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公开流动 公众疑虑自然去除

 昵称5370669 2012-06-01

在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严厉整治酒驾醉驾的背景下,深圳“5·26”日产GTR跑车交通肇事案之不同寻常,不仅缘于事故之惨烈,更在于围绕案件真相的重重疑云。

有鉴于此,深圳市交警局先是于5月28日下午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向全国媒体公开了警方掌握的包括多段视频在内的一系列证据,以证明该案并无社会广泛质疑的“顶包”内幕,他们控制的侯某某就是该起事故的肇事者。但纵观这次新闻发布会之后的公众反应,直言不讳地说,虽然警方为澄清真相付出了努力,真是“澄之不清”,公众的疑虑显然没有完全消除,各种传言还在不断地冒出。

公众的这些疑虑,相当一部分建立在想象之上,比如针对侯某某的身份,人们困惑车主会将一辆豪华跑车交给一个打工仔使用,更质疑一个打工仔拥有出入高消费场所并夜载三女飙车的实力和“气场”。在当下的社会现实中,这样的质疑不得不说有相当道理,但因为欠缺证据,无论如何只能归之为猜测而已,这种猜测可能接近了真相,但也可能距真相甚为遥远。

然而也必须承认,公众还有一些疑虑是因为警方工作的不够圆满所致。如媒体所披露的,肇事司机在事故现场从车里出来的视频,应该是确定是否其被他人“顶包”的最直接的证据,但在警方公布的视频资料里却缺失;又如媒体提出的指纹和DNA比对,也是鉴定的有效办法。

不愧为特区的警方,在公众无法释疑的情况下,深圳警方又于5月29日召开了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从媒体披露看,这次发布会针对性极强,先前公众质疑的肇事司机清晰的视频不仅找到了,并且及时进行了公开,被怀疑为真正肇事者的车主在警方说服下,也选择了现身。最新的消息更说,今日下午深圳交警局或将召开第三场通报会,届时将公布DNA比对结果等一系列关键信息。先前媒体总结的此案中的几大疑点,至此几乎已焕然冰释。

5月26日交通肇事案发生,5月28日警方即召开新闻发布会,能够看出警方对此案的重视。重视的缘由,既因为必须尽快给受害者及其家属一个交待,更因为近日的舆情显示,此案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公共事件。警方重视舆情及其对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值得赞赏,在这种态度之下,而今既然公众疑虑未消,更加细致的调查和更加透明的信息公开自是警方顺理成章的选择。这种诚实无欺的态度和尊重公众智商的选择,值得赞赏,而事实也证明,这也正是消解公众不信任的不二法门。

只要向着求证真相、告慰逝者的目标努力,相信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这起交通肇事案就会真相大白。而跳出这样一起个案,还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自2009年杭州醉驾“欺实码”事件以来,类似的事件为什么总是会给公众留下许多浮想联翩的空间,并形成一股汹涌的舆情?

将这一现象诿过于公众 “仇富”“仇官”的心理最为简便,但任何一种社会心理都有其适合生长的土壤。让人奇怪的不是某些群体拥有非常人所及的资源和能量,而是这种资源和能量无坚不摧,几乎可以“摆平一切”。正是因为耳闻目睹了“摆平一切”远不止是传说,正是因为对这种“摆平一切”的强大能量充满恐惧,所以在公众心理这一块儿,任何事件只要牵涉“钱”“权”二字,不仅疑处容易生疑,不疑处也会有疑了。

公众的这一心理提示着权力部门改进的方向:如果权力运用是有规则的,信息是公开而自由流动的,当社会正常起来健康起来,所有不正常不健康的大众心理又到哪里去找其生长的空间?以本案而论,如果当初事故发生现场,警方不对正常采访的记者进行阻挠,让与本案有关而并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都自然流动,公众那些建立在想象之上的猜测还会不断发酵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