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吃” 山口村是通山县一个拥有200多户村民的贫困村,这里的村民很淳朴,有一部分外出打工,还有一部分留在家里靠种植稻谷、红薯、玉米维持生计。在外打工的经济条件稍好些,而留在村里的村民每年靠务农获得的收入只有几千块钱。 泥泞的山路、简单的教室、老式的黑板、求知的双眼、破烂的鞋子……这是山口村小学给志愿者们的第一印象。志愿者们给山口村小学的140多名学生送来价值数万元的文具、图书、体育用品。考虑到小朋友们喜欢吃零食,他们还专门带来几大箱零食。别的孩子拿着零食就开始吃,一位一年级的小姑娘却把面包小心翼翼地装好说,“我要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吃。” 这次志愿者还帮扶了两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费用,其中一个小女孩是就读四年级的万椒娇,她因患先天性心脏病,身体非常虚弱。父母都在家务农,家中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黑白电视机。志愿者中间还有一些企业负责人,他们带来用工简章,希望提供岗位让这些贫困学生的父母脱贫致富。 孩子们渴望吃上免费午餐 罗老师是四年级的班主任,他一个人包揽了除数学和英语外的所有课程,还兼任“校车司机”。山口村的村民住得比较散,撤点并校后,许多学生必须走十几里路上学。前年,罗老师拿到驾照后,花5万多元自费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每天早晨5点他就得起床,在预先定好的集合点,去接20多个住得比较远的学生。因为人太多,他得跑两趟才行。下午放学,他再把这些学生全部送回去。 罗老师说,他每天都要跑80公里,自己感冒两个月一直没好,也没敢在家休息,因为学生上学必须由他接。他接送的每个学生一学期交300块钱的油费,其实这些都不够,多出的费用都是自己贴。 校园里的学生普遍比较瘦小,14岁的严金富身高才1米4,明显比周围的孩子矮一截。有40多个孩子在学校吃午餐,每人每天的伙食费是1.5元。每顿都是土豆、萝卜和白菜等,最近因白菜价钱涨了,连白菜也停止供应了。罗老师说,他看新闻得知有很多贫困学校有了校车和免费午餐,他也想孩子们能够坐上正规的校车,吃上免费午餐。 这次帮扶的组织者是维思劳动法培训中心鲁俊峰律师,他称一次在咸宁出差时了解到山口村小学贫困的情况,回武汉后便产生了帮扶这些孩子的想法,于是通过工作上有联系的企业组织了30多名公司白领和企业负责人,大家通过募捐和提供岗位的方式帮助这些困难家庭。鲁律师表示,他们还将会通过各种渠道让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帮扶这些困难家庭。本报记者 蒋冲 小姑娘将领到的面包留下准备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