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

 指间飞歌 2012-06-01

如何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

——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评论之十一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31日 16:59
来源:求是理论网   作者:蓝定香、何飞
 

  省第十次党代会指出,“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是强国兴省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在改革开放中增强发展动力,在创新突破中巩固和扩大发展优势,大力提高我省现代化、国际化和市场化水平。”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轨迹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告诉我们,改革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富裕安康的强大动力和根本途径。四川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抢抓“5.12”地震灾后重建的特殊机遇和国家扩大内需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实现超常发展、跨越赶超的伟大实践昭示我们:改革创新是变灾难为机遇、变危机为契机、变落后为赶超、变弱省为强省的重要法宝。显然,四川要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取得新成就、实现新跨越,改革创新仍将是不二之途。

  进一步改革创新必须有登高望远、永不停步之追求。2011年,四川生产总值(GDP)已突破2万亿元大关,位居全国第八,经济大省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但是,我们必须冷观成绩,切忌盲目乐观。实际上,四川与作为全国人口的第四大省相比,尚属于经济小省。2010年,四川人均GDP为2.1万余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发展质量来看,四川也属于经济弱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的位次均比较靠后。总体来看,“三最”省情(“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省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更为明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实际,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四川最大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观。时不我待,必须奋起追赶。为此,省第十次党代会已明确提出要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提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迈进!跨越提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发展,而是超常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跳出盆地看四川,打破“西部宿命”定论,克服“恐高”、“怕快”心态,敢争一流,勇立潮头,大胆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全力提高四川的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加速构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登高望远,永不停步!

  进一步改革创新必须有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之精神。我国我省的改革创新之路已走过30多个艰难探索的岁月,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难啃的“硬骨头”。毫无疑问,未来的改革创新必将踏上各种利益纵横交错、各种矛盾纠结难解、前无可借鉴、后无法预知的荆棘丛生之路,前行步履十分艰难。没有披荆斩棘之勇气,没有攻坚克难之精神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既得利益集团对改革创新的阻碍是躲不过、绕不开的,不破釜沉舟、坚决突破,是很难前行的;重经济规模扩张、轻发展质量提升的粗放发展方式是十分有害的,不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是绝对不可持续的;怕担风险、遇事躲闪、击鼓传花、上交矛盾的消极行为是十分危险的,不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是不可能真正建立和谐社会的……。我们只有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念,铸造敢闯敢干、攻坚克难的精神,将一切荆棘踩踏于脚下,将一切困难克服于手中,将一切矛盾化解于基层,才能为改革创新铺设一条能够奔跑、高速奔跑、高质量奔跑的宽阔大道。

  进一步改革创新必须走重点突破、协调推进之道路。今天的改革创新已步入“江中行舟”的深水区。面对交错的利益、纠结的矛盾、复杂的诉求,四川必须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的各种政策,变政策叠加优势为后发赶超优势,科学选择改革创新的路径,实行重点突破、协调推进。一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深化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二是要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企战略性重组和加强内部管理。同时,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拓展民间资本准入,改进政府监管,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三是要推进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和监管制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同时,要做强做优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增强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能力和活力。四是要深化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是要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促进“三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六是要正确反映各种利益主体的合理诉求,建立规范有序的利益对话与协商机制。特别是要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继续加快改善民生,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发挥四川的科教资源优势,走创新驱动之路,建设创新型四川。重点是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融合,努力在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推动一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并且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机制,形成军工科技与民品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大力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环境。

  进一步改革创新必须有务实肯干、忘我工作之行动。理想追求与实际行动从来都是孪生姐妹。没有科学规划的理想,行动必将成盲动,而没有脚踏实地的行动,设计再好的理想,也只能是空想。今天的行动如何决定明天的结果怎样。为此,我们必须彻底改变个别部门、个别同志坐而论道、流于空谈,口号喊得大、行动步子小,说得多、做得少,雷声大、雨点小,形式好、效果差等不实之风,树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步抢先、步步领先的时间观、机遇观,将四川改革创新的科学“设计”,付诸全省人民脚踏实地、忘我工作之行动,力求改革创新的全面突破,夯实跨越提升的制度基础。

  进一步改革创新必须有全民参与、共创共享之机制。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就是力量!改革创新为了人民,改革创新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创新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30余年改革创新的经验反复证明, 时代是不断前进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而改革创新是国家走向更强更大、人民走向更富更美、社会走向更加和谐的千秋伟业,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长期过程。如此伟大的事业、如此复杂的工程、如此漫长的探索,没有全省人民的广泛参与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改革创新的高(省)层设计,离不开人民的聪明智慧,改革创新的基层实践更是离不开人民的首创精神。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对改革创新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畅通社会参与渠道,完善社会参与机制,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广开言路,广纳良谏,群策群力,共创佳绩,使改革创新的实践在全省人民的广泛参与中不断推进和深化,使改革创新的成果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分享中不断巩固和提升,形成全民参与、共创共享之机制。

  进一步改革创新必须有预判走势、掌控风险之能力。30余年改革创新的艰难探索充分表明,改革创新与失败风险相伴共生。没有付出代价的风险,哪来令人欣喜的成功。新生事物总是要受到质疑甚至否定的,这也是符合辩证法规律的。在过去的改革创新中,我们始终抱着尽善尽美的态度,力求周密无瑕的方案,但争议、非议、抱怨甚至责难的声音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因此,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就必须无惧风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勇于冒险,善于冒险。旷世奇难的“5.12”汶川特大地震都没有震垮我们,还有什么困难能够吓倒我们?只要我们敢拼敢干、善闯善搏,办法总比困难多,最终是能够取得成功的。不过,无畏并不意味着轻视。“深水区”的改革创新和攻坚期的艰难探索,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将更多更复杂,所触及的矛盾将更难更尖锐,所面临的阻力将更大更隐蔽,所出现的风险可能也将更高更难控制,所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大更难承受。因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提升预判走势、掌控风险之能力。风险控制重在预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改革创新过程中多一些风险评估,重大改革创新多一些试点探索。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科学发展理念,努力按照“帕累托改进”原则进行高(省)层设计,从源头减少风险;同时,要强化风险的过程管控,建立和完善“人民大调解”的工作体系和社会稳定的风险评估制度,形成反应灵敏的经济社会运行预警机制,前移风险管控关口,确保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和整改,疏漏能在第一时间内堵截和修补,风险能在第一时间内管理和控制。

  改革创新之势如大江东去不可阻挡,改革创新之路则永无止境。进一步改革创新不仅需要胆识与坚毅,还需要智慧与谋略,更要经得起阵痛和考验。但是,唯有进一步改革创新,以改革增强创新之活力,以创新坚实改革之基础,方能破桎梏、闯天地、集大成、建伟业,再创四川新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