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社戏》复习

 风景这边也美! 2012-06-02

一、字词部分

dàn      duó   归省xǐng  潺潺(chán  行辈háng    撺掇cuān duo    凫水fú

二、解释部分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文中指避暑。   dàn:害怕,畏惧。

归省xǐng:出嫁的女儿回家探望父母。       行辈háng:排行和辈分。
撺掇cuān duō: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
絮叨xù dāo: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     怠慢dài: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头博浪嬉戏。                   漂渺:即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三、文学常识

《社戏》一文选自《鲁迅全集》,作者是鲁迅。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社戏》以“我”到赵庄看戏为线索,先略写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再详写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表现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反映了“我”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复习重点        
1.
文体(小说)、作者(鲁迅)、线索(看社戏)。
2.
理清并掌握文中的主要情节。
3.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4.
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
重点阅读段:第10——14段、第2223段、第40段。 6.中心。
重点背诵:    
一、1.为什么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平桥村有淳朴好客的村民,美丽的景致,有趣的事情。
2.
平桥村村民都具有哪些特点?平桥村的孩子们具有什么特点?
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善良、好客、活泼、聪明、驾船技术高。
3.“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踊跃的铁的瘦瘠……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写出了的什么心情,为什么用踊跃来写山?
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化静为动(以动衬静或把静物写活了)写出了船行之快。
4.课文第22段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描写,表达了什么心情?
景物描写,表达了我的留恋之情。
5.
课文第23老渔父为什么喝采?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因为船行的快,侧面描写烘托出孩子们驾船技术高。
6.“
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一句中的修辞及作用,蹿能否改成好不好,为什么?
比喻形象写出了船行之快表现孩子们驾船技术高。;不能改,蹿更能表现船行之快。

难句  解析

1、问:“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答:“沉静”、“自失”准确地写出了“我”当时心情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因为“那声音宛转,悠扬”,再加上“含着豆麦蕴藻之香”使“我”深深地陶醉在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一般的景色之中,赞美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

2、问:“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句话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答: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说不出的大”恰当地表现出儿童特有的感觉,愿望终于实现时,内心无比的喜悦。与前文心情的失望、沮丧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我”此时的心情畅快,浑身舒适。

3、问:“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答:其实那夜的戏并不好看,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很普通。作者这样写,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充满浪漫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五、课内阅读训练
(一).阅读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汊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这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
、选文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感觉的角度)来写看戏途中的景色?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视觉、听觉、嗅觉,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江南水乡清新醉人的夜景,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以及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表现了对江南农村的热爱之情。
2
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一句中的用得好在哪里?
 
”“二字,好在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农家少年驾船技艺的熟练、敏捷,表现了他们的聪明能干。 
3
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的什么感受?
   
心理描写,写出了急于看戏的心情。
4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但或者也许是渔火。句中的似乎也许”“料想能否去掉?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能。因为这些词语都表示推测,说明听到的、看到的都不确切。这样写突出了急于到赵庄看戏的心情。

(二)阅读《社戏》第7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只有我不开口”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 “我”因没看成社戏而难过、失落的心情。

2、选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双喜。“大悟似的”与“大声的说道”属于神态描写,分别表现了双喜的聪明、勇于承担责任的特点。

3、“底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指外祖母和母亲表现出来的担心

4、双喜所写包票里“船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是识水性的”的作用是什么?

表现了双喜的聪明,办事稳妥可靠,能猜透外祖母和母亲的心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顺利地带“我”去看社戏。

(三) 阅读《社戏》第10-1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朦胧”的意思是模糊不清;“踊跃”的意思跳跃

2、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点、磕、退、上前、出从中看江南水乡的少年们动作熟练、聪明能干的特点。

3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

视觉: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听觉: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4、本段主要写月夜行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

答: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开船动作利索,行船速度快以及“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闻。

510自燃段中与“也许”有相同作用的词语是?似乎(料想、依稀);第13自然段中与它相照应的词语是?果然

6“那声音大概是……”中的“那声音”指的是第11自然段中的歌吹

7、“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的“他”指的是宛转、悠扬的笛声

8、“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这句活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以及小伙伴们驾船技术的高超,表现出“我”看戏的急迫心情。

9、第11自然段中的“跑”与前一段中的哪个词呼应?它们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答:“跑”与“飞”呼应。它们都写出了船行速度飞快的情形。

10、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AC

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

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11、从第101112自然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答:第11自然段:“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第12自然段:“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第13自然段:“我的心也沉静……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1自然段:轻松(活泼  轻松)

12自然段:急切(急切  焦虑)

13自然段:陶醉(惘然  陶醉)

12、对选段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  D 

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四)阅读《社戏》第23-26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这句话的特点是什么?

答:特点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生动形象,并抓住了航船颜色和动态的特点。

2、“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这句话是侧面描写,说明了孩子们机灵能干。

3、请简析水乡农家少年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答:水乡农家少年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是:朴实、大方、热情。

4、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并塑造江南水乡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

答:因为作者想要表达对农村生活和儿时小朋友的怀念。

(五)阅读理解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哮毕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时正对着船头的已从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中括号处是互为照映的语句,请补充完整。

2.解释段中加点词语。

朦胧:                       弯:

3.第二段中的大概’’同第一段中的           一词相呼应,它们起什么作用?

4.“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使用了______修辞手法,                            ________描写方法,这样写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写景侧重             角度,第二段侧重                角度。它们都是为了突出去看戏时                                    心情。

6.比较直接地抒发了看戏途中心情的语句是

7.第三段中画曲线句子从记叙方法上看是(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

参考答案: 1.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2.略  3.也许  表示猜测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写出了行船之快,也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5.所闻  所见所感急切6.但我却还以为船慢7C

(五)[甲]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1.甲段中加点的“回望”一词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2.“漂渺”通常写作          ,意思是                                    

3.甲段文字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社戏,这段对戏台的描写表现“我”的什么样的心情?

1)所见:                                                              

2)所闻:                                                               

3)“我”对社戏的                  之情。

4.乙段中“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作用是①                                                     

5.乙段中“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照应前文,引出下文,表达对社戏的情意依依 2缥缈   隐隐约约31)戏台在灯火中……满被红霞罩着了(2)吹到耳边的又是横笛,很悠扬(3)留恋4比喻    ①突出航行之快   ②表现孩子的欢快的心情5从侧面写归航之快,烘托孩子的驾船技术之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