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偶感

 茉莉苑168 2012-05-29

偶感

(2012-05-29 14:24:58)
 

           武则天晚年时,各地水旱灾害不断。信佛的武则天下令赈灾的同时,颁布了一条禁屠令,这恐怕也是古今中外唯一的法律。摄于武则天的威严,全国上上下下无不遵守。

           恰在此时,秦叔宝的孙媳妇一胎生双子,秦家迎来五世同堂的大喜事。秦家邀请亲朋好友喝满月酒。酒宴喜气洋洋,充满着家和人旺的气象。桌上山珍海味,琼浆玉液。席间,秦叔宝猛省“禁屠令”,不觉背心发凉、手里捏汗,他在敬酒时对同朝为官的贺客们说:“各位大人,因为吾皇颁布禁屠令,今天不该有此宴。可老母亲晚年喜得玄孙,至有天伦之乐。而今各位来了,诚为心腹朋友,还望尽兴余欢的同时,多多包涵,深为感激!”听主家这么说,在场的人没有不答应的。可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不提醒也都罢了,偏偏这席话被在座的傅游艺、杜肃两人听进耳里,兜入心里。这哥俩别的本事没有,就会打小报告。只见他俩相视一笑,各各生出小九九。散席后,两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各揣一个肉包子回家。

           第二天早朝结束后,他们单独留下来向武则天密报此事,添油加醋的同时,从怀里掏出包子呈上,然后退到一边等候领赏。武则天立即宣秦叔宝的儿子秦怀玉和亲家进殿面谕,问明及对证此事后,让两个小人拿出肉包子给秦怀玉辨认。秦怀玉和亲家一见大惊失色,急忙叩头谢罪。武则天却大笑起来,说:“我禁止屠宰,只是禁止无端屠宰。像你们家有这么大的喜事,理应庆贺,屠宰并不过分。今天叫你们来,只是告诉你们,请客时不要什么人都叫。”武则天顺手指了指旁边的傅游艺、杜肃,“像这样的人,表面应承却偷揣包子出来,就不要叫。”

           秦家幸遇的是武则天,倘若换一个昏君,早已人头落地,不死也得脱层皮。这也说明,武则天能分辨是非真伪,明察秋后;同时十分珍惜、爱护功臣和人才。

           史上还流传很多美谈,这里说到梁、陈之交。梁启超对陈寅恪有知遇之恩,按理说,陈寅恪对梁启超不说感恩戴德,至少也该礼敬三分。但是,他与梁启超的学术论战,却针锋相对,充满很浓的火药味。这比起今人的因举荐而荣宠高升,以至黑白颠倒、沆瀣一气,简直圣邪立判。

           关于陶渊明归隐的争论,梁启超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陈寅恪则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亲身实践,陈寅恪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流露出他对梁公的狭隘之嫌。

           陈寅恪批评力道十足,尖酸刻薄。有好友这样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陈寅恪以笑作答:“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学术归学术,恩情归恩情,这才称得上人格。

           而当有人嘲笑梁启超“引狼入室”时,梁回敬道:“无论是批评陈寅恪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此语,足够让人回味。

           所以,有人主张“做人如制币”,这是什么意思?古人制币,外圆而内方。故而想到治国的方略:外儒内法。故而又有了为人的原则:外表圆融随和,内则有一定的尺寸与法度。

           细思之,大千世界,可以概括出四种人。

           一种人,外方内方,讲究原则,为人方正,表里如一。是谓直,正直,不轻易调和。

           一种人,外圆内圆,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崇拜金钱与私有,不遮不掩。是为贼,贼心贼性贼行,却也风光。

           一种人,外方内圆,堂上主义思想,为民鼓呼,头头是道,道貌岸然,实则男盗女娼、变公为私、唯我独尊,不容异议。是为伪,伪君子,最害人者。

           再有一些人,便如制币一般,外圆内方,外则随随便便,屈伸有度;内则有自己不可动摇的原则和章法,信念如铁,意志如钢,百折不挠。是谓达,达则兼济天下,以天下为己任。

           直则刚性有余而韧性不足,易折;贼则尽失人格,为人不耻;伪则终将露出马脚,害人害己;唯有达者能悟出世间大道,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能颐养天年。

           智者不损人以利己,是谓乡贼;以不损己以利人,是谓乡愿。此乃正道。


摘自 笨笨眼里世界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