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阳中街清代遗址为努尔哈赤寝宫

 SFWJ 2012-05-30
中街清代遗址为努尔哈赤寝宫
http://www. 2012-05-29 08:44:24来源: 沈阳网
分享到:

 

    沈阳城门示意图

 ▲明代镇边门

(九门)的牌匾

    5月28日上午,来到位于北顺城路白塔小学路南正在开发的一片工地上,目光所及,有七八个人在上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进行考古作业。

    著名清史专家、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也在现场,他对记者说:“清代历史上,沈阳故宫的北边存在着一宫一庙三府,一宫即为汗王宫(努尔哈赤寝宫),一庙为城隍庙,三府为豫亲王府(多铎王府,又称十王府)、睿亲王府(多尔衮王府)、武英王府(阿济格府)。根据康熙年间的《盛京城阙图》来看,汗王宫的位置应在通天街与北顺城路相交的位置,而且正对着九门。一是位置正确,二是地层符合,可以认定这里应是努尔哈赤汗王宫遗址。”

    仔细对照了一张1927年出版的沈阳地图后发现,盛京老城墙内“井”字形大街把市区分成几个方块形区域,正中最北的一个方形区域内确实有三座王府。以通天街为界,路西边是豫亲王多铎王府,俗称“十王府”。佟悦说,它原来就在北中街路19号沈阳市公安局招待所院内,很好确定位置。十王府北边不远就是努尔哈赤汗宫,但这个汗宫早已不见踪影了。

    目前,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还保存着一张《盛京城阙图》,上面显示:努尔哈赤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迁都沈阳后,在修建今故宫东路建筑大政殿和十王亭同时,还修建了他的住处“汗宫”和多座王府。“汗宫”位于明代沈阳中卫城的北门——镇边门(俗称九门)里,《盛京城阙图》上标为“太祖居住之宫”。

    明朝时,沈阳城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努尔哈赤打下沈阳后,为出入城门更加方便,于是改“四门”为“八门”,即每个方向有两个城门。这样沈阳城便由“十”字形变成了“井”字形。当时将明朝时的北城门特别保留了下来,变成“九门”。这个九门的位置在大北门、小北门两个城门之间偏西一些,可以大量屯兵,专家认为,这样的城门体系设计结构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留下这个城门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九门内可以屯兵,城门楼上可观察敌情,进退都十分方便,这也是努尔哈赤之所以选择住在“九门”前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努尔哈赤1625年3月迁到沈阳,直到1626年8月11日病死,他在汗王宫居住的时间并不长。如果此次能在努尔哈赤汗王宫所在地有所发现,肯定会为沈阳古城的历史研究锦上添花,也增多了一些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