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对教师评价的启示

 网文草堂 2012-05-31

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对教师评价的启示

一、我国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主要特点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之一,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 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其目的是提高教学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价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导向、激励推动作用。教师评价适当与否都将影响教师 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程度.也必将影响教师队伍素质,从而影响学校办学质量.最终影响素质教育的具体实现。

    我国现行教师评价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评价目的:以学校行政管理为主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除市场经济的主要影响外,还有来自学生、家长的直接压力。致使现行的教师评价主要是从学校行政管理的角度出发,其目的 是为了使学校正常地运转,主要功能是为了学校进行更好的管理,因而学校领导成为评价的最重要主体,评价也旨在为教师奖惩提供依据。而对教师进行奖惩的实质 是为了对教师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在此基础上,才考虑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出一些努力。

    2.评价主体:以行政管理人员为主

    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是由学校领导和少数教师制定的。不能反映广大教师的愿望和要求,这些都充分表明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仅仅是把它作为 一项“任务”去对待,而没有真正贯彻到行动中,更没有将其和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联系起来,致使教师评价的最终效果远远偏离其初衷。另外.同行评价应该是教 师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时候领导看不到的或者关注不到的。同行之间能够了解到。但是现实中却很难看到同行评价的“身影”,即使有也仅仅是形式主 义,这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3.评价方法:以量化评价方法为主

    我国现行的教师评价通常都采用“评价表”、量化打分的方式。对教师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处理.几乎每所学校都根据一套量化的“教师评价表”来了解、把握 全校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而依此来管理教师。这种量化评价的确方便了评价活动,简化了评价程序。但事实上,却是评价者在管理者规定的要求和范围内,采用实证 的方法去提取那些易被量化的指标。而那些不易量化的、但有时确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信息都被湮没在一组组抽象的数据之中,教师的个性特色也因此在量的要 求下被泯灭。

    二、教师评价制度的教育生态学思考

    由上述主要特点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教师评价过于僵化.相对忽视了教师自身的质性发展,通过现有的教师评价.不仅不能了解教师工作情况及他们的需求并给予 及时地帮助、指导,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甚至由于过大的劳动强度及心理压力.导致大部分教师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学校发展停滞不前.应该说已 失去其评价意义。教育生态学的耐度定律、花盆效应及生态位原理为教师评价的完善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相关原理,教师评价也是一种生态现 象.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人格的发展为目的的生态过程。教师与其由自然、社会、规范和生理心理四种环境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复合生态环境构成了一个 有机的生态系统。

    1.“耐度定律”对教师评价的启示

    1911年,谢尔福德提出“耐度定律”,认为“一个生物能够出现,并且能够成功地生存下来,必须要依赖一种复杂的条件全盘地存在。如果要使一种生物消灭或 绝种。只要对其中任何一项因子的性质加以改变。或将其含量予以增减,使其量达到生物耐力的界限之外,即可出现上述后果”。同样,在教师教育生态系统中,影 响教师评价的各种因子对教师而言,也有耐受性问题。当一个或多个因子超过教师对教师评价环境的耐受范围时,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 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系统的失衡,产生教师对环境的适应性障碍,影响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对教师评价而言,根据学校发展的目标适时适度地施加影响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力量。但是,如果学校罔顾自身与教师发展相关的各种资源 和条件,漠视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身心需要.刻意追求所谓的目标、速度或规模,就有可能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的失衡和整体功能的失调。生态学研究表明,当 一个因子处于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的耐受能力可能下降,生物实际上并不在某一特定环境因子最适的范围内生活,可能是因为有其他更重要的因子在起作用。 一些看似无关的因素一样可以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的超耐失衡,所以,学校应通过权力下放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通过资源重组优化管理要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 创设良好的学校生态环境.从根本上转变教师评价的目的,使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自我管理,在群体互动、主体参与、协调一致地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中促进教 师的专业成长。此外.还要适当考虑教师教学生涯的社会待遇、生活质量、经济状况等实然性问题。

    2.“花盆效应”对教师评价的启示

    “花盆效应”在生态学上称为“局部生境效应”。 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它在空间上具 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人为创造适合其生存的环境, 易于导致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下降,生态幅变窄,因 而在花盆内的个体或群体若离开此生态环境,就难 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同样,如果在职教师的专业发 展局限在传统封闭半封闭的现有评价体系中,使教 师脱离现实的教学生活与实践坐而论道,也会使教 师产生负面的局部生境效应。显然,由教师、学生.、规 章制度等诸多因子构成的教育生态环境是与教师评 价最为密切的“小系统”,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和不 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小系统具有诸如地方、时间、行动、参与者和角色等各种特殊的特征,小系统的活动和事件比任何其他生态系统对人的行为影响更大,也更受人的行为的影响。

    因此.根据教育生态学规律,检视教师评价中的实际问题,尊重教师教学和生活的“原生”生态,建构基于学校的、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 考察,尊重教师个体发展的差异和独特性价值,以适应社会和学校发展对教师的多样化需求和教师的发展需要,这对于破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花盆效应”是十分重要 的。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性、教师的个性特点、努力与进步状况,尽可能真实、全面地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生态位”原理对教师评价的启示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的重要术语,是生态群落内部和外部关系的基础。生态学领域的生物生态位这一概念,涉及到生物开拓和利用其环境的能力,也涉及到生物与 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方式。怀塔克综合以往的关于生态位的论述,指出:在一个群落中,每个物种都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时间、空间位置,也包括在生物群落中的功 能地位。

    “高斯假说”告诉我们,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内,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越多,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就越激烈。后来的“竞争排斥原理”也说明 类似情况,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也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简言之,就是教师评价应更多地打破传统评价制度的局限,把学校行政管理目标与教师个体的发展相结合;构建多元开放的评价主体;争取生态位分化.并努力拓展自己的生态位宽度。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也保证了教师评价制度的相对公平,真正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者:任 珂  时间:2008-10-16   《教育科学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