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经济历史发展

 月夜玫瑰之家 2012-05-30
摘要:在世界经济遭遇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之后,美国和欧盟两大经济体相继失去活力,可是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却引领着世界经济一直前进,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做出贡献,现在我们就取印度为例,同样是人口大国,印度如何发展做个讨论。
(1) 印度经济历史
    印度经济大致可分为三段时期,第一段为前殖民时期,直至17世纪止,第二段为英国统治时期,由17世纪开始,而第三段则是由1947年印度独立直至现在。
前殖民时期
        公元前2800年至1800年,人们在印度河流域聚居并耕种和畜牧、使用统一的度量衡、制造工具和武器,群体之间亦开始贸易,形成了印度河流域文明。考古发现,古代遗迹包括具规模的街道、排水系统及供水系统,其中更有相信是世界首个公共卫生系统及市政府的雏型。
        1872年的统计调查显示,印度99.3%的人口居于乡村;乡村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与外界隔离并且自给自足。农作物为纺织、食物加工和工艺品提供原料。虽然不少王国发行货币,以物易物仍相当普遍。
        宗教力量(尤其是印度教)及种姓制度及大家族的制度,对印度的经济活动产生具大影响。种姓制度有如中世纪欧洲的行会,确保了分工,促进技术的传承。
  以往,印度对外贸易大多由外国人及伊斯兰教徒经营。纺织品如棉布、披巾及农产品如黑椒、肉桂、鸦片和靛蓝出口到欧洲、中东和南亚地区,换入黄金和白银
殖民时代
  殖民统治改变了税制,由收入税改为财产税,使农民陷入苦况;而通过契约,殖民者的财产权受到保障。同时,殖民政府亦提倡自由贸易、制定统一货币、固定汇率、统一度量衡、资本市场、建设铁路及电报设施、政治中立的公务员队伍、普通法法制等。不过,在殖民时代末,印度是当时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工业停滞,农业发展未能支持急速的人口增长。
  剑桥大学历史学家推算,印度占全球收入比重由1700年约22.6%,下降至1952年只有3.8%。虽然英国殖民统治被认为是印度经济发展落后的祸根,但通过审视宏观经济,学者指出印度的经济发展是殖民主义及世界迈向工业化和经济融合的结果。
独立至1991年
  独立后的印度经济政策倾向保护主义,强调工业化、国家干预劳工和金融市场、庞大的公营机构、监管商业活动、中央规划等。印度独立后初期的经济政策由其第一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主导,并由其后的英迪拉?甘地继承。不过,1947至1980年期间,相对其他亚洲国家,尤其是亚洲四小龙,印度经济增长缓慢,更被讽刺为“印度式经济增长率”(Hindu rate of growth)
1991年后
  1980年代后期,拉吉夫?甘地放宽投资限制,取消价格控制,降低企业税项。措施对经济增长有帮助,但同时导致政府财政赤字高企,经常帐恶化。随着印度的主要贸易伙伴苏联解体,加上波斯湾战争使油价飙升,导致印度贸易失衡,政府濒临破产边缘。印度政府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以接受IMF提出的改革经济制度为代价,获得了总额达18亿美元的紧急贷款。资金注入后,当时的总理纳拉辛哈?拉奥与财长曼莫汉?辛格于1991年正式展开经济自由化改革,取消“牌照制度(Licence Raj)”(投资、工业及入口牌照),结束国营公司的垄断,同时放宽外来投资,免除了多个行业的外资审批制度。自此奠下了印度经济自由化的大方向,而此方针亦未受政党轮替所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没有政党敢触及强势的贸易协会和农场主的利益:改革从未涉及劳动法和农业补贴等敏感议题。1990年代,除了为数不多的低迷时期,印度经济发展迅速。人均预期寿命,识字率和食品安全等也随之进步。
  1998年的核试验打击了印度的国际信用评级,但持续的经济发展令标准普尔、穆迪等金融分析机构于2007年调高了印度的信用等级。2003年,高盛估计印度的名义GDP将于2020年超越法国和意大利,2025年超越德国、英国及俄罗斯,到2035年超越日本,成为第三大经济体,次于美国和中国大陆。
修正后的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印度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外国直接投资加速流入。据此,高盛公司预测,“自2007年到2020年,以美元计算的印度人均GDP有望增长四倍”,并在2043年前超过美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盛列出了十项注意事项:1.提高政府治理水平;2.提高教育水平;3.增加大学数目,提高办学质量;4.控制通货膨胀;5.制定可靠的财政政策;6.推进金融市场自由化;7.提升与邻国的贸易水平;8.提升农业生产水平;9.改善基础设施;10.加强环保,改善环境。
(2) 神与科学
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度,在其发达的电子技术背后却又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这种矛盾存在于一个个体是十分惊人的,但这也是印度人成功的所在,印度本土信奉印度教的人口占80%之多,伊斯兰教有10%佛教占8%以及2%其他宗教,而这些宗教所拥有的共同特点就是给予印度人一种信念,在印度贫富差距巨大的环境下穷人们依然努力奋进,他们不去抱怨社会的不公,而是各司其职,这可以证明印度的宗教理念给予印度人民一个积极奋进的心态。
依据这一观点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印度宗教盛行,却又科技发达,这也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市场经济一样,相反的理念掌控着精神与表现俩各个不同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矛盾理论相融合。这又不得不提到印度塔塔集团,塔塔集团是印度最大的集团公司,创立于1868年,总部位于印度孟买。塔塔集团2010-2011财年总收入为833亿美元,其中58%来自于海外业务。集团在全球各地的职员数量约为42.5万人。143年以来,在印度,人们提到“塔塔”就等同于以恪守良好的价值观和商业道德而广受尊敬的代名词。他与印孚瑟斯电子公司在某些领域之间虽有竞争,但是在印孚瑟斯公司的走廊上依旧挂着塔塔集团老总的画像,这说明印度人将精神与物质分开,共同发展的结果,所以,宗教与科学并不矛盾,他们可以存在于同一个体的不同层面。
(3)产业发展
印度可谓是诞生奇迹的地方,纵观印度历史,在它成为一个大国时我们可以看到,自2000年“千年虫”被印度印孚瑟斯公司宣告共破后,印度直接以电子产业闻名于世。
商业服务:商业服务(资讯科技、资讯科技服务、商品外包)是2000年成长最快的项目,达到了总输出服务的三分之一,IT产业的成长,要归因于高技术高专业但极低的生产成本,及持有流利英语的工人, 作为供应方, 借由配合顾客以提升对于印度的服务产业的兴趣,或增加外包的机会。印度IT产业的全国GDP从2005~06年的4.8%到2008年,已成长至7%。到了2009年,印度有七家公司挤进了世界前15大外包公司的排名。2009年3月,全印度外包公司的总年收入高达600亿美元。专家预估,到了2020年时此金额将上看2兆250亿美元。
金融服务:印度金融业在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较完善的金融体制,还有世界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孟买证券交易所的支撑,印度的金融市场可分为:有组织的部门(包含私人企业,公营事业与外国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合称为计划内银行和未组织化的部门(包括个人或家族所拥有的当地银行或信贷和非银行性金融公司<NBFCs>)。缺乏组织的部门在农村与半开发都市仍然拥有比传统银行庞大的市场,特别是在非生产用途上的借贷,比如婚丧喜庆或短期贷款。英迪拉?甘地总理在1960年时宣布了14家银行的国有化,1960年时又开放了六家,并规定银行要提供40%的优先贷款于农业、小型工业、零售贸易、中小企业的发展。以确保银行尽其对社会发展的义务。之后,印度的银行分行总数从1969年的一万零一百二十间增加至2003年的九万八千九百一十间,一个银行分行的单位面积服务人口数也因此从6.38万降至1.5万。1971年的存款总额比1991年的增加了32.6倍,与1951年相比则多了7倍。
工业:印度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工业占27.6%的GDP且雇用率17%的总劳动力。尽管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工厂劳动力仅从事简单的家庭代工。印度的小型工业产品在世界排名第16名,而他们的小型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5%。
经济改革带来外国的竞争,某些公家企业因此而转向民营,开放转为公共部门带来民生消耗品的大量生产.开放后,那些经常搞垄断式经营的私人家族企业需要良好的政治挂勾才能与外国企业及廉价的中国商品竞争。自那以来的变化包含压缩成本,改进管理,专注于开发新产品并依赖低廉劳工与科技。
(4)总结
    印度以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力量,同时,印度发展也给予我们启示,精神物质分开发展,放开市场不存在国有压制民营现象。这对于中国的发展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