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六年级左右孩子的需要反观我们的给予——孩子篇之二

 MouseHappy 2012-05-31

★  出生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这些孩子们(出生时间)


就我广泛接触这一年龄段孩子的体会,最深刻的一点是他们想的、说的、做的,已经大大超出我当年,更超出我们七○后家长所理解的这个年龄的“正统”。

涉及“世纪”,就不得不谈及时代。不过限于篇幅,这里仅就我们所处的时代的前情后节作一简要的分析。这些世纪之交的孩子,他们的(外)曾祖母,尤其是从农村出来的,可能不少缠过“小脚”,那是怎样一个年代?我们来看看那个时代最广大的普通人。

精神观念上,封建社会的一切尊卑、礼节还都在,家长制的权威依然是整个社会的主导。每个家长都是孩子过来的,人生就是一场“熬”的游戏,同那些所有等级森严的官阶一样,熬到头就赢了。一个七八十的老太太,当年是个处在尊卑等级底层的孩子,成人了也不过是个同兄弟姐妹并列的“中层”,重要性只占几分之一,等熬到孙辈、曾孙辈济济一堂的时候,重要性就变成一了。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服侍,他们可以喝令,甚至颐指气使。因为是他缔造了这个庞大的家族,他用一生换来的这种“享受”。这是所有那个时代人极其重要的人生追求。

作为最广大的普通人,生活上,半饥不饱,粗茶淡饭,长年不见荤腥,一块肉全家过年;补丁衣裤,老大穿褪了色老二接着穿,穿短了就续一截;手制的布书包,补丁摞几层的补丁;能玩的只有泥巴、石子、房、树、野地、水边。总而言之,他们过得十分依赖大自然,十分原始。他们用身体的每一处实实在在地接触和感受自然,接受摩擦和碰撞,他们对这种“实在”无比认同。于是传统的人对“面子”这类虚幻的东西非常淡泊甚至极为不屑,对现在小孩子们的“装门面”十分看不过眼。

这些认知和感受,被孩子们的(外)祖父母如往地继承着,又被这些六○年代末七○年代初的家长如往地传承着。可实际我们却感到消弭了很多,甚至大多几乎已找不到痕迹了。这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冲击,我们的认识在不断地被修正着。然而在我们需要传统的时候,我们又巴巴地努力找它回来,甚至我们惊异地发现,原来一些传统的认知始终在我们的骨子里,只是好久都没有碰到一个合适的场合去激发它罢了。

然而,因了同我们(外)曾祖母生活在同时代的城市文化人的叛逆和反传统,好比上个世纪初那些勇于抗婚离婚的,他们将西方观念一点点引入进来,打破原有的尊卑、等级,倡导科学、民主和自由。他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也获得了极大的人生满足,因为身兼传统和现代,他们有幸赶上传统的末班车,又行走在现代的风口浪尖,这是再不可能有的时代现象和让人无比称羡的人生。有的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不以为然,因为那些传统似乎离我们好远,其实当你跟孩子冲突的时候,你就会时时怀念传统的好和对,不由得要去维护,那是因为“传统”这东西,已经通过孩子们的(外)曾父母、(外)祖父母,渗透在这些七○后家长的骨子里了。这些九○后的孩子也是这样,等他们到了做父母的年龄,也会积累和传承相当的传统,只是现在还不懂。孩子终究会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但这不应成为一个自然的过程,因为时间对人生而言是最大的成本,我们应当提早进行一些“传统”方面的干预,为孩子少走弯路,也为自己早日赢得解放。我们从于丹讲论语的火爆,看出整个中国对回归传统的渴求,然而在我看来,这种市场化、大众化的方法缺乏针对性、太宽泛,具体落到每个孩子身上的力量太微薄。孩子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会读、会看那些古书,也不仅仅是回归,而是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传统”精神,并指导现在和未来的“现代”生活。

说了这么多,您是否能体会自己和孩子冲突的由来?又是否能够理解这种冲突的必然?您当年也是个和父母冲突不断的不折不扣的孩子呢,可现在,您又是那么地理解当年父母的良苦用心,又多么地想在现在的孩子身上用心良苦。

可具体做起来,由于不同家长认知不同,反应也迥异。通常呈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强势的家长,认“传统”的死理,固步自封,要把传统当紧箍咒一样套住孩子,简言之,就是“事无巨细,皆由钦定”;一种是唯唯诺诺的家长,被现代的东西晃花了眼,被小孩子的小伎俩迷惑得团团转,少了很多权威和尊严,任凭孩子去摆弄去发展,简言之,就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前者在有钱、有权、文化素质较高或非常要强的家长中较多见,后者在经济条件较差或文化素质不高的家长中较多见。这两个极端对孩子的发展都不利,孩子要么依赖性很强却又十分逆反,要么非常独立却心眼颇多。有时前一种家长会羡慕后一种,老是告诫孩子,“看人家,看人家!多会来事儿!”可是介绍自己孩子的时候,这又变成了不可多得的优点,“这孩子最好的就是品质好,没心眼儿!”其实家长也实在搞不清楚是“激进”一点好还是“保守”一点好,但要说问题的根源,却都在家长身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