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年谱及著作编年

 唐音宋韵 2012-06-01

李白年谱,自宋迄今,国内已有六种,即宋人薛仲琶《李太白年谱》,清人王琦《李太白年谱》,黄锡珪《李太白年谱》,今人詹鍈《李白诗文系年》,王伯祥《增订李太白年谱》,安旗、薛天纬《李白年谱》。海外则有日本神户大学教授笕(jian音“简”)久美子的《李白年谱》。现笔者综合各家之言,并参考部分有关李白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诸家对李白诗文的注释,结合李白诗中所述经历,加以整理。记谱如下:

 七零一年(武则天长安元年)禅宗北宗开创者神秀应诏至洛阳,恩遇甚隆。自是北宗盛行于两京。是年王维生。

    李白生。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远祖为秦朝诛杀燕太子丹的名将李信;其先祖为西汉龙城飛将李广。因李广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故以此地为李白祖籍。李白又为北朝西凉国武昭王李暠(song音“松”)之九世孙。他的祖先在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李白于公元701年诞生在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当时属唐王朝安西都护府辖区)。其父隐其名,人们以李客称之。李白在其兄弟中排行第十二,家里人称他十二郎。李白出生前,其母梦见太白星入怀,因此其父便给他取名叫“白”,字“太白”。

    七零五年(中宗神龙元年)武则天卒。中宗李显复位。

    李白五岁,随其父逃至蜀中,落脚在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今四川省江油市)清廉乡(后因李白号称“青莲居士”,而改为“青莲乡”)。李白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
     七一零年(睿宗景云元年)六月,临淄王李隆基平定韦氏之乱,拥其父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李隆基立为太子。

    李白十岁。攻读诸子百家。
     七一二年(玄宗先天元年)八月改元,睿宗传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玄宗。苏頲袭封许国公。

杜甫生。

    李白十二岁。
     七一三年(玄宗开元元年)太平公主阴谋废帝,玄宗诛其党,赐其死。高力士因参与平太平党有功,封为监门将军(宫廷护卫)。宦官之盛,盖由此始。

    李白十三岁。
    七一四年(开元二年)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新置翰林院,诏选在文章、琴棋(音乐、围棋)、书画、数术(天文、历学、占算)、僧道(佛教、道教)等方面有造诣者,以为翰林待诏(又名翰林供奉)。

    李白十四岁。才华初显,出口成章。据《唐诗纪事》引东蜀杨天惠《彰明逸事》云:李白幼时曾在县里募一小吏,经常出入于县令卧内。一次,李白驱牛经过县令堂下,县令夫人欲加诘责。李白便吟诗致歉,诗曰:“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何必问牵牛。”县令奇之,便令李白侍奉砚席。有一次,县内发生大火,火灭后,县令作诗云:“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一时想不出下句。李白接口道:“焰随红日远,烟逐暮云飛。”县令听了就停止作诗。还有一次,李白陪同县令观涨,有一位女子淹死江中,县令见状作诗吟道:“二八谁家女,飘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李白随口应道:“绿发随波散,红颜逐浪无。何因逢伍相,应是怨秋胡。”县令听李白诗含讽意,很不高兴。李白感到很惶恐,便隐于大匡山读书。(按:对此说,学术界有不同见解。今载此,仅备其说)。
       七一五年(开元三年)

    李白十五岁。是年秋,李白隐居于大匡山山脚下的大明寺,开始两年左右的学习,已作赋多篇。诚如李白后来在《赠张相镐二首》诗中所言:“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并有诸多诗作问世,如:《对雨》、《初月》、《雨后望月》、《晓晴》、《望夫石》、《题窦圌(chuan音船)山》等(以上诗作均见清代王琦本《李太白全集》卷三十)(按:以后所注卷数均以此本为准,不再另行注明)。其才华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参加一些社会干谒活动。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七一六年(开元四年)十二月,宋璟继姚崇宋碧为相。玄宗封以来自中印度的密宗大师善无畏为国师。吐蕃请和。

     李白十六岁。在大明寺读书。他系统学习了诗经、楚辞、乐府等诗歌名著,在诗歌创作上颇有造诣。

    七一七年(开元五年)

    李白十七岁。继续在大明寺读书。留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卷二十三)、《赠江油尉》(卷三十)、《寻雍尊师隐居》(卷二十三)。

    七一八年(开元六年)

    李白十八岁。赴梓州,拜梓州郪县(今四川三台)长平山隐士赵蕤为师,学习剑术、道术、纵横术、《长短经》(赵蕤专著)等。

  七一九年(开元七年)

    李白十九岁。继续学习。据清代学者王琦《李太白年谱》云:李白曾在“岷山之阳”从“东岩子”游学。在那里,李白学会了驯鸟。当地太守听说此事,曾亲自察看,感到很新奇,便推荐李白参加有道科的会试。李白没有去应试。
    七二零年(开元八年)宋璟罢相。苏颋为益州(成都)大都督府长史(州次官)。金刚智及弟子不空经海路入唐,玄宗礼为国师。

    李白二十岁。作《大猎赋》(卷一)。

    这年春天他出游成都。谒见苏颋。苏颋甚赞其才,对属下群僚说:“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鼓励他博览深造。在锦城,李白游览了当地名胜散花楼,留下了《登锦城散花楼》(卷二十一)、《春感》(卷三十)《白头吟》(卷四)等诗。

  又游览了峨眉山,留下了《登峨眉山》(卷二十一)诗。

    之后,李白抵达渝州,持行卷拜谒了渝州太守李邕。李白高谈阔论,不拘俗礼,引起李邕不满,把接待事交付其下属宇文少府去办理。李白感谢宇文少府的热情接待,便写了《酬宇文少府见赠桃竹书简》(卷十九)的诗歌相赠。还写了《上李邕》(卷九)诗,托宇文少府上呈李邕。自比大鹏,言:“丈夫未可轻年少”。劝告李邕不可轻视年轻人。

冬,返回匡山。留诗《冬日归旧山》(卷三十)。

    七二一年(开元九年)

    李白二十一岁。是春李白归家昌明。此后三年均在匡山读书。
      七二三年(开元十一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中书令(宰相)。玄宗置丽正书院,聚文学士修书、侍讲。修造温泉宫于骊山。

    李白二十三岁。在匡山继续读书。
      七二四年(开元十二年)

    李白二十四岁。

    春,他决定去蜀远游。行前,他写了《别匡山》诗(按:此诗王琦《李太白全集》未收录。仅见于《江油县志》、《中和大明寺住持记》、《彰明逸事》所载)以显示“已将书剑许明时”的决心。

此行,他再次游历了成都;并在峨眉山盘桓了月余,在那里他同高僧怀一法师相识,怀一赠给他《陈拾遗遗集》(陈子昂的诗作)十卷。

    这一年秋日,他乘舟沿平羌江东下经过嘉州到达渝州(今重庆市)。途中留诗《峨眉山月歌》(卷八)。

    秋冬,游览了巴南、巴中等地。留诗《巴女词》(卷二十五)。

    七二五年〔开元十三年)十一月,玄宗改丽正书院为集贤院,以宰相一人为学士知院士;在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县内)举行盛大的封禅大典。该年李邕为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刺史。

    李白二十五岁。

    春,他同新结识的伙伴吴指南相伴,自三峡入巴东。一路上,留有《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卷二十二)、《宿巫山下》(卷二十二)(按:此诗有学者认为是李白流夜郎中途遇赦,出三峡时所写,谨此备参)。

     孟春,到达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市西北),留诗《渡荆门送别》(卷十五)、《荆门浮舟望蜀江》(卷二十二)。
    五月,经过荆州(今湖北省荆州市)。留诗《荆州歌》(卷四)。到达江陵(今湖北省江陵)。

在江陵与当时著名的道士——正一派第四代传人司马承祯相遇,司马承祯垮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次会见,对李白影响和鼓励颇大。从此李白对求仙方外的道家思想更加情有独钟。于是写作了《大鹏遇稀有鸟赋》用以自勉。當李白时至中年,终感到此为“少作”,未能充分写尽“宏达之旨,复经充实、修改遂定名为《大鹏赋》(卷一)。留诗《古风三十三(北冥有巨鱼)》(卷二)。

    此后李白来到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昌),游览了赤壁、黄鹤楼等名胜。留诗《江夏行》(卷八)、《江上寄巴东故人》(卷十四)结识了僧行融,留诗《赠僧行融》(卷十二)。

    夏,李白来到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境内)。蜀中友人吴指南病故。李白权殯其尸于洞庭湖畔。

    秋,李白从岳州重返荆门。留诗《秋下荆门》(卷二十二)。

其后李白又从荆门抵达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游览了庐山(在今江西省境内)。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二首》(卷二十一)、《望庐山五老峰》(卷二十一)等诗篇(按:有学者认为《望庐山五老峰》属李白于至德元年入庐山屏风叠隐居之前所作,特录之,以备参酌)。

再东行,经过天门山(安徽省当涂与和县的交界处)。留诗《望天门山》(卷二十一)。

    秋李白抵达金陵(即今江苏省南京市)。在金陵李白虽想投行卷“谒见诸侯”以期寻找出仕报国之路。无奈达官贵人都忙于筹备“大唐泰山封禅”大典,“十谒朱门九不开。”李白只好纵情山水,游览名胜,聊以自遣。在金陵,李白写下了《长干行》(卷四)、《杨叛兒》(卷四)、《白紵辞三首》(卷四)、《金陵白杨十字巷》(卷二十二)、《对酒》(卷二十五)、《登瓦官阁》(卷二十一)、《金陵望汉江》(卷二十一)等诗作。

    七二六年(开元十四年)

    李白二十六岁。

    春,辞别金陵往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留诗《金陵酒肆留别》(卷十五)、《夜下征虏亭》(卷二十二)(按:有学者认为《夜下征虏亭》一诗作于上元二年暮春。兹录于下,以备参酌)。

在扬州干谒朱门未果。有诗《白田马上闻莺》(卷二十五)、《广陵赠别》(卷十五)。

    夏,李白赴姑苏,凭吊古城历史遗迹,写了《乌栖曲》(卷三)诗。

然后途经镇江(属丹阳)。去杭州。留诗《送崔十二游天竺寺》(卷十六)。

游越中。留诗《越女词五首》(卷二十五)、《西施》(卷二十二)、《浣纱石上女》(卷二十五)、《采莲曲》(卷四)、《渌水曲》(卷六)、《王右军》(卷二十二)等。

继而由剡中赴天台山(浙江省天台县北)。留诗《别储邕之剡中》(卷十五)。

登天台山。留诗《天台晓望》(卷二十一)、《早望海霞边》(卷二十一)(按:有学者认为这两首诗为李白于天宝六载重登天台山时所作。特录于下,以备参酌)。

秋,返扬州。李白为人不惜钱财,出游扬州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余万”,以致生活潦倒。留诗《少年行》(卷六)、《赠友人三首》(卷十二)。

病卧扬州治所江都县。写诗《淮南卧病寄赵徴君蕤》(卷十三)、《静夜思》(卷六)、《僧伽歌》(卷七)、《秋夕旅怀》(卷二十四)、《秋日登扬州西灵塔》(卷二十一)。养病期间凭友人孟少府照料,病渐愈。

    李白少时常读司马相如赋,深慕赋中所言云梦大泽之盛,决定到那里一游。这云梦大泽地处湖南益阳、湘阴之北,湖北江陵、安陆之南,江夏以西的广大地带。恰孟少府同安州(治所在今湖北省安陆县)都督马正会相厚,便建议李白投奔安陆马公处。既可求请马公举荐贤才,又可实现云梦之游,两得其便。李白深表赞同。

    冬,李白离开扬州,沿运河北上,到淮河复向西进,取道陈州(今河南周口地区)。在途中,李白手头拮据,准备卖掉家传宝剑和新制的鷫鸘裘衣,幸李邕差人送银三千,解除燃眉之急。

经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再折头向南,赴南阳(今河南南阳市),留诗《南都行》(卷七)、《游南阳清冷泉》(卷二十)。继而南下襄州。

    七二七年(开元十五年)

    李白二十七岁。

    春,李白到达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市)的岘山拜访隐居在那里的著名诗人孟浩然,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李白在那里留下了《襄阳曲四首》(卷五)、《大堤曲》(卷五)等诗篇。

    从襄阳向东南折,李白抵达安陆。在安陆李白遇见了好友元丹丘。元丹丘于马正会属旧交。于是与李白相邀,一同谒见马公。马公深深赞许李白之才。对长史李京之赞曰“诸人之文,犹如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光明洞彻,句句动人。”李京之气量狭小,对马公有意提携李白深以为妒。

    在安陆,李白被祖居安陆的大户人家许梓芝员外相中,想招李白为其东床快婿。许员外本是唐太宗时名臣许紹之后、唐高宗之故宰相许圉(yu音雨)师之子。其女许氏届时尚未婚配。于是李白便入赘许门,定居安陆寿山。  

    七二八年(开元十六年)

    李白二十八岁。

    早春,李白出游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留诗《江夏行》(卷八)。在江夏逢故友蔡十返乡,回安陆,李白写文《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卷二十七)相赠。

    三月,在江夏与孟浩然相会。孟浩然准备赴扬州,李白留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卷十五)。继返安陆。

    夏、秋、冬,在安陆。留诗《古风其二十六“碧荷生幽泉”》。

    李白好喝酒,尝因醉酒误事,一次,因醉酒骑马误冲长吏李京之的车驾,李长史欲以罪责。李白只好写了《上安州李长史》书(卷二十六)请罪。对醉酒的毛病,李白曾写《赠内》诗(卷二十五)婉转示歉。

    七二九年(开元十七年)玄宗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

    李白二十九岁。在安陆。

此时李长史迁升他地,继任者为裴长史。李白曾多次拜谒裴长史请求荐举。写《上安州裴长史书》(卷二十六),但因李白有酒后“犯夜”事,遭人谗谤,终为所拒。只好继续隐居北寿山。

这时李白接扬州孟少府“移文”,认为北寿山小而无名,李白隐居此处有负于盛时。李白写《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卷二十六)以自辩。

    在安陆寿山隐居。留诗《山中问答》(卷十九)。

    春,游安州应城。有诗《安州应城玉女汤作》(卷二十二)。

    夏,游安州般若寺。留诗《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yi音义)》(卷二十三)。

    秋,义兄安州县丞孟赞府还都,李白为之写了《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卷二十七)。

    七三零年(开元十八年)神会于洛阳定南北禅宗是非大会上,力排北宗禅。此后南宗渐盛。是年宰相张说卒。

    李白三十岁。

    春在安陆。

    初夏,取道南阳,西入长安。留诗《凤凰曲》(卷六)、《凤台曲》(卷六)、《秦女休行》(卷五)、《秦女卷衣》(卷五)。

谒宰相张说。逢张说病重。结识其子张垍(ji音继)。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别馆。献诗给玉真公主,有《怀仙歌》(卷八)、《玉真仙人词》(卷八)。未能得见玉真公主,逢雨,留诗《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卷九)。

又曾谒见其它王公大臣求荐,均无结果。十分失望,留诗《长相思》(卷六)、《古风其三十八“孤兰生幽园”》(卷二)、《幽涧泉》(卷四)、《赠裴十四》(卷九)。

在长安结识陆调。介绍李白去豳州(陕西邠县)。

    暮秋游邠州(今陕西彬县)。拜谒邠州司马李粲,希求得到举荐,未果。留诗《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卷七),《书情寄从弟邠州长史昭》(卷十四)《赠新平少年》(卷九),《登新平楼》(卷二十一)、《秋思》(卷六)。      

    冬游坊州(今陕西黄陵县北)。拜谒坊州司马王嵩,留诗《酬王司马阎正字时雪见赠》(卷十九),希望得到举荐,未果。写下《留别王司马嵩》(卷十五)。

    七三一年(开元十九年)

    李白三十一岁。

    春,回长安。留诗《春归终南山松龙旧隐》(卷二十三)。穷愁潦倒于长安,由于干谒无门,思想颓废,与长安少年浪游,日以斗鸡、走狗、饮酒赌博为事。留诗《白鼻騧(gua音“刮”)》(卷六)、《古风其二十四“大车扬飛塵”》(卷二)、《古风其十五“燕昭延郭隗”》(卷二)。

又同“五陵豪”交往。留诗《白马篇》(卷五)、《少年子》(卷六)。与“五陵豪”交往。难免遭受凌辱,在长安玄武门李白因“打架斗殴”,曾惊动宪台(长安司法机关)。幸被陆调救出。李白后来(748年)对此在《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卷十)诗中曾有回忆。

有感于仕途之艰辛,留诗歌《送友人入蜀》(卷十八)、《行路难三首(其二)》(卷三)《送友人入蜀》(卷十八)、《蜀道难》(卷三);留词《忆秦娥》(卷六)、《菩萨蛮》(卷六)。

    初夏,离长安,经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县)。游览古迹梁园。留诗《梁园吟》(卷七)。

    秋到嵩山(为河南省登封县的名山)。拜会女道士焦炼师,写诗《赠嵩山焦炼师》(卷九)以表愿从师学道的心情。恋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隐居之意。有诗《题元丹丘山居》(卷二十五)、《嵩山采菖蒲者》(卷二十五)。

    暮秋,滞留洛阳。留诗《梁甫吟》(卷三)、《行路难三首(其一)》(卷三)、《寄远十二首》(卷二十五)(按:本诗共十二首,非一时一地之作,寄赠亦不住一人,或寄内,或寄他人。其中多是李白是年在安陆时期的作品。其中其六、其八、其十一、其十二为公元731年前后李白寄给妻子许氏的情诗。特此说明)。

    此间,李白游览了龙门。留诗《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卷十三)、《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卷二十三)、《前有樽酒行二首》(卷三)。

    七三二年(开元二十年)正月,以朔方节度副大使礼知节度事。率兵讨契丹。于范阳之北大破两蕃之众。十月,玄宗到洛阳以北(今山西省一带)地区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

    李白三十二岁。

    自春历夏在洛阳,留诗《送梁公昌从信安王北征》(卷十七)、《结客少年场行》(卷四)。

与元演、崔成甫结识。

遂生思家之念,留诗《春夜洛阳闻笛》(卷二十五)。《自代内赠》(卷二十五)。

    秋,自洛阳到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留诗《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卷二十)。

    冬,返安陆,得知岳父许员外已于去年病故。

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今湖北省随县)。拜会胡紫阳。有诗《题随州紫阳先生壁》(卷二十五)。

    岁未,归家安陆。
   七三三年(开元二十一年)正月,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与庶民)家藏一册,每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三月,韩休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张九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分天下为十五道,各置采访使(负责监察督办所辖地区的政治等项)。是年长安久雨,京师饥谨,诏令放太仓米二百万石以赈民。

    李白三十三岁。同许氏分家,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留诗《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卷十三)、《山中与幽人对酌》(卷二十三)。

是年,生女儿平阳。
   七三四年(开元二十二年)正月,玄宗巡幸洛阳。征沼自称生于尧时的道士张果先生,玄宗亲问以治道神仙之术,授其银青光禄大夫(银印上系以青色绶带,以为品位高的标志。副职),位侍中(唐门下省协助宰相起草文书等项的官吏)。五月,张九龄为中书令(宰相)、李林甫为尚书省(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礼部(主管礼、祭祀等)尚书(长官)。

    白三十四岁。

    春,游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

在襄阳,希求当时颇有声望的荆州(今湖北省松滋县至石首一带的长江流域)长史韩朝宗荐引,上《与韩荆州书》(卷二十六),无果。留诗《襄阳歌》(卷七)。与在韩朝宗属下任县尉的李皓结识,复求其授助,留诗《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卷九)。

    暮春,至江夏(今武汉市),滞留,漫游至秋。写《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卷二十七)以泄心中愤懑。留有《江夏送张丞》(卷十八)、《江夏别宋之悌》(卷十五)、《赤壁歌送别》(卷八)、《望黄鹤山》(卷二十一)、《江上吟》(卷七)(按:关于《江上吟》一诗,有学者认为當为李白于上元元年在江夏之作,兹录以备参)。

    到嵩山,访元丹丘。留诗《元丹丘歌》(卷七)

    冬返安陆。
  七三五年(开元二十三年)正月,玄宗在洛阳耕藉田(专供祭祀皇帝祖先之用的田地),大赦天下。下令三百里以内的刺史、县令,率各所属乐队至洛阳竞演。又令天下士人(有学识教养的读书人),其才哲学有造诣者,以及能胜任将帅牧宰者,京师五品以上的官员及地方刺史荐举一人。十二月,玄宗册杨玉环为寿王(玄宗的儿子)妃。

    李白三十五岁。应友人元演之邀游赴太原。

    五月到达洛阳。

    夏,到达太原。识郭子仪于行伍中,言于主帅,为郭子仪脱刑。(按:此说见于清代王琦本《李太白年谱》。现代学者詹鍈在其《李白郭子仪互救辨讹》中,则否定其说。今兹引出,以备参考)。与元演携妓游览晋祠等名胜。对此行,后来李白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卷十三)一诗中曾有记载。留诗《太原早秋》(卷二十二)、《古风二十七“燕赵有秀色”》(卷二)、《古风五十二“青春流惊湍”》(卷二)。留文《太原南栅饯赴上都序》(卷二十七)。

    曾北游雁门关(今山西省代县),登长城,留诗《王昭君二首》(卷四)、《苏武》(卷二十二)。

    七三六年(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兵部尚书(负责军事行政的长官)李林甫提升为中书令(宰相)。张九龄为左宰相,裴耀卿为右宰相,二人分理政事。以牛仙客为工部尚书。幽州节度使张守珪部将安禄山(父康国人,母突厥人),在征讨奚、契丹之战中大败,当斩,玄宗赦之。

    李白三十六岁。

    春在太原与元演别。

南下,途经洛阳与元丹丘相逢。元丹丘邀请李白去嵩山。

    五月,李白移家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按:对于李白移家任城时间,学术界见解未得统一。有学者认为移家时间當为开元二十八年。也有学者认为当为开元二十四年。姑从此说)。途经沙丘、汶上留诗《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卷十九)、《鲁中都东楼醉起作》(卷二十三)。在任城李白写有《长歌行》(卷六)。

    到齐州(山东济南)。留诗《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卷二十)。

    早秋,在任城。留诗《早秋赠裴十七仲堪》(卷九)。

    秋,至嵩山元丘处,结识岑勋。

抵达襄阳,与孟浩然再会。
  七三七年(开元二十五年)监察御史(负责处理官吏违法事件的官)周子谅,上书弹幼牛仙客不具备宰相的才干,玄宗怒,以流放罪处之。张九龄以推荐周子谅而被问罪,左迁荆州长史李林甫大权在握,独断专行,牛仙客对李林甫唯意是从。是年韦应物生。

    李白三十七岁。

    是年生子,取名“伯禽”,小字“明月奴”。

    春,在任城。留诗《嘲鲁儒》(卷二十五)(关于《嘲鲁儒》的写作时间,其说不一。有学者认为當在开元二十四载;有学者认为當在天宝十载:有学者认为當在开元二十五年。兹录于下,以备参酌)。

初夏,取道济南东游崂山。

    秋游宋州睢阳郡,留诗《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卷二十)。
    冬,归任城。其六父任城令“三年秩满”,回长安。。李白为之饯行。留诗《对雪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卷十六)。
  七三八年(开元二十六年)二月,李林甫领陇右节度使副大使,五月,又兼河西节度使。六月,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立为太子,贺知章为太子宾客。九月,益州长史王显率兵攻吐蕃安城,官军大败。

    李白三十八岁。

    春,回任城。留诗《东鲁门泛舟二首》(卷二十)。

漫游兖州,受到王少府的热情接待,留诗《赠瑕丘王少府》(卷九)。留文《鲁郡叶和尚赞》(卷二十八)。

    夏,归任城。逢友人梁四、方士赵叟来访,离别时留诗《送梁四归东平》(卷十八)、《送方士赵叟之东平》(卷十六)。

游鲁郡。留诗《大庭库》(卷二十一)、《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卷十六)。

    秋,应邀去金乡作客。留诗《赠范金乡二首》(卷九);留文《金乡薛少府厅画鹤赞》(卷二十八)。

游历南阳,访崔宗之(时崔宗之丁憂在家)。留诗《南阳送客》(卷十六)。

复去颍阳山(河南登封,元丹丘的居所)留诗《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卷十五)。

游汝州(河南临汝县)、陈州(河南周口地区),结识落魄公子侯十一,邀与同游。游宋州(河南商丘)。

复南折至淮阴,留诗《淮阴书怀寄王宋城》(卷十三)。

抵徐州(江苏徐州市)、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县)。
  七三九年(开元二十七年)玄宗加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大赦天下。八月,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四月,牛仙客以兵部尚书侍中,李林甫以史部尚书升阶为中书令。二人同掌当时的政治、军事大权。王昌龄贬岭南。

    李白三十九岁。

    春至初夏,到扬州。留诗《寄淮南友人》(卷十三)。

到安宜(今江苏省宝应县)。

    夏,漫游于吴地(今江苏省苏杭一带)留诗《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卷二十)。

    秋,逆长江西上,留诗《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卷十三)。

经当涂(今安徽当涂县),留诗《夜泊牛渚怀古》(卷二十二)、《牛渚矶》(卷二十二)。

从当涂沿长江西上。留诗《江上寄元六林宗》(卷十四)。

    去荆州(湖北江陵)。

    至岳州巴陵(今湖南省岳阳县),适逢王昌龄被贬滴岭南(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二人会晤。

    暮秋,回安陆,复去襄阳。留诗《赠孟浩然》(卷九)、《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卷十)。

  七四零年(开元二十八年)十月,寿王妃杨玉环为道士,号太真。玄宗日幸,宠爱无比。宫中所受礼仪与皇后等同。是年天下户数为八百四十一万二干八百七十一,人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十。四海富瞻,长安、洛阳二大都市米价每斛不满二百钱。外出旅行,一切干粮食品酒类等项,途中店皆可提供,社会安定,无须带随身武器。是年孟浩然卒。

    李白四十岁。

    春,到扬州。

    夏,经下邳到兰陵(山东枣庄)。留诗《客中作》(卷二十二)。

夏,返任城。许氏夫人病故。李白继纳刘氏女。刘女与李白不和,不久离异。

逢韩准、裴政、孔巢父来任城,邀李白去徂徕山。李白未能同往,送别时留诗《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卷十六)。

    秋,游东鲁(今山东省兖州市)各地。求人汲引无果,逐有不遇之感。

冬,与韩淮、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河,同隐于祖徕山(在今山东省泰安),纵酒酣歌,以学道为事。时号“竹溪六逸”。

    意欲出游越(今浙江省)地。
    七四一年(开元二十九年)正月,诏令长安、洛阳及天下诸州各置玄元皇帝(老子)庙,并崇玄学(道教与老庄之学),令学生习老子、庄子、列子、文子,每年明经(以经书内容出题的考试科目)例准考试。安禄山派使者行贿朝廷使者,获得好评,玄宗对其信任日高。八月,安禄山为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都督(总司令官),充平卢(今辽宁省一带)军使。吐蕃陷石堡城。金城公主卒,吐蕃告丧并请和,不许。开元末天宝初唐朝的版图,东至安东(今辽宁省东南部),西至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西),南至日南(今越南清化东北),北至单于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李白四十一岁,在任城。留诗《鲁东门观刈蒲》(卷二十四)、《赠从弟冽》(卷十二)、《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卷二)、《古风其十一“黄河走东溟”》(卷二)。

对邻舍鲁女生爱慕之情并纳娶此女于鲁。(唐代魏颢《李翰林集序》云“次合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留诗《咏邻女东窗海石榴》(卷二十四)。

    夏,金乡县令范金卿到浙江任职。李白为之送行,留诗《送友人》(卷十八)。

   七四二年(玄宗天宝元年)正月,改元,大赦。诏令“前资官及白身有儒学博通、文辞英秀及军谋武艺者,所在县以名荐京。”改侍中、中书令为左右丞相,改仆射为尚书省左右承相;改东都洛阳为东京,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以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镖骑大将军。是时,天下有州三百三十一,隶属之州八百,设节度使与经略使(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东、范阳、平卢、陇右、剑南、岭南)十员,以守备边防。时镇护总兵力为四十九万人,军马八万余匹,边境军事费自此逐年增多,民始困苦。

    李白四十二岁。

    四月,游泰山。留诗《游泰山六首》(卷二十)。留文《拟恨赋》(卷一)。

在泰山送友人鲁颂离鲁。留诗《别鲁颂》(卷十五);送别王山人,留诗《赠别王山人归布山》(卷十五)。

    初秋,到徂徕山。

    秋,归任城。元丹丘将以道家流受召入朝为道门威仪,李白希其汲引。留诗《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林宗》(卷十)

经过元丹丘和玉真公主的推荐,玄宗征召李白入京。李白接到朝廷诏令,准备去长安复命,留诗《南陵别儿童入京》(卷十五)。(按:本诗原名《古意》。《南陵别儿童入京》为南宋咸淳本所改。对于南陵的解释,学术界意见不同。一种意见认为南陵为今安徽省的南陵;一种意见则认为南陵是鲁郡辖地的地名,并非是安徽的南陵。现姑从第二种意见)。

    秋,赴长安。

与太子宾客贺成章紫极宫相遇,贺成章见其诗《蜀道难》(卷三)、《乌栖曲》(卷三)等,赏叹再三,曰:“此天上谪仙人也”因解金龟换酒为乐。复推荐于朝廷,得玄宗优遇,命为翰林院供奉。(按:关于贺成章于李白何时相见。学术界见解不同。一种意见认为當在李白初入长安时;另一种意见则认为當是李白奉诏入长安时。这里姑从第二种意见。以备参酌)。

    冬,在长安。留诗《子夜吴歌四首》(卷六)、《乌夜啼》(卷三)。

  七四三年(天宝二年)正月,安禄山入朝,玄宗宠待甚厚,许谒见无时。三月,改长安玄元庙为太清宫,洛阳的庙为太徽宫,诸州地方庙为紫极宫。道教茅山派传人胡紫阳去世。时李林甫专政,公卿有不出其门者,必以罪斥之。

    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

    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八首》(卷五),玄宗赐以宫锦袍。

    三月,居长安。留诗《阳春歌》(卷四)。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词三首》(卷五)。此外写有《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靑听新莺百啭歌》(卷七)、《鼓吹入朝曲》(卷五)、《侍从游宿温泉宫作》(卷二十)、《春日行》(卷三)、《阳春歌》(卷四)。

入翰林院之始,李白对施展抱负怀有厚望。留诗《塞下曲六首》(卷五)、《胡无人》(卷三)、《金门答苏秀才》(卷十九)、《效古二首》(卷二十四)。这在他一些赠答送别诗中时有流露,如《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卷九)、《温泉侍从归逢故人》(卷九)、《送窦司马贬宜春》(卷十七)等篇。

在长安,李白同社会各层人士均有交往,留下一些赠答、送别诗篇,如《赠郭将军》(卷九)、《赠崔侍御》(卷九)、《酬崔五郎中》(卷十九)、《赠崔郎中宗之》(卷十);《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卷二十)、《送羽林陶将军》(卷十七)、《送程、刘二侍御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卷十七)、《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卷七)、《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卷十七)、《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卷十七)等。

    在长安,李白游历了长安附近的一些地方,写下了一些诗歌,如曾去终南山访旧,留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卷二十)、《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卷十九);他曾去过杜陵,留诗《杜陵绝句》(卷二十一)、《题东谿公幽居》(卷二十五)、《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卷十三);曾登过太白山(今陕西省武功县),留诗《登太白山》(卷二十一);游历过华山。留诗《春日游罗敷潭》(卷二十)、《赠华州王司士》(卷九)。

    在长安居久,目睹官场之龌龊,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引起宫中一些权贵的嫉恨。一些佞臣,如张垍之流,常谗谤于玄宗。另外高力士因“脱靴”之辱,心怀不满,就摘李白《清平调》的某些诗句以激杨贵妃。玄宗曾经有三次打算提李白为中书舍人,均被杨贵妃阻阻拦。玄宗对李白渐疏之。

此间,李白感受到国家在表面繁荣的景象中,孕育着可怕的危机。在他的一些诗歌中,对社会的黑暗面时有揭露,如《古风五十六“越客採明珠”》(卷三)、《惧谗》(卷二十五)、《寓言三首》(卷二十四)、《于阗采花》(卷四)、并写《长信宫》(卷二十五)、《长门怨》(卷二十五)、《夜坐吟》(卷三)、《怨情“美人卷珠帘”》(卷二十五)《怨情“新人如花虽可寵”》(卷二十五)、《去妇词》(卷六)、《玉阶怨》(卷五)、《妾薄命》(卷四)等诗用以自况。

    面对朝廷权贵佞臣的谗害,李白深感到“丑正同列,害能成谤”,遂有退志。这种思想情绪,也反应在他的一些诗作上。如《秋夜独坐怀故山》(卷二十三)、《忆东山二首》(卷二十三)、《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诛学士》(卷二十四)、《赠薛校书》(卷九)、《玉壶吟》(卷七)、《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卷十三)、《灞陵行送别》(卷十七)、《感兴八首》之七、之八(卷二十四)、《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卷四)。
  七四四年(天宝三载)三月,以平卢节度使安禄山任范阳(今北京市)节度使。八月,突厥内乱,册立回绝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君主),回纥尽得突厥土地,日渐强盛。玄宗以天下太平无事,欲高居而无为,将一切政事委李林甫处理。是年贺知章去世,时龄八十六岁。   

    李白四十四岁。

    正月,贺知章请度为道士,玄宗许其还乡越中并率百官送别于长乐坡。李白送行时有《送贺宾客归越》(卷十七)、《送贺监归四明应制》(卷十七)诗。

友人元丹丘离京,李白送至华山。留诗《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卷七)。

    春李白因遭谗见疏,十分苦闷。此种思想反应在他的一些诗歌中。如《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二首》(卷十七)、《月下独酌四首》(卷二十三)、《把酒问月》(卷二十)、《古风其二“蟾蜍薄太清”》(卷二)、《古风其十二“松柏本孤直”》(卷二)、《古风其二十一“郢客吟白雪”》(卷二)、《古风其四十四“绿萝纷葳蕤》(卷二)、《古风其四十九“美人出南国”》、《感遇四首其四“宋玉事楚王》(卷二十四)、《行路难三首(其三)》(卷三)。

    三月,自知不为朝廷所用,上书请还山,赐金,离长安而去,临行留有《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卷二十四)、《还山留别金门知己》(卷十五)、《鞠歌行》(卷四)、《东武吟》(卷五)。

离长安后,经灞陵、蓝田达商州(今陕西商洛市),留诗《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鹅湖》(卷二十)、《山人劝酒》(卷四)、《商山四皓》(卷二十二)、《过四皓墓》(卷二十二)。

    初夏,抵达洛阳,见崔成甫。留诗《赠崔侍御(黄河三尺鲤)》(卷九)。与杜甫相识。

    秋,返家任城。任城主簿庐潜为李白接风。留诗《赠任城庐主簿潜》(卷九)。

秋,与杜甫在洛阳相会,二人从洛水至黄河,经过广武山(今属河南荥阳市)李白留诗《登广武古战场怀古》(卷二十一)

    复经汴水到达汴州(今河南开封市)。

    在汴州遇见诗人高适,三人共游大梁(河南开封)。李白留诗《送蔡山人》(卷十七)。在大梁,三人吊信陵、登吹台(在河南开封),李白留诗《侠客行》(卷三)。

三人继赴宋州(今河南商丘市),游梁园、平台、清冷池(皆属宋州)。

    晚秋,到单父(今山东单县)三人游孟诸大泽;同登单父台。李白留诗《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卷二十)、《观猎》(卷二十五)、《送杨山人归嵩山》(卷十七)。

    宋中游后,杜甫东归巩洛,先行离去。杜甫走后,李白与高适等又在宋中盘桓多日。高适入楚。

    李白去安陵(今河南省鄢陵县),乞道士盖寰为其造真籙。留诗《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余造真籙临别留赠》(卷十)。

    然后到达齐州(山东济南)。在齐州道观紫极宫李白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籙(道教的密文)。留诗《有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籙毕归北海》(卷十七)、《草创大还赠柳官迪》(卷十)。

冬,还归任城。

    七四五年(天宝四载)八月,杨太真册封为贵妃。贵妃三姊都赐第宅于京师,从兄(铦,锜)与从祖兄钊,皆被封为高官。安禄山以边功得宠,数次侵击东方的种族奚、契丹。九月,奚、契丹各杀唐公主(以皇族女性所作的一种人质)以叛。

    李白四十五岁。

    春在任城。留诗《送范山人归太山》(卷十七)、《送别》(卷十八)。

    夏末,李白与杜甫复会于兖州。

继赴齐州(今济南市)会同高适一齐拜谒北海太守李邕。在李邕陪同下,在临淄游览了孟姜庙、杞梁墳和淳于意墓等胜迹。李白留诗《东海有勇妇》(卷五)。

    齐州分别后,杜甫西游临邑,李白返家任城。

    游峄(yi音“忆”)山(今山东邹县境内)。留文《琴赞》(卷二十八)。

    秋李白、杜甫在任城再次相会。李白留诗《戏赠杜甫》(卷三十)。

漫游任城后,二人又同去曲阜、兖州、东蒙等地。

    在曲阜,他们拜访居士大隐范十。李白留诗《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卷二十)、《宴陶家亭子》(卷二十)。

    秋,在鲁郡(兖州)别杜甫。留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卷十七)。

赴沙丘(河北广宗县),有诗《沙丘城下寄杜甫》(卷十三)。

    游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

    游单父(今山东省单县)。有《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卷十九)、《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卷二十一)、《送族弟单父主簿凝摄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桥却回栖霞山留饮赠之》(卷十七)、《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卷十六)、《送族弟凝之晏堌单父三十里》(卷十六)。
   七四六年(天宝五载)四月,门下侍郎陈希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中书省、门下省的次官侍郎兼任宰相之职的职官)。陈希烈以讲老庄之学得进,是一个为玄宗所赏悦的人物,李林甫见其为玄宗所爱,遂推荐之。

    李白四十六岁。

    春,在单父,留诗《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卷二十)。

    春,游鲁郡。

    卧病任城甚久。留诗《赠从弟冽》(卷十二)、《东鲁见狄博通》(卷九)。留文《任城县厅壁记》(卷二十八)。

    在远房兄弟瑕丘(任城属县)佐吏李冽、李凝的帮助下,在瑕丘县城东门外泗水西岸沙丘旁置居室,又在泗水东岸南陵村置田十余亩以养子女。就此安家。

    秋,病愈,又游于鲁郡。留诗《鲁郡尧祠送吴五之琅琊》(卷十六)、《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卷十六)、《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卷十七)、《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卷十五)、《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逆旅见赠》(卷十九)、《别中都明府兄》(卷十五)。

    是年自春以来屡有南游之念。有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卷十五)。遂与元丹丘相约,准备在越中相会,然后同游剡中(今浙江嵊县西南)。

    终于秋末启程。临行留诗《别中都明府兄》(卷十五)。

    冬,至宋城(河南商丘一带),又游梁园(汉梁孝王所造的一座的御苑,又名兔园)。与宗楚客的孙女宗氏夫人再婚,在梁园安家。

    在梁园,遇故友岑征,有诗《鸣臯歌送岑征君》(卷七)、《鸣皐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崖山居》(卷七)。

    旋到广陵(江苏扬州)。途经下邳。留诗《经下邳圯(yi音意)桥怀张子房》(卷二十二)。
  七四七年(天宝六载)正月。朝中大狱,李林甫命人杖杀北海太守李邕和淄川太守裴敦复。玄宗欲广求天下士,诏令“通一艺以上者皆诣京师”。李林甫故艰其事,尽使落第,上表称贺为“野无遗贤”。十月,改骊山温泉宫为华清宫。玄宗命王忠嗣攻吐蕃石城堡。王忠嗣认为以数万士兵的性命去换得一城,并不能消弱对方的军事力量,遂上书谏阻,被贬为汉阳太守。以哥舒翰(突厥人)为河西陇右节度使,高仙芝(高丽人)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李白四十七岁。

    春在扬州留诗《留别广陵诸公》(卷十五)。

    春末赴金陵。

    夏初在金陵,留诗《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卷二十一)、《登金陵凤凰台》(卷二十一)、《金陵凤凰台置酒》(卷二十)、《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卷十九)、《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卷二十一)《自金陵泝流过白壁山玩月,达天明,寄句容王主簿》(卷十四)。在金陵遇崔成甫。留诗《酬崔侍御》(卷十九)、《江上送女道士禇三清游南岳》(卷十八)。

南下途中经丹阳(今江苏省镇江市),留诗《焦山望松寥山》(卷二十一)、《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卷九)、《丁都护歌》(卷六)。

    继而达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留诗《苏台览古》(卷二十二)。

经过湖州。留诗《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卷十九)。

    秋到越中。留诗《越中秋怀》(卷二十四)、《越中览古》(卷二十二)(按:有学者认为《苏台览古》和《越中览古》为李白于开元十四年游吴越之作。特录于下,以备参酌)

    同元丹丘会和。往会稽吊贺知章。留诗《对酒忆贺监二首》(卷二十三)。又同孔巢父等人会和,游镜湖、兰亭、禹穴、剡溪。

    乘舟行,经宁海(今浙江台州市)留诗《同友人舟行》(卷二十)。

    登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台州天台县西)。留诗《登高丘而望远海》(卷四)(按:有学者认为《登高丘而望远海》诗当为李白于天宝十年北上塞垣时作。特录以参酌)、《日出入行》(卷三)。

    冬经吴中返金陵,留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卷十九)。此后二年,留居金陵。留诗《宿白鹭洲寄杨江宁》(卷十三)、《新林浦阻风雪寄友人》(卷十三)。

是年,针对朝中大狱,有诗《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卷三)、《野田黄雀行》(卷三)(按:有学者认为《野田黄雀行》为李白于至德二年针对肃宗与永王璘相残事而作,特录以备参)
  七四八年(天宝七载)四月。以高力士为骡骑大将军,其权力与地位日渐显赫。李林甫、安禄山同时因附其而被摧升为将军与大臣。玄宗赏赐安禄山铁券(免死牌)。杨贵妃三姊皆被封为国夫人;杨贵妃的堂兄杨钊(后来的杨国忠),擢给事中,恩幸日隆。

    李白四十八岁。

    春在金陵。留诗《示金陵子》(卷二十五)。崔成甫遭贬谪,与李白在金陵相遇。崔成甫作诗《赠李十二》李白写诗作答《酬崔侍御(“严陵不从万乘游”)》(卷十九)。另留诗《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绮裘乌纱巾与酒客数人棹歌秦淮往石头访崔四侍御》(卷十九)。

    夏至杨州。留诗《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卷十)。

    秋游霍山(今安徽省六安县南),

    冬到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谒见庐江太守吴王李抵。留诗《寄上吴王三首》(卷十四)、《口号吴王美人半醉》(卷二十五)、《庐江主人妇》(卷二十二)、《江上望皖公山》(卷二十一)。
   七四九年(天宝八载)二月,玄宗以国用丰殷,视金帛如粪土,赏赐无度。尝以天下岁贡物品,尽赐李林甫。六月,玄宗命哥舒翰攻取石城堡,唐军死者数万,果如王忠嗣所言。哥舒翰为吏大夫(御史台—处理官吏犯的检查厅长官),王忠嗣郁而死。改当时兵役制度的志愿兵制度为府兵制度(壮丁为三年义务兵役,主要充当京师的禁卫军与边境的防备军,于农闲时受训,征兵最多时为年六十万人),但府兵制度日渐崩坏。应府兵者逃匿有增无减。有司所属多有官无兵。京师卫队应征者皆为市井无赖之徒,末受训练。而武勇精兵皆聚集于边陲,且多为藩镇私有,遂使藩镇割据日渐滋生。

    李白四十九岁。春还金陵。怀念子女之情甚,写诗《寄东鲁二稚子》(卷十三)。

    闻王昌龄远滴黔中(今湖南省以南)。以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卷十三)寄之。

留诗《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卷七)、《劳劳亭歌》(卷七)。

    “立功”无望,乃始以“立言”为己务。留诗《古风其六“代马不思越”》(卷二)、《古风其十四“胡关饶风沙”》(卷二)、《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卷二)、《古风其三十五“丑女来效颦”》(卷二)。

     冬,在金陵。留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卷十九)

    七五零年(天宝九载)三月,关内(今陕西省之地,东至函谷关,西至散关,南至武关,北至萧关的广大区域)大旱。五月,赐安禄山为东平郡王。唐代将帅封王自此始。杨钊赐名为国忠。南诏(今四川省南部与云南省交界处的少数民族国家)王忿云南太守虔(qian音“前”)陀迫辱,起兵杀之。

    李白五十岁。

    春在金陵。

    五月。元丹丘自嵩山来信相邀,李白留诗《以诗代书答元丹丘》(卷十九)。继而离金陵,去嵩山。曾想举家迁嵩山,未能实现。留诗《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卷二十五)。

    途经秋浦。留诗《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卷二十五)。

    秋,至寻阳(九江)。留诗《浔阳紫极宫感秋作》(卷二十四)。

    登庐山。留诗《庐山东林寺夜怀》(卷二十三)。

    旋北还,途经憔郡(今安徽省亳州)访友人元演。

    经过金乡(山东省金乡县),有诗《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卷十六)、《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沉之秦》(卷十六)、《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卷十七)、《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卷十九)。

    冬,归任城。

    是年,针对社会谤言,留诗《雪谗诗赠友人》(卷九)。
  七五一年(天宝十载)二月,安禄山升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近二十万,为当时天下兵力之半。四月,杨国忠使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伐南诏大败,死六万人。高仙芝攻大食国,大败,死二万人。安禄山击契丹,大败,死数万人。

    李白五十一岁。在任城。对杨国忠征讨南诏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深为不满。有乐府诗《战城南》(卷三);诗《古风其四十三“周穆八荒意”》(卷二)、《古风其三十四“羽檄如流星”》(卷二)。

    春在任城家中。有诗《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卷十三)、《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卷十三)。留文《崇明寺佛项尊胜陀罗尼幢(chuang音“床”)颂并序》(卷二十八)。

    到平阴沙丘。留诗《送薛九被谗去鲁》(卷十六)、《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卷十七)。

    到济南。留诗《古风其二十“昔我游齐都”》(卷二)。

    秋,李白来到嵩山之阳的颍阳寻找元丹丘,恰逢元丹丘此时隐居在汉代隐士高凤的居处——石门山炼丹。李白寻人不遇,留诗《闻丹丘子于城北山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僕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卷十三),准备回程。

    至邺中(今河南南阳市唐河)逢王大。留诗《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卷九)。

    长途跋涉赴石门山中(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寻找元丹丘。写下了《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卷二十三)一诗。并滞留在石门山元丹丘居处。

    受元丹丘热情款待,两人同游方城寺。李白写下了《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卷二十三)一诗。

同时接到南阳友人岑勋书信,诗人遂写下《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卷十九),邀请岑勋来会,不久,南阳岑勋至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炼丹处百秀谷中,三友相聚,乐极成醉,李白留诗《将进酒》(卷三)。

    秋末,范阳节度使幕府判官何昌浩到叶县(今河南叶县)来访李白,未逢。于是留信邀请李白到幽州。李白为探安禄山的虚实,准备北游塞垣。留诗《赠何七判官昌浩》(卷九)。

    自开封北上幽州(今北京市),临行留诗《留别于十一兄逖(ti音替)裴十三游塞垣》(卷十五)北渡黄河。

    七五二年(天宝十一载)十一月,李林甫卒,居宰相之位凡十九年。玄宗以不学无术,独断专行的杨国忠继其任。安禄山想當宰相之梦未圆,对杨国忠入相很不服气,不把杨国忠放在眼里;而杨国忠因无法控制安禄山,则多次对玄宗说安禄山要谋反。两人开始交恶。十二月,令平卢兵马使史思明(突厥人)兼北平太守、卢龙(今河南省北部,河北省南部的地区)军使。

    李白五十二岁。

    开始北游塞垣。

    经博平(今山东博平县),留诗《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卷二十四)。

    越黄河,到邯郸,沿途留连。留诗《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卷二十一)《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卷五)、《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卷三十)、《邯郸南亭观妓》(卷二十)。

    经洺州(河北洺州)。留诗《赠临洺县令皓弟》(卷九)、《赠清漳明府侄聿(yu音玉)》(卷九)。

    再经饶阳(河北深县)。留诗《赠饶阳张司户燧》(卷九)。

    十月,抵达范阳郡(即幽州,今北京市)。留诗《行行且游猎篇》(卷三)。逢崔度来访,初识安禄山跋扈与边地战事之真相,颇感危险,即离范阳而去。留诗《出自蓟北门行》(卷五)、《邹衍谷》(卷三十)、《送崔度还吴,度故人礼部员外国辅之子》(卷十七)。乐府诗《幽州胡马客歌》(卷四)、《北风行》(卷三)、《公无渡河》(卷三)(按:对于《公无渡河》何时写成、针对何事而发。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写于至德二年、悲永王璘起兵不成被诛;有人认为写于乾元元年、悲流放夜郎遭遇而作。兹录于下,以作参酌)。

    闻夫人宗氏病重,返回河南睢阳宗家庄。
  七五三年(天宝十二载)正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使人为杨国忠立碑于省门。九月,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并封为西平郡王。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

    李白五十三岁。

    早春,自睢阳北上。

    走魏郡(今河北省魏县东)留诗《魏郡别苏明府西北游》(卷十五)。

    到介休,留诗《赠郭季鹰》(卷九)。

    经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阳县),留诗《留别西河刘少府》(卷十五);继续沿汾水南下。

    春,入潼关(关所在今陕西省,为洛阳与长安之问的要地),到达长安。(按:李白是否第三次到过长安,学术界尚有争论。学者李从军、胥树人、安旗等认为有,而多数学者尚持异论。这里姑按李、胥、安诸人观点,编录于下,以备参考)。

    在长安李白写诗《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卷九),以国家英才相许,期得任用,无果。逢故人独孤驸马,留诗《走笔赠独孤驸马》(卷九),亦无果。经过惠庄太子陵庙,留诗《酬王补阙惠翼庄庙宋丞泚(ci音此)赠别》(卷十九)于是写了乐府诗《远别离》(卷三),离开长安。

此时,还留诗《古风其四“凤飛九千仞”》(卷二)、《古风其八“咸阳二三月”》(卷二)、《古风其二十五“世道日交丧”》(卷二)、《古风其三十“玄风变太古”》(卷二)、《古风其三十一“郑客西入关”》(卷二)、《古风其三十六“抱玉入楚国”》(卷二)《古风其四十六“一百四十年”》、《古风其五十一“殷后乱天际”》(卷二)、古《风其五十四“倚剑登高台”》(卷二)。

    夏,游曹南(今山东菏泽)。留诗《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卷十五)。

    回梁园。

    至历阳(今安徽省和县)横江浦渡长江。

    秋,应从弟宣城长史李昭来信相邀,南下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县),游敬亭山、陵阳山、秋浦、清溪、玉溪潭、鱼段湖等地。留下《题宛溪馆》(卷二十五)、《观胡人吹笛》(卷二十五)、《独坐敬亭山》(卷二十三)、《又敬亭寄崔侍御》(卷十四)、《赠宣州灵源寺仲濬(jun音郡)公》(卷十二)、《听蜀僧濬弹琴》(卷二十三)、《寄崔侍御》(卷十四)、《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卷二十)、《观鱼潭》(卷三十)、《早过漆林渡寄万巨》(卷十四)、《白鹭鸶》(卷二十四)、《泾川送族弟錞》(卷十八)、《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卷十八)、《过崔八丈水亭》(卷二十一)。等诗篇。

是年。丹阳进士殷(王番)编选《河岳英灵集》竣,起甲寅,收有李白的诗歌。
  七五四年(天宝十三载)安禄山入朝,加左仆射。杨国忠进位司空。安禄山反兆日愈明显,朝中有言其反者,玄宗不信,反而将其人缚送安禄山处置。太子言安禄山必反,玄宗亦不信,自是无人敢言其反者。三月,太常卿(负责宫中仪式典礼)张垍(ji音“继”)因人事问题向安禄山泄密,左迁龙溪郡(今江西省萍乡县东)司马(州次官)。六月,剑南留侯李亦率兵七万击讨南诏,至西洱河(今云南省昆明市南),全军覆没,李宓被擒。杨国忠隐其败况,复兵讨伐,前后死者约二十万人。长安附近的关中地区,自去年秋天以来,水旱灾相继发生,物价暴涨,民苦不堪言,诏太仓米一百万石贱售放赈以济贫民。是年,全国户数为九百零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人口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零四百八十八,为唐代有史以来最高记录。

    李白五十四岁。

    春游金陵。

    五月至杨州,与王屋山人魏万相遇,二人同游金陵,分别时,李自托其为之编诗集。留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卷十六)。

闻日本国人晃衡(即阿倍仲麻吕)遇难。留诗《哭晁卿衡》(卷二十五)。

    秋,游宣城。留诗《秋登宣城谢脁(tiao音挑)北楼》(卷二十一)、《谢公亭》(卷二十二)、《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卷十六)、《白鹭鸶》(卷二十四)。

    游南陵。留诗《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卷十二)、《书怀赠南陵常赞府》(卷十二)、《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卷二十)、《五松山送殷淑》(卷十八)。

    到池州、到泾县(以上均在今安徽省境内)游秋浦、清溪。留下《秋浦歌十七首》(卷八)、《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鹧鸪者》(卷二十)、《赠秋浦柳少府》(卷十)、《赠崔秋浦三首》(卷十)、《游秋浦白笴(gan音赶)陂二首》(卷二十)、《清溪行》(卷八)、《宣城清溪》(卷二十)《宿清溪主人》(卷十一)、《清溪半夜闻笛》(卷二十三)、《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卷二十)、《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卷十九)等诗篇。

    继游青阳,登黄山、九华山。留诗《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卷二十二)、《赠黄山胡公求白鹇》(卷十二)、《过汪氏别业二首》(卷二十三)、《宿鰕湖》(卷二十二)、《九华山联句》(卷二十五)、《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卷十)。

    冬,到达常德府(今湖南省常德市)。留诗《望木瓜山》(卷二十一)。

    七五五年(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于范阳叛乱。河北诸地尽陷。十二月,以荣王李婉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统诸军东征,大败,安禄山陷洛阳及河南诸郡。高仙芝退守潼关,玄宗轻信监军边令诚谗言,诛杀高仙芝、封常清于潼关。命哥舒翰为副元帅,把守潼关,郭子仪为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节度使。贼军继续进犯,郭子仪、李光弼破之。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在今河北省境内)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安禄山,河北诸郡皆相呼应。

    李白五十五岁。

    春,在茅山(今浙江青田县西),告别老友元丹丘。留诗《下途归石门旧居》(卷二十二)。

    夏,经横江去当涂。留诗《横江词六首》(卷七)。(按:有学者认为《横江词六首》写于开元十四载,为李白初出蜀时作。兹备其说,以为参酌)、《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卷八)。

秋,到池州(今安徽省贵池县),游秋浦。思念妻子宗氏,留诗《秋浦寄内》(卷二十五)。

往泾县。留诗《赠汪伦》(卷十二)。

    游沿高溪、陵阳溪等地。留诗《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卷十四)、《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卷二十二)、《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卷二十二)、《别山僧》(卷十五)、《酬崔十五见招》(卷十九)。

    冬返宣城。

    旋至金陵,获安禄山乱。门人武谔许去鲁中(今山东省)接其子女南下。有诗《赠武十七谔》(卷十一)。

    分别后,自往宋城接其妻宗氏。留诗《北上行》(卷五)、《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峰”》(卷二)。

    七五六年(肃宗至德元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入长安。张垍降安禄山被封为宰相。玄宗逃亡蜀中(今四川省),途经马嵬坡(陕西兴平县西),军士哗变,杀杨国忠,玄宗被迫赐杨贵妃死。

    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即位灵武(今甘肃省灵武县),是为肃宗,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任李泌为元帅府行军长史(相当于军师)。

玄宗至汉中郡(在今陕西省南部),听从房琯建议,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永王李璘为四道节度使引兵东巡。七月二十八日,玄宗到达成都。     九月,永王李璘领四道节度使,镇江陵。时江淮租赋尽山积江陵。永王产生以金陵为根据地,掌握长江沿岸支配权之企图。肃宗闻知,令其归还于蜀(时玄宗在今成都市),永王不从。

十二月,永王引兵东巡,沿长江而下。肃宗以高适为淮南节度使,率兵讨伐永王。是年王昌龄卒。

是年,杜甫在长安陷落后,携家至州避难,后又一人北往延州,途中落入贼手,被送回长安。王维五十六岁,亦为贼军所获,初送到洛阳。
    李白五十六岁。

    岁初,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留诗《奔亡道中五首》(卷二十二)。

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准备避难剡中(今浙江省膝县)留诗《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卷十二)。

   至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留诗《扶风豪士歌》(卷七)、《戏赠郑溧阳》(卷十)、《赠溧阳宋少府陟》(卷十)、《送族弟溧阳尉济充》(卷十八)、《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卷十)、《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卷二十五)留文《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卷二十九);与张旭相遇,留诗《猛虎行》(卷六)。

    经杭州。留诗《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卷十七)。

    夏,到达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

    秋,闻玄宗奔蜀,遂辞金陵,留诗《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卷八)、《留别金陵诸公》(卷十五)。

沿长江西上,到达岳州。留诗《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卷二十一)、《秋登巴陵望洞庭》(卷二十一)、《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卷二十一)。

    入庐山屏风叠隐居。留诗《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卷十一)。

永王数次下达聘书,并派遣韦子春赴庐山相邀。几经犹豫,终于决定下山入其幕府,有诗《赠韦秘书子春》(卷九)。临行,留诗《别东林寺僧》(卷十五)、《别内赴征三首》(卷二十五)。

      七五七年(至德二载)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庆绪自立为帝。二月,永王与淮南节度使高适战于丹阳,兵败被诛。九月,郭子仪收复长安,又收复洛阳。安庆绪派尹子奇率十三万军马攻打睢阳,张巡、许远守睢阳,城陷被难。十月,肃宗还长安。十二月,玄宗自蜀返长安。安庆绪与史思明发生内内讧,史思明以所部十三郡及兵八万人降唐,封为范阳节度使。

    李白五十七岁。

    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卷八)、《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卷十一)、《在水军宴韦司马楼船观妓》(卷二十)。

    二月,永王兵败丹阳,被诛。李白自丹阳南逃。途中留诗《南奔书怀》(卷二十四)、《独漉篇》(卷四)。

    至安庆。留诗《避地司空原言怀》(卷二十四)。

    旋被搏入寻阳狱中。留诗《在浔阳非所寄内》(卷二十五)。妻宗氏为救其四处奔走。

    在浔阳狱,李白留诗《狱中上崔相涣》(卷十一)、《系浔阳上崔相涣三首》(卷十一)、《上崔相百忧章》卷二十四)、《中丞宋公军次浔阳》(卷十一)。上呈《与贾少公书》(卷二十六)、《为宋中丞自荐表》(卷二十六)以自陈。

    江南宣慰使崔涣与御史中承相宋若思极力救之,乃获释。宋若思辟李白为军幕参谋,以掌军中文书事务。并随宋若思一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留诗《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卷二十二)。代宋若思起草《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卷二十六)、《为宋中丞祭九江文》(卷二十九)。

对唐朝廷内诸王相诛戮十分不满,留诗《树中草》(卷六)、《上留田行》(卷三)、《箜篌谣》(卷三)、《雉朝飛》(卷三)。

    九月,病卧宿松(今安徽省宿松县)闻郭子仪克复西京(洛阳),作乐府诗《上云乐》(卷三)。留诗《赠闾邱宿松》(卷十一)、《赠闾邱处士》(卷十二)、曾两次赠诗宰相张镐求救,留诗《赠张相镐》(卷十一)。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十二月四日,玄宗回长安,十五日,赐酺五日。李白因流罪不得参与此庆。留诗《流夜郎闻酺不与》(卷二十五)。     

    七五八年(肃宗乾元元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

    李白五十八岁。

    李白自寻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其间留诗《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卷十四)、《流夜郎题葵叶》(卷二十四)、《流夜郎赠辛判官》(卷十一)。

    春,于流放道中达乌江,妻弟宗璟相送。留诗《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卷十五)。

    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今武昌县东),有诗《流夜郎至西塞驿寄裴隐》(卷十四)。

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有诗《江夏寄汉阳辅录事》(卷十四)、《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却之武陵立马赠别》(卷十一)、《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卷二十)、《泛沔林城南郎官湖(并序)》(沔州即今汉阳)(卷二十)、《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卷二十三)、《寄王汉阳》(卷十四)。

    秋至岳州(湖南岳阳),留诗《至鸭栏驿上白马矶赠裴侍御》(卷二十二)、《送郄(qie音妾)昂谪巴中》(卷十八)。

    又至江陵。留诗《郢门秋怀》(卷二十二)、《江行寄远》(卷二十二)、《赠别郑判官》(卷十五)。

    冬入三峡。留诗《上三峡》(卷二十二)《巫山枕障》(卷二十四)、《万愤词投魏郎中》(卷二十四)。

    七五九年(乾元二年)正月,史思明自称大圣燕王。四月,史思命杀安庆绪。五月,改称大燕皇帝。九月,史思明再陷洛阳。十月,李光弼破史思明于河阳(今河南省孟县西)。八、九月,襄州、荆州(均在令湖北省)宁将据州作乱,十一月聚众万余人,十二月乱平。

    李白五十九岁。

    春,流夜郎途中。留诗《南流夜郎寄内》(卷二十五)。

    三月,至白帝(今四川省奉节县东)遇赦,留诗《放后遇恩不霑》(卷二十五)、《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尅复之美书怀示息秀才》(卷十一)。

    归途经过南平(今重庆市)与李之遥相遇。留诗《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卷十一)。

回返江陵。留诗《早发白帝城》(卷二十二)。

    初夏,至江夏,羁留到冬。有诗《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卷十四)、《江夏赠韦南陵冰》(卷十一)、《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予锤碎黄鹤楼》(卷十九)、《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卷十一)、《峨嵋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卷八)。复萌用世之意,多次求人荐引,终以失败告终。作乐府诗《天马歌》(卷三)。

    逢裴侍御于石头驿来信相邀以游洞庭湖,有诗《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卷十九)。

    继游洞庭。留诗《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卷二十)、《荆州贼乱临洞庭言怀作》(卷二十四)、《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卷二十)、《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卷二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卷二十一)、《巴陵赠贾舍人》(卷十一)、《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卷二十一)《临江王节士歌》(卷四)。

    继而到达零陵(今湖南零陵县)。留诗《草书歌行》(卷八)。

    游潇湘。留诗《门有车马客行》(卷五)。
   七六零年(肃宗上元元年)正月,以李光弼为太尉兼中书令(宰相)。党项(即西羌族)入侵,郭子仪以邠宁、鄜坊(均在今陕西省)两道节度使镇之。六月,田神功败史思明于郑州(今河南省郑州市)。七月,移上皇玄宗于西内苑甘露殿(皇城最北端的宫殿)幽居。高力士流巫州(在长安之南三千一百五十八里处)。九月,高适为蜀郡刺史。十一月,淮西节度副使刘展反。是年岁荒,物价高涨,斗米千钱,人相食。

    李白六十岁。

    春由洞庭返江夏。留诗《鹦鹉洲》(卷二十一)、《早春寄王汉阳》(卷十四)、《望汉阳柳色寄王宰》(卷十四)。

    秋至寻阳,再登庐山。决意游仙学道以度余年。留诗《庐山谣赠卢侍御虚舟》(卷十四);送宗氏修道于庐山,留诗《送内寻李腾空二首》(卷二十五)。

    冬在建昌(今江西省修水县西北)。

    岁末至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有诗《豫章行》(卷六),引永王璘事以自悼。     

    七六一年(上元二年)正月,温州刺史季广深为宣城刺史充浙江西道节度使。二月,李光弼与贼军战于北邙山(洛阳之北),大败,贼军攻入陕州(今河南陕县)。

三月,史朝义杀其父史思明,即皇帝位。饥懂相继。

四月。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刺史段子璋反。陷绵州,自称梁王。高适等平定之。

五月,李光弼充河南副元帅,为全国十五道行营中的八道行营(节度使所在地的驻所)总司令,出镇临淮(在今安徽省淮水下流)。为保全扬州,先赴徐州(今江苏省彭城县)镇之,败史朝义。旋赴浙东〔今浙江省东部),镇压袁晃领导的农民起义。

九月,江淮(今江苏省与安徽省交界的一带)大饥懂。十二月,合剑南、东川、西川(俱在今四川省)为一道。以严武为成都尹(长官)镇蜀。

是年王维卒,时龄六十一岁。

    李白六十一岁。

    沿长江东下去金陵。留诗《江上赠窦长史》(卷十一)、《三山望金陵寄殷淑》(卷十四)。

    春,流落江南的金陵一带。靠人赈济为生。留诗《赠昇州王使君忠臣》(卷十)、《送韩侍御之广德》(卷十八)、《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卷二十五)。

    五月,在泾县。留诗《游水西简郑明府》(卷二十)。

秋,闻史朝义势力复盛,李光弼派兵镇压,再次请缨赴临淮投其军幕,但因旧病复发,半道还,留居金陵。留诗《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卷十五)。

    冬,到历阳,留诗《对雪醉后赠王历阳》(卷十二)、《醉后赠王历阳》(卷十二)。

    赴宣城,留诗《哭宣城善酿纪叟》(卷二十五)。

    去南陵(今安徽铜陵市南),宿五松山。留诗《宿五松山荀媪家》(卷二十二)。

至当涂。寄宿于当涂县令(县知事)李阳冰处。留诗《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卷二十)。

卧病于当涂,留诗《宣城送刘副使入秦》(卷十八)。
   七六二年(代宗宝应元年)四月,玄宗(七十八岁)、肃宗(五十二岁)相继死去。太子李豫即位,是为代宗,改元宝应。七月,严武召还,以高适为成都尹镇蜀。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反,旋被高适派兵镇压。十月,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会各地节度使及回纥兵于陕州,进讨史朝义,再复洛阳及河北诸郡。

    李白六十二岁。

    早春,卧病当涂。

    晚春三月,作最后的一次旅行,游宣城、南陵。留诗《宣城哭蒋征君华》(卷二十五)、《游谢氏山亭》(卷二十)、《宣城见杜鹃花》(卷二十五)。

    秋归当涂,重阳登山,留诗《九日龙山饮》(卷二十)《九月十日即事》(卷二十)。

病况日下,自知无望。而李阳冰又退隐在即,欲走无路。临终之际,将平生所著托李阳冰。留诗《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卷十二)。

    十一月,卒于当涂,有绝笔《临路歌》一首(卷八)。

   

 附:李白诗古、今地名对照。

(一)   四川省:

绵州——今绵阳市    益州——今成都市    嘉州——今乐山市    梓州(郪县)——今三台县    昌隆——今江油市     峨眉山——今峨眉市属     

(二)重庆市

渝州——今重庆市    夔门——瞿塘峡    白帝城——属奉节    巫山——属巫峡市

(三)湖北省

巴东——今属恩施市巴东    荆门——属宜都    沔州——沔城    襄州——今襄樊市    岘山——属襄州    荆州——今荆州市     赤壁——属荆州   江陵——属荆州    鄂州——武汉市    江夏——武汉市武昌    汉阳——武汉市汉阳    安州——今为孝感地区   安陆——安陆市    白兆山桃花岩(碧山)——属安陆     随州——随县   

(四)湖南省

岳州——岳阳市    巴陵——即岳阳    五溪——湖南西部

(五)江西省

江州——今九江市    浔阳——九江    庐山——九江庐山区    豫章——南昌市    彭蠡——鄱阳湖,我国五大湖泊之一。地处长江以南、江西省北部

(六)安徽省

舒州——潜山、安庆市    宿松——安庆宿松    天柱山——属安庆市潜阳   池州——池州市    九华山——属池州青阳    宣州(姑孰)——今宣州市    宣城——宣州市宣城    广德——属宣州。    敬亭山——在宣城县北    宛溪——新安江上游的支流之一,流经宣城敬亭山下    当涂——今马鞍山市当涂(唐时属宣州)    铜官山——在宣州境内    天门山——属当涂    泾县——宣城泾县    陵阳溪——属泾县    沿高溪——属泾县    漆林渡——属泾县    和州——巢湖市和县    水西——水西县,泾县西五里     历阳——和县    横江——在和县东南与采石矶相对的一段江面   泗州——泗县    太平府——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地    庐州——合肥市    庐江——属合肥市  南陵——芜湖市南陵    五松山——在芜湖市铜陵县南    秋浦——在贵池县西南    清溪——在贵池县西南    淮阴——淮安市淮阴区   黄山——今黄山市属    五松山——属铜陵市    司空原——属安庆市   

(七)江苏省

徐州——徐州市    昇州——南京    江淮——指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江苏、安徽一带地区    金陵——南京    江宁——属南京     劳劳亭——属江宁    白鹭洲——属南京   广陵(维扬)——扬州     江阳——扬州属县    白田——属扬州市宝应县    下邳——徐州市邳县    溧阳——溧阳县   瓦屋山——属溧阳    丹阳——丹阳县    安宜(白田)——宝应县(属扬州)

(八)浙江省

婺州(东阳)——义乌市    会稽——绍兴市    东山——属绍兴市上虞县    台州——台州市     天台山——台州市北端    临海——台州临海市    永嘉——温州市永嘉    谢公石门——在永嘉,今浙江青田县西    天目山——台州市天台县    剡中——绍兴市嵊州    杭州——杭州市    严陵濑——属今杭州市桐庐

(九)山东省

兖州——兖州市    瑕邱——兖州瑕邱县    东鲁——兖州市    汶上——唐汶水流域的泛称,即今泰安西部的东平、宁阳、平阴、东阿、汶上等县    中都——今山东省汶上县西    石门——兖州城东泗水河上的金口坝    齐州——济南市     鹊山湖——属济南    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     忻州——枣庄    兰陵——属今枣庄    任城——济宁市    单父(孟诸)——今山东省单县    晏堌——属单县    金乡——今山东省金乡    北海——今山东益都

(十)河北省

邯郸——邯郸市    罗敷潭——属邯郸    洺州(清漳)——临洺    深州(饶阳)——深县    沙丘城——广宗县    魏郡——魏县

(十一)山西省

太原——太原市    汾州(西河)——临汾西北    介休——介休市

(十二)陕西省

豳州(邠州)——彬县    新平——彬县    华州——华阴市    商州——商洛市    坊州——黄陵市    扶风——凤翔    长安——西安市    杜陵——西安市东南    终南山——西安市南    宜春苑——长安骊山行宫    西岳云台——华山,属华阴县

(十三)甘肃省

秦州——天水市    陇西——甘肃省东南部一带    成纪——秦安县

(十四)河南省

汝州——临汝    陈州——周口地区    宋州(大梁)——开封市    楚州——淮阳    鸣皐——嵩县    南阳(南都)——南阳市     邺中——南北朝杨坚毁邺城(河北临漳)迁邺城至唐州(今南阳市唐河)后并入南阳    颍阳——郑州颍阳市    颍阳山——临嵩山    高凤石门山——今南阳市方城    方城寺——方城县属    睢阳——商丘    宋城——商丘宋城    梁园——属商丘    虞城——属睢阳(商丘)    嵩山——五岳之中岳,属登封市    洛阳——洛阳市    龙门——属洛阳市    奉先寺——在龙门    安陵——今河南鄢陵县

(十五)北京市

幽州、范阳郡——北京市     蓟门——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