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琉璃:浴火重生 風華琉璃

 沪学 2012-06-02

浴火重生 風華琉璃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中國琉璃和國外的琉璃生產,有著各自獨立的產生曆史。自北魏開始,曆經唐、宋、元、明、清各朝,我們都在不斷汲取和學習西方玻璃製適技術。可以說琉璃藝術發展的曆史,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琉璃藝術本身就生動地表現出中外文化的借鑒和融合。
  
  琉璃藝術品是一種凝固的藝術,琉璃藝術的創造過程更是一種人文精神的生動體現。

  
  古琉璃與玻璃
  
  
  漢代樂府中,有一首樸實感人的民歌叫《陌上桑》,它在描述采桑少女秦羅敷的樸直和美麗時說:“頭上倭墮鬢,耳中明月珠。”這種穿孔作不個和發耳飾的“明月珠”即玻璃。過去,不少人認為中國古時的玻璃,是從國外傳來的;其實,中國玻璃生產技術有著自己的淵源,這已為近年來的大量考吉材料所證實。
  
  至遲在31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我們的相先就開始掌握了玻璃製造技術。在河南洛陽莊淳溝、陝西寶雞茹家莊等地的西周早期墓葬中,均發現了大量的玻璃管、玻璃珠等。經中外專家用現代化光譜鑒定,得出的共同結論是:中國的“鉛鋇玻璃”與西方的“鈉鈣玻璃”分居兩個不同的玻璃係統。這一事實表明,中國古代的玻璃是利用一種特有的原料獨立製造出來的。
  
  中國玻璃的發明,與青銅冶煉技術有著密切的關係,這是北京玻璃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西同時期的玻璃從呈色、透明度、成分上分析研究後得出的結論。 青銅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錫礦石和木炭,冶煉溫度在1080℃左右。玻璃通常是指熔融、冷卻、固化的矽酸鹽化合物,石英砂是熔製玻璃的王要原料,其他原料還有純堿和石灰石等,冶煉溫度在1200。在冶煉青銅的過程中,由於各種礦物質的熔化,其中玻璃物質在排出的銅礦渣中就會出現矽化合物拉成的絲或結成的塊狀物。由於一部分銅粒子侵入到玻璃質中,因此其呈現出淺藍或淺綠色。這些半透明、鮮豔的物質引起了工匠們的注意,經過他們的稍稍加工,便可製成精美的玻璃裝飾品了。這樣經過長期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人們終於掌握了玻璃的生產技術和規律。
  
  中國古代稱玻璃為“琉琳”、“流離”、“琉璃”,從南北朝開始,還有“頗黎”之稱。根據《廣雅》和《韻集》的記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琉璃”是用火燒的玻璃質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質的統稱。而明、清以來人們所說的“琉璃”是不透明的,當然和玻璃是有所區別的。2000多年前,那位據說能夠作掌上舞的“趙飛燕女弟”居住在“昭陽殿”的時候,“窗扉多是綠琉璃,亦皆照達,毛發不得藏焉”。說明那時候透明的門窗已可以照得眉發畢露。喜好“神仙”的漢武帝在“起祠神屋”時,門窗也全部用“琉璃為之,光照洞徹”。可見,所謂“窗明幾淨”的居室,並非現代始有。至於《世說新語》中所記的“琉琉屏”、“琉璃器”、“琉璃碗”以及《晉書崔洪傳》中所說“琉璃鍾”,也已在安徽屯溪的西周墓以及湖南韶山春秋戰國墓中出土。碗、帶勾、印章等玻璃器皿在漢墓中更是屢見不鮮。陝西興平漢武帝的茂陵附近還出土一件玻璃壁,直徑234毫米,孔徑48毫米,厚18毫米,淨重1.9公斤,經過現代光譜分析,它屬於鉛鋇玻璃。
  
  時至北宋時期,玻璃工藝水平又有了很大進步。河北定縣的一座北宋培基中出土的33件舍利玻璃瓶,器壁如薄紙、如晶明;安徽天長出土的磨光玻璃,以及河南密縣出土的上百隻雞卵狀玻璃瓶,都是北宋玻璃製造技術進步和吹製玻璃水平發達的明證。宋以後各朝,玻璃器皿種類增多,用途與人民生活的關係更為密切。新疆若羌瓦石硤元代玻璃作坊遺址和山東博山元明初玻璃作坊遺址,是中國迄今已發現的最早的玻璃作坊。
  
  明清時期,玻璃生產中心在山東淄川縣顏神鎮(今博山縣)、廣州和北京。清代自康熙時設立了宮廷玻璃場,已能生產透明玻璃和顏色多達15種以上的單色不透明玻璃。清代的纏絲玻璃、套色雕刻玻璃及鼻煙壺等,都是世界玻璃藝術的珍品。
  
  中國古代玻璃雖為獨立發明,但發展緩慢,並一直保持著固有的特點,既具有絢麗多彩、晶瑩璀璨的優點,又有輕脆易碎、不耐高溫、不適應驟冷驟熱的缺點。這是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鉛鋇,燒成溫度較低所致。鉛鋇玻璃不適合製作飲食器皿,隻適合加工成各種裝飾品、禮器和隨葬品等,因此,比起陶瓷、青銅、玉石器來、玻璃器具用途狹小、發展不充分。
  
  中國古玻璃是由本國工匠獨自發明製造的,它以悠久的曆史、精美的造型、獨特的成分自成體係;但是,中國古玻璃與西方古玻璃相比在起源時間與用途上,仍有遜色之處。考古發現表明,伊拉克阿斯馬爾出土的玻璃殘片,距今年代約為4300年。玻璃器皿大約是在3600年前出現在兩河流域。西方古玻璃一直以鈉鈣玻璃為主,耐溫性能較好,對驟冷驟熱的適應性較強。 距今2600年前,玻璃製造技術在歐洲及地中海沿岸十分流行,其製品通過西域(今新疆)傳人我國。自北魏開始,曆經唐、宋、元、明、清各朝,我們都在不斷汲取和學習西方玻璃製適技術。譬如,明代方以智在《物理小識》一書中說:因為“三保太監鄭和曾攜西洋燒玻璃人來”,從此以後、明朝才開始了大規模生產玻璃。清代設立的宮廷玻璃場,曾雇傭多名歐洲玻璃工匠作指導,製造高級藝術玻璃。這些舉措既促進了我國玻璃製造業的發展,又體現了中外科學文化的互相交流。玻璃製造業真正得到充分發展,還要算是今朝了。

  
  



 中華琉璃與戰國琉璃劍飾
  
  曆史總是在不斷發展,人們不斷重新認識中加以完善的。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燦爛輝煌。然而,至今所有權威紀元表上都之記載“中國曆史準確紀年,起自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使得中華文明此前的兩千多年成為空白。直至一九九七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西安奉鎬遺址發掘出一批先周遺存,使中國準確紀年的時間,推進到公元前兩千年以前。
  
  所以,尤其是文物考古,一家之言很難成為絕對正確的,總是需要相互借鑒的。近年來由於大陸的經濟發展,土地開發政策的作用,出土了大量文物,使中國考古專業走向了一個新階段,甚至推翻了許多長年來形成的觀點。這其中,極少數高古料器的出土,讓我們不斷完善對中國料器發源、發展的認識,也使更多人開始注意並研究中華料器。
  
  
  從現有的考古發掘品中,可以證實我國春秋末期即開始生產料器,在文獻中也可以找到其中的蛛絲馬跡。《韓非子》記載“楚人賣珠”,琉璃珠在當時應該使極為珍貴的裝飾品,或權貴的象征。《史記》記載呂不韋乃陽瞿大賈,販賤賣貴而家累千金,販賣這類奢侈品的利潤甚高,他父親就是做珠寶買賣,也曾說過利潤可達百倍之多。故宮副館長張臨生先生於《琉璃工藝麵麵觀》文中指出,“重利之下必有勇夫,交通險峻越關山涉水渡洋而來的進口琉璃珠華麗奪目,楚人生產的國產的鉛鋇琉璃珠,讓東西文化交光互影。”人們也一直認為自春秋至戰國,中國琉璃生產以來,這一時期所造的都是琉璃珠,而隨著吳王、越王佩劍的出土,以及近年發掘出的料劍飾,才改變了這種觀念,但仍認為這一時期隻是以生產小件琉璃。然而,從古籍之中可以找到一些非常之處,如《穆天子傳》中記載的“采石鑄器”應該於琉璃有關,既然提到“鑄器”那就不是琉璃珠之類的小件料器了,必是成型成器的獨立料器,但這一直是人們的猜測,並未發現實物予以證明。三國時的一本《胡琮別傳》曾記“時人掘地得銅匣,以玻璃為蓋,太宗以問琮,琮對曰:‘秦始皇以金陵有王氣,故埋寶物以鎮之,此即始皇所下之鎮物也。”可以看出在戰國時,已可以製作大件料器,而且工藝已相當成熟,否則以秦始皇的國力財力,此匣又是如此重要,斷不會有一絲紕漏,必精益求精。然而,這件文物後來也失傳了,以至這個在中國乃至世界料器史上及其重要的一環千百年來沒有物證。令我等後人遺憾而又神往!
  
  現在我們來談談中華高古料器中特殊的一種--“料劍飾”,通過現存實物來了解一下中華琉璃的風采!
  
  料劍飾開始出現於戰國早期,盛行於戰國中晚期,到漢朝時便漸漸稀少乃至絕跡。湖北江陵望山一號墓出土的越王勾踐劍,其劍格上鑲嵌著兩塊淺藍色半透明的料飾,河南輝縣發現的吳王夫差劍的劍格上也嵌有三塊無色透明的料塊。這二人皆是戰國時名震天下的風雲人物,稱霸一方,以此等身份佩帶料劍飾,可見其時料器地位之顯赫。由於料器珍貴,以及寶劍是隨身佩帶的,所以在人死後,絕大多數料劍飾都隨主人入墓陪葬,流傳於世的甚少。北京故宮也隻收藏三件帶傷的白色劍飾。
  
  料劍飾從形狀.圖案及規格都是仿自玉劍飾,顏色以仿羊脂白玉的乳白色為主,自上而下分為“劍首,劍王奉,劍王彘,劍王必”,大多飾以雲紋,穀紋,蟠螭紋,獸麵紋和草鳳紋。早期的圖案較單一,後期的圖案豐富許多,多以幾種圖案混合使用。   這四件料劍飾,顏色乳白,外表有一層土沁,應是出土之物,料質密實,有質感,硬度大,是戰國料器的特點。圖案是獸麵,乳釘,草鳳和雲紋的結合構圖,搭配合理,設計精美,像是戰國中期的風格。工藝細致美觀,棱角堅硬,表現了戰國時代料器製作的高潮水平。雖不能看到原配寶劍,但從這四件考究的劍飾上,仍可想象當時劍主人的風光顯貴。由於長期土藏,加上料質極佳,故至今仍完好如初,非常難得。因為料劍飾出土不多,所以今人多不知其價值,常以現今之玻璃觀念,對待古之料器,未能知其珍貴而加以研究收藏,以至流失損毀,甚憾!
  
  




 博物館裏的珍玩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磨花玻璃花卉紋杯
  
  磨花玻璃花卉紋杯,高3.4cm,口徑6cm。此杯敞口,腹部下收,平底。茶色透明玻璃,外壁飾山石花卉圖案。杯底粗方框內有“乾隆年製”四字款。此杯係清宮造辦處玻璃廠燒造,器形小巧秀美,所飾圖案山石嶙峋,花草延展自然,蝴蝶翻飛,意趣盎然。磨出的紋飾透過茶色玻璃壁愈顯出典雅清麗。 (撰稿人:張榮)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金星玻璃冰裂紋筆筒
  
  金星玻璃冰裂紋筆筒,高13.5cm,口徑13cm。清宮舊藏。筆筒銅胎,圓筒形,底微凹,口及足鍍金。筒身鏨刻不規則的冰裂紋,再嵌入金星玻璃片。無款。此筆筒係清宮造辦處玻璃廠製造。因金星玻璃隻在乾隆一朝製作過,以後則無,雖無刻款,仍可定為乾隆朝製品。筆筒華麗典雅,金屬與玻璃兩種工藝相結合,在現存乾隆朝玻璃器中僅見此一例。(撰稿人:張榮)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綠玻璃渣鬥
  
  綠玻璃渣鬥,高8.7cm,口徑7.7cm。清宮舊藏。渣鬥口呈喇叭狀,鼓腹,平底。通體由透明綠色玻璃磨製而成,飾有連續的六角形裝飾。渣鬥即為吐盂,是宮中生活用品之一,其質地多為瓷器、銅器和琺琅器,而玻璃製的渣鬥則十分少見。此渣鬥玻璃質地純淨,透明度極佳,所磨製的幾何紋樣近似於現代風格,有立體效果。此為清乾隆時期的精品,乾隆朝之後,玻璃磨製的工藝水平有所下降。 (撰稿人:張榮)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黃套紅玻璃荷花紋缸
  
  黃套紅玻璃荷花紋缸,高9.3cm,口徑10.3cm,底徑8.5cm。缸圓形,收口,腹下部略收斂,平底,形近似於缽。通體以淡黃色玻璃為胎體,外套半透明紅色玻璃。腹部飾通景夏日荷塘圖,散布的荷葉、盛開的荷花及蓮蓬立於水波之中,數隻蜻蜓和蜜蜂飛舞空中。圖案以寫實手法雕刻而成。外底陰刻楷書“乾隆年製”古幣式款。此缸質地精純,磨製圓熟,構圖疏朗,與同時期華麗繁縟的裝飾迥異,品位高貴典雅,為乾隆時期玻璃器中的佼佼者。(撰稿人:張麗)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纏絲玻璃瓶
  
  纏絲玻璃瓶,高30.4cm,口徑10.5cm,底徑8.5cm。瓶圓形,長身,喇叭口,細頸,豐肩,平底。通體以無色透明玻璃和白色不透明玻璃相間,作均勻的條帶狀,呈螺旋上升之勢。此瓶為吹製,壁薄體輕,材精形美。瓶身以白色與無色透明玻璃作裝飾,清爽素雅。其紋理旋轉流動,極富韻律美。這種裝飾新奇獨特,極為罕見。(撰稿人:張麗)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黃玻璃桔瓣式奓鬥
  
  黃玻璃桔瓣式奓鬥,高9.9cm,口徑9.7cm。此器喇叭狀口,大而外侈,向下內收成束頸,腹部桔瓣狀隆起,腹與足連接處內束。通體桔黃色,以凹凸手法塑成十六瓣桔瓣狀。底部中心雙線方框內陰刻楷書“雍正年製”雙直行款。此奓鬥屬小件陳設玩賞品。雍正時期玻璃廠由養心殿造辦處遷移至圓明園六所,其作品基本上沿襲康熙年代的技術。這件奓鬥的顏色豔麗,俗謂雞油黃,色度均勻、純正、潔淨,呈色難度很大,是清早期玻璃器中的佳作。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白地套綠色玻璃開光花卉紋瓶
  
  白地套綠色玻璃開光花卉紋瓶,高16cm,口徑3cm。清宮舊藏。此瓶口略外撇,頸細長,闊腹下斂。瓶以涅白色玻璃為胎,外套淡綠色玻璃為花紋。頸部飾變形纏枝花紋,肩飾回紋一周,腹部4組開光,內飾纏枝花。瓶下托以木雕器座。此瓶玲瓏小巧,秀麗可人,色彩柔和淡雅,程式化的花卉紋飾具有典型的宮廷藝術風格。此為清宮造辦處玻璃廠製品。(撰稿人:張榮)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白套紅玻璃纏枝花卉紋奓鬥
  
  白套紅玻璃纏枝花卉紋奓鬥,高9.8cm,口徑10.3cm,足徑5.7cm。奓鬥圓形,喇叭口,腹部上豐下斂,圈足。器以乳白色玻璃造型,套紫紅色玻璃花紋。腹部環飾纏枝花卉紋,串聯的枝葉將梅花、菊花、荷花、海棠、梔子、芍藥等不同的花卉連接起來,一上一下,交錯排列,新穎獨特。口沿下及肩部分別雕刻俯式蕉葉紋和如意雲頭紋各一周。外底陰刻雙方框,內雙豎行楷書“乾隆年製”四字款。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弘曆曾諭令以後在奓鬥上不要作年款,所以乾隆時各工藝品種的奓鬥多不具款識,此件帶乾隆年款的玻璃奓鬥應為乾隆早期作品。當時的套料玻璃器物以白套紅居多,白色潔淨,紅色鮮豔,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套料玻璃器中奓鬥極少見,有明確款識者則更加稀罕。(撰稿人:張麗)


 玻璃、琉璃與琉璃瓦
  人類最初使用的玻璃是由火山噴發所產生的酸性熔岩凝結而成的,人工製造玻璃則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埃及。在我國,古人將玻璃稱為“琉璃”、“水精”,不僅生前視若珍玩,死後也常常作為寶物隨葬。由於稱呼不同,因此許多學者認為中國原本沒有玻璃,“玻璃”是由西方傳入中國的,其實,琉璃就是玻璃。
  
  考古發掘證實,我國至遲在西周初期就已經掌握了玻璃製造技術。1964年,河南洛陽一座西周早期的墓葬中發現有白色料珠。1975年,在陝西寶雞出土了上千件西周早期的玻璃管和玻璃珠。經專家鑒定這些西周時期的玻璃製品是一種鉛鋇玻璃,與西方的鈉鈣玻璃分屬於兩個不同的係統。這證明我國古代的玻璃是采用一種特有的材料獨立製造出來的。
  
  也有學者認為我國的玻璃製造技術起始於戰國時期。從對越王勾踐劍上鑲嵌的玻璃飾物和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玻璃珠分析來看,這在西方同期的玻璃製品中是十分罕見的。從工藝來看,這類飾物也不像從國外傳入的。解放後,在上海地區一座戰國時期的楚墓中曾出土過一件琉璃璧。該器物直徑約15厘米,表麵滿飾凸起的穀紋,通體呈乳白色,絲毫沒有晶瑩剔透的感覺。但經科學手段檢測,這確實是一件原始的玻璃製品。另外,在湖南長沙舊中國時期的楚墓內也曾出土過玻璃璧、玻璃印章等物品。由此可見在先秦時期中國就有了自己的原始玻璃製品。
  
  《隋書》第六十八卷中就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隋朝初年有一位學問淵博、技藝出眾的工匠何稠,鑒於外來玻璃的珍罕難得,依據傳統的綠瓷製造方法製成了綠色透明的玻璃。從此“琉璃”不再是官宦貴族賞玩的寶物,中國自行製造的玻璃逐漸走進了尋常百姓的家庭。
  
  因此,玻璃並不是近代的產物,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掌握了玻璃的製造技術。至於琉利瓦則是一種屋麵建築材料,是在陶瓦或簷頭飾物的表麵施上一層薄而細密的彩色釉料燒製而成。這類瓦片色彩絢麗,好似傳說中的寶物,故以“琉璃”命名,與真正的玻璃已不是一回事了
  




 戲說琉璃起源
  
  相傳,範蠡為越王勾踐督造王者之劍。曆經三年燒製才得以鑄成。王劍出世之日,範蠡在鑄劍模內發現了一種綠色神奇粉狀物體,與有色水晶熔合後晶瑩剔透卻有金屬之音。範蠡認為這種物質經過了烈火百煉,又有水晶的陰柔之氣暗藏其間,既有王者之劍的霸氣,又有水一般的柔和之感,是天地陰陽造化所能達成的極致,於是將其隨鑄好的王者之劍一起進獻給越王,並將此物稱為“劍道”。越王感念範蠡鑄劍的功勞,收下了王者之劍,卻將“劍道”原物賜還,還以範蠡的名字將這種神奇的物質命名為“蠡”。
  
  當時,範蠡剛剛遇到了西施,為她的美貌折服,驚為天人,他認為金銀玉翠等天下俗物俱無法與西施相配,所以遍訪能工巧匠,將以自已命名的“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飾,作為定情之物送給了西施。相傳這就是世界最早的琉璃配飾。
  
  後來,越幾近亡國。西施被迫前往吳國和親。臨別時,西施將“蠡”送還給範蠡,傳說中,西施的眼淚滴在這“蠡”上,天地日月為之所動,至今還可以看到西施的淚水在其中流動,後人稱之為“流蠡”,今天的“琉璃”就是由這個名字演變而來,又稱西施淚。再後來,為緬懷範蠡,勾踐依法製“蠡”,竟耗時十年之久。相傳“蠡”成之日,紫氣東來,滿天流雲霓彩,勾踐得此重寶,老淚縱橫,仰天長嘯:“天工自成”,從那時起,古越國王室燒製“流蠡”(琉璃)的機構稱“天工坊”。時間大約在公元前462年左右,距今2465年。
  
  從此,琉璃配飾業在古越國興起,王公貴族競相珍藏。今天,在廣州古越王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琉璃飾品。
  
  




 玻璃與水晶裝飾擺設
  
  水晶玻璃器皿源自歐洲,主產地為西歐的德國、法國,意大利和東歐的捷克,匈牙利等,各具特色。
  
  
  晶瑩剔透,璀璨奪目的水晶玻璃器皿惹人喜愛。它們看似相仿,卻有著參差不齊的品質。在選購水晶玻璃器皿時,先檢視產品的標識,應注明氧化鉛含量和生產國。再采取一掂,二看,三敲的方法來判斷。掂在手上要有貴金屬般的沉重感,再看色澤是否純正,敲擊時應發出鍾磬聲。
  
  從工藝上講,異形———即上口非正圓的器皿加工難度大;手工雕刻深刻的要比淺刻的水準高;外觀造型根據愛好,無法一概而論。白料具實用性,彩繪和噴砂兼顧實用性和觀賞性,手刻彩色器皿屬上品,多用作展示品位和珍藏。
  
  加工玻璃的種類

  
  依據玻璃的成分、性質及加工情形,可以分三類:器皿玻璃、平麵玻璃及特殊玻璃。平麵玻璃可應用於建築及家具上,有厚薄之分,薄的稱為玻璃板,厚的則是鏡玻璃。玻璃板表麵平亮,品質好的表麵沒有水波紋。鏡玻璃是以研磨加拋光或鍍銀作鏡麵玻璃。除此之外尚有:
  
  * 磨砂玻璃-是半透明的狀態,有平麵、單層、雙層和花紋等,可通光線,在間隔中又能保持空間感。蝕刻玻璃-是化學顏料塗蝕在玻璃麵上形成圖案的玻璃。
  
  * 嵌線玻璃-是在中間加入鐵絲網的玻璃,有較高強度,破爛時也不會產生碎片。
  
  * 強化玻璃(又稱安全玻璃)- 常用於門和窗,耐熱,強度高,破碎時隻會產生細小的玻璃粒,避免傷人。 * 吸熱玻璃-多數用於商業空間內,可以吸收光線熱力,減輕室內溫度。
  
  * 車花玻璃-是以機器在玻璃表麵車上花紋圖案,單麵或雙麵均可。
  
  * 玻璃磚-以往多見於商業空間,但現時有不少家居采用作房間、浴室間隔。玻璃磚主要以兩塊玻璃合成,某些會在磚塊之間嵌入禾紙,在觀感上更柔和美觀,然而要留意鋪砌這類磚塊時,手工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在混凝土牆壁幹透時才可鋪砌,否則脆弱的禾紙可能會在土牆幹後被扯裂。
  
  水晶

  
  * 西方的水晶皆為人造鉛玻璃,是由砂 (Silica) 和氧化鉛一起煮溶而成,每一間廠有其秘方,令水晶特別閃亮,清澈度是在乎打磨的技術加品質。
  
  * 含 24% 鉛或以上者稱全鉛水晶,低於24% 者則稱為鉛水晶。加鉛的好處是較重,有質感,更通透、清澈和明亮;壞處則較軟,易磨花,所以不一定越多鉛越好。
  
  * 高級水晶的水波紋和氣泡頗少,彩色部份特別鮮明。
  
  * 水晶體積越大,製作難度越大,氣泡和水波紋則在所難免,所以體積大 10%,價錢可貴 30% 以上。
  
  氧化鉛含量

  
  高質素的水晶製品,都會采用全鉛水晶,氧化鉛含量不少於百份之三十,是一種最純淨的原料,能散發閃爍璀燦的色彩。
  
  





圖賞古琉璃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木雕戰國琉璃珠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白套紅鳳凰牡丹圖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唐代琉璃茶具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法門寺出土琉璃瓶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壁琉璃是琉璃嗎?
  
  
  璧琉璃的學名為青金石,英文名稱為Lapis Lazuli,來自拉丁語Lapis Lazuli,前者意指寶石,後者則指藍色的(寶石)。其工藝品稱“青金”,古稱“金碧”、“點黛”或“璧琉璃”。
  
  青金石屬架狀結構矽酸鹽中的方鈉石族礦物,化學分子式為(Na,Ca)4-8(AlSiO4)6 (SO4,S,Cl)1-2。屬等軸晶係。晶體形態呈菱形十二麵體,集合體呈致密塊狀、粒狀結構。顏色為深藍色、紫藍色、天藍色、綠藍色等。如果含較多的方解石時呈條紋狀白色,含黃鐵礦時就在藍底上呈顯黃色星點,玻璃光澤和蠟狀光澤,條痕淺藍色,半透明至不透明。均質體,折光率1.5,雙折射率0.010。硬度5-6,純青金石密度2.38-2.45g/cm3,一般青金石玉料2.7-2.9g/cm3。解理不發育,斷口參差狀。在長波紫外光照射下發橙色點光,在短波紫外線照射下發白色熒光。濾色鏡下呈淡紅色,遇鹽酸緩慢溶解。
  
  
  青金石與相似玉石的區別。與青金石容易混淆的有方鈉石、藍方石、藍銅礦。冒充青金石的贗品和代用品有著色碧玉、著色尖晶石、著色岫玉、料仿青金、染色大理石。相似玉石特征如下:方鈉石(又稱蘇打石),呈粗晶質結構,顏色均一,硬度5.5-6,密度2.15-2.35,折光率1.483-1.487,質地不如青金石均勻,有橙色和粉紅色熒光。藍方石,橙紅色熒光,密度2.44-2.5g/cm3,折光率1.49-1.504。藍銅礦,硬度小,為3.5-4,折光率1.73-1.83,性脆,無大的致密塊體。著色碧玉(又稱瑞士青金),用玉髓等假料人工著色而成,硬度大,為6.5-7,折光率1.54-1.55。著色尖晶石(又稱著色青金),用鈷鹽人工著色而成,硬度大,為8,折光率1.71-1.72。著色岫玉(又稱熗色青金),淺藍色,見不到黃鐵礦,油脂光澤強,硬度2.5-4,折光率1.56-1.57。料仿青金,用玻璃仿造,由著色的深藍色硫璜或玻璃構成的,見不到黃鐵礦,玻璃光澤,貝殼狀斷口,性脆。染色大理岩,硬度小,小刀容易刻動,遇有鹽酸反應明顯。
  
  青金石的評價與選購。青金石主要有四種:青金石、青金、催生石、金格浪。青金石的工藝要求以深藍色、無裂紋、無雜質、質地細膩者為佳。青金石適合於女性佩戴,小巧玲瓏的金項鏈或其它首飾上穿上幾顆青金石,別具風采。青金石也適合男性佩戴,男式禮服上配上深顏色的青金石飾物,更增添男士風度。佩戴時遠離高溫過熱環境,防止失色。青金石首飾玷汙之後,決不能用水浸泡和衝洗,以免表麵的汙垢向內部滲透。選購時與相似玉石區分開,以防上當。
  
  青金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它以其鮮豔的藍色贏得東方各國人民的喜愛。在公元前數千年的古埃及,青金石與黃金價值相當。在古印度、伊朗等國,青金石與綠鬆石、珊瑚均屬名貴玉石品種。在古希臘、古羅馬,佩戴青金石被認為是富有的標誌。青金石因“其色如天”,又稱“帝青色”,很受古代帝王青睞,常隨葬墓中。青金石顏色端莊,易於雕刻,至今保持著一級玉料的聲望。人們還相信青金石可以治療憂鬱症及間歇性發燒症。青金石還被用作繪畫顏料。
  
  青金石是由接觸交代變質作用形成,主要賦存於矽酸鹽-鎂質矽卡岩中和鈣質矽卡岩中。青金石的主要產地有美國、阿富汗、蒙古、緬甸、智利、加拿大、巴基斯坦、印度和安哥拉等國。中國至今未發現青金石礦床。
  



 現代琉璃藝術賞(上)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琉璃的鑒賞要訣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1.欣賞光影效果,特別是不同角度厚薄及色彩的光的折射,能呈現出立體的視覺效果。
  
  2.欣賞色彩的自然流動,感受琉璃“呼吸”中透出的純淨之美。
  
  3. 琉璃的透流澈度,不宜太純太亮,需有一定層次與光潔度的差異,否則會喪失其具有動感的生命力之美。
  
  4.感受整體造型及色澤、美感與創作意念的完美結合所帶來的意境之美。             
  
  5. 從工世角度欣賞古法琉璃中所蘊含的民族文化(非民俗)與結構特征。             
  
  6.古法工藝決定了世間沒有兩件完全一樣的琉璃,所謂“天工自成”說的就是琉璃產品的唯一性,仔細品味不同琉璃的色彩流動,會發現不同的意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