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村庄里的菲律宾皇族 东王后裔遍布京津冀

 凛凛犹在 2012-06-01



  “阿罗约下去后,新上任的这个总统不怎么样啊。”50岁的安砚春挽着裤腿一边在牛圈里打扫牛粪一边嘀咕,这个山东德州北营村的村民是菲律宾苏禄东王的第18代孙,曾于2005年中菲建交30周年时 ,前往菲律宾,接受时任总统阿罗约的会见。

  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菲律宾苏禄国东王来京朝贡,卒于德州,葬于北营村。其后裔分为两支,长子返回苏禄岛继承王位,传承至今,次子和三子守墓居住于此,遂成村落。近600年的时间里,不断有苏禄东王的后裔从菲律宾辗转来到北营村拜谒祖先,无论世事如何变化,这个位于中国北方的小村庄与菲律宾之间的交往不曾隔断。

  “生为朝贵客,死作郡先贤。”清朝诗人冯廷槐曾在诗中如是写道,以纪念苏禄东王及其中国后裔。

      595年前:苏禄东王求葬于中国

  从德州市解放中大道沿着共青团路向西走大约100米,有一条铺着仿古青石板、两边载满翠绿松柏的陵南路,这条路的终点是一座来自菲律宾古苏禄国国王的陵墓,环绕陵墓周围的村庄叫北营村。

  北营村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管辖,其最早形成就是跟来自遥远的菲律宾群岛上的苏禄国王有关。古苏禄国位于菲律宾苏禄群岛上,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国内分为东王、西王、峒王三家王侯,以东王为尊。

  在明代,我国的对外开放盛极一时。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以及薄来厚往等外交政策对海外诸国产生了极大的向心力,古苏禄国同我国也开始了密切的友好来往。

  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距今约595年,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麻哈喇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领家眷一行340人组成友好使团,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受到明永乐皇帝的隆重接待。

  “苏禄国王前来明朝朝拜,可谓举国之力,不仅带着其他两位王,还带上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足见对大明朝的重视。”德州市苏禄王御园管理处主任马长军介绍道,他已经看管御园20多年。

  三王在北京愉快地逗留了22天,乘船沿京杭大运河南下回国,东王在取道山东归国途中,不幸遭疾,于1417年9月13日病故于德州以北安陵镇驿馆。永乐皇帝闻讣,深为哀悼,派礼部郎中带祭文赶赴德州,以王礼厚葬,并赐谥“恭定”。

  苏禄东王死后,其长子督马含率众回国继承王位,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和侍从十余人留居德州守墓。

  “他可能意识到菲律宾毕竟是一个岛国,将来有可能动乱 ,不如中国安稳,毕竟当时的大明朝太强大了,因此苏禄东王在遗嘱中明确要求死后埋葬在中国。”马长军告诉记者,“不仅如此,为了保持皇权的稳定,苏禄东王还在遗嘱中要求次子和三子留在中国守墓,只让太子一个人回去继承王位。”

  实际上,当时苏禄东王去世的地点是在沧州的安陵,为何死后埋在了德州北营村呢?“按照择厚土而葬的习俗,当时从沧州一路南下找埋葬的地方,用测土的方法,就是哪儿土重,哪儿风水就好,结果就测到北营村这个位置土最重。”马长军说,其实这地方也真是个风水宝地,现在紧靠着陵墓的共青团路原来就是德州的城墙,背靠城墙,面向运河,是个上风上水的地方。

  厚葬苏禄东王之后,永乐帝又专门从今天的济南附近调伊斯兰徒夏、马、陈三姓来德州侍奉王妃及两位王子。东王妃及二位王子逝世后,分别安葬在墓院东南隅。

      雍正年间:主动要求加入中国籍

  此后的近600年间,中国大地上经历了多次朝代更迭,但这并没有影响历朝政府对于苏禄东王后裔的照顾,更没有阻断菲律宾和中国之间的交流往来。

  清王朝建立后,对东王墓的祭祀和修整及其后裔,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苏禄国王苏老丹访问中国,途经德州,瞻拜祖茔,见殿宇倾圮,入朝面奏。次年回国,复遣官摺奏修理坟墓等事,清帝差官查勘属实,于雍正十年发帑银修理。

  就是此次苏禄国王访问中国的行程,改变了苏禄东王后裔的生活轨迹。在苏老丹途径德州期间,居住在北营村的东王八代孙安汝奇、温崇凯提出的“本国远隔重洋”,要求加入中国籍的请求,苏老丹转向清朝廷提出申请,礼部遵旨查明前明留德守墓人等子孙,以温、安二姓入籍德州。同时规定:“温、安二姓各立奉祀生一名,照山东省先圣先贤子孙之例……嫡裔承袭。”并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发给永久执照,“世世句替”。

  于是就在这上风上水的地方,二位王子的后人温、安两姓就以华籍苏禄人的身份安家落户,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成为中国籍后,东王后裔便失去了300余年的外国王族的特殊身份,成为编入户籍的中国普通百姓,再也得不到政府发给的俸粮和特殊享受,只靠耕种祭田、从工、经商谋生。”马长军表示,不过安、温两姓早已融入当地生活,虽然人数不多,但与当地回、汉民族一直和睦相处。

  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417年到现在,近600年的时间里,东王子孙已传至21代,温姓13户共68人;安姓53户,216人,总共66户,284人住在祖先安息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以前,北营村里地位最高的还是安、温两姓,因为当时从济南过来的回族是作为两位王子的役使,所以后人们还是恪守先祖定下的规矩,主仆分明,但新中国成立后,村子里基本都平等了,因为之前相处得很好,所以虽然安温两姓的人比较少,但还是相处得非常好。”一位马姓村民告诉记者。

  实际上,这北营村整个村落的布局可以看出些许端倪。安、温两姓居民修建的房子大多分布在王墓周围,离东王墓只有几十米远,这也是北营村不成文的规矩,表示对苏禄东王的尊敬。

      如今:东王后裔遍布京津冀

  如今在中国,菲律宾苏禄东王的后裔已经不局限在德州北营村。历史上,北营村曾遭受过两次特大自然灾害,1823年,京杭运河决口,德州城北一片汪洋;1917年,运河再次决口,北营村一带“尽成泽国”,全村仅剩下9间房屋,其余全部被大水毁坏。经过这两次灾难,安、温两姓有些人家便携家带口,远走异乡另谋生活。如今在北京、天津、河南等地都有苏禄东王后裔。

  自1735年从外国王族身份转为普通人后,北营村的苏禄东王后裔一直自食其力,不断有贤士人才涌现。东王次子温哈喇的后裔温宪乾隆年间读书中举,当过知县、知府,最后升任安徽庐(州)凤(阳)道台,成为正四品大员。

  苏禄东王次子温哈喇的第18代孙温海军家就在东王墓的入口处,他告诉记者 ,原先自己家所在的地方就曾出过一个知县,应该就是温宪,不过原先的老房子都已经没有了。

  另一位被苏禄东王后裔称道的是民国时期曾任著名将领冯玉祥部队中将的安树德。据德州市政协发布的官方资料表述 ,1913年秋天,安树德加入冯玉祥的队伍 ,跟随冯玉祥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冯玉祥失败后,安树德誓不投蒋介石,他的口头禅是“我安树德不认第二个爹”。安树德与抗日名将吉鸿昌早年是盟兄弟,他曾两次捐款给吉鸿昌,支持他抗战。安树德还曾从德州第五路军司令石存善部救出一名共产党干部。安树德一生的最后几年,主要致力于创办一些实业,开办一些商号。

  苏禄东王三子安都鲁第18代孙安砚春曾经去天津探访过亲戚,他有一位姑姑在天津。“在天津有不少苏禄东王的后裔,有的是工作或者嫁过去的 ,有的则是逃难过去的 。”安砚春告诉记者。

  据安砚春介绍,散落在天津、北京、河北等地的苏禄东王后裔不少人家中还珍藏着《温安家乘要录》,这是苏禄东王后裔温寿文在民国年间编印的 ,内容包括序、文录、先贤诗录等,书后还有“苏禄王后姓名”,记录东王子温哈喇、安都鲁和他们部分后代的名字。书的最后,还记录了祭祀礼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