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定修养为学德与事功之母

 天地虚怀一 2012-06-01

静定修养为学德与事功之母----道海玄微(四)----萧天石

    静学与定学或静定学,全是人生修养学中最基本和最高深的学问。看来是消极,而实非消极,反而是积极;看来是无用,而实非无用,反而是大用。一切大智大慧、大彻大悟、大机大用,概须从此心 “清虚灵明、寂然不动"中来,成仙成佛作圣人,则尤为不二法门。

    就事功上说亦然。儒家讲“克己复礼归仁”,“收放心”,“不动心”,“正心诚意”,讲“养浩然之气”,“养天地正气”,讲“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这些大修养功夫,全须从静定中得来。又如达摩面壁九年,长庆坐破七个蒲团,宋儒教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丹道家教人“坐丹神化",“炼心炼性”。皆是修炼静定功夫,以为制心、治心、养心之妙药而已!

自古来不少大事业家,尤其是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宗教家,无有不致力于静坐,且其成就亦多得力于静坐的。宗教家之祈祷,亦即是静坐中之静心静神静念静虑功夫。如加起来计算,每日即有三五次的致静功夫矣!持之不辍,故能圣智通神。

    诸葛亮常谓:“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非深人道者,不能道出。一个人淡泊宁静的品德,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操守及毁誉不计、成败不忧、生死不变的气节,均须自静养中栽培出来。唯宁静才能澹泊,唯澹泊才能虚灵,唯虚灵才能致广大与极高明。

    同时,因为心能虚灵不昧,方能感而遂通;不染一尘,方能清明澄澈;神慧潜光,方能普照无遗;空无一物,方能圆通无碍;寂中自运,方能肆应无穷。修静能赅“道问学”与“尊德性”之全功,并能奠 “发神慧”与“弘事功"之初基者,全在充乎宇宙间者,动力有限而静力无限,动力可量而静力不可量;动则趋死而静则滋生也。天地之所以生生不息者,其潜能与生力,莫不自静中涵育而来,不静则死矣! 余故日:“圣德须自静中养,烦恼皆从动处来!”又日:“动灭静存,动死静生。"道流!此中有活法,妙诀在天机!濂溪先生倡“主静”之学,谓“圣人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立人极焉”。宋明清诸大儒继之,莫不教人静坐,盖以主静为人圣之门也。

    兹为读者参考便利计,特将濂溪先生之太极图(附图一),与希夷先生之先天无极图(附图三),及《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先天太极(附图二),并附于下,以明脉络。濂溪周子为两宋理学之开祖,朱子推崇至极。而其图则确系出于道家,颠倒希夷与道藏之图,综会而活用之,以开两宋新儒学(理学)之新纪元也(并参附图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