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学与静坐之要义

 天地虚怀一 2012-06-01

静学与静坐之要义----道海玄微(一)----萧天石

                               圣功神化道大乘集

                              静学与内圣心法概述

静学与静坐之要义

      静坐为「静学」中求静、致静·得静、证静之方便法门,乃「主静哲学」中之事,亦可以就是「静的哲学」之实证。静为动之对[静的哲学]为[动的哲学]之对。寂然不动曰静,无声无息曰静,一念不生曰静。静又有[息]义,《礼.月令》曰:“百官静事毋刑”。又有[安]义,《郑风》曰:“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晋书》曰:“北狄惧威,关塞谧盐静。”又洁净义,诗曰:“笾豆静嘉”。《韵会》曰:“澄也”。《广韵》曰:“和也。”凡此均静之义也。

    “静学”为“心学”中之主学,“静法”为“内圣心法”中之主法。人为万物之灵,亦为天地万物主宰,而心又为人之主宰。故谈人生修 养,实以心的修养为最高无上之不二法门。古圣谓:“养心莫善于静。”静则无欲,无欲则刚;静则无念,无念则定。心无时不动,无时不 外驰,无时不散乱,故孟子以“求放心”为教。心放则收之,收拾向里.使心住心位,境住境位;外不入内,内不缘外;使此心无思无虑,无意 无念,无欲无作,则自寂然澄然,真体独露,而得见本心。本心者,即善恶是非分别等诸念未起.与喜怒哀乐爱憎等诸情未发前之真心 也。此时之心,心无其心,寂然不动,虚灵不昧,亦即虞廷十六字心法中之所谓“道心”,一发则即为“人心”矣。静坐,主在坐断此动心,而 复归于静,亦即复归于“清静无为”之道心。此亦即“复性”功夫,正老子所谓“归真返朴”者是。 
    《大易》日:“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坤文言曰: “至静之德方。”故老子以“致虚极,守静笃”为教,以“归根曰静,静曰 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为训。并力主“清静为天下正”,主“无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复谓“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牝常以静胜牡”。故日:“胜天下之至动者以静,制天下之至变者以定。”静则自定,定则自静。由此可证“静学”之为用,小而施之于身心 性命,大而施之于家国天下,无所不宜。颜子之“坐忘”、“心斋”,孟子之“不动心”,与乎立德修业、内圣外王之功,均须由此一“静”字法门 入。《大学》日:“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此一内圣外王心法,为孔门主静学之最佳说教。 
    在佛家则更以修静定为要功。天台宗之修止观,禅宗之修禅定,以及其他一切诸法,莫不以修静定为中心主旨,并由此而可以成佛 作祖。《圆觉经》曰:“诸菩萨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其戒定慧三学,一是皆以“静学”为本。三藏十二部佛法,总不外以静字为人 门法。由上可知三教圣人,莫不以“主静”为头脑功夫。静学,旨在学静,求一心清静;无烦恼,无苦闷,无挂碍,无恐怖,无忧郁,无思无 虑,无欲无求,一心澄然寂然,得大自在、大逍遥。故静学实乃百家之所共享,非仅三家为然也。 
    如何能静?须有“致静”之方,“坐”则为“致静”方法中之基本形式之一种,要在“主静”,无间于行住坐卧也。致力于修静与修定。概 称为静功。道家静坐以修心养性、修命了道,其中功法,全以静功为主基。《图书集成.神异典》分目有“静功部”,即为记道家修养之事 者。在道家丹鼎派中,称此为“炼丹”。静功得力处,不但可以炼养心性,变化气质,陶熔人品,大开慧悟,且实为“超凡人圣”之坦途。故陈 白沙直称静坐为“作圣之功”;刘宗周谓“静坐是养气功夫,可以变化气质”,实则未尽其要也!静坐功夫,主在可以养心,可以养性,可以 养精,可以养气,可以养神。次则可以养德,可以养慧,可以养诚,可以养勇,可以养仁。全此十大修养功夫,便可以作圣,可以长生,可以 神化,可以入道矣。故静坐法,实为人生修养方法中之最上乘,最简易之修养方法。 
    宗周先生有一段论静坐最亲切的话,初学静坐者,司用之仔细检点。其言日:“主静功夫,最难下手,姑为学者设方便法,教之静坐。 日用间,除应事接物外,苟有余晷,且静坐。坐间本无一切事,即以无事付之。既无一切事,亦无一切心。无心之心,正是本心,瞥起即放 下,沾滞即扫除.只与之常惺惺可也。此时技俩,不合眼,不闭耳,不跏趺,不数息,不参话头;只在寻常日用中,有时倦则卧,有时感则 应;行住坐卧,都作静观;食息起居,都作静会。昔人谓勿忘勿助间,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真消息也。故程子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 善学云者,只此是求放心亲切功夫。不会静坐,只学坐而已。学者且从整齐严肃入手,渐进于自然。”此极浅明而简要,其所以苦口婆心 如是者,盖唯静坐,可收拾精神向里不向外驰,可使此心湛然明澈,可使此心寂然不动,可使此心闲邪存诚,可使此心于喜怒哀乐未发 之中体认天理,会归天道。一杂念虑,一起机心,便失本体矣。平时养此不动之体,他日出而用世,即可肆应天下无穷之变,而不离一方寸 之中也。 
    《清静经》曰:“夫人神好清,而情挠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人如欲其能无时不在心静神 清与心定神闲之境,则非致力于静坐不能也。故明·郭蒙泉先生有诗日:“近名终丧己,无欲自通神。识远乾坤阔,心空意境新。闭门只静 坐,自是出风尘。" 由上可知静坐法,乃清静其心之法,实为我国儒释道三家所共 遵共行之圣功神化下手法门,且亦为人生修养之根本大法,完全以修养心性为纲领,绝无任何宗教色彩和迷信作用。尽人皆可学,尽人 皆可修,且尽人皆宜修。因其乃是教人如何“真切本分为人”的一种。心法.且为一种极简易平常的身心性命道德修养功夫,绝无丝毫神 秘可言也。谓吾不信,小习静坐一年半载,能入丹道,即可觉得其中生机横溢,虚灵不昧,性光普发,妙趣无穷也。须知:静里乾坤大,定中日月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