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信巨人MSN欲退?

 骑着乌龟找马 2012-05-30
    近日,一项媒体调查显示,账号中毒、账号被盗、垃圾信息满天飞、客户体验糟糕等问题已让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对MSN产生抱怨,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决定弃用MSN。

  着名IT评论家贾敬华甚至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按照MSN现在的产品改进情况,以及MSN的服务态度,MSN未来几年有可能会退出中国市场。

  昨日,MSN(中国)给记者发来声明,声明中,MSN(中国)总经理刘振宇对上述言论予以否认。“MSN在华业务不会退出,并将继续拓展在华业务。在一批批互联网公司的更迭中,我们今天还活着,还算活得不错!”

  七年之痒问题多

  “三大罪”:中毒、体验、客服

  截至今年,MSN进入中国正好七年时间。资料显示,2005年5月,微软宣布和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并由此将MSN正式带入中国。

  但在这7年里,MSN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如意。2011年底的一份报告中显示,微软MSN在全球的份额很高,占到41%份额,但在中国却只有4.95%。

  在全球即时通信市场占40%份额的IM巨人为何在中国成了“矮子”?

  用户把这一问题归结到其产品和服务上,并列出了“三大罪状”。其一,容易中毒;其二,用户体验差,垃圾邮件多;其三,客服非常糟糕,MSN在中国有很大的用户群,但竟然没有客服电话。

  对于上述问题,用户张小姐颇有感触。“MSN是我平时工作中的沟通工具,先暂且不说它稳定性差的特点,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它频繁中毒。”张小姐告诉记者,有一次,由于中毒,账号被盗,盗号者通过其MSN向线上所有联系人发出近乎完美的诈骗信息,幸亏发现得早,不然损失惨重。

  “不仅如此,在事后,我发现其恢复号码的过程更令人崩溃,也联系不上客服,最终只能换个新号。”张小姐在回忆整个过程时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

  本地化不佳惹祸

  决策层在海外,对市场的反应缓慢

  对于MSN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业内多位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均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其没有真正推行本地化。

  “从我们的检测结果来看,MSN在中国IM市场的份额确实呈下降趋势,这是水土不服的表现。”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表示,在MSN的管理体系中,MSN中国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它的决策层在海外,意见传达和反馈需要经历漫长过程,这让它对市场的反应缓慢。

  此外,就技术来说,由于服务器问题,其提供的服务并不稳定,而即时通信领域很重要的一点便是稳定性。

  艾瑞咨询分析师由天宇也认为,除了产品和用户体验架构以外,MSN在运营和营销层面的问题更大。“以市场推广为例,在中国有独特的游戏规则,比如,推行软件的话会采取捆绑的方式,但作为国际公司,往往不习惯于这种规则,久而久之,就与国内市场的竞争者差距拉大。”

  此外,由天宇认为,随着移动终端市场的发展,米聊、微信等基于移动设备的即时通信工具出现,也会瓜分原有IM巨头的市场份额。“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互动平台推出即时聊天工具后对MSN也是一个冲击,比如微博。”

  告退中国市场?

  微软不会花费很多精力在MSN上

  水土不服似乎是很多跨国巨头在中国市场上的“病症”,不乏由此退出中国市场的先例。那麽,MSN会不会是下一个?

  对此,刘振宇坦言,MSN在中国的发展历经坎坷。“作为一家外资互联网公司,一方面要适应中国市场以及网民快速发展和变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协调微软全球在线服务战略在中国的落地。”

  根据MSN提供的数据,2011财年,MSN(中国)公司的收入增长超过40%,盈利能力增长了超过200%。营收主要来源于MSN中文网、Messenger客户端和必应搜索。

  “MSN在中国的业务不只是即时通信,它不会愿意放掉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董旭认为。

  在由天宇看来,互联网业务在微软公司的发展中并不是重点,因此,微软并不会花费很多精力在MSN上,但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动,MSN未来可能会处于自我运营和发展的稳定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