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物过夏 做好三防

 東泰山人 2012-05-31

 时间: 2012-05-30 来源: 老人报 作者: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王海亭

  夏天到了,家中药物如未能妥善保存的话,药效可能会打折扣,一些药品还可能会失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那么,夏天应该如何保存这些药品?

  防高温

  人们怕热,其实药品更怕热。只要稍稍高一点的温度就能使疫苗血清、酶制剂、生物制剂等药品中的蛋白质变性而降低药效。有些糖衣片、胶丸也会出现变形粘连的情况。挥发性药物,如丁香、桂皮、薄荷、细辛等,温度高时其有效成分会大量挥发,因而药效也会降低。

  对策:对付高温可将药物放入冰箱。搽剂使用后应拧紧瓶盖,放置于冰箱中冷藏;外用药品如滴眼液、滴鼻液、滴耳液、洗剂和漱口液等也要放入冰箱;栓剂因气温过高可出现软化,亦可将其放置在冰箱中,或使用前放入冰箱,等硬化后取出使用。

  另外,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岛素,一定要注意其保存温度。同时注意,糖浆制剂开瓶后一般不需要放在冰箱内,只要在室温下保存即可,因为大部分液体制剂在过低的温度下,药物的溶解度都可能会降低。外用的乳膏保存温度过低可引起基质分层,影响软膏的均匀性与药效。因此,软膏不宜放于冰箱冷藏保存,室温中存放即可。

  防受潮

  药品对湿度的要求同样很讲究。有的药品受潮后,除了松散破裂、结块影响性状外,还可能会影响药效,服用后甚至会产生不良反应。夏季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种药品的防潮:

  ●冲剂及颗粒剂。如常用的“板蓝根冲剂”,此类药物在潮湿环境中极易潮解、结块,尤其是泡沫型颗粒剂应特别避免受潮。

  ●散剂。如大家常用的“冰硼散”、“痱子粉”等,由于散剂的表面积比一般药物的表面积大,故吸湿性较强。受潮后,会发生变色、结块、药效降低以及微生物滋生等变化。

  ●泡腾片剂。如“维生素C泡腾片”等,这种剂型在制作中,添加了助溶成分,因此极易潮解变质。

  ●中药材。传统的中药材一般没有特制的包装,如果保存不当,较容易发生霉烂、虫蛀、变色、泛油等现象而导致变质。

  ●甘油、乳酸。因其会吸水而稀释,使得浓度下降,影响药效。

  ●阿司匹林。在干燥情况下比较稳定,当它受潮后会分解,不仅有刺鼻的臭味,而且对胃有较大的刺激性。

  对策:密闭可以避免药物因吸潮而变质。密闭保存要求将药物用干燥玻璃瓶装好后用橡皮塞盖紧或蜡封,开启后要随时盖紧,及时将药物使用完;对于用气泡眼包装的药品则需要保护好外面的铝箔,以免破损。

  防光照

  日光中的紫外线对药品的变化也可以起到催化作用。药品经光线照射后,会发生内部和外部的变化而降低疗效,特别是那些对光敏感的药物,如硝普钠、尼莫地平等,维生素D2经紫外线照射后更会生成有毒物质。

  对策:将药物放在有色瓶内或能够避光的纸盒或容器内,也可在瓶外用黑色的纸或布包扎。需避光的药物一般在出厂时都具有这些避光措施,病人和家属注意不要随便更换包装或撕毁外面的包装纸,要养成用完药即收起来的习惯,防止日晒和见光。

  专家提醒

  在温度较高的夏季,要把药品置于通风、干燥、避光的地方,可以减少温度、湿度、光线对药品的危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说明书。药品的说明书和相应的内、外包装上都会有对储存条件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只要认真照着做,就可避免药品失效。    (倪早菊 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