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怎样读书——王云五对青年谈求学与生活

 3gzylon 2012-05-30

我怎样读书——王云五对青年谈求学与生活(花生文库·大师谈学习系列)

分享到:

编辑推荐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大至方法、态度,小至标点、数字。
  金针度人,妙语解惑。
  亲炙大师教诲,得其神髓,终身获益。
  
《我怎样读书——王云五对青年谈求学与生活》

  “按揭”买车、买房,在今天已经是寻常事了。可是,100年前,一位17岁少年“按揭”去买一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3年付清书款时,他已通读了一遍。这就是本书的作者,胡适的英文老师,教育家,出版家——王云五。
  我们从小开始学习,就被传授各种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譬如“如何集中精力听讲”、“如何预习与复习”、“如何解题”等等;此类的图书也是汗牛充栋、层出不穷。本书当然不是“如何学习”的灵丹妙药。作者从小学未毕业,仅仅“识字”起步,自修成为“博士之父”的成才经历;给我们建议了“怎样读书”、“如何学习”的可操作之法、可实践之路。无论是在校求学、还是业余充电,相信这本小书都会给您一些帮助。

 

内容简介

《我怎样读书——王云五对青年谈求学与生活》面向青年讲授怎样求学,怎样读书,怎样生活,怎样谋职,以及关于健康、婚姻的种种问题,共十九章,丰富多彩。撰著人王云五,一个几乎未受过正规教育而成了胡适的老师、孙中山秘书的人,成了主持商务印书馆达四十年之久的人,成了一位对中国现代文化有杰出贡献的学问家、发明家。他将自己“怎样读书”、“如何读书”的经验,在书中详尽实用,一一道来。
每一章都让人感到可亲、可信。它对希望成为有用人才的青年,特别是对走出了学校围墙都还需要充电的年轻人,的确具有学习方面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王云五,出版家、教育家。原籍广东香山,1888年7月9日生于上海,1979年8月14日在台北逝世。他靠自学成才,一生未进过大学,无一纸文凭,但学识渊博。辛亥革命后应孙中山邀请任临时大总统的秘书。1913年应蔡元培邀请就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司科长。1921年经他的学生胡适推荐进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总经理等职。1946年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等职。1946年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等职。1964年主持台湾商务印书馆直到逝世。在他的主持下,《万有文库》《大学丛书》和《丛书集成》等问世,使商务印书馆成为对近现代中国文化有巨大贡献的出版社。他还倡导中外图文统一分类法、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他在台湾政治大学授课13年间,博士、硕士出其门下者不下百人;著作约百种。
         王学哲, 王云五之子。1922 年生于上海。1944 年毕业于成都华西大学哲学系,1947 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50 年获得美国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法理学博士。旅美五十余年,从事人寿保险业务。现任财团法人台北市云五图书馆基金会董事长,美国王云五基金会董事长,台湾
       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编译有《现代汉英词典》《英国人的生活与思想》等。

目录

一、我的生活
二、漫谈读书
三、从小学生赤足上课谈起
四、我的学校生活
五、我怎样自修
六、读书十四法
七、怎样鼓起读书的兴趣
八、青年成功的要素
九、运动家的风度
十、读书与求学
十一、我怎样保持健康
十二、业余时间的利用
十三、怎样识字
十四、怎样精读
十五、怎样略读和摘读
十六、科学方法与学习
十七、学业与职业
十八、青年就业问题
十九、谈婚姻
王云五先生小传
编后记
增订本编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好像是一条牛。这话说来很奇特,却含有充分的真确性。不知者会说我侮辱自己;知之者只怕还要说夸奖自己呢。谁都知道牛食的是草,而靠着它的劳力结果,却产生了人们所食的米。就这一点看起来,恐怕我还不能充分适合牛的资格;不过我常常把它作为模范,借以自勉而已。
    关于食的方面,牛是不求美食的,我也正是如此。无论粗米粗面,煮不熟的饭,烧焦了的饭,或是隔宿的饭粥,以及任何菲薄的菜肴,我都可以果腹。牛是不因恶食或多食而不消化的;我也正相同。我常常听见别人有胃病,起初延医服药还有多少效验,后来医药因常用而失效,终身便引以为苦,我呢,家常一顿饭的时间仅需数分钟,足见不能如卫生家所提倡的细细咀嚼,本来易致消化不良。可是生平感到这种痛苦,只有偶然觉着这顿饭不吃也过得去,当此时候,便知是消化不良的征兆。此在他人,或者漠不关心,或者要吃些消化药。我却不如是。我认为牛是不会不消化的,牛更不会吃消化药的;它对于既发或将发的消化不良,只有采用一种最有效的自然疗法。牛能够这样,为什么我不能够这样;难道人不如牛吗?因此,我在感觉不吃饭也过得去的时候,便实行不吃主义;到了下一顿饭,如果仍有同样的感觉,便继续不吃,直至非吃不可的时候,才恢复吃的作用。记得有一次接连两天半不吃,却还是照常工作;后来恢复吃的作用,第一顿饭真是其妙无穷,任何山珍海味都比不上。西洋人也常有因消化不良而绝食一两顿的;他们绝食时期主张休息和安睡;我的主张却与此相反。我以为绝食的时候如果休息或安睡,结果断难继续绝食,因为食欲的起原,一是真正的需求,一是正常的习惯。在消化不良之际,身体对于食物虽没有真正的需求,而口腹因日常使用惯了,在休息或安睡的时候,却不易抵抗诱惑。故唯有特别加忙工作,借以抵抗因习惯而起的食欲,换句话说,就是因忙而忘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