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人有私有财产,就会引来盗贼

 传统文化网站 2012-05-30

【原文】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胣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

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译文】将要对开箱子,掏口袋撬柜子的盗贼而预先防备,就一定要整治收敛封牢扎紧口袋,把门窗箱柜关锁牢固,这是世俗公认的智慧。可是大盗来了,则背起柜子、提起箱子、担起口袋而快步离去,唯恐封闭捆扎关锁的不牢固。既然如此过去所说的明智者,他们的作法不就是为大盗积聚财物吗?

对此试作论述,世俗所说的智者,哪个不是为大盗积聚财物的呢?所说的圣人,哪个不是为大盗守护财物的呢?何以知道是这样呢?从前的齐国城邑相邻遥遥相望,鸡鸣狗叫之声相闻,鱼猎网具遍及之处,犁锄农具耕作之地,方圆二千余里,统括四境之内,所用来建立宗庙社稷,治理邑闾州乡等区域的方法,何尝不是效法圣人呢?可是,田成子一旦杀掉齐君就窃取了齐国。所窃取的仅仅是这个国家吗?连同治理国家的圣知之法也一并窃取了。所以田成子虽有盗贼的名声,而其处境却能象尧舜一样安稳,小国不敢指责,大国不敢征讨,十二代享有齐国,这不就是窃取齐国,连同圣知之法一并窃取用来守护他那盗贼之身吗?

再试作申论,世俗所说最明智之人,有不为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说最圣明之人,有不为大盗守护财物的吗?何以知道这样呢?从前关龙逢被杀,比干被剖心而死,苌弘被挖腹而死,伍子胥被杀尸体于江中糜烂。象这样四位贤人也免不了身遭杀戮。故而盗跖之同伙问跖,“作盗贼也有其奉行之道吗?”盗跖回答说:“哪里会没有道呢?能度量猜测屋子里所藏之财物,便是圣;进入争先,便是勇;退出殿后,便是最佳行为方式。预知事之可行与否,便是智;合理均分所得财物,便是仁。不具备这五条而能成为大盗的,天下没有这样人。”

由此看来,善人得不着圣人之道就不会有所建树,盗跖得不着圣人之道就不能横行。天下之善人少而恶人多,那么圣人利天下的作用少害天下的作用多。所以说:嘴唇张开牙齿就受寒;鲁国酒味淡薄,邯郸便受围;圣人出世而大盗随之而起。抨击圣人礼法,放掉盗贼,而天下就能获得太平。

【说明】《胠箧》,就是打开箱子的意思,取篇首二字为篇名。箱子、口袋、柜子是干什么的呢?装东西的,装贵重东西的。盗贼是干什么的呢?是偷盗窃取贵重物品的人。如果你有贵重物品,那么盗贼就会来盗取,如果你没有贵重物品,那么盗贼还能偷盗什么呢?因此,打开箱子的意思就是说,我的箱子、口袋、柜子是空的,即使有东西,也不是贵重物品。也就是说,我没有私有财产!人有私有财产,就会引来盗贼,国为私有制,就会引来窃国的人。正因为私有制的产生,才有了盗贼的出现,如果没有私有制,没有私有的贵重物品,人们还偷盗什么呢?古代的尧舜,是公天下,那时的圣人,是维护公天下。至夏启立国,便是家天下,那时的圣人,是维护家天下。难道只允许你家天下,而我就不能家天下?只允许你有贵重物品,而我不能拥有贵重物品?你认为这些都是通过正道挣来的,而我认为那不是正道,而是搜刮人民的血汗。人们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开始盗窃的。所以,私有制是一切祸乱的根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