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落粒省工栽培 --農情資訊服務

 LM0318 2012-06-01
水稻落粒省工栽培

◆ 參考資料來源:台南區農改場農藝作物

  本省水稻栽培在民國64年達到最高峰面積達79萬餘公頃,爾後逐年減少,至83年已降至36萬6千公頃。主要係由於食米消耗量減少,促使政府推行稻田轉作,根據行政院農委會調查,在民國60年平均每人每日白米消費量為367.9公克,至民國82年已減少至166.3公克。水稻生產不但面積減少且生產成本不斷提高,據糧食局統計,在民國60年每百公斤稻穀之生產成本約187元。而民國 83年為1563元,20多年來成本增加約8倍。而稻穀價格並未相對提高,導致農家所得偏低。據糧食局統計資料顯示在民國82年非農家所得每戶每年為824,221 元,而農家所得(包括非農業收入)僅只538,950元。農家所得僅為非農所得之65.39﹪。由上述資料顯示當前營農之困境。因而在稻作生產,降低生產成本為提高農民所得之重要手段。檢視稻作栽培之各項作業整地、育苗、插秧及收穫佔約生產成本之一半,因此如能減少上述各項作業之成本,將可大幅降低水稻之生產成本。

  落粒栽培係利用第一期作收穫時掉落之穀粒,整地將之翻埋入土中任其發芽而栽培成株之栽培方式。根據調查,一般梗稻品種,在以聯合收割機收穫時掉落之種子,每公頃達150公斤。而一般移植栽培每公頃所需之稻種僅約60公斤。因此這些種子量已足夠供應本田所需之秧苗,經試驗結果發現,落粒栽培不論稻穀產量及米質均不比慣行機械插秧差。

★落粒栽培對生育稻穀產量及米質之影響

  本場經二年試驗結果顯示落粒栽培全生育日數較一般機插多4-5天,生育初期每平方公尺之秧苗數為217支,而至收穫時之穗數為274穗,顯示平均分蘗支數僅為0.26支。由此可見落粒栽培之分蘗數少,均為一次分蘗。穗重及千粒重均較一般機插為重。稻谷產量落粒栽培較慣行機插區增加1.7~4.0﹪(表一)。在糙米米質方面,落粒栽培糙米容積重、碾米率及被害粒均與對照機插無顯著差異,在白米之各項米質性狀如透明度、心腹白、直鏈性澱粉及粗蛋白含量均與對照機插無顯著差異(表二)。

表一、落粒栽培對水稻農藝性狀及產量之影響
處 理 全生育日數(天) 株高(cm) 秧苗數支/m2 穗數支/m2 穗長(cm) 一穗粒數 穗重(g) 捻實率(%) 千粒重(g)
水田整地落粒栽培 119 98 217 274 19.9 97.9 2.8 92.9 26.8
旱田整地落粒栽培 120 100 217 279 19.9 96.6 2.8 92.0 26.1
機插區 (CK) 115 99 176 230 19.8 99.0 2.7 93.0 25.8

表二、落粒栽培與機插之米質比較表
處 理 稻穀
容積重
(g/l)
公升糙米
容積重
(g/l)
糙米率% 白米% 完整米% 透明度 心白 擴散
程度
直鏈性
澱 粉
粗蛋
白質%
水田整地
落粒栽培
591 846 82 74.38 70.54 2.5 0 6 20.5 7.06
旱田整地
落粒栽培
584 846 82 74.44 70.84 2.5 0 6 20.8 7.11
機插區
(CK)
592 846 82 74.56 70.72 2.5 0 6 20.7 7.46

★落粒栽培之效益

  落粒栽培由於不需要稻種,省掉育苗及插秧之工資,且僅整地一次,生產成本每公頃可節省約18,000元,因此每公頃收益增加約20,000元~22,000元。以每公斤稻穀生產成本(不含自家勞力)而言,機插區為11.46元,而落粒栽培僅為7.38~7.65元(表三)。如此生產成本與國外如美國、澳洲相比,雖仍然偏高,但已有效降低約35﹪。對稻農之微薄利潤大有幫助。

表三、落粒栽培與機插稻穀產量、生產成本及收益比較表
處   理 稻穀產量
kg/ha
生產價值元/ha 生產成本 收  益
元/ha % 元/kg 元/ha 元/%
水田整地落粒栽培 5,089 97,556 37,582 133 7.38 59,974 159
旱田整地落粒栽培 4,974 95,352 38,060 132 7.65 57,292 152
機插區 (CK) 4,891 93,751 56,089 100 11.46 37,662 100

★落粒栽培管理技術
  1. 品種選擇:
    水稻種子休眠性在品種間差異很大,休眠性弱之品種,在水稻成熟期間若遇適當的發芽環境如連續梅雨,及高溫則易造成穗上發芽。休眠性強之品種雖不易穗上發芽,但在一期作收穫後播種卻產生發芽不整齊之現象。適用於落粒栽培之品種必須具有發芽一致之特性,因此應選擇休眠性中等之品種。另外脫粒性亦為品種選擇時之考慮因素,脫粒性太強之品種易造成種子量過多。茲將推廣品種之休眠性及脫粒性列於表四:
表四、推廣品種之休眠性及脫粒性
品  種 脫粒性% 休眠性(穗上發芽率%)
一期作 二期作 平均 一期作 二期作 平均
台梗1號 27.0 18.3 22.7 51.6 50.2 50.9
高雄141號 1.0 1.0 1.0 88.2 71.2 79.7
台梗糯1號 35.8 22.9 29.4 92.9 89.3 91.1
台梗2號 18.9 14.9 16.9 53.0 73.7 63.4
台梗8號 25.7 22.6 29.2 38.0 64.8 51.4
台農67號 32.3 26.4 29.4 58.3 66.6 62.5

  1. 前期作水稻栽培管理:
    在前期作水稻應善加管理,避免造成倒伏,影響收穫作業。雜草防治要徹底,尤其多年生雜草應徹底檢除,以避免成為落粒栽培之母源。一些禾本科雜草種子在未成熟即具有發芽能力,因此應避免雜草在田間有開花結實之機會,否則會增加田間雜草發生頻度,造成雜草防治上之困難。許多病蟲害有棲息稻稈或田間潛伏之習性,因此前期作病蟲害防治得宜將可減少落粒栽培發病之機會,如前作紋枯病發生嚴重,則其菌核殘留稻基部或土壤,將增加落粒栽培紋枯病發生之機率。
  2. 收穫作業:
    目前一般農家收穫作業均委託代耕隊,而其收費均以面積論計,造成聯合收割機作業均只講求速度,而速度愈快則落粒愈多,損失也愈大,同時過多之落粒將導致秧苗數過多之困擾。收穫作業太快亦容易造成落粒之撒佈不均勻。因此在收穫時應選擇晴朗之天候,並俟露水乾後才開始收穫。收穫時應注意收割機行走之速度要均勻,尤其轉彎時不能太急速,注意聯合收穫機之排塵是否均勻。同時應選擇附掛稻草切戮裝置之收穫機,收穫同時將稻草切成約2寸之長短。
  3. 整地作業:
    收穫後應檢視田間掉落稻穀之分佈情形、排塵是否過度集中。若過度集中之排塵物應予疏散,收穫後經過7~10天俟稻蒿曬乾後即可進行整地,整地方式可分為濕田整地及旱田整地兩種方式。
  4. 幼苗期之管理:
    無論旱田整地或湛水整地,應於整地後田間保持排水狀態不可積水,以防田區積水致稻種燙死,影響發芽,經7~10天如稻田表面呈現龜裂即應灌水,但灌水後應立即排水。整地後15~18天。田間可開始湛水配合施用追肥及除草劑。
  5. 肥培管理:
    第一期作水稻收穫後約7~10天,稻草曬乾施用基肥(每公頃施用硫酸銨300公斤、磷酸鈣400公斤、氯化鉀50公斤)後進行整地作業一次,整地後18天行第一次追肥(每公頃施用硫酸銨300公斤),25天第二次追肥(每公頃施用硫酸銨200公斤、氯化鉀100公斤)。50~55天如水稻有缺肥現象應施用穗肥一次(每公頃施用硫酸銨100公斤)。
  6. 雜草防治:
  • 旱田整地:整地後15~18天,苗高約 10公分,噴施草霸王(每公頃用藥量2公升加水400公升)噴施後3天才開始灌水。若田間稗草發生嚴重時,可在稗草約5葉時噴好洗椑,施藥量為每公頃400公克好洗稗加500公升水。施藥前一天將田水排乾,施藥後2~5天灌水,灌水後至少7天內保持灌溉水不外流,並且不得重複使用這些水,亦不得作為其他作物灌溉用。
  • 水田整地:整地後,每分地灑滴滅草乳劑200cc(半瓶),第二天排水,經15~18天,苗高10公分再施除草劑(粒劑)一次即可有效控制雜草。
  1. 灌排水管理:
    整地後保持排水狀態,待整地後15~18天苗高10公分時灌水,配合施用除草劑及第一次追肥,整地後35天排水晒田以控制無效分蘗並減少病蟲害發生,齊穗後採用輪灌方式,5天灌水一次,收穫前5天停止灌水以確保米質。
  2. 病蟲害防治:
病蟲
害別
防治適期 防  治  方  法 備   註
螟蟲或
稻心蠅
8月中下旬 如果發現葉鞘基部變黃,或葉片及心葉有
稻心蠅危害時以甲基巴拉松1000倍噴施。
 
紋枯病 整地後40~50天 以2000倍液新阿蘇仁乳劑或萬加多可濕性
粉劑2000倍液或滿穗寧1000倍液防治。
排水後噴在稻基部部位。
紋枯病

褐飛蝨
整地後60~70天

抽穗前或
齊穗後
如氣溫高,並且常下雨致溼度高,應巡視
田間,如發生紋枯病應予防治,防治藥劑
以滿穗寧1500倍、萬佳多3000倍、或菲克
力2000倍液任選,另加布芬淨(穩效)1000倍
液防治褐飛蝨。
◆第二期作抽穗前後如發生
紋枯病或褐飛蝨,如未適時
防治將嚴重影響產量及米質
◆勿任意提高濃度,以免發
生藥害。
白葉
枯病
整地後40~50天 以枯萎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  

  1. 收穫:
    整地後120天(11月上旬),水稻9分熟,即穗首有2~3粒青粒為收穫適期,若太早收穫則青米粒多,過熟收穫則碎米粒多,影響品質及食味。
  2. 乾燥:
    收穫後24小時內採用低溫循環式乾燥機乾燥(烘乾溫度調整為45~50℃為宜),勿高溫急速乾燥,以確保米質,乾燥至稻穀含水量在14.5﹪為適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