是“同理心”,实施子女教养的手段是“体验式学习”。
“亲子教育”不是新理论,在英美和德国,教育家已经努力了二十年,这些国家的国民自由民主思想根基深厚,加上宗教信仰作为普世价值的唯一标准,父母们都认为子女是上帝的恩赐,是完整的、独立的个体,所以抚育和教养子女是上帝赋予的责任,尽责是感恩,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平等互动、接受孩子的特质都不成问题,需要学习的仅仅是沟通技术和正确的教育理念。
我们的文化和人文环境没有这种特质,所以同样采用“亲子教育”这个概念,却必须注入一些新的,有效可行的元素。因此,我认为取代传统家庭教育的“亲子教育”就是“亲子互动教育”,而落实这项教育是双向并进的,家长必须学习,在学习中“与孩子共同成长”。它和传统家庭教育的区别是:
1.家长必须学习,以客观的存在和前卫的教育理念取代自己的主观愿望;
2.以平等和责任感来接纳子女,通过良好的互动协助子女成长;
3.不采用“管教”,而以同理心作为互动的纽带;
4.不采用价值植入的模式,以心智成长作为培养子女成才的手段;
5.不强调回报式的“孝道”,以感恩之心推动敬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