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035 评论:23
想起来电改的活像是很遥远前的事了,那时干活还凉快,现在过了两个多月,热的不行,才做完水改,虽然中间有些其他的事,耽误了一段时间,可也算是慢的惊人。
当时因为担心铺地砖时渗水,要赶在楼下刷墙前把室内的地砖铺完,所以电改干的很仓促(我楼上铺砖渗的我屋顶都是花的)。 因为干活比较急,场地又很杂乱,很多工序没有拍照,图片少的可怜,没啥观赏性,先来一些材料工具介绍来弥补吧(部分照片也忘照了,网上找些借用了下,日后有机会再补)
网购的国产外贸款三用电锤,挖槽用,死沉的一铁疙瘩才不到二百,不知能用多久。一些国产品牌的也贵不了多少,但国内品牌的都是方柄钻头,而我有一个借来的Atlas Copco两用电锤,用的是博世款两坑两槽圆柄钻头,为了钻头能互用,只得买了一个外贸款的。

网购的鸽牌云石机,本市的卖家,还给送货,也不到二百,看起来做工比较好,其实切的不多用买个角磨机就行。但我有一个借来的,怕用不住,又买了个云石机玩。

借来的角磨机,果真用不住,基本牺牲,角磨机毕竟不是用来切墙的,因为挖接线盒孔的时候不合理使用,轴承进了水又没注意,把轴承用坏了~

如果找人开好槽,剩下的自己做,以上工具都不用买,只用买个弯管簧和穿线钢丝就行,剩下的锤子改锥啥的估计谁家都有。
津成的ZRBV线,TB上外地的卖家,买后竟然可以凭身份证到本市的厂家办事处自取,保证是正品,要比那里直接买便宜些,主要是去那如果要的少都爱答不理的,外面小店又不知真假。

百安居自有品牌的BV线,库存品,外包装很脏了,颜色不全,50米小卷,2.5平方的才80一卷,之前在TB上买其他东西时顺带买的,外皮质量似乎比津成略好些。
 
网线使用的是六类非屏蔽线,手头有些都是超五类的线,六类的问了问都是整箱不零卖,只得网购小卷的,不到3元一米,比超五类线贵不了多少,之前见到有人说用屏蔽线,纯属忽悠。如果用屏蔽网线,除非能实现单独接地,还得要带屏蔽的水晶头,模块等,否则性能比不带屏蔽的还要差。 有限电视线铜芯的就行,因为用的不多,本来想用工程上剩下的SYV视频线代替,但是考虑到和有线电视的SYWV射频线毕竟有所区别,幸好卖网线的卖家有可以零剪的射频线。
弱电线具体品牌图片就不发了,免得再被冤枉成卖线的。其实弱电线比较柔软,只要穿线管没被砸扁或有太多的死弯,比起强电线来很好更换,日后出现问题也不怕。
鼎坚市场买的联塑的穿线管,(抱歉没找到细节图,改天补)套管上生产日期后有个(B),看来应该就是传说中的B管了,但是转了几家联塑专卖的都只有这一种。16中型0.98一米,20中型1.5一米,在商户来看这算是贵的了,说其他小牌的还要便宜得多。但看标识是GY.305,确定是中型管,只要是合格品问题就不大。不知道传说中的A管标识是什么,只是耐温更低些的GY.315?还是A管就是重型管GY.405或GY.415?或者同样标识,B管根本就是等外品?
暗盒网上买的正泰的,看起来质量很好,才1.9元,可以通过连接片连到一起,还有一种1.3元的直接就可以插起来,就是略为单薄。

 剩下零碎东西就不发了,要不会没完没了~。
电改的活干起来没什么特别的,很适合DIY,就是在承重墙上挖槽很费力,也许是没经验的过。如果没干过力气活,还是不建议自己开槽,弄得灰头土脸的,又脏又累。如果想自己DIY,又想省事,可以画好线找个力工开好槽自己弯管穿线。如果恰巧大部分开槽位置都是非承重墙上自己试试开槽也无妨,那玩意跟豆腐渣似的一抠一个洞。
电表箱处,先接了路临时用电,大部分电动工具都没接地,也就没接地线,但空开最好找个带漏电保护的,把要改动的线都拔了出来,免得那天谁顺手去合闸。现场够乱吧,很有游击队作风~

电路改动设计好后就该开槽了,别的帖子里很常见,云石机切墙,同时喷点水,然后电镐剔,当时太脏了没顾着照。承重墙上注意不要切到钢筋,有的地方钢筋很浅。在剪力墙上挖暗盒的槽,我不知道有什么窍门,要折腾半天才能挖出来一个,我看有的人用云石机大致切出来后直接用电镐砰砰砰就凿出来一个,也有的打几个孔再凿。我就很费力,也许是自己家墙不舍得用电镐使劲凿,云石机又切不了太深,就用角磨机伸进去切十字,切一层凿掉一层,再切再凿,每个暗盒槽都要折腾半天。



切墙时喷水太多,周边的抹灰层遇水后再加上震动都空鼓了,索性都剥了下来。

挖开后发现有个洞,不知是干啥的。

在普插的回路末端有个空的线管,用钢丝穿后发现是通向电表箱的,直接拽过来了根塑料绳,打算从这里用原有的线管再增加一个回路,降低普插回路的负荷。后来费了老大劲总算是奇迹般的穿过来一组线。

电视背面屋正好放电脑,打了个洞将来连接电脑用。

开完槽后,把线管套弯管簧后弯好后把多余的剪去。尽量不要拐太多弯,当时为了日后好换线,很多地方弯曲半径太大了,而且没有及时固定,穿好线后才发现很多地方弯好的线管有些回弹。给后期铺砖造成了很大困难,好在基本都是不明显的地方,墙根处有线管的地方把瓷砖切了小阖口。

把线管和暗盒大概固定好后开始穿线,用穿线钢丝把线拽过去就行,弱电线很简单,强电线如果距离长要一个人拽,一个人送,注意不要刮伤线皮。有的地方用的16线管就比较费力,建议强电至少都用20管吧,日后万一换线也会比较轻松。比起挖槽来弯管穿线算是很轻松的活。但我一直不明白很多为了绕线的那种电改七拐八绕的线管是怎么穿进去的线。


开发商没有预留弱电箱,自己也没有做,只在放路由器处把网线甩出了很多。想着不装模块,用甩出来的网线直接压上水晶头连路由器,因为硬盘太多打算以后专弄个硬盘服务器,局域网得保证千兆,即便用千兆的模块接头多了有时莫名其妙的就变百兆了,还是直接接线可靠点。

一端网线上绑了节小线管,防止谁手欠从另一端把线拽回去。
 现场都太乱了,剩下的没啥特别的,就不发了~
线路接头都还没接,打算以后装面板时再接,手头还有些WAGO的连接器,但总感觉不如绞接的可靠,日后看情况吧。
总得来说电改成本很低,除了开槽费点力,提前要设计好。一般强电几乎很少出问题,空气开关都换成2P带漏保的,即便出问题也只是虚接或跳闸而已,只要设计合理也很好维修。
自己做的好处是想改多少改多少,不用心疼一米多少钱,改的越多赚的越多~
穿线管便宜的要命,可惜开始买少了,太长又不好上楼,懒得再跑。如果一次多买点,实在用不了的可以都预埋好备用。一期工程都走得地面,照明到现在都还没改动,还在考虑是否需要改。暗盒还有剩下的,线剩的更多。要不是当时套管不够了,时间也不多,可能会再多加几个插座,或者干脆厨房卫生间也都布上网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