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试题

 梨花 香 2012-05-29
1.(2011?江苏生物,3)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过程与特点。制葡萄酒的温度为18~25℃,制作葡萄醋的温度为30~35℃,制作腐乳的温度为15~18℃,A项错误;果醋发酵的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B项错误;腐乳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C项错误;发酵使用的菌种都有细胞结构,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D项正确。
2.(2011?四川理综,1)下列关于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接种对数期的菌种,调整期将缩短
B.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C.进入稳定期后不再产生新细胞,活细胞数目维持相对恒定
D.进入衰亡期后部分细胞解体,可释放出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代谢及生长相关知识。微生物的生长包括四个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进入稳定期后,仍有新细胞产生,只不过新产生的细胞和死亡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活细胞总数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3.(2011?重庆理综,2)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
B.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而促进细菌生长
C.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细菌培养的过程与特点。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一种细胞,这是细胞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A项不正确;青霉素的作用是抑制原核生物(如细菌)合成细胞壁,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青霉素对其不起作用,即起不到抑制作用,B项不正确;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型生物,接触氧气会抑制其生长,C项不正确;半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鉴定菌种等,D项正确。
4.(2010?江苏镇江模拟)加工橘子罐头,采用酸碱处理脱去中果皮(橘络),会产生严重污染。目前使用酶解法去除橘络,可减少污染。下列生长在特定环境中的4类微生物,不能大量产生所用酶的有(  )
A.生长在麦麸上的黑曲霉
B.生长在酸奶中的乳酸菌
C.生长在棉籽壳上的平菇
D.生长在木屑上的木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酶的专一性。橘络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将其分解要用纤维素酶,麦麸、棉籽壳、木屑的主要成分也是纤维素,生长在这三种成分上的黑曲霉、平菇、木霉肯定能产生纤维素酶,所以可以利用。而乳酸菌的培养基为酸奶,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含纤维素,所以乳酸菌不能产生纤维素酶。
5.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
A.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B.涂布了2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
C.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答案] D
[解析] 在设计实验时,一定要涂布至少3个平板,作为重复组,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所以A、B两项不正确。C项虽涂布了3个平板,但是,其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两个相差太远,说明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错误,因此,不能简单地用3个平板的计数值求平均值。
6.下列有关培养基的配制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生长因子
B.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碳元素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氮元素
C.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氧、渗透压的影响
D.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好
[答案] C
[解析] 不同的微生物需要的营养不同,如自生固氮菌能利用空气中的N2为氮源,因而培养基中无需添加氮源;营养物质浓度太高,会导致微生物失水。
7.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用醋酸菌发酵能制作可口的泡菜
B.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其数量变化始终呈指数增长
C.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32P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A中制作可口的泡菜所用菌种为乳酸菌;B中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数量变化呈“S”型曲线;C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故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C正确;D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噬菌体能检测到32P。
8.下列与腐乳制作过程相关的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
A.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豆腐块应整齐排放,保持适当的距离
B.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影响口味,逐层加盐量大致相等
C.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
D.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调节口味
[答案] B
[解析] 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块装瓶时。要分层摆放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加盐量也增加。
9.下列有关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材料必需选用鸡血
B.通过透析法可以去除样品中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此为样品的粗提取
C.凝胶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
D.电泳法是利用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进行分离
[答案] A
[解析] 因为鸡血细胞中含有细胞核以及各种复杂的细胞器,会给提取血红蛋白带来一定的难度,故提取血红蛋白一般选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
10.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 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答案] A
[解析]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不能颠倒。牛肉膏容易吸潮,所以将牛肉膏与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热水,加热。当牛肉膏溶化并与称量纸分离后,用玻棒取出称量纸。待培养基冷却至约50℃,用手触摸锥形瓶刚刚不烫手,并且培养基处于溶化状时倒平板。平板冷却凝固约5~10 min后倒置。
11.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葡萄醋的温度要比制葡萄酒的温度高些
B.使用加酶洗衣粉在任何条件下洗衣效果都比普通的洗衣粉好
C.凝胶色谱法是一种根据不同蛋白质对光的吸收率不同而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D.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的催化效率高,适用于所有生产过程
[答案] A
[解析] 酵母菌酒精发酵最适的温度为18~25℃,醋酸菌的最适温度为30~35℃。加酶洗衣粉在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时,洗衣效果最好,如果条件不适宜使酶变性失活或酶活性降低,则洗涤效果与普通洗衣粉相当。凝胶色谱法是一种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大小而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 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系列酶,固定化酶固定的是一种酶,两者适用于不同的生产过程。
12.如图是应用固定化酵母进行葡萄糖发酵的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使固定化酵母可以反复使用,实验过程一定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B.加入反应液后反应保持活塞1始终打开,活塞2则必须关闭
C.装置的长导管主要是为了释放CO2并防止杂菌进入反应柱
D.加入反应液的浓度不能过高以免酵母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应用。应用固定化酵母进行葡萄糖发酵,应提供无氧环境,即入口在加入反应溶液时是开放的,但加入完毕即需关闭。以免空气进入而影响发酵。出口因不断有反应溶液流出,可不必关闭。
13.提取胡萝卜素和提取玫瑰精油时都需要加热,但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采用的是水浴加热,而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是直接加热。其原因是(  )
A.前者需保持恒温,后者不需要加温
B.前者容易蒸发,后者不容易蒸发
C.胡萝卜素不耐高温,玫瑰精油耐高温
D.前者烧瓶里是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后者是水
[答案] D
[解析] 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由于在烧瓶中加入的萃取剂含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因此应避免明火加热,而采用水浴加热,这是因为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烧瓶内加入的是水,直接加热不会出现燃烧、爆炸等现象。
14.(2010?北京理综)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答案] B
[解析] 果酒的制作原理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与二氧化碳。要想得到酒精,不能向发酵装置内通入空气。酵母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直接利用光能。适宜的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条件,温度为20℃左右时,最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制作果酒过程中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是为了放出产生的二氧化碳,维持装置内气压的平衡。
15.现有4瓶失去标签的无色透明液体,分别装有:溶解着DNA分子的NaCl溶液、大肠杆菌超标的自来水、葡萄糖溶液及淀粉酶溶液。下列用于鉴别这4种溶液的方法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
A.各取4种液体少许,分别倒入4支试管中,再缓慢加入蒸馏水,出现丝状物的为溶解着DNA的NaCl溶液
B.各取4种液体少许,分别加入4个含有伊红—美蓝的培养基中,把培养基放在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出现深紫色菌落的培养基上加入的液体是大肠杆菌超标的自来水
C.各取4种液体少许,分别放入4支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在温水中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的为葡萄糖溶液
D.各取4种液体少许,分别放入4支试管中,滴入少量碘液,溶液变蓝的为淀粉酶溶液
[答案] D
[解析] 碘液遇淀粉溶液变蓝,而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16.无菌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 ②对培养基及器械用高压蒸汽灭菌 ③对培养材料进行表面灭菌时,一方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植物材料的耐受能力 ④培养中不同药剂、不同植物材料,甚至不同器官要区别对待 ⑤对培养材料可用高压蒸汽灭菌 ⑥如果不小心引起污染,将可能造成培养工作前功尽弃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大部分来自田间,带有大量病毒,需要进行灭菌。使用高压蒸汽灭菌不仅把病毒杀灭,而且也杀死了外植体,应采用化学药物消毒法。
17.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所需营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MS培养基既含硝态氮又含铵态氮
B.维生素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生物催化剂酶系活动
C.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
D.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无需从外部添加糖类
[答案] D
[解析] 通常植物本身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糖类,不需从外部供给糖,但在植物组织培养进行异养的状况下,大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糖类,因此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糖类,作为碳素来源和能量来源。
18.标准的PCR过程一般分为三大步,这三大步需要的温度是(  )
A.80 ℃、50℃、72℃  B.92℃、50℃、72℃
C.72℃、50℃、92℃  D.50℃、92℃、72℃
[答案] B
[解析] 当温度上升到90℃以上(90℃~96℃)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称之为变性;;当温度下降到50℃(40℃~60℃)左右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当温度上升到72℃(70℃~75℃)时,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A、T、C、G)在Taq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称为延伸。
19.蒸馏时,为提高产品质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提高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B.提高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
C.降低蒸馏温度,缩短蒸馏时间
D.严控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答案] D
[解析] 蒸馏时许多因素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如蒸馏温度过高或过低、蒸馏时间太短等等。如果要提高产品质量,就要严控蒸馏温度,延长蒸馏时间。
20.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答案] D
[解析] 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 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一组平板为代表进行计数。
21.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分子量大的蛋白质(  )
A.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
B.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快
C.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慢
D.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答案] D
[解析] 在小球体内部有许多贯穿的通道,当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只能在凝胶外部移动,路程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22.下列关于电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B.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C.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
D.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答案] C
[解析] 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以及分子的大小等因素,SDS能与各种蛋白质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SDS所带负电荷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异,使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23.将经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 000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  )
A.血红蛋白、甲苯层、脂类物质层、沉淀层
B.甲苯层、沉淀层、血红蛋白、脂类物质层
C.脂类物质层、血红蛋白、甲苯层、沉淀层
D.甲苯层、脂类物质层、血红蛋白、沉淀层
[答案] D
[解析] 混合液经离心后,按密度大小排列,在离心管中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第1层为无色透明的甲苯层,第2层为白色薄层固体,是脂溶性物质沉淀层,第3层红色透明液体是血红蛋白的水溶液,第4层暗红色沉淀物主要是红细胞破碎物沉淀。
24.(2009?江苏卷)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B.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解氧
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提供适宜的营养条件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只是作为反应底物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B选项固定化酶不像普通酶那样对环境要求那么高,耐受性比较好,和溶解氧没关系;C选项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为纯粹的化学反应,不需要提供营养条件,固定化细胞发挥作用需要营养条件。D选项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是作为反应底物,也作为碳源来调节酵母菌的代谢方式。
25.下列关于花药培养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花药中的花粉在培养基上发育成胚状体还是愈伤组织是随机的,不受环境的影响
B.接种后的花药需要每天用日光灯照射12 h
C.花药培养过程中,诱导形成愈组织时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的形成需要光照
D.如果花药开裂释放出胚状体,则一个花药将产生一个幼小植株
[答案] C
[解析] 在花药培养过程中,花药在培养基上的发育方向和培养方向由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比例决定;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花药的同化作用为异养,即从培养基中获取营养物质,不需要光照;当幼小植株形成后,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花药开裂后释放出的多个胚状体要尽快分开,分别移植到新培养基上,否则以后将难以分开。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发酵食品是人们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丰富了我们的饮食生活,如酸奶、干酪、泡菜、酱油、食醋、腐乳、啤酒、葡萄酒等。
(1)下列能为发酵工程提供菌种的是________。
A.植物体细胞杂交
B.目的基因转移
C.动物细胞融合
D.聚乙二醇处理大肠杆菌
(2)发酵食品一般脂肪含量较低,是减肥者的首选食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是:利用微生物制造酸奶。该兴趣小组的准确活动的记录如下:
活动目的:学习制造酸奶,体验微生物食品的加工条件及过程,验证氧气对乳酸发酵的影响。
活动准备:容积分别为1 000毫升和500毫升的无菌带盖大口瓶;1杯不加糖的酸奶(成果冻状);1 L牛奶(恒温箱);炉灶、3 L容量的锅、恒温箱、搁架;铅笔、量匙、手套、温度计、小勺。
已知微生物的催化温度为38~44℃间,当牛奶凝固成果冻状便说明酸奶已经做好了。
请你帮这个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一个完整的活动方案,并对活动结果进行预测和简单分析。
[答案] (1)B (2)发酵过程中要消耗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发酵食品的能量值比较低
(3)①将1 L牛奶倒入3 L容量的锅内,在炉灶上加热煮沸(或加热到70~80℃)灭菌。②冷却至38~44℃时分别向1 000毫升和500毫升的无菌带盖大口瓶中各加400毫升已灭菌的牛奶。③再向两个大口瓶中各加入100毫升不加糖的酸奶,盖盖密封。④将两个大口瓶放进恒温箱中在38~44℃条件下保温培养,每隔30分钟观察一次,并做记录。
结果预测:500毫升瓶中的酸奶先发酵完成,1 000毫升瓶中的酸奶后发酵完成。
[解析] 用于发酵的菌种必须是纯种,一般采用物理或化学诱变的方法筛选优良高产的突变菌种;人们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构建工程菌,为发酵提供优良菌种。发酵过程中要消耗碳水化合物的能量,因此发酵食品的能量值比较低。
27.(15分)(2010?新课标理综)下列是与芳香油提取相关的问题,请回答:
 
(1)玫瑰精油适合用水蒸气馏法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________(是、不是)纯的玫瑰精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量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精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________。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密封不严的瓶装玫瑰精油保存时最好存放在温度________的地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植物的花中精油的相对含量随花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变化趋势如上图所示。提取精油时采摘花的最合适时间为________天左右。
(6)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油时________(能、不能)采用从玫瑰花中提取玫瑰精油的方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 不是 玫瑰精油与水蒸汽一起蒸馏出来,所得到的是油水混合物。
(2)蒸馏温度 在一定时间内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定时间后,提取量不再增加
(3)下降 部分精油随水蒸汽挥发而流失
(4)较低  减少挥发 (5)a (6)能 薄荷油与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似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芳香类植物精油的化学特性,提取过程。
此题考查的内容较为基础,主要是围绕着玫瑰精油的化学特性而考查,由于此精油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可以用高温水蒸馏法提取,冷却后必然含有水;蒸馏的提取效果与蒸馏的温度与蒸馏的时间有关,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原料中含的精油减少,提取的量也会减少直至再也提不到精油。蒸馏过程,如果不冷却,提取后的混合液温度较高,由于精油易挥发,其中的含量会降低;同样,保存时,环境温度应较低为好,防止精油挥发;第(5)小题为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及图文转化能力,根据图象可知,玫瑰精油在蓓蕾期,开放期前花中精油的含量较高,应在此时采收;由于薄荷精油与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相似,可以采用相同的提取方法。
28.(15分)Taq DNA聚合酶是从一种耐高温细菌中分离提取的。实验表明,PCR反应时变性温度为80℃~100℃,50个循环后,Taq DNA聚合酶仍有65%的活性。Taq DNA聚合酶表现为对Mg2+依赖,该酶的催化活性对Mg2+浓度非常敏感。测定结果为MgCl2浓度在2.0mol/L时该酶催化活性最高,此浓度能最大限度地激活Taq DNA聚合酶的活性,Mg2+过高就会抑制酶的活性,因而MgCl2的浓度在不同的反应体系中应适当调整,优化浓度。Taq DNA聚合酶不具有校正活性,因而在PCR反应中如发生某些碱基的错配,该酶是没有校正功能的。Taq DNA聚合酶的碱基错配概率为2.1×10-4。
(1)Taq DNA聚合酶在高温下仍能保持活性,因此PCR扩增时可以________加入,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再添加。 
(2)影响PCR反应的因素除引物、反应温度和时间、Taq DNA聚合酶浓度外,从材料中可知,还应有________。
(3)这种嗜热细菌能够在热泉中生存,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PCR反应中由碱基错配引起的变异来源于________,假设对一个DNA进行扩增,第一次循环时某一模板链上发生碱基错配,则扩增若干次后检测所有DNA的扩增片段与原DNA相应片段相同的占________。
(5)Taq D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若要与其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分离,一般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________进行纯度鉴定。
(6)若要在实验室内培养能够合成Taq DNA聚合酶的细菌,除为其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必需提供______________条件。
[答案] (1)一次性 不需要 (2)Mg2+浓度
(3)长期自然选择 (4)基因突变 1/2
(5)凝胶色谱法 电泳法 (6)70℃~80℃的高温
[解析] 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它能以极少量的DNA为模板,在几小时内复制上百万份,其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离不开Taq DNA聚合酶。
(1)据题意知:PCR反应时变性温度为80℃~100℃,50个循环后,Taq DNA聚合酶仍有65%的活性,而PCR一般经历三十多次循环。Taq DNA聚合酶一次加入即可,不需要再添加。
(2)考查PCR的条件:引物、反应温度和时间、酶浓度等,由于Taq DNA聚合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除受温度、酸碱度影响外,还受金属离子影响,如Mg2+。
(3)高温环境定向选择耐高温的生物生存。
(4)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某一位点出现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若一个DNA分子第一次复制时一条链发生碱基错配,以后复制过程中,凡以该条链半保留复制产生的DNA均属突变的DNA,占总DNA链的12。
(5)蛋白质分离一般采用凝胶色谱法,再用电泳法进行纯度鉴定。
(6)合成Taq DNA聚合酶的细菌是耐热细菌,其生存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
29.(10分)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水果的出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min(如图甲)
Ⅱ: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min(如图乙)
Ⅲ: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果汁量(如图丙)
Ⅳ: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果汁量/mL 8 13 15 25 15 12 11 10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破除细胞壁,是因为果胶酶可以把细胞壁中的果胶分解为__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__________左右时,果汁量最多,此时果胶酶的活性________。
(3)为什么该实验能够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A、B、C图依次表示果胶酶浓度一定时,果胶酶的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速度、pH之间的关系,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图A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
②图B中,曲线ab段表明________,曲线bc段表明________。
③将装有果胶酶与反应物的甲、乙两支试管分别放入12℃和90℃水浴锅中,20分钟后取出转入40℃的水浴锅中保温,两支试管内的反应是:甲 ________,乙________。
④图C表示果胶酶浓度、反应物浓度、温度等一定时,果胶酶催化反应的速率随pH变化的曲线,实验时可根据________来判定果胶酶的最适pH。
[答案] (1)半乳糖醛酸 (2)40℃ 最大
(3)果胶酶将果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滤纸,因此苹果汁的体积大小反映了果胶酶催化果胶分解的能力 (4)①受反应物中酶浓度的限制 ②果胶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果胶酶的活性随温度的继续升高而下降 ③反应速度加快 无催化反应 ④果汁的量
[解析] (1)果胶酶催化植物细胞壁中的果胶分解成为半乳糖醛酸。
(2)由题干中的表格可知,40℃时果汁量最多,说明此温度下酶活性最强。
(3)该实验中衡量结果的指标有两项,一是观察在相同的时间内,滤出苹果汁的体积的多少。体积多说明果胶酶活性高,将果胶分解得多,使果汁更好地流出。二是观察果汁的澄清度。
(4)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其催化效率受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影响。①图A中,当反应物在低浓度范围内增加时,反应速度迅速上升;当反应物达到一定浓度时,随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不再增加。这是因为酶虽然有高效性,但催化能力也有一定限度,当所有酶都发挥了最高效能后,反应物浓度再增加,反应速度也不增加,这时受酶浓度影响。②从a点b到点曲线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酶活性升高。曲线bc下降,因为温度超过最适温度,酶活性降低。③由于甲试管温度较低,所以酶活性较低,反应速度很慢,当转入40℃(酶反应的适宜温度)的水浴锅中加热时,其反应速度迅速增加。乙试管在90℃高温下,酶结构被破坏,酶变性失活,当转入40℃的水浴锅中保温时,酶活性也不再恢复,故无催化反应。④图C表示果胶酶浓度、反应物浓度、温度等一定时,果胶酶催化反应的速率随pH变化的曲线,实验时可根据果汁的量来判定果胶酶的最适pH。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shti/sen/105461.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