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简介编委会

 园林空间 2012-05-29
首页 新闻中心
云南省科技厅首页> 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 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云南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简介(林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部分)
2009-12-24
[大] [中] [小]

云南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简介编委会

主任:龙江

副主任:洪世奇许惠然

编委:丁鲲秦穆龙云锋杨爱民

孙进吴杰李佳曹大明

丁涛王雪升龙向东李雯

陈洪堤谭琼华陈志伟胡骑

说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云南省农业科技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新品种选育、优质农产品开发、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深入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积极展示“十五”以来在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支持下我省取得的农业重大科技成果,提高全省科技工作的影响力,促进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云南省科技厅将面向社会推介一批各类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和新产品信息。

2009年,云南省科技厅向各相关单位广泛收集了技术成果和产品信息,经专家咨询和专题研究后,进行遴选和汇编,在已发布了“粮食作物”、“畜牧产业”两个类别的《云南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简介》的基础上,现发布“林产业及农产品加工”部分60项,包括林产业51项和农产品加工9项农业科技技术和新产品科技信息。这些科技成果均通过省级以上成果鉴定、品种审定或获得科技奖励,具有技术成熟、配套完善、直接适用于生产的特点,为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时间仓促,编写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读者谅解并多提宝贵意见。

目录

林产业部分

1.橡胶树大面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7

2.橡胶树高产高效新割制技术. 9

3.北美红杉区域性栽培与丰产培育技术. 11

4.云南红豆杉药用人工林营造技术. 13

5.思茅松、西南桦工业原料林优质、高效培育技术. 15

6.德宏州西南桦大面积栽培技术. 17

7.印楝引种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9

8.灯台树植物资源调查与人工繁殖试验技术. 21

9.桉树优良无性系引种及丰产栽培集成技术. 23

10.木兰科植物的杂交育种技术. 25

11.优良棕榈藤人工培育关键技术. 26

12.大型笋材用丛生竹丰产林定向培育技术. 27

13.大型丛生竹集约经营与产业化关键技术. 29

14.云南优良竹种定向培育和竹材防护技术. 31

15.核桃高效嫁接技术. 33

16.核桃引种及栽培技术. 34

17.腰果引种栽培技术. 36

18.澳洲坚果扦插繁殖快速育苗技术. 38

19.云南省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培育技术. 40

20.社区林业技术. 42

21.滇东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 43

22.滇东南岩溶山区生态经济林优良树种选择及营造技术. 44

23.云贵高原西部山地防护林体系建设综合配套技术. 45

24.中国云南省热带阔叶树种造林技术. 46

25.金沙江流域退耕还林(竹)还草综合配套技术. 48

26.澜沧江、珠江二大生态防护林工程马鹿花造林技术. 50

27.红河、珠江流域石质山地植被恢复模式的研究技术. 52

28.干热河谷生态恢复技术. 54

29.干热河谷地区刺云实速生丰产试验、示范及加工技术. 56

30.花椒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58

31.板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60

32.刚竹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62

33.松毛虫应用价值研究技术及其对松毛虫的防治作用. 64

34.大面积人工纯林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 66

35.云南松花粉精粉制备技术. 67

36.元宝枫叶抗氧化活性及开发应用技术. 68

37.欧洲木质模压门生产工艺污染物减量化等二次技术. 69

38.新型木业环保技术. 71

39.环保型刨花板及胶粘剂技术. 73

40.核桃壳生物质木材胶粘剂及其制备技术. 75

41.云南脂松香降灰除金属生产技术. 77

42.思茅松新型增脂剂. 79

43.木豆新品种栽培及加工利用. 80

44.怒江州木豆引种新品种. 82

45.漾濞泡核桃良种. 84

46.种间杂交3个优良早实核桃新品种. 86

47.优质杂交核桃新品种. 88

48.果桑新品种. 90

49.史密斯桉引种及种源品种. 92

50.墨西哥柏初选优树测定及种子. 94

51.用于印楝等树种造林的保水剂产品. 96

农产品加工部分

1.洋蓟罐藏食品深加工关键技术. 99

2.鲜切花保鲜运输及储藏技术. 101

3.花卉食品深加工关键技术. 102

4.青稞干酒加工生产技术. 104

5.云南啤酒麦芽加工及产业链关键技术. 106

6.制米新工艺及设备集成技术. 108

7.安全优质猪肉及制品加工技术. 109

8.云南野生食用菌保鲜加工贮运关键技术. 111

9.云南野生食用菌方便快捷食品. 113

第一部分林产业

1.橡胶树大面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技术简介:垦区在地处热带北缘丘陵山地植胶,超出世界传统植胶纬度(15°)北缘6~7度,海拔提高500~800米,年平均气温低5~6℃,冬季受低温影响,降水少三分之一,年割胶期较短;一年中有多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垦区依靠科技,扬长避短,在贯彻部颁《技术规程》和云南农垦《实施细则》基础上,不断总结、丰富和推广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橡胶树大面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该套技术主要包括:1、建立三项高产稳产胶园的基础工程(即:建设高标准梯田、修筑牢固的防牛工程以及常年水土保持工程);2、采取促进橡胶树速生高产的七项技术措施(即:抗寒植胶技术、选配高产优良品种、培育壮苗和高质量定植技术、套种优良绿肥覆盖作物、采用营养诊断技术指导施肥、病害综合防治、大田改造和林地整顿等技术);3、实行适合垦区胶树产胶、排胶规律的低频高效割胶新技术(即:应用乙烯利刺激的新割胶技术)。适用于云南西部植胶区。

2004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农垦集团公司西双版纳分公司

联 系 人:瞿意明

联系电话:0871-3316094邮编:650041

联系地址:昆明市东风东路11号

电子邮箱:qym@ynnk.cn

高产、稳产胶园

2.橡胶树高产高效新割制技术

技术简介:该项技术是科学利用乙烯利对橡胶树的刺激增产作用机理,根据云南植胶区的独特自然条件,通过总结40多年的割胶生产经验和系统分析20多年来乙烯利刺激割胶试验的研究成果,消化吸收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成果而设计出来的。其主要内容为:改原来的S/2D/2常规割制为S/2D/3+Et、S/2D/4+Et中幼龄割制和(S/2+S/4↑)D/3+ET、(S/2+S/4↑)D/4+ET老龄割制,按不同品种、不同割龄段施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刺激剂。新割制技术全面执行低剂量、低频率、减刀、浅割、增肥和产胶动态分析指导割胶的技术路线。采用新割制技术是为了在保持橡胶树高产稳产的基础上,达到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1998-2000年在云南农垦98万亩胶园全面推广应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60%以上,干胶产量增加,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2001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农垦集团公司联系人:李传辉

联系电话:0871—3319191邮编:650041

联系地址:昆明市东风东路11号

电子邮箱:lch@ynnk.cn

茂密的橡胶树林

3.北美红杉区域性栽培与丰产培育技术

技术简介:引进种源和无性系28个,筛选出优良种源2—3 个,为大面积种植提供优良种源;为实现北美红杉的丰产栽培,加速以大径级材为主的商品材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试管苗培育,在确定外植体接种、芽增殖、生根等基本培养基后、采用不同激素、不同的水平处理、筛选出各种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扦插苗培育:采用不同的扦插基质、不同的激素种类、不同的处理水平以及不同的扦插时间、不同的插穗来源进行扦插试验得出影响北美红杉扦插苗生根率的主要因子是扦插条。北美红杉扦插生根率、根数、根长的最佳处理组合是以5年生以内幼树枝条为扦插条,用蛭石作容器基质,采用适当浓度的ABT 1号生根粉浸条。解决了北美红杉试管苗、扦插苗培育的相关技术问题,为规模化生产提供苗木准备和技术支撑。已培育苗木10余万株,提供省内20余个地区种植;掌握北美红杉苗期及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出现病虫害及其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的相关技术。已培育苗木10余万株,提供省内20余个地区(沾益、龙陵、屏边、江川、丽江等)种植,共计85亩区试林的营造,成活率在80%以上。

2004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联 系 人:张群

联系电话:0871-5211539邮编:65020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

电子邮箱:lky_kgc@163.com

北美红杉

4.云南红豆杉药用人工林营造技术

技术简介:云南红豆杉的栽培特性是“喜荫喜湿喜肥、怕旱怕水淹、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采用扦插繁殖和密集种植、苗期利用的技术路线,包括大批量扦插育苗技术、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采穗圃建设、经营模式等4个部分的云南红豆杉药用人工林培育的配套实用技术已达到生产实用阶段。通过选择优良种源区、无性繁殖和综合的营林措施使人工林木的紫杉醇药物含量,总体上不低于天然林木。并且还出现了4年生幼树根系紫杉醇含量达0.046%,一年生小枝叶紫杉醇含量达0.0186%的高含量植株,充分显示了培育云南红豆杉人工原料林的可行性与优越性。完成了全省红豆杉的种植区划和人工林发展规划,为建成全省可持续发展的红豆杉人工林资源培育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该技术具有大量快繁、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含量保证的特点,又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已为生产企业化发展所采纳。成果已与生产企业相结合,已建立漕涧、大平掌、宁蒗3处育苗种植基地,种植20余万株,育苗500万株,为广大产区的发展做出了示范,促进了云南红豆杉药用人工林产业的发展。

2003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联系人:张群

联系电话:0871-5211539邮编:65020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

电子邮箱:lky_kgc@163.com

云南红豆杉人工幼林

5.思茅松、西南桦工业原料林优质、高效培育技术

技术简介:为解决思茅松、西南桦工业原料林优质、高效培育技术,以良种应用为主,在景谷县建立思茅松试验示范林1550亩;江城县建立西南桦试验示范林538亩。通过良种选择、百日壮苗培育、苗木分级标准、造林方式、幼林施肥、密度控制、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共获得15万余个观测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不同因子间的回归相关分析、聚类分析;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及差异性、显著性检验,科学地选择各项研究的最佳生产组合,为思茅松、西南桦优质、高效培育提供配套技术,可缩短1/2苗木培育期,提高壮苗率10%-15%。6年生思茅幼林平均高
8.19m、平均胸径
13.34cm、立木蓄积量
10.219m3/亩,超国家速生丰产指标2.43倍。西南桦幼林平均高
13.25m、平均胸径
13.0cm、立木蓄积量
17.6m3/亩。

应用本技术,1998-2002年在普洱地区推广思茅松营养袋苗1亿余株,营造丰产林40余万亩;西南桦营养袋苗200余万株,营造丰产林15000余亩,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2003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联系人:张群

联系电话:0871-5211539邮 编:65020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

电子邮箱:lky_kgc@163.com

 

西南桦人工林

思茅松人工林

6.德宏州西南桦大面积栽培技术

技术简介:根据西南桦种子细小、成熟期短、采种育苗困难,原有技术不适用德宏大面积发展、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等情况,在培育两段式半年生苗造林技术的基础上,确定“及时采种,科学快速培育一段式、两段式百日苗,因地制宜,科学造林”的技术思路,提出西南桦大面积栽培技术:1.采种。及时采种,根据不同海拔的优良采种母树种子成熟时间的不同,在种子形态成熟1-5天内采收,采种时间是2月中旬至3月上旬。2.育苗。科学快速培育一段式、两段式西南桦百日苗,总结出双层大棚两段式、一段式育苗方法。此方法可提前60—90天出圃合格西南桦苗木,苗木成本每株降低2—3分钱。5年共培育西南桦苗1500多万株,其中:两段式百日苗700多万株,一段式百日苗150万株。3.造林。由于育苗技术的突破使造林时间得以提前在雨季6-7月及时造林,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种植密度为111-167株/亩,并在林间间种农作物,干旱地方采取地膜覆盖造林,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
20厘米高的百日苗种植当年林分平均高达
50厘米以上,两年可郁闭成林,做到了当年采种、当年育苗、当年造林的最佳发展模式。在百日苗雨季造林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攻关裸根带土百日苗造林、15个月大苗造林(截根截杆、不截根截杆)等试验工作,前者造林成活率达80%以上,后者成活率达92%。

2000年底,全州推广西南桦人工造林55701亩,保存面积为55701亩,保存率为100%。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西南桦育苗技术、加强西南桦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德宏州的西南桦得到了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州西南桦人工林面积已达60多万亩。

2001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德宏州林业局联系人:哏玉响宝

联系电话:0692—2135958 13887863634 邮编:678400

联系地址: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镇勇罕街16号

电子邮箱:gyxb008@163.com

西楠桦人工林基地

7. 印楝引种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简介:1995年首次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成功引种印楝,10年来先后从原产地引进种源24个,开展了种源区域性试验和优质高产技术试验示范,较系统地研究了印楝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林学特性,对云南印楝的病虫害种类,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限制印楝生长的主要因子是温度,首次提出我国印楝适生区域的气候指标:年平均温度≥
20
℃;最冷月平均温度>
12
℃;极端最低温度>
0
℃;年平均有霜日数≦2d。对印楝的繁殖技术,在营养袋播种苗培育方面提出催芽后点播、子苗移栽法和出圃前截干等创新技术,苗木空袋率控制在5%以内,提高造林保存率20%~40%;在无性繁殖技术方面扦插和嫁接的实用技术,嫁接成活率达95%以上,扦插成苗率达70%~95%;根据当前印楝种植的生产技术水平,制定印楝种植规程、种子标准和苗木质量标准;从优良种源的优良林分内优选出印楝素含量高于0.9%的优良母树7株,其中三株的印楝素含量高于1%,通过嫁接、扦插和组织培养等技术措施进行扩繁。

2005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联 系 人:张燕平

联系电话:0871-3860025邮 编:650224

联系地址:昆明市白龙寺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所

电子邮箱:Ypzhang99@126.com

 

印楝苗圃

8.灯台树植物资源调查与人工繁殖试验技术

技术简介:以中国云南、广西两省区野生和人工栽培的灯台树为对象,在对灯台树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野生资源分布、民间传统利用技术的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滇南地区的野生灯台树物候期(特别是种子成熟规律)的观测,对灯台树种子采集的时间、方法、储藏的时间与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制定科学、适用的灯台树种子采集与储藏技术,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为灯台树人工繁育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对灯台树种子萌发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对灯台树人工种子繁殖技术进行系统研究,解决了种子繁育的关键技术,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已应用于规模化栽培。

该技术实施地区普洱市有大面积茶叶和咖啡种植基地,以及灯台树是速生阳性树种的特点,设计了三种混农林模式:灯台树+茶叶、灯台树+咖啡、纯种灯台树,现已在普洱市4县1区推广种植。适宜应用于与云南普洱地区气候相似的全国范围。

2006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联 系 人:蔡传涛

联系电话:0871-5161114邮 编:650223

联系地址:昆明市学府路88号

电子邮箱:caict@xtbg.ac.cn

灯台树

9.桉树优良无性系引种及丰产栽培集成技术

技术简介:桉树纸浆工业原料林优良种源及无性系筛选和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实施技术路线:桉树优良树种及种源、家系试验林中选择优良个体→良种采集或环割促萌→小规模有性或无性繁殖→生长抗逆性测定→扩大无性繁殖→生长和抗性测定以及制浆造纸性能评价→再选择进行无性扦插快繁→中试→选择运用先进的丰产栽培技术→培育桉树纸浆工业原料林并制定桉树纸浆工业原料林建设技术规程。在桉树纸浆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整个过程中,良种是核心,良法是关键,造林密度、苗木培育质量、整地规格质量、种植季节、抚育施肥等环节是培育速生丰产林的关键技术。

2008年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云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联系人:粟国磊

联系电话:0879-5116890邮 编:666400

联系地址:云南省景谷县金田路1号

电子邮箱:Suguolei_1982@163.com

 

桉树良种速生丰产林

 

10. 木兰科植物的杂交育种技术

技术简介:以云南丰富的木兰科(尤其是含笑属)植物种质资源为依托,采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培育木兰科植物新品种,并且采用形态学、细胞学和等位酶等方法对子一代进行早期鉴定,以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成功获得64个杂交种,其中16个杂交种已经开花结果。以木兰科植物为材料,采用常规的杂交育种的方法进行杂交育种,利用形态学、细胞学、等位酶等研究方法对n进行早期鉴定,经过培育、筛选出适应性强、花色丰富、株形优美的杂交新品种。在此过程中,掌握了花粉的收集期和收藏方法,尤其是木兰科植物柱头可授粉期的分辨方法以及延长柱头可授粉期的杂交实验方法。通过对n早期鉴定手段的利用,大大缩短了木本植物杂交种鉴定周期,并对木兰科植物杂交育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登记的三个新品种表现出了比其亲本更优良的性状,如开花早,开花时间长,花色和花的形态更美观,株形更适合园林绿化,适应性强等。郁金含笑、沁芳含笑、丹心含笑、雏菊含笑、春月含笑和荷花含笑等6个新品种,扦插繁殖成活率达到70%以上,繁殖一批苗木。

2003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云南省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系人: 龚 洵

联系电话:0871-5223265邮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蓝黑路132号

电子邮箱:gongxun@mail.kib.ac.cn

11.优良棕榈藤人工培育关键技术

技术简介:通过野外收集和引种省内外优良棕榈藤22种(变种)、共29个种源,建立棕榈藤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圃160亩;筛选出适宜云南发展的优良棕榈藤12种(大径藤8种,小径藤4种);编制云南省棕榈藤产业发展区划。棕榈藤人工栽培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在天然次生林中发展优良棕榈藤人工种植,总结了最优化的培育配置技术和时空利用模式;成功完成驯化种植工作;基本掌握了棕榈藤种子收集、储存和运输中的处理和保存技术,藤苗的抚育、管理和保存技术,以及各藤种的生长发育情况。摸清了盈江藤、高地省藤、宽刺藤和小省藤等4个藤种染色体核型结构。基本掌握了棕榈藤种子育苗的种子前期处理、催芽、营养袋土壤配方、苗床遮荫度、肥料类型及数量、苗床湿度的控制等技术。

通过技术实施,在种植区已实现科技人员和农户均可独立进行棕榈藤的种子的采集、预处理、苗木培育、栽培和管理等;培育优良苗木100多万株。培育棕榈藤试验林2450亩,推广种植2000余亩。

2006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类三等奖。

技术来源:云南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西南林学院联系人:杨宇明

联系电话:0871-3863025邮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路300号

电子邮箱:bswmr@swfc.edu.cn

 

12. 大型笋材用丛生竹丰产林定向培育技术

技术简介:通过研究丛生竹生物生态学特性,开发丛生竹快繁育苗技术及大型笋材用丛生竹丰产林结构模式,应用丛生竹集约经营组装配套技术和单项技术,包括生物控制、环境控制、结构控制、秆形秆重控制等技术措施营造丰产林。

在丛生竹培育技术推广实践中,运用参与式推广的方法与模式,使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户均可独立进行丛生竹苗木繁育、幼苗管理、造林栽培和管理;注重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户的技术培训,使成熟实用的培育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培育优良丛生竹苗共计150多万株;在新平县建立试验示范推广基地520亩,在剑川县建立试验示范推广基地500亩,推广总面积达50000亩。

2006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类二等奖。

技术来源:云南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西南林学院联系人:陈宝昆

联系电话:0871-3863025邮 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路300号

电子邮箱:bswmr@swfc.edu.cn

优质笋用竹种:云南甜竹

 

13. 大型丛生竹集约经营与产业化关键技术

技术简介:通过系统调查龙竹、云南甜竹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为集约经营龙竹、云南甜竹林提供了生物学依据;利用组织培养、空中诱根和人工促进种子育苗三种育苗技术成功繁殖9个竹种,提出适应于丛生竹密度结构控制的“竹丛度、丛秆度和丛秆龄”的概念和控制试验方法,建立一套适应大型丛生竹集约经营的配套技术措施和笋竹用丰产竹林结构模式。探索出规模化生产需要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秆形与秆重控制”的概念与方法,应用“密度结构”和“秆龄结构”作为秆形调控手段,以培育有利于工业化加工利用的秆径与秆高更大且相对整齐并与秆重相对均衡的标准化秆材;“竹粮间作”试验效果明显。

2005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类二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西南林学院联系人:杨宇明

联系电话:0871-3863025邮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路300号

电子邮箱:bswmr@swfc.edu.cn

 

大型丛生竹

14.云南优良竹种定向培育和竹材防护技术

技术简介:该技术总结出一套使用与丛生竹丰产培育的先进技术,新增“空中诱根育苗”和“离体快速繁殖”(组织培养),使规模化、工厂化育苗在这一阶段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研制成功“ZBB+X”系列竹材防虫、防霉、防腐剂、具有很好的应用性。技术主要为:1、首次提出符合丛生竹的密度结构控制的“竹丛度、立竹度、丛秆龄、丛秆数”的概念,总结出“秆形与秆重控制理论”、“竹丛均匀度”的概念与方法、大型丛生竹林的丰产竹林结构;试验并推广大型丛生竹竹粮间作模式。2、分析总结40年以来近百种竹子开花现象。采用有性繁殖法、组培法培育成功10个竹种。3、采集、鉴定竹秆材蛀虫5科8种及寄生虫3科4种、竹材霉变腐朽真菌52种,研制开发了“ZBB+X”系列竹材防护剂。技术成果在云南省8个州(市)20多个县(市)得到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已列入国家林业局重点推广项目,同时,被国际竹藤组织向世界热带亚热带国家进行推广。

2002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西南林学院联系人:杨宇明

联系电话:0871-3863025邮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路300号

电子邮箱:bswmr@swfc.edu.cn

云南优良竹种

15.核桃高效嫁接技术

技术简介:核桃高效嫁接技术是云南省林科院经过17年的试验研究探索出的一套成功的核桃嫁接技术。该技术采用蜡封接穗,进行保湿保鲜,利用蓄热保湿材料吸收太阳热能等,以提高嫁接植株接口或土壤温度及湿度、增强生理机质活力,克服伤流,促进接口迅速愈合,使平均嫁接成活率达到85.74%,最高达98.00%,比常规嫁接法提高1倍多。技术为:嫁接材料及嫁接方法的采用,包括种子选择和催芽处理;苗圃地选择;播种;苗期管理等技术,操作方便、成活率高而稳定、出苗率高且出苗快、设备简单、成本低、效益显著、易推广应用,适用于我省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气候的核桃嫁接;既适宜广大农村个体户手工育苗,又可用于工厂化生产,是一项科学、高效益的嫁接技术。

2002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来源:云南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省林科院联系人:张群

联系电话:0871-3863025邮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路300号

电子邮箱:bswmr@swfc.edu.cn

16.核桃引种及栽培技术

技术简介:经过16年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共筛选的云新高原、云早26号、云新云林三个早实品种推广,上述品种均具早实丰产优质等特性,主要技术要点: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力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山地宜中下坡位。选用苗高
1cm以上,根系发达的壮苗。株行距,肥沃地块8×
9m,中等肥力地块7×
8m。定植坑0.8×
0.8m,深
0.6m以上,每株施
1kg钙镁磷,20-
50kg农家肥,定植后浇一桶定根水,树盘
1米见方覆盖地膜。每年施肥2-3次,施肥量,前5年每株有效含量氮
50g,磷、钾
10g。以后磷、钾
20g。按疏散分层形整形修剪。

2001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红河州林业科学研究所、红河州石岩寨林场

联 系 人:段云洪

联系电话:0873-3856857邮编:661100

联系地址:云南省蒙自县红河大道林业大楼红河州林科所

电子邮箱:Hyd-702@163.com

核桃引种栽培

17.腰果引种栽培技术

技术简介:通过引种试验,成功引种HL2-21和FL-30两个品种,界定腰果在红河州的种植范围为:红河流域中上段,海拔
400米以下。李仙江、藤条江流域海拔
600米以下。最冷月均温大于
15.5℃区域可以种植腰果。

腰果栽培技术要点:用
18cm×
25 cm的营养袋育苗,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7月初苗高达到
20cm
-25cm时可出圃,上山定植,定植前半年挖好定植穴,不低于
80cm×
80cm×
80cm。株行距山地6×
6m,肥沃地9腰果分枝较低,枝条低垂地面,能自然形成半球形树冠。幼树修剪以轻剪为主有利于树冠的形成,尽早投产,主要剪除不利生长结果的枝条,如阴枝、纤弱枝、丛生枝、交叉枝、徒长枝、枯枝及病虫枝害等,适当剪除低垂到地面的枝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挖穴时生土熟土分开堆放,表土与杂草分层回入底层,上层每穴放10
-50
千克有机肥,加
1.0
千克过磷酸钙或钙镁磷与表土混匀回入穴内。雨季初、中期定植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定植时干旱少雨地区定植时略低于地面可提高成活率。幼树每年夏、秋初施1-2次肥,每株施用
35克尿素和
30克过磷酸钙。三年后逐渐增加施肥量每株施0.25-0.5千克复合肥。腰果分枝较低,枝条低垂地面,能自然形成半球形树冠。幼树修剪以轻剪为主有利于树冠的形成,尽早投产,主要剪除不利生长结果的枝条,如阴枝、纤弱枝、丛生枝、交叉枝、徒长枝、枯枝及病虫害枝等,适当剪除低垂到地面的枝条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

2001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红河州林业科学研究所、金平县林业局

联 系 人:石文革

联系电话:0873-3856857邮 编:661100

联系地址:云南省蒙自县红河大道林业大楼红河州林科所

电子邮箱:ynshiwenge@163.com

 

腰果

18. 澳洲坚果扦插繁殖快速育苗技术

技术简介:澳洲坚果WGD-1配方扦插繁殖方法,是在常规条件下,以遮荫保湿、插穗预处理、扦穗处理、扦插苗床管理等技术系统综合配套的扦插繁殖方法。WGD-1配方处理的扦插成苗率极显著高于IBA、ABT1号和IAA等常用植物激素药物。扦插基质为直径1
-2mm
净沙,插床基质厚15
-20cm
;配遮光度50-70%的荫棚和弥雾式微喷水装置;插穗选用皮色灰白木栓化一年龄生以上枝,剪切成长20
-25cm
、顶端带一轮完整叶片、基部削成马路形,切面经节位;插穗直插涂7
-8cm
。此方法在我国种植区冬季扦插,采用常规设备,无需苗床底部加温;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成活率高,苗木健壮整齐、根系发达,成本低,效果稳定,技术容易掌握推广。该项技术已在广东湛江及云南景洪连续三年以上实施生产性大规模繁育种苗,已生产并出售澳洲坚果扦插袋装30多万株,购苗种植使用单位遍布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海南、广东等省(区),使用扦插苗建立的果园达1万多亩。

2005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国家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联系人:李维锐

联系电话:0871-3316897邮编:650041

联系地址:昆明市东风东路11号

电子邮箱:Weirui888Li@163.com

澳洲坚果插扦繁殖

19.云南省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培育技术

技术简介:该项技术对云南乡土绿化树种的选择,共收集绿化树种54种,从中筛选出24种适应性较强、观赏价值高、生态功能好绿化树种。新发掘出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脉瓣卫矛、川滇三角枫、异株木犀榄、脉叶虎皮楠等4种乡土绿化树种,不同树种其滞尘能力和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存在差异。技术特点:种子采集、发芽率,不同树种幼苗移栽成活率对基质配比具有选择性,移栽季节、栽植基质、生长激素、修剪技术、湿度和温度等因子对大苗移栽成活率影响较大。针对云南部分乡土绿化树种分枝低矮、主干弯曲的问题,对主要绿化树种选择采用苗木繁育技术和绿化大苗移栽及行道树定向培育技术,并提出脉瓣卫矛、异株木犀榄、长梗润楠育苗技术。以绿化树种生态适应性、观赏价值、生态功能为评价指标,结合云南气候类型提出行道树多因子评价方法,树种的评价选择片面或缺乏统一的指标及指标权重现状,为在城市绿化中根据不同环境,合理选择和配置绿化树种提供科学依据。

收集的树种主要为云南省乡土绿化树种,所筛选出的树种具有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生态功能好的特点,已为生产企业和农户所采纳,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结合云南气候类型提出的行道树综合评价方法,对绿化部门及绿化苗木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减少树种、苗木应用的风险性和盲目性;提出苗木繁育配套技术,有效提高乡土绿化苗木的利用率及苗木的商品率。

200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联系人:张群

联系电话:0871-5211539邮编:65020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

电子邮箱:lky_kgc@163.com

20.社区林业技术

技术简介:选择云南金平境内的2个民族村寨,在全面调查研究村民生计、文化习俗、森林资源管理与利用等的基础上,建立社区森林管理机构,制定森林共管公约,探索将国有林和保护区资源纳入社区管理范围,有效解决社区与保护区之间的矛盾冲突。突破传统社区生计发展模式,采取综合途径解决薪柴消耗量大的问题,采取种养、加工、培训示范等方式改善社区生计,寻求单一草果经济的替代途径,减缓对天然林和自然保护区的威胁。开发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实用技术,培育各类优质苗木;研究开发天然林下野生牧草资源青贮技术,节省劳动力40%以上,多途径提高林地资源利用效率。

技术实施地在提高社区参与森林与保护区管理、社区能力与环境意识教育、提高社区生计和减缓森林资源压力、基层人员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该项技术已在周边社区和其它保护区得到推广应用。

2006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类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西南林学院联系人:赖庆奎

联系电话:0871-3863025邮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路300号

电子邮箱:bswmr@swfc.edu.cn

21.滇东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

技术简介:针对区域发展中存在的生态和经济相互矛盾,人口-资源-环境间的增殖与代谢的恶性循环,采用系统论和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对石漠化的机理、生物治理模式、树种的抗逆机理、特色经济植物繁殖栽培及开发利用等一系列研究总结,探索出岩溶地区综合治理的配套石漠化机理、半干旱暖热岩溶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的旱生结构和抗逆机理、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及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群落生态学特征,筛选出岩溶地区造林的优化配置模式技术,适应性广、技术合理适用、可操作性强,是滇东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及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

应用石漠化生物治理技术、植被恢复技术及筛选出的多个优良树种,在云南省多个州(市)的天保和退耕还林工程、珠防和红防工程、速丰林基地,扶贫攻坚,能源建设及石漠化治理试点等中进行应用推广,并举办多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对促进云南岩溶地区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在滇东南岩溶地区大面积推广,同时对全省其它地区及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石漠化治理工程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200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联系人:张群

联系电话:0871-5211539邮编:65020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

电子邮箱:lky_kgc@163.com

22.滇东南岩溶山区生态经济林优良树种选择及营造技术

技术简介:根据试验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状况,按照适区域、适类型、适立地、适林种的原则,以经济林和能固氮的速生薪炭林为主,选取了40余个多用途树种(含品种)参试,通过树种选择、育苗造林技术、树种配置、经济林引种、早实丰产栽培技术及封山育林等方面的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宜在滇东南岩溶山区推广种植的生态经济林优良树种墨西哥柏、川滇桤木、苦刺、花红李和美国山核桃等16个树种(品种),探索出配套的育苗、栽培技术措施及较佳的配置模式,并探索出了岩溶山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即在山体的不同部位,采用混农林业—生态经济林—封山育林的发展模式。将农耕地、宜林地和不适于造林地纳入研究范畴,从树种选择及配套的育苗、栽培技术、配置方式等几方面入手,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实施封山育林,营造生态经济林,发展混农林业,促进岩溶地区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在建水、西畴和砚山县的珠江防护林工程和生态经济建设中应用,营造生态、经济林6.9万多亩。

2001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联系人:张群

联系电话: 0871-5211539邮编:65020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

电子邮箱:lky_kgc@163.com

23.云贵高原西部山地防护林体系建设综合配套技术

技术简介:针对云贵高原西部山地金沙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在流域区内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第一期长防工程和国家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县——会泽县,建立5970亩的试验示范区,营造各类试验和示范林469.5亩,筛选了20多个高原山地防护林适生树种,筛选了4个优良针阔混交林分以及3个农林复合结构模式。试验示范区的林业总产值增加54%,土壤侵蚀量减少39%。

技术包括:高原山地防护林体系结构调整和优化技术;高原山地防护林体系建设多林种、多林分及多树种选择及配置技术;高原山地防护林持续稳定经营技术;高原山地侵蚀沟综合治理技术;高原山地防护型薪炭林的营建管理技术;高原山地造林困难地带生态恢复重建技术;高原山地农林复合模式选择技术等7项。技术成果分别在长江上游云南金沙江流域25个县市、区)的长防工程、德援造林、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工程及退耕还林等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辐射面积738万亩。

2001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来源:国家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联系人:张群

联系电话:0871-5211539邮编:65020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

电子邮箱:lky_kgc@163.com

24.中国云南省热带阔叶树种造林技术

技术简介:该项技术以团花、山桂花、云南拟单性木兰、红木荷、西南桦、高阿丁枫荷南酸枣等7个云南热区主要阔叶树种的综合育苗为主体,开发云南热区优质乡土阔叶树种山地综合造林技术。编制西南桦和山桂花两个树种的遗传改良策略规划。建立西南桦和山桂花两个树种的长久基因库。在普文热林所营建了总计300亩的山桂花和西南桦遗传改良基地。

西南桦+马占相思形成较好的混交模式,林分材积比西南桦纯林高14.8%,混交林材积比高阿丁枫纯林高124.6%~192.6%。

带状种植处理为
8m+
2m
幼林生长最好,其次是
4m+
2m
处理,生长最差是
10m+
2m
处理,原因是西南桦幼林期生长有一定的侧方遮阴有利其生长发育,带距过大光照强不利于幼林的生长发育。

热带阔叶树种的可持续育苗、造林技术,建立优良树种种植材料的供应基地,技术培训和出版物推广成熟技术,以解决云南热带造林中主要存在的技术缺乏、生产力转换过程缓慢、缺乏可种植优良材料等问题,对云南、中国乃至世界热区的造林具有指导意义。该项造林技术已在云南热区的多项育苗和造林中得到推广应用。

2006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联系人:张群

联系电话:0871-5211539邮编:65020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

电子邮箱:lky_kgc@163.com

阔叶林

25.金沙江流域退耕还林(竹)还草综合配套技术

技术简介:通过试验筛选出适宜金沙江流域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树种17种,竹种3种,草种7种,平均造林成活率92%,平均保存率83%,还草地表平均覆盖率95%;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提出还林(竹)还草与水土保持措施结合的最佳配套模式32个,建立优良牧草采种园2个,总结出适宜造林树种育苗关键技术、造林技术与退耕地植被快速恢复技术,乔、灌植被结构优化技术,优质经济林、特色树种经营栽培技术以及坡地农林复合经营技术;陡坡耕地林(竹)空间配置试验和经营模式选择技术等各项退耕还林技术和模式,退耕还林(竹)地土壤侵蚀模数比对照降低50%以上;退耕豆禾混播牧草地比退化坡地(对照)抗剪强度增长119.56%,退耕还草地土壤抗剪强度和抗冲性达中上水平和较强等级。通过示范已在有关退耕还林区推广应用,生态、经济效益已初步显现,调动了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其中,构树优良生态类型的选育与定向培育、湖桑密植与增温栽培技术、天麻菌用材培育及人工野外栽培天麻配套技术、苦丁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等极具市场化开发前景。

2008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国家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联 系 人:张燕平

联系电话:0871-3860025邮 编:650224

联系地址:昆明市白龙寺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所

电子邮箱:Ypzhang99@126.com

 

退耕还林模式

26.澜沧江、珠江二大生态防护林工程马鹿花造林技术

技术简介:在澜沧江、珠江上游、怒江流域内,海拔
1500m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区,根据区域内不同立地环境条件,结合马鹿花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提前直播造林的方法(雨季前15天左右播种),合理的播种量(4—5粒/穴)和播种深度(2—
3cm),与其它树种合理配置(混交)确定造林密度,使配置的树种能相容相生、相辅相成,解决了干热河谷造林极端困难的局面。马鹿花大面积人工直播造林的关键技术,使之既保证了造林效果(成活率、保存率均大于90%)又大幅度降低了造林成本。

该技术适宜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南方各省,极端最低温度大于
0℃、无霜或微霜的半干旱、干旱地区,微酸性土壤。

2003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类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联 系 人:谷勇

联系电话:13987196170邮 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寺

电子邮箱:cafguyong@163.com

 

马鹿花的种植

27.红河、珠江流域石质山地植被恢复模式的研究技术

技术简介:在红河、珠江上游,根据区域内不同立地环境条件,筛选出适生于不同环境的树种及相应的栽培模式技术。以恢复植被为中心,保持水土为重点;建设以防护效益为主、多林种、多树种合理配置的多功能、多效益防护林体系工程,总结出造林成活率高、保存率高、造林效果好、造林成本低、水土保持效果好的方法及模式;并及时指导、带动该区域面上造林,以保证工程造林效果及提高其科技含量。在红河流域内选择2个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不同海拔高度树种筛选试验及造林模式的研究,并在砚山、泸西、江川进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造林模式及生态治理模式的试验示范。

2001年至2004年江川县采用本项目的技术人工造林2.9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砚山县人工造林2.84万亩,封山育林1.6万亩;建水县人工造林2.9万亩,封山育林0.91万亩;泸西县人工造林2.6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合计人工造林11.24万亩,封山育林5.01万亩。该技术适宜在红河、珠江流域石质山地推广应用。

200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联 系 人:谷勇

联系电话:13987196170邮 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寺

电子邮箱:cafguyong@163.com

植被恢复后的石山

28.干热河谷生态恢复技术

技术简介:在建立生态环境退化评价指标体系、土地退化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和具有4个数据库,324809个数据的元谋生态环境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筛选和驯化不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植物新品种、不同退化生态环境植被恢复实用技术及模式并制定各模式的技术。已筛选、驯化出适生水土保持林草种22个,薪炭林种7个,经济草种4个,特色经济林果19个,并建立了相应的资源圃和母本园。在元谋建立四个不同退化类型区、不同治理阶段生态恢复重建持久性研究示范观测基地740.8hm2,示范区植被覆盖率达70-80%,土壤侵蚀模数减少40%-80%。该项技术适用于干热河谷及相关区域生态恢复及生态农业建设。

200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来源:国家级科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联 系 人:纪中华

联系电话:08788211200邮编:651300

联系地址:云南省元谋县南城街150号

电子邮箱:rjsjzh@163.com

 

冲沟治理

 

       退化生态系统经济林营建立体种养

 

29. 干热河谷地区刺云实速生丰产试验、示范及加工技术

技术简介:刺云实(Caesalpinia spinosa Kuntze),又名塔拉,是一种珍贵生态经济树种。塔拉豆荚壳含塔拉单宁55~61%,塔拉豆含塔拉多糖22%~34%。在良种选育、生态适应性、产区划分、组培技术、袋苗培育、病虫害种类调查与防治、酶水解制取没食子酸工艺、与新产品研制等方面有重大创新,为塔拉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1)筛选、培育出了适合在干热、干暖河谷推广的两个优良品系:窄荚塔拉和宽荚塔拉。

(2)搞清塔拉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生态适应性,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与经营管理措施奠定了可靠基础。

(3)搞清了塔拉的生长发育规律与豆荚壳单宁含量、豆子产量和质量的关系。

(4)提出一套科学、快繁的实生苗培育技术。种子发芽率从15%提高到92%以上,发芽历期从60余天缩短至3~5天。研究出塔拉的组织培养技术。

(5)提出干热和干暖河谷营造塔拉商品林和公益林的配套技术,到目前已推广发展1.5万亩。

(6)完成塔拉粉酶水解制取没食子酸的小试和中试研究,产品质量达到并超过GB5309—85中特级品标准。该技术适用于云南省干热、半干热河谷。

2003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联 系 人:李志国

联系电话:0871-3860022,3860023邮 编:650224

联系地址:昆明市白龙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

研究所

电子邮箱:Lizhiguo32@126.com

塔拉果技

 

30. 花椒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

技术简介:技术对严重影响昭通花椒产业发展的主要病虫5类14种危害特性的研究,总结、组装、制定出简易、操作性强的“花椒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规程”,结合花椒的栽培与管理和各种病虫害的危害特性、发生发展规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释放寄生天敌肿腿蜂,收集释放花椒瘿蚊寄生蜂,林间悬挂频振杀虫灯诱杀木蠹蛾、金龟子等趋光性害虫,冬季清园,冬末春初喷洒杀虫剂,春末夏初对椒园进行全面翻耕,结合冬、夏季修剪剪除病虫枝,清除死亡枯立木、频死木,人工清除害虫等。对椒农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创建以社区为本的花椒病虫害群防群治社区防御体系,形成以社区为本的经济林病虫害综合控制长效运行机制,实现花椒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总结、制定简易操作性强的《花椒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规程》;室内饲养繁育寄生天敌肿腿蜂,林间放20万头控制花椒窄吉丁等蛀干害虫。

2007年获云南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联系人:张群

联系电话:0871-5211539邮编:65020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

电子邮箱:lky_kgc@163.com

花椒病虫害治理

31.板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技术简介:通过研究栗廮蜂、板栗二斑栗象、板栗剪枝象、白生盘蚧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种群变动规律。重点的对栗瘿蜂、二斑栗象、板栗剪枝象、白生盘蚧的天敌进行全面的调查。发现花翅跳小蜂,中华长尾小蜂,分别是控制白生蚧和板栗瘿蜂的主要天敌。深入研究这两种天敌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消展,林间活动,寻找寄主,取食花蜜的规律。成功地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系统应用掌握板栗疫病的发病规律,菌丝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和分生孢子萌发的生物学特性,病菌侵染来源,传播和浸染途径,疫菌种群的组成,板栗树感病性与病害行的关系,以及环境对病害流行的影响。通过板栗剪枝象、二栗象、白生盘蚧防治指标的研究得出:板栗剪枝象的防治指标是0.12头/株,适用于二斑栗象。白生盘蚧的防治指标是
10cm2枝条上有虫2.45头。在宜良、寻甸、楚雄建立板栗园,采取保护利用中华长尾小蜂、盘蚧花翅跳小蜂、喷施粉拟青霉菌、键强地霉菌,结合营林措施并适时喷施低浓度的化学农药进行治理,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001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国家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西南林学院联系人:王海林

联系电话:0871-3863025邮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路300号

电子邮箱:bswmr@swfc.edu.cn

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生产板栗

32.刚竹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技术简介:在云南省首次对刚竹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研究,基本摸清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掌握了此虫的发生、发展及危害规律。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以氯氰菊酯混合粉剂为主,人工刮除虫茧、灯光诱杀成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应用该技术防治的31000亩受害竹林,虫口密度由防治前的762头/株下降到防治后的60头/株,有虫株率从防治前的95.3%下降到防治后的13.2%,防治效果92%。防治1-2年后,对防治竹林进行抽样调查,平均虫口密度8头/株,平均有虫株率15.5%,并不造成危害。

2004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红河州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联 系 人:梁尚兴

联系电话:0873-3857139邮编:661000

联系地址:蒙自县红河大道红河州林业局

电子邮箱:hhzsfzjy@vip.km169.net

刚竹毒蛾幼虫

33.松毛虫应用价值研究技术及其对松毛虫的防治作用

技术简介:该成果用蛹粉、甲壳素、以蛹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用胶囊和用成虫提取的活性物质制成的保健口服液等产品进行了毒性试验,证实它们对动物和人体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分析和测定了四种松毛虫蛹和成虫的营养成份,表明它们的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合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为松毛虫的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了充分的科学的依据。该成果取得了以下技术:松毛虫蛹蛋白提取工艺及其食品加工技术;松毛虫蛹、几丁质及其系列产品的加工技术。松毛虫的防治指标:通过人工采集松毛虫茧蛹,使其在松林内的种群密度有虫株率低于15%,平均虫口密度低于6条/株。

2001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联 系 人:何剑中

联系电话:13888273257邮 编:650224

联系地址:昆明白龙寺

电子邮箱:hjzhong@public.km.yn.cn

药用胶囊

34. 大面积人工纯林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

技术简介:通过查清华山松木蟗象、华山松球蚜和粗鞘双条杉牛、华山松疱锈病、华山松腐烂病、杉木炭疽病和杉木黄化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治理措施,完成了华山松、杉木人工纯林和混交林与病虫害发生相关的生态效应对比测定。制定华山松疱锈病与华山松蚜混合危害损失估计模型和复合防治指标,提出华山松和杉木两种树种的主要病虫综合治理技术,针对华山松、杉木人工纯林病虫害发生的严重问题,经3000亩综合治理样板防治实践,取得防效80%以上。

2001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西南林学院联系人:谢开立

联系电话:0871-3863025邮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路300号

电子邮箱:bswmr@swfc.edu.cn

 

华山松受疱锈病危害华山松受木蠹象危害的树干

35.云南松花粉精粉制备技术

技术简介:针对我省的优势生物资源—云南松花粉进行精粉制备技术研究,采用了具先进性、创新性的高效生物提取、分离、纯化、精制技术,包括:“膜分离及膜浓缩技术”、“CO2超临界萃取技术”、“超微细化技术”、“冷冻干燥技术”等,开发出富含亚油酸、亚麻酸的松花粉脂提取物——松花粉活性酶精粉,松花粉营养物质精粉,松花粉黄酮精粉。主要成分的提取率达80%以上,损失率控制在20%以内,重量提取率达50-55%。在精粉研制成功的基础上,开发了亚油酸软胶囊、活性酶口服胶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黄酮精粉药片、松花粉王浆口服液、松花粉酮酒等五项产品。

为开拓产品市场,先后与“武汉红桃K集团”、广州“艾琳化妆品公司”、贵州“康运药业贵州有限公司”、“青岛红心化工集团公司”、“广东新北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印度EDCON公司”建立了商务联系。云南万欲药业有限公司已在楚雄经济开发区征地108亩,投资7000万元兴建符合国家GMP标准的新厂,新建的七条生产线其中两条用于松花粉药品、保健品生产及开发。

2001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联系人:张群

联系电话:0871-5211539邮编:65020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

电子邮箱:lky_kgc@163.com

36.元宝枫叶抗氧化活性及开发应用技术

技术简介:元宝枫是云南退耕还林的推广种植树种,叶片中黄酮含量达3.7%以上、绿原酸5%,具有抗肿瘤、抗凝血、抗脑血栓、保健美容的植物原料,研究证明其中的某些有效化学成分,可以用于食品、医药及烟草生产中。食品工业产品中使用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提高云南名特食品的货架周期和产品档次;卷烟产品中添加少量元宝枫提取物,可改善香烟的自由基含量,减少抽烟引起的疾病。

元宝枫叶抗氧化活性及开发应用技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天然抗氧化物筛选体系及两种较为稳定可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抗氧化剂活性测定方法;对元宝枫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从中分离出的含量较丰富的化合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在国内同类研究中未见报道。研制的低自由基低危害卷烟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属先进水平,至2002年,销售“if”牌卷烟10万件,创汇940多万美元。

2005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联系人:李聪

联系电话:13888213696邮编:650091

联系地址:云南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电子邮箱:licong@ynu.edu.cn

37.欧洲木质模压门生产工艺污染物减量化等二次技术

技术简介:(1)产品性能稳定性控制技术。本技术在木材干燥与后期处理领域,纠正、弥补行业中目前仍普遍存在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工艺控制技术上的缺陷。确保木制成品即使在室内干、湿、温差反复变化的环境中使用或在较强电磁场干扰涂饰条件下也能保持其形状与尺寸高度稳定性。

(2)工业信息化技术专项。通过计算机设计通用接口,项目将各种具有结构标准化、模块接口标准化、且可组合、可互换和可编程等特征的不同功能的产品作为主模块储存在计算机中,把产品的各部件、零件诸多信息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以主体技术群(CAD/CAPP/CAM为核心)为基点,由刨、削、铣、锯、压、木材干燥、表面砂光与涂饰并行的制造系统的重组。为在DFM(面向加工的设计)和DFA(面向装配的设计)平台上,不断提高欧洲生产线的差异化、现代化制造能力和面向“X”的产业设计水平、并行设计水平、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对产品凸、凹、面、缘、线进行标准化、系列化、集约化协同处理、柔性加工的成组技术水平夯实了基础。本技术专项使企业欧洲生产线产品品种的生产能力由5个提高到了100个以上。

(3)电磁漆技术专项。本技术专项在木材表面工业化涂饰过程中,突出解决了在热风源、电磁波干扰条件下用水性类、光敏型白色树脂涂料与PU有色涂料对高密度纤维板(HDF)表面进行套色涂饰工艺过程中相界间“相界不相扰”的技术难题。用伺服凹版三色移印技术完成了与欧洲生产线辊涂系统之间的要素集成。

(4)节能减排技术专项。本技术中的净成形技术,固、液相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在着力减少废弃物遗弃与排放的基础上,本着共生原理和长链原则,将传统的“原料---产品---废弃物”生产模式转变成了“原料---产品--废弃物---技术---二次原料”的发展关系,形成了二次资源再生产业。甲苯、二甲苯、VOC、TDI、重金属含量、HDF粉尘、SO2、N0X、烟尘、废水化学耗氧量(BOD5) 、氨氮、石油类、动植物油、悬浮物日均值等产业污染物对外排放值全被有效控制在了远低于国家相关标准允许限值的范围内。

200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昆明红塔木业有限公司联系人:黄伟

联系电话:0871-7279600邮 编:650214

联系地址: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劲勋路1号

电子邮箱:Hw311@139.com

38.新型木业环保技术

技术简介:(1)形成了以CAD/CAPP/CAM集成技术为核心的、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凸、凹、面、缘、线进行标准化、系列化、集约化协同处理、柔性加工的成组技术平台,具有可以准时生产、柔性制造,批量供货,快速响应市场和赢得市场的强势竞争力,并形成了把上游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边角料作为下游产品原材料的产业链。对生产过程中可以共享资源、互换副产品,剩遗物横向耦合、纵向闭合,木材资源综合利用率由60%提高到90%左右的控制性技术;

(2)解决了光敏型白色树脂涂料与PU有色涂料对高密度纤维板(HDF)表面进行套色涂饰工艺过程中相界间“相界不相扰”的技术难题,掌握该领域关键性的控制技术,填补了同平面套色涂饰工艺领域里的空白,显著增强产品的性能。在HDF表面涂饰过程中,完成UV辊涂线与伺服印刷系统各技术要素间的集成,弥补欧洲生产线无木纹仿真涂饰的工业化能力。使HDF基材产品在欧洲生产线上进行二次加工(表面装饰)时对林业资源和水资源的依赖程度降到零;

(3)以HDF砂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及其加工废弃物为100%燃料的热动力油热源车间循环供热系统,摒弃煤炭资源消耗,从产业的源头上遏制了SO2、N0X、烟尘等燃煤污染物的排放量。

2005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昆明红塔木业有限公司联系人:黄伟

联系电话:0871-7279600邮 编:650214

联系地址: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劲勋路1号

电子邮箱:Hw311@139.com

39. 环保型刨花板及胶粘剂技术

技术简介:从开发研制低三聚氰胺用量的三聚氰胺-尿素-甲醛的共缩聚(MUF)树脂胶入手,提出制造环保型刨花板的成套工艺,经工业化生产实验表明,产品甲醛释放量符合国内及国际有关标准的要求。本技术核心在于:1.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制造低甲醛含量和低三聚氰胺用量环保型胶粘剂的配方及制胶工艺;2.配套固化促进系统,优化胶粘剂的固化特性;3.稳定生产环保型刨花板的成套工艺,可以保证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环境特性同时符合要求。本技术成果推广不需要对现有刨花板生产线进行设备改造,企业使用本项成果后可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在全省乃至全国刨花板企业进行产业化。

2002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西南林学院联系人:杜官本

联系电话:0871-3863025邮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路300号

电子邮箱:bswmr@swfc.edu.cn

 

环保型刨花板

40.核桃壳生物质木材胶粘剂及其制备技术

技术简介:为转化云南省丰富核桃壳资源为石化原料的部分替代品,以核桃壳可树脂化基本性质研究结果为依据,通过对生物质树脂化机理、过程和条件系统、深入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实践验证,获得具工业生产技术经济意义的环境友好型核桃壳酚醛树脂木材胶粘剂(BPF)的发明技术,包括:核桃壳可树脂化成分的离解和活化技术、性能-质量-成本-树种-自然/技术条件适应性BPF的配方技术、核桃壳全质利用无二次污染共聚合成技术和胶合技术,在工业生产水平上,获得了1.BPF用核桃壳预处理活性粉体生物原料;2.与常规纯酚醛树脂PF性能相当、但生产应用成本比PF低10%~15%、有害游离物释放量比国家最严格规定的低3倍的BPF;3.BPF水泥模板、BPF单板层积材和BPF集装箱木地板。

2007年获云南省技术发明类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西南林学院联系人:张宏健

联系电话:0871-3863025邮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路300号

电子邮箱:bswmr@swfc.edu.cn

41.云南脂松香降灰除金属生产技术

技术简介:本技术解决了云南脂松香多年来因铝含量高、灰份高因而未能进入高档松香国际市场的技术难题。通过使用络合(配位)剂水溶液,在国内现行的脂松香生产线插入的反应装置中,与松脂脂液反应,可使产品松香中金属元素杂质和灰份含量大大降低。

本技术在云南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林化部(原景谷松香厂)实施结果表明:1、产品脂松香中的A1由以前的35-80ppm降至0-22ppm,Cu降至0-0.4ppm,Fe降至0-20ppm,Zn降至0-5ppm,灰份由以前的150-300ppm降至10-60ppm;2、使用本技术以后,产品的其他指标:酸值、乙醇不溶物、色泽、软化点保持不变或略好,由松脂→脂松香的收率略有提高;3、本技术可适用于年产1-5万吨生产规模;4、本技术容易切入现有脂松香生产线,使其产品为低灰份金属脂松香,又容易退出生产线,使其产品为一般脂松香;5、使用本技术后每吨松香成本增加小于26元;6、本技术无毒、无污染,生产线不因使用本技术增加环境负担。本项技术已在云南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林化部投入生产,年产3.5-5万吨,并已外销日本、香港、韩国等地3千多吨,反映良好。

2004年获云南省技术发明类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联系人:代平

联系电话:0879-5117549邮 编:666400

联系地址:云南省景谷县威远路47号

电子邮箱:jglyxmb@163.com

云南脂松香

42.思茅松新型增脂剂

技术简介:以稀土元素为主要成分并添加松树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所研制的思茅松增脂剂,是一种营养型调节剂,可促进松树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并加快光合作用,并进一步促进松脂的形成和分泌。用药后不损伤割口,对松脂及松香质量无影响,且安全、无毒,是一种长效增脂剂。

增脂剂在云南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
20km采脂研究基地应用,试验面积180亩。试验割面施药及钻孔施药,研究增脂剂施药方式、施药用量、施药时间对松脂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其对思茅松的增脂作用机理;并观测增脂剂后效。割面施药平均增脂率达28.6%;钻孔施药平均增脂率达40.1%。试验完成后,在景谷县松脂产量相对集中的四个乡进行思茅松增脂剂的推广应用,使用钻孔施药和自动注药器施药法,第一年试用1500亩,增脂率28.6%,第二年扩大面积达7000亩,增脂率28.0%,第三年使用面积10万亩,增脂率26.4%。增脂剂产品可广泛应用于云南松,改变其配方或施药方式,可适用于果树增产,橡胶生产,病虫害防治等。

200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类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西南林学院联系人:刘祥义

联系电话:0871-3863025邮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路300号

电子邮箱:bswmr@swfc.edu.cn

43.木豆新品种栽培及加工利用

技术简介:木豆(Cajanus cajan)是干热地区造林的优良先锋树种,其籽实含蛋白质22%左右,嫩枝叶含蛋白质约17%,具有作为粮食、饲料、蔬菜、牧草及放养紫胶虫生产紫胶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本成果主要是从国外引进木豆新品种,并于国内进行消化、吸收及创新性利用。

技术要点:(1)从引进品种中筛选出9个干籽粒产量
150kg/亩~
200kg/亩的优良品种,比传统栽培品种增产50%以上。与传统品种比较,新品种分别具抗病虫性强、荚大、粒大、味甜而可作新鲜蔬菜食用、籽粒质地疏松而利于加工等优点。(2)总结出木豆—马鹿花等混交林营建技术,造林一年后植被盖度达85%以上,具良好的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3)创新性开发出香酥木豆、木豆豆沙、木豆糕、木豆酒等产品,并完善相关技术,可进行产业化开发。该成果优良品种木豆适生于最低气温不低于
0℃、无霜或轻霜、年降雨量
500mm以上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

2003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国家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联 系 人:李正红

联系电话:0871-3860032邮 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寺资源昆虫研究所

电子邮箱:LZH4949@163.com

木豆新品种

44.怒江州木豆引种新品种

技术简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是云南省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和贫困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针对怒江州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及天保公益林、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迫切需要,引进了能适应生活、生产多方面需求的10个木豆新品种(9个印度种和1个国内种)进行适应性试验选优和栽培技术试验,其中ICP7035、ICPL87091、ICPL87119在国内(云南)属首次引进并在怒江引种种植。

怒江州已推广应用种植木豆5万亩(2003年6月达7万亩),年产豆籽2000吨,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木豆种植基地。目前木豆各品种繁育与栽培技术已成熟,适用于干热河谷无霜或轻霜地区发展种植,同时新品种ICP7035、ICPL87119、ICPL87091和国内种的栽培经营模式研究属国内首先开展并独具特色,创造了木豆ICPL87119籽实单位面积产量达
202.09kg/亩。

怒江生产的木豆良种性能稳定且品质可靠,ICP7035、ICPL87119、ICPL87091、国内种4个品种样批各项指标经省林木种苗质检站检验均为一级种子(分级依据GB7908-1999)。木豆良种除州内自用造林外还销往大理、迪庆、红河、西双版纳等周边州(市)和四川、重庆、广西、湖南、湖北、贵州、海南等省(市、区)计50吨,可供造林20万亩。

2003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怒江州林业局营林工作站、种苗站

联 系 人:和金福、胡滨

联系电话:0886-3622862、3637294邮编:673100

联系地址:云南省怒江州林业局

电子邮箱:hb7056y@163.com

繁茂的木豆林

45.漾濞泡核桃良种

技术简介:选育完成四个泡核桃良种(“漾江1号”、“漾杂1号”、“漾杂2号”和“漾杂3号”)。优选出用娘青泡核桃优株作为母本,漾濞大泡核桃优株为父本培育而成。枝势强壮,分枝角度较大,内膛充实,树冠紧凑,为中长果枝形。坚果扁圆球形,基部较平,壳面麻点多,有大有小,一般较深,缝合线较窄、较平,紧密;既有娘青泡核桃的优点(生长快、抗逆性强、丰产等),又有大泡核桃的优点(仁黄白色、饱满),漾江1号坚果的品质、丰产性优于漾濞大泡核桃,漾杂1、2、3号坚果品质和大泡核桃相近,但丰产、抗病能力、抗早春霜冻能力都远远高于大泡核桃。四个良种的成功选育将为云南省泡核桃产业发展产生较大而深远的影响。“漾江1号”、“漾杂1号”、“漾杂2号”和“漾杂3号”2007年已被云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认定为林木良种。适宜于在大理州海拔1300
-2400m
区域推广种植。

2006年获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级计划

单位名称:大理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联系人:李学娟

联系电话:0872-2168634邮编:671000

联系地址:大理市下关福文路19号

 

 

漾濞泡核桃良种

46.种间杂交3个优良早实核桃新品种

技术简介:针对云南省主栽良种“漾濞泡核桃”、“三台核桃”结实晚(6-8年左右结果),效益慢,及种壳欠美观、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选用我国南方核桃主栽良种“大姚三台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与北方新疆早实核桃优株“新早13号”(Juglans regia L.)进行种间杂交选育出杂种优株的基础上,完成了杂种优株无性系测评及区域性栽培试验,筛选评定出3个优良早实核桃新品种,具有早实、早熟(栽后2-3年结果)、丰产、优质、树体矮化、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综合经济性状超过双亲及项目组“八五”选育出的首批5个早实杂交核桃新品系,达到或超过国际规定的早实核桃类品质优级标准。适宜于云南省核桃良种优化进程适生区域栽培。

2005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联系人:张群

联系电话:0871-5211539邮编:65020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

电子邮箱:lky_kgc@163.com

 

种间杂间核桃

47.优质杂交核桃新品种

技术简介:针对云南省核桃生产中长期存在的品种单一、结果晚、效益慢等问题,完成了新品系核桃选育研究,评定出我国南方首批5个早实杂交新品系核桃,即云新7914、云新7926、云新8034、云新8064、云新85227。5个新品系具有早实、早熟、丰产、优质、树体矮化、适应性广等优点。

1998-2002年建立新品系核桃苗圃88亩,培育嫁接苗66.69万株;采穗圃735亩,采接穗119万条;示范园780亩,带动推广造林20231.9亩,示范和推广面积21011.9亩。适宜于云南省核桃种植区。

2003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国家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联系人:张群

联系电话:0871-5211539邮编:65020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

电子邮箱:lky_kgc@163.com

早实丰产优质核桃

48.果桑新品种

技术简介:系统引进果桑良种13个,建立10亩品种比较园,筛选出适宜云南种植的优良品种2个进行林木良种认定;建立884亩果桑丰产栽培示范园,第2-4年亩产分别达
300kg、
500kg和
1000kg;提出果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措施、育苗技术措施及采收技术指标。获得的果桑品种根系发达,抗旱,耐土壤贫瘠,适应性强,易繁殖栽培,是荒山绿化,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的优良经济树种,桑葚食药兼用果品,果桑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产品市场广阔。开展果桑引种筛选及栽培示范,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山区经济,特别是桑蚕老区,对桑园进行大面积更新和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003-2005年,在云南省草坝农场、搬迁农场、沪滇公司、十九村及开远小龙潭等地建立果桑示范园884亩,在建水、石屏、广南、文山、澜沧、弥勒等地推广种植595亩。

200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联系人:张群

联系电话:0871-5211539邮编:65020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

电子邮箱:lky_kgc@163.com

桑椹种植

49.史密斯桉引种及种源品种

技术简介:史密斯桉对云南省亚热带地区较为适应,5年生年均高生长量超过
2m,史密斯桉各试验点全年都在生长,冬季基本无生长停止期,在云南亚热带地区,随着纬度南移,海拔降低,史密斯桉生长量有下降的趋势,史密斯桉出油率比蓝桉和直干桉高,达1.86%,桉叶油的1,8-桉叶素含量为81.6%,达到出口标准,树高、胸径各种源内变异系数为种源间变异的5-6倍。三个生长性状地点间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种源间树高、胸径、冠幅、出油率、平均单株产叶量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材积种源间差异不显著。树高的地点与种源间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而胸径、材积的地点与种源间交互作用不显著,运用生态价方法,把参试的7个种源分成稳定的种源和不稳定的种源两类,树高、胸径、材积、产叶量、出油率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18、0.50、0.22、0.33、0.36,选出生长表现较好、又稳定的两个种源18688号和15064号作为优良材用林种源推广,可获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2.21%和1.25%,18688号还可作为优良油用林种源推广,可获平均单株1,8-桉叶素产量增益38.95%。适宜在我省亚热带地区海拔1600
-2200m
的地区栽培。

2006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级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联系人:范林元

联系电话:0871-3830241-8407邮 编:650215

联系地址:昆明市东郊黑土凹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

电子邮箱:lyfan123@yahoo.com.cn

 

史密斯桉种人工林

 

50. 墨西哥柏初选优树测定及种子

技术简介:“墨西哥柏初选优树测定及种子园营建研究”主要目标是建立墨西哥柏种子园120亩并完成优树子代测定,经过多年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墨西哥柏生长迅速,10年生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年均生长量分别为
1.04m、
1.43cm、
0.0096m3和
0.22m。运用非线性回归,拟合了10年生墨西哥柏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曲线。10年生墨西哥柏结实株率为98.2%,目前种子园可年产种子
380公斤,预计到盛产期每年可提供种子
500公斤。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和冠幅差异显著,进行家系选择是有效的。树高、胸径、材积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76、0.66和0.68 ,这三个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27、0.16和0.18。家系水平上树高、胸径、材积三个生长性状与结实量成显著的负相关。在家系水平上,10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与以前大部分年度间相关显著,进行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早期选择可能是有效的。以超过材积遗传增益10%为选择标准,选择了59、62、67、69、70、71、72、82、102号等9个优良家系,其材积可获遗传增益平均为13.47%,以单株材积遗传增益20%为选择标准,选择了22个优良单株。其材积可获遗传增益平均为25.2%。适宜在我省石灰岩地区适栽培。

2006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级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 联系人:范林元

联系电话:0871-3830241-8407邮编:650215

联系地址:昆明市东郊黑土凹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

电子邮箱:lyfan123@yahoo.com.cn

墨西哥柏人工种子园

51.用于印楝等树种造林的保水剂产品

技术简介:通过开展保水剂在印楝、台湾相思、麻竹和车桑子等树种造林中的应用,取得如下成果:1.保水剂在干热河谷的造林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广面积达到27,000亩,提高造林成活率45%以上,减少补植或重新造林成本,节约造林成本255万元;2.通过研究和应用保水剂施用综合配套技术,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在东川小江干热河谷地区建立多处试验示范林,筛选出最适宜的保水剂用量为
40g/株以及相关的配套施用技术。3.引入丙烯酰胺的多聚物保水剂,保水时间长,促进苗木生长显著,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处理苗木的高、径生长比对照均提高30%以上。

丙烯酰胺的多聚物保水剂在干热河谷与多用途树种的造林相结合成果出版《保水剂在干热河谷造林中的应用》(中英文版)专著。

200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西南林学院联系人:马焕成

联系电话:0871-3863025邮编:650224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路300号

电子邮箱:bswmr@swfc.edu.cn

保水剂造林

第二部分 农产品加工

1.洋蓟罐藏食品深加工关键技术

技术简介:针对洋蓟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氧化褐变、技术不规范、工艺损耗大、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开展技术攻关,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研究发现影响褐变关键因子、改进控制褐变提高质量的关键工艺流程,灭酶与酸化核心工艺技术参数,完善关键控制程序和营养指标检验体系,设立关键控制点及限值,确立各单元过程连接最佳操作条件,修正质量标准,采用全新的技术路线实现最佳工艺效能,完成建立国内先进的洋蓟罐藏食品技术核心体系。该技术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除保持其色、香、味特征外,最大限度的保留洋蓟对人体有益的特有营养成份,保质期延达到相关产品国家标准要求,满足了市场和产业化发展需求。经专家鉴定、SGS国际检验认证机构、美国食品安全技术中心及欧美客户代表严格检验和监测:整体科研应用水平处国内同行领先地位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对于改善和推动洋蓟产业传统的低附加值、低效益、低品质竞争力弱的现状,向高效益、高附值、高质量深加工高新技术方向发展,积极开拓欧美国际高端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技术成果获2007年中食协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中轻联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区长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国家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昆明王国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联系人:杨剑平

联系电话:0871-8315510邮 编:650106

联系地址:昆明高新区西二环路220号云南软件园B座404

电子邮箱:Rachelzhao604@yahoo.com.cn

王国食品系列

2.鲜切花保鲜运输及储藏技术

技术简介:(1)制定了月季、香石竹、满天星、百合、补血草、非洲菊、菊花、唐菖蒲、郁金香和小苍兰等十种大宗鲜切花的采收标准;

(2)开辟了真空预冷的新途径。真空预冷与复水相结合技术弥补了预冷中花材失水过多的不足,使花材既能快速降温,又可有效地复水;

(3)保冷技术的运用。利用保冷技术,能有效维持花材的低温状态,减少乙烯的释放和呼吸热的产生;

(4)保鲜运输技术的运用。使用本项目的保冷材料,能有效保持预冷后花材的温度;

(5)本研究就是对各项成熟技术进行组装,并应用到香石竹、月季、百合和满天星的储藏中,通过储藏后的瓶插效果观察,85%以上的花材能达到与在产地采收未经储藏直接瓶插同样的效果。

该技术获得全国农牧渔丰收奖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2003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联系人:李淑斌

联系电话:13888819132邮 编:650205

联系地址:昆明市北郊龙头街桃园村

电子邮箱:Sbli315@126.com

3.花卉食品深加工关键技术

技术简介:花卉食品深加工关键技术获得花卉深加工中快速脱水与复水的生产技术和最佳工艺参数,有效地解决了复水波动和可食用花卉深加工中保鲜、保质、保形护色、保香增香等影响产品质量关键技术,取得花卉食品保持鲜花色泽、香味与形状的特殊技术方法;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分离技术解决鲜花脱苦、脱涩的难题,并最大限度保持鲜花原有的营养与特有风味;完成可食用性花卉工业化生产的配套技术研究,包括加工工艺、技术参数,已开发出具有鲜花精华的20种鲜花含片及系列产品,产品保持鲜花丽色的色泽与天然浓郁的香味,不添加合成物质,使消费者食用后产生天然的口香与体香效果,该新产品有良好的口感,能完美的展示云南“花卉王国”的精华、民族食花文化的精髓、天然鲜花的风味、食药同源花卉神奇保健作用。

技术已获取国家发明专利2项,申报并已受理国家发明专利3项。2005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农业大学联系人:吴荣书

联系电话:0871-6403215邮编:650201

联系地址:昆明市黑龙潭云南农业大学

电子邮箱:zjqynkm@126.com

 

菊花含片金银花

4.青稞干酒加工生产技术

技术简介:青稞干酒,采用位于海拔
2700米以上、香格里拉地区出产的青稞为原料,将青稞酒传统的酿造工艺与现代酿酒技术相结合,大胆和富有创造性地将欧洲葡萄酒及日本清酒等现代酿酒技术应用于青稞酒的酿造中,攻克传统青稞酒酒度低、口味差等技术难关,解决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新型青稞酒的关键技术,淡化黄酒的焦香味、苦味,形成青稞干酒独特、浓郁的酒香,新鲜、舒顺、柔协、圆润的口感和新型风格,与藏文化丰富的内涵和历史完美相结合。

2003年获云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2004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家逵

联系电话:0871-7278248、7267273  邮 编:650217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桥路22号

电子邮箱:cjh566@vats.com.cn、WJK566@vats.com.cn

 

 

5. 云南啤酒麦芽加工及产业链关键技术

技术简介:应用云南资源和生态优势,通过啤酒大麦育种栽培与麦芽生产啤酒研究,促进云南啤麦、麦芽和啤酒工业的快速发展:

(1)选育出国内最优良“澳选2号”和“盐麦2号”2个啤麦新品种累计81万亩,新增啤麦5.45万吨,新增效益9119.7万元。

(2)用ZAU-I催芽灵结合长断水、频通风工艺,生产优一级麦芽约6万吨,新增产值768万元。

(3)选育出ZAU110-2及其改进KM-110菌种酿造啤酒9万吨,产值2.7亿元。

(4)建立了中试生产线,2004-2006年生产无甲醛添加啤酒166305吨,实现产值4.87亿元,增加节支1719.5万元。

(5)KM-220菌株用于生产符合GB4927-2001优质低醇啤酒2010吨(酒精含量1.4%),降低成本和增加税利47.2万元。

(6)克服生产中过滤和非生物稳定性两大技术难题,生产符合B4927-2001小麦啤酒2710吨。

2007、2008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国家级与云南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联 系 人: 曾亚文

联系电话: 0871-5894145邮 编:650205

联系地址:昆明市龙头街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

电子邮箱:zengyw1967@126.com

 

啤酒大麦品种

 

6. 制米新工艺及设备集成技术

技术简介:技术集成创新设计重点在于,采用新工艺和设备创新集成出一套适合于云南省优质籼稻加工的工艺和设备,并对全省的优质籼稻的加工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集成重点:为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多机轻碾、大直径锥輥立式米机、多点加水温控抛光机、高效选白、分级包装、色选、脉冲除尘、稻谷调质等项先进的工艺和设备的集成应用。创新重点:为PLC电脑配米生产工艺和设备、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在一些重要的工段上实现数据远程交换和自动控制、微胶囊技术应用于大米加工、大米的二次抛光工艺、二次脉冲除尘工艺在米厂的应用。其目的在于针对我省传统大米加工工艺和设备的不足,创新集成一套适合云南优质籼稻加工的工艺和设备,解决传统工艺和设备存在的问题,与目前国内传统的制米工艺和设备加工籼稻的性能相比,可增加出米率5-9个百分点、整精米率提高10-20%、碎米率减少10个百分点以上、成品米加工精度和等级提升1-2个档次,制米生产设备投资只相当于同类进口设备的25%左右,而且工艺灵活和适应能力强。该技术适用范围为稻谷加工。

2003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粮油科学研究所联系人:车致远

联系电话:13064201797邮 编:650033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长虹路19号

电子邮箱:hb5402@163.com

 

7. 安全优质猪肉及制品加工技术

技术简介:针对商品猪生产及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存在的普通性问题,制定商品猪质量危害关键点控制体系(HACCP),与国际接轨的“云南省安全优质猪肉及制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地方标准”,生鲜肉肉质(色泽、大理石纹、PH值、嫩度、系水力、风味、脂肪含量等)评价体系;成功研制出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类),、盐酸克伦特罗(β-兴奋剂)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和试纸条;研究了优质冷却肉的加工与保鲜技术;建成集屠宰、分割、嫩化、排酸、冷藏、包装为一体,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安全优质冷却肉加工基地及销售示范体系。为提高安全优质猪肉制品生产提供较好的技术支撑,在食品安全应用方面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2007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农业大学联系人:谷大海

联系电话:13888962922邮编:650201

联系地址:昆明市黑龙潭云南农业大学

电子邮箱:zjqynkm@126.com

商品猪

 

8. 云南野生食用菌保鲜加工贮运关键技术

技术简介:在野生食用菌保鲜技术方面,采取相应的低温、气调、保鲜剂等方法,配合特殊的处理方式,研制出从采集地、运输途中,到加工地的系列保鲜技术,使从产地到加工地保鲜期达15-20天,好菇率达85%以上。这一技术的开发,初步解决了野生食用菌从采集到加工销售过程中易腐烂,形、色、味难以保持的问题,保障农民的收入,为加工企业提供了优质原料。

在野生食用菌加工关键技术上主要针对速冻及冻干技术。野生食用菌速冻技术方面,通过应用三种野生食用菌护色技术、增脆(干巴菌)、杀青技术、冻结、包装与冻藏等单项技术,使生产的速冻产品,基本保持了鲜品的外观品质、营养成份、口感和风味,解决了野生食用菌速冻产品保质期短和解冻后汁液大量流失、严重褐变、营养物质和风味散失等问题;野生食用菌冻干技术方面,通过对松茸和羊肚菌冻干过程中,共晶点和最低共溶点、冻干曲线、冻干方式等技术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野生食用菌冻干产品生产的最佳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对松茸和羊肚菌采用预冻方式进行快速冻结,解决了冻干产品天然质构差的问题,提高了复水能力和复原性,保质期达1-2年。

2004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国家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联系人:郭永红

联系电话:08715141738邮编:650223

联系地址:昆明市政教路14号

电子邮箱:fungi@vip.km169.net

野生菌保鲜加工

 

9. 云南野生食用菌方便快捷食品

技术简介:本项产品以最具地方特色、风味独特的干巴菌、鸡,牛肝菌为原料,针对野生食用菌水分含量高,易腐烂变形、变色、变味、变质的特性,以自主研发的风味物质保持技术及产品方便快捷与优良品质的协调性为技术核心,通过工艺、技术参数、特殊处理三方面综合研究,结合护色、硬化、杀青对比实验,筛选确定了干巴菌、鸡枞、牛肝菌加工工艺流程和相对应技术参数,提出相配套的生产设备,形成标准化生产体系。

方便快捷干巴菌产品:采用优化配方与工艺路线交叉组合实验的方法,通过杀青、护色等研究,使产品质量稳定,品质优良,方便快捷,营养成份与风味物质基本无损失。

方便快捷牛肝菌产品:根据牛肝菌自身物料特性,通过试验筛选得到最佳工艺路线及前处理工序技术参数和杀青工序的条件和时间及最佳配方,开发的产品风味独特,产品品质安全优良。

方便快捷鸡枞:根据鸡枞自身物料特性,通过工艺路线筛选、配方试验筛选、前处理试验、护色及硬化试验,开发的产品清香,无异味,食用口味纯正,鲜甜,安全可靠。

该项产品基本解决了野生食用菌传统加工产品风味物质散失的难题,使加工产品色泽、香味、风味基本保持鲜品特征。该技术为优质野生食用菌产品加工提供技术保证和支撑。

2004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来源:省级科技计划

单位名称:云南省供销社科研所联系人:郭永红

联系电话:08715141738邮编:650223

联系地址:昆明市政教路14号

电子邮箱:fungi@vip.km169.n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