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培中先生太极拳语录(一)

 阿斯顿飞中心城 2012-05-30

刘培中先生太极拳语录(一)

热度 1已有 30 次阅读2012-1-27 18:37

一 太极拳十三势,捧、捛、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实即八卦、五行之合称。 二 十三势者,一炁之演练也。 三 天下之武术,莫不存有此十三势。 四 中定者,九宫也,为先天之元炁之所藏。亦即真炁穴之位。上对夹脊,下对尾闾,与灵性涌泉呼应契合。 五 势者,内含炁机,是活的;架者,则无生机,是死的。 六 分者,拳势之变化,属演绎,目的在于走化黏随;合者,劲炁之凝聚,属归纳,目的在于攻人发放。 七 拳势之伸缩变化,步法之进退穿插,皆依元炁而生化。 八 鼓荡内敛者,一炁分合也。即先天化后天,后天合先天意。 九 练习十三势必须与一炁相结合,否则便是死架。 十 十三势之外形要求,固为沉肩、坠肘、松腰、坐胯,如不能使神经、筋脉、骨节之元真扭结不散,随着伸缩钻翻,贯注于内窍外穴,仍难生效。 十一 迈步时,应以尾闾上下对直,并与支持身体重心之脚跟相合,身体才能正直,不偏不倚,中劲相聚,神炁贯顶,此为三元步法。 十二 一伸即变化,一缩即凝聚,是即太极。动而生八卦,静而归一炁,这就是太极拳。 十三 听劲有二:一称外听,一称内听。前者系指推手时以手去听对方之劲炁而应答随化;后者系指盘架时以灵去听自己之劲炁而合关窍玄机。 十四 太极拳要慢要松,旨在内听自己之炁机,流行全身。结合窍穴之玄妙。这是练成内功的秘诀。十五 无形支配有形,是政治之秘;有形控制无形,是练功之秘。 十六 十三势既喻八卦、五行,就不能忽略卦气,就不能不知生克。不知内窍外穴,强配呼吸而练,怎么不出气病。 十七 中定属土。内中含有一点先天元炁,此炁为十三势之基,无此炁,则五行八卦不能生。 十八 十三势八法,为后天八卦,故其形象圆。即一切动作,都在圆中生化。 十九 太极拳一动,其劲即合于八卦圆圈之中,无论手法或步法皆在圆中求启(疑为契)机、求变化。 二十 太极拳利用圆中之劲,旋弹于敌,这旋弹劲为八势合一,即后天还于先天,故发人而不见其形也。
二十一 太极者,一阴一阳也。太极拳者,即借阴阳变化之招式而称为拳。举凡无阴阳即无太极,在拳术中无阴阳变化,就不是太极拳。 二十二 太极拳内之捧、捛、挤、按、采、挒、肘、靠之用法,就是由五行而生,由五行的阴阳变化而来。 二十三 太极拳之阴阳变化,并不只是阴变阳,阳变阴,虚变实,实变虚,而是无穷无尽的。 二十四 前进有阴阳,后退亦有阴阳,故前进是要用腰胯之旋扭而上,以右手化,即以左手发,以左手化,即以右手发。 二十五 八卦是阴阳自然的生化面成,所以是活的。 二十六 天地一阴阳,物物一阴阳,故阴阳不是只在手上。即脚上、腿上、膝上、胯上、腰上、肩上、肘上、腕上、掌上、指上,以及体内。即窍穴真炁都是一举动间,阴阳连接变化,为一整体。 二十七 在一举动之间,本身的阴阳相结之炁,能与天地元真之炁结合成一整体,是为太极拳之高手。 二十八 拳理就是道理,道理就是以道为体,以理为用。拳架不守道,如何能用,用而无理,则非太极。 二十九 迈步不用腰,即为死步。 三十 任何一种拳招步法,有其长,亦有其短处,这是生克的原因。故在应用时,要看角度、时间、空间、速度等条件而定,不可坚持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 三十一 人体的神经作用是交叉的,故震左足发右掌,震右足发左掌,千万不可患冲。 三十二 一举动,全身各部都要配合,如用前脚跟,就要用后脚掌,如用后脚跟,就要用前脚掌,这就是阴阳变化,虚实分清。 三十三 藏足步,多在发人时用之,不可停留太长,应随势变化。 三十四用步时,全身各关节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应阴阳相配,才是活步。 三十五 步子不死,身体才能灵活运用,制敌于顷刻之间。 三十六 步子,不是放在地上不动的。 三十七 不管什么步,都在一条直线上,不过角度不同而已。 三十八 发劲时,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手与足合,任何步法,如能与此三点相合,便是对的。 三十九 形意拳与八卦拳,丁字步非常多,因为他并没有把步子死住,所以该等派内,照样高手如云。 四十 丁字步,主要把重心移在后腿,前腿虚。发人时,借后腿之蹬力,前脚稍提,拳打到哪里,脚便落到哪里。四十一 腰跨一扭,就要打人,跨的越宽,力量越小。 四十二 步活、身活、招式活,圆转旋化,故太极拳无空式。 四十三 捧劲在腰,千万不可把劲放在手上与肩上。 四十四 捧的瞬间,即变为旋、扭、转、化,或掌、或拳、或指、或发、或聚、或采、或挒、或肘、或靠,尽在一捧之中。 四十五 无论何势,八字之劲势是一个。 四十六 八手合一,速度才能快,才能变化无穷无尽。 四十七 巧劲是灵活,不是太极之功。太极之功,乃发人不见其形,道也。 四十八 不明窍穴,不能激发出体内之潜能,不能进入化境,即不能得到太极之功。 四十九 初练拳者,必须确实按拳规拳理而练,并须求明师指导。明师非名师,名师易找,明师难求。 五十 功架习熟,才能求势的连结、贯串与运用。 五十一 习拳者,自虚无而起,自虚无而返,练到诸形皆无,万象皆空,混混沌沌,一炁浑然,哪来太极、哪来捧、捛、挤、按,哪来手、眼、身、法、步。 五十二 练拳不只在于形式,要在元炁圆满无亏。真炁圆满,形式虽方,亦能活动无滞;元真不足,形式虽圆,动作亦不能灵通。 五十三 练拳者,不可守定成规成法而应用之。 五十四 太极拳之至格,无所谓身,无所谓步,无所谓法。只有混沌一炁,一炁之中,又有身、有步、有法、有体、有用,灵感性通,发人于无形矣。 五十五 拳论云: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是即空而不空,空中有物也。 五十六 千万注意,千万不可将步子放在地上不动。 五十七 静为先天,动为后天;体为先天,用为后天。体用动静,得受灵感性通之变化,则奥妙无穷。 五十八 太极拳是动静兼施的一种拳术,不能单独强调动或静,如有所偏,即不灵不活矣。 五十九 打太极拳,如同一部机器在动,每一个小齿或小螺丝钉在动,都在发挥他的功能。 六十 脚掌属阳,脚跟属阴,弹力在脚掌上,蹬力在脚跟上。人的站力,是脚掌与脚跟的合力。六十一 脚掌用力时,以大脚趾与二脚趾抓地,脚上的力量即传到膝上;如用脚跟一蹬,脚上的力量便传到胯上。是知脚力与膝、胯之关系。 六十二 胯上发不出力,肩力从何而来;肩窝发不出力,肘劲从何而来;肘上不能发劲,手劲指力从何而来。是知脚、膝、胯与肩、肘、手之关系。 六十三 双重为病,双松亦为病,不管双重或双松,都是阴阳的偏差。 六十四 不管在何情况下,总要使脚掌用劲踏着地,同时脚趾要用力抓地,不可放松。 六十五 扭转弹力在脚掌;蹬力发敌在脚心。 六十六 前进时,外三合要如一;后退时,外三合要不乱。如此才能促成内三合之统一。 六十七 称外三合者,即指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手与足合而言。 六十八 脚劲与真炁穴及肾上腺合,并借腰椎之摆动,身体即可轻灵如猫。 六十九 腿似钻者,指在实脚时转身,脚掌脚趾抓地不变,只借腰胯与膝之扭动而转,腿即与脚掌之力相合入地而似钻。 七十 太极拳之架势、身法与步法,不可一刻离开脚上的变化。 七十一 虚脚必须随腰、膝而移动,否则便是死步。 七十二 脚上虚实变化,就是脚跟的提放。比如要想虚前腿,只要把前腿脚跟微微一提,后膝稍跪,腰膝之劲合住,视敌而动。要把前腿放实,后腿脚跟一提,前腿放满,并使脚掌、脚趾抓力,此则快而无形也。 七十三 化敌劲时,要注意自己的腰胯活动的空间。 七十四 受逼而扭腰胯步时,万不可后退以避敌。 七十五 与人交手时,第一是不怕,第二是借力。 七十六 一般人对力,虽有新旧之分,劲虽有先后之别,但太极拳是旋转的,虽然有阴有阳,而阴阳是不间断的,绝对没有阴已完而阳未生,或阳已完而阴未生的时候。 七十七 下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即脐动脉与脐之结合处,属阴。 七十八 沉肩垂肘,是外三合的方法。 七十九 用脚掌时,注意将骨之前面筋脉去贴裹骨上,用脚跟时,注意将骨之凹面筋脉去贴裹骨上。 八十 肩一沉,颈部无形中微微挺起,胸部亦微微内合,腰部也自然而坐,这是很自然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