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口溜——八下1-10课基础知识——引入课堂的不同反应

 包罗万象_2010 2012-06-01
顺口溜——八下1-10课基础知识——引入课堂的不同反应(2012-03-13 14:29:13)
 
昨天兴致勃勃编了这么一个东西,问同行,有批评有表扬,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既不突出课标,又不体现三维,没有任何意义。话虽难听,但是回头看确实如此,比如一五计划的成就。但是有什么办法,学生要参与的考试何止一个中考,大小考试总共下来三十多场,这些考试可不管你是不是课标。教学的郁闷就在于此,考试是衡量教学的唯一标准。贴到这里,权当是应付一个月考的基础知识复习……
政协筹备,庆典独立,国内国际,意义牢记。
土改抗美,政权巩固,西藏解放,大陆统一。
一五计划,重工优先,东北工业,从此建立。
三大改造,人大会议,《宪法》颁布,是社会主义。
八大虽好,后却偏离,总路线里,错显端倪
公社跃进,都犯冒进,急于求成,忽视规律
两弹石油,稼先进喜,文革十年,教训牢记
拨乱反正,大建法律,标准讨论,啥是真理
三中全会,决策确立,改革开放,响彻天地
重要转折,伟大意义。
农村承包,城市国企,增加自主,增强活力。
四个特区,开放格局,推动发展,引进科技。
南方讲话,解放思想,党十四大,市场经济。
党十二大,特色主义,五大会议,理论确立。
 
这个资料在三个班里使用。其中十班好像不感兴趣;七班看上去像是感兴趣,大声的读,虽有些拿腔作调,但是听上去还蛮不错;八班使用最好,我解释了一遍后,学生齐读一遍。其实应该学生先解释,然后老师补充纠正,学生再一起读。
资料的好坏关键是老师的使用策略,看上去学生不屑一顾,并不一定是资料的错误,可能是引导的不够;看上去学生感兴趣,也许只是热闹一下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